我本不太沉默。可我现在很沉默,而且就特指假期在家的这段时间。面对两位控制欲极强的大独裁者,我也实在提不起说话或是辩驳的兴致,安安静静地当哑巴。
比如用什么标点。MY F看我上篇文章的时候指着第二段最后一句的末尾:“这‘破碎残损的记忆’应该改成‘这残损破碎的记忆啊!’,加个‘啊’,把句号换成叹号,表达效果就好多了。”而我的习惯是,除了原引,我压根儿早就不用叹号了,往往是通篇的句号和逗号。感情用语言表达就足够了,干嘛非得用标点硬拔高几个度。“怒发冲冠”后面用的大概就是逗号吧。本来安安静静地写几个清淡的字,突然加个尾缀叹号的“啊”字别人还以为我练硬气功呢。
这还不算是什么。早上突然被一阵声响吵醒,接着听见F边打开书橱边絮絮叨叨:“以后不能看《三国演义》了,天天看,当个功课学似的……你得多背,我给你找两本‘有用’的书……”我瞥了一眼表,6点半,据我昨晚上床睡觉不到六个小时,懒得理会,转过身去继续睡,“小说这东西得少看,不管是什么小说,得看点儿有用的……”等F絮叨完了,从书橱挑了两本书放我枕边离开了,等他出去我转回身,枕边笔记本上赫然躺着《鲁迅精选集》和一本《绝妙散文》(其实是一本古代名篇的合集)。而且,我本来是把《三国演义》放在读书笔记上面的,现在却是两本书加一个笔记本把《三国演义》压在了最底下——寓意足够明确,我不禁大彻大悟:原来这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与言情小说一样是碰不得的啊!(抱歉我必须要用叹号表达我的惊愕了)我再看了一下表,6:50,还不错,大早晨起来才叨叨了20分钟。
后来达成妥协,每天看《三国演义》不得超过三个小时。我暗自庆幸亏我为了“避嫌”看的还不是刚买的《四重音》和《大梦》,否则岂不是更不学无术了。照D和M的观点,我在家要“多学习”,这本没什么问题,可在这里“学习”的概念是应该“多学些‘经典’,以后考研啊,交流(这里的“交流”我理解的就是“showoff”)啊能用上的,得是名篇,得是“正统”的文献(比如《三国志》爱咋看咋看,没问题,《三国演义》三分虚构,不行不行……),得作读书笔记,看完一本书得写观后感,看的还不能是小说(可读性最强的一种文体)……”我说:“以后要真考研也都是嚼老师嚼过的馍,哪里用的着我看原典,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临考试几个月狂背老师上课给你讲的总结和术语,再照原样背上才行。”开了学我大二,时间很紧张但还远未到要那么功利地选书的地步。我曾清清楚楚地记得期末复习的时候一女生呱啦呱啦在教室里背:“陈子昂的诗苍劲有力,意蕴深远……”看的书也是一律的成功人士励志书。然后一聊,原来除了“前不见古人”什么都不会背了。于是我现在很想任这个很对我D和M口味的女生当妹妹。
现在十点半,刚刚从M那拿回电脑,虽然刚接手,但我肯定地说不过一会儿绝对会传来这样的声音:“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啊?!这么晚了还不睡,像什么样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平时时不时来瞟我电脑电脑几眼,或是看我开着对话框的时候索性坐在我旁边一起盯着屏幕看,都不能算什么新鲜事了。再或者干脆当我空间&博客最忠实的访客,连带着把我的若干密友网友也能稍稍摸个底细。在家尚且如此,更不必说曾经我骑车上下学时偷偷在我后面“尾随”(我都不好意思说“跟踪”,和抓贼似的)的事迹了。更早些时候,当着我的面告诉打来电话的孙同学“他不在”的事我耿耿于怀了好多年。
这个学期一个周末和同学出去,上午9点接到了打来的长途电话,确认了我的“行踪”,然后到11点我再拿出手机来看的时候有8个未接来电,其中6个都是M的。虽然是假期,可我出门其实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F&M对透析事件的五个W非常烂熟于心(而且都有非常明显的“潜台词”):Who,和谁(报上名来),男生还是女生(想谈恋爱我可不让你);Where,到哪儿(我方便的时候好“顺道”去看看);What,干什么事儿(虽然我知道你肯定做不出出格的事);When,几点回来(晚回来一分钟我关你一天禁闭);Why,为什么又出去?!(还不在家好好待着)……以前几个相熟的朋友之间就真的像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还是一荣),因为彼此家长的电话竟然是互通的,尼克松在水门饭店安的窃听器估计也没有中国移动提供的强大服务高效。
终于听到意料之中的声音了,我得睡觉去了。关机,洗刷,睡觉,得静悄悄的,嘘……
或许F明天在办公室闲暇时看到这篇后会因为我行文的“思想问题”跟我谈谈,我得沉默,可还能想起两句:“Enoughshut up ” 句号还是叹号自己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