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余秋雨的《寂寞天柱山》,山寨下大师的标题。
天柱山,这里是《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这里是三国佳丽“大乔小乔”、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的家乡。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9.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后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之称。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所以又称为安徽的“源头山”。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
看到这景感觉没白来 半夜坐车的辛苦全无了。这是我第二次来,上次因为雨雾,没能识得天柱的真面目。窥一般而知全貌,凭借多年的登山经验,可以感知天柱的魅力!正因为来过,熟悉地形。知道东关维修没人守门,省了135的银子(同程网订票),开心啊!当然体力上要付出更多(反方向运行更累)。另外上午走东关,太阳正好照在天柱诸峰上,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东关以雄,险,奇,俊著称!
第一道坎,每个台阶都有30公分左右,许多石阶的高度都达到了膝盖的高度。而且还奇窄,只容一人通过。真真意义上的爬山开始了。
墙上的洞是方便搭手的,到了这不手脚并用是不行的。
上次下山的时候拍的,云消雾散。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瀑布云,使我下定决心再来。
朦胧的美,仙境一样。
天狮峰,很陡,近于70-80度的坡度,但不上将留下了一个遗憾。登上天狮峰,壮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上午走东关的好处。
在天狮峰顶拍对面的千丈崖,山路掩映在绿树之中。那将是我又要开始新的攀登。
没这栏杆估计大风会把我吹进山谷,但人还是在兴奋中。上山到现在第一次听到声音,对面回音台传来的叫声,一个来自成都的老者。
像什么东西爬上来,哈哈,想偷袭我。
大天门口,对面的小亭就是叠翠亭。
这里注意了,不要傻走。山谷是倒A字型山路,可以走中间的弓弦,在大概快下到底的时候,路的左边有条小路(反向就是右边),一段20-30米的平路,整个东关少有的平路。号称神仙路。就可以到上山的阶梯了,估计最少节约5分钟以上的体力,上次来时就走了冤枉路.教训啊!
登上千丈崖,到了所谓的补给站(两次都没见开门营业)回拍大天门。真真的倒A字型,台阶直插谷底,再直上来。
叠翠亭上拍天柱诸峰,和成都老者在此小憩。老者告诉我这是飞机航线,要我等飞机拉烟镜头。
像不像穿迷彩服的猴子
东关石碑,宋末元初义军修的山寨旧址。整个东关行程就碰到三人,还有一对夫妻。今天天柱山的东关基本是属于我的。俺也做回寨主
会景亭的平台正面对诸峰。
迎真峰近影
迎真峰回拍会景亭相当的养眼。
祖孙同乐,像孙子说悄悄话逗老奶奶了吧?
迎真峰前的告示
迎真峰向下望俯瞰(绿色的是山下),千万抓住栏杆啊。。。有恐高惩的真的不能上来,哪怕是轻微的。。。
炼丹湖海拔1100米,蓄水量10万立方米,是全国第三大高山湖泊。群山环抱之中的炼丹湖有如从天跌落的翡翠,波光粼粼,四面青山秀岭倒映其中,相互掩映。
水是相当干净,真想下去游下。坐在湖边,阵阵微风拂面,十分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