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中含有很多草酸,雏鸡吃了会得佝偻病、软骨症。蛋鸡吃了会产软蛋。雏鸡对钙的需要量很大,由于菠菜中的草酸钙沉淀,不能被吸收,随粪便排出体外,致使大量的钙损失而引起上述疾病。
冬季谨防雏鸡甲醛熏蒸气体中毒
用甲醛熏蒸消毒,是鸡舍常见的一种消毒方法,操作简便,消毒彻底,但消毒方法不当,极易引起中毒,造成经济损失。
病例:我县朱家房镇养鸡户孟某从辽宁市引进300只艾维茵肉鸡雏。他采用375克高锰酸钾和750毫升甲醛溶液(浓度为36、5%)进行熏蒸消毒,鸡舍内体积约50平方米。密闭10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经1小时左右,便关闭门窗进行入雏,由于通风换气时间短,入雏早,使雏鸡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中毒,死亡35只,死亡率为11、7%。主要症状:患鸡初期呆立、垂头、闭眼;后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张口呼吸,有的还不时发出叽叽的叫声,喉头呈暗紫,最后昏迷死亡。剖检可见上呼吸道黏膜潮红,肺脏水肿,血液呈酱油色。
对策:发现中毒后,立即打开鸡舍门窗,让舍内残余的甲醛熏蒸气体尽快排净,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有条件的可将雏鸡转移到其他育雏舍)。同时,对全群育雏鸡进行25%葡萄糖溶液配合适量维生素C饮水,无葡萄糖可用蔗糖水代替,连续供饮3天,即可痊愈。
体会:甲醛熏蒸气体中毒,在我国北方地区时常发生,特别在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往往只考虑维持舍防寒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在冬季对鸡舍消毒按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根据鸡舍体积,适宜用药,正确掌握剂量、浓度及熏蒸时间(必须密闭1~2天)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直到舍内烟气排净后,方可入雏,谨防雏鸡中毒。(辽宁省辽中县政府路130号邮编:110200)
摘于:《农村养殖技术》第2004年,第23期,第1
怎样才能养好雏鸡
要养好雏鸡就必须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密度,保持育雏室,鸡圈(舍)的清洁、通风,保证有充足而优质的饮水和饲料,还要加强雏鸡的活动和光照,而尤为重要的一环是搞好雏鸡的疫病预防,特别是大群饲养的雏鸡,若不加强防疫,一旦疫病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后果当然是不堪设想,因此,要养好雏鸡就必须按程序进行免疫。疫病预防的具体操作有三大类:一是疫苗(菌苗)免疫方法(此法有注射、饮水、点眼、滴鼻),二是在饲料和饮水中带药的方法,三是饲养场地圈舍用具的喷洒、熏蒸消毒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用疫苗防疫或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一定要计算好用药量以免用量过大中毒而用量太少则达不到预防和治疗效果;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充分拌匀,可先用少量粉拌匀,在按规定比例添加饲料,边添加边搅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不溶于水的药物只能拌料而不能投入饮水中;还应防止将饲料和农药存放在一起,以免造成农药中毒;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绝对不能用霉烂变质的饲料喂鸡,否则将导致中毒死亡;冬春季节,育雏室使用煤炉升温的则应注意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除此之外要养好雏鸡还应做到五防,一是防止;“过堂风”使育雏室温度聚降,导致雏鸡感冒死亡。二是防止:饲料单一,品质低劣,导致雏鸡营养不良。三是防止:聚冷惊吓而堆挤压造成雏鸡大量死亡。四是防止:啄癖的发生(可在10日龄时断喙,饲料中添加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太长)。五是防止:禽害,主要是老鼠,另外还有黄鼠狼和猫的危害。预防方法一是堵塞鼠洞,二是投药灭鼠。(安徽省来安职高邮编:239200)。选于:《农村养殖技术》2004年第13期,第31页。
怎样管理好雏鸡
雏鸡是指从孵化出壳至4周龄以内的鹅。由于其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不强,抗寒能力差,免疫系统还不健全,容易得病。因此,加强雏鹅期间的管理工作,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雏鹅期主要的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盖好鹅棚雏鹅体积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必须要有专用鹅棚。一般土墙、泥地的民房可代用,但要求过燥、冬暖夏凉、避雨,鹅棚附近要有池塘和草地,同时要防止鼠害。
2. 分群饲养1~15天日龄的雏鹅应放在蓝筐内或芦席折圈内饲养,以防止打堆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每只蓝筐可放1~5日龄雏鹅25只。20日龄后,用大的芦席折子圈养,每圈80~100只。在饲养过程中,注意强弱分群。
3. 保持温度雏鹅即怕冷、又怕热,很容易感冒,因此,鹅棚内的室温应再25摄氏度以上。目前,保温方式大都采用自温育雏法。冬天,在蓝筐上加盖被絮或被单来保暖,春末夏初天气转暖蓝筐上也要加盖沙布,以防文虫叮咬。如温度适宜,雏鸡安静无声,彼此依靠,但无打堆现象;如温度偏高时,雏鹅则发出短促的急叫声,行动不安,分散在蓝筐的四周,张喙喘息,应及时掀被,抄动起身散热;如温度偏低时,则叫声低沉,音节拖长,聚集打堆,应立即抄动疏散,加被保温。
4. 做好卫生防疫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和卫生。进雏鸡前半个月对鹅棚进行彻底消毒。每次喂食时,应及时更换垫料,晒热的垫料应凉一下再铺,免得雏鸡受热。喂食用的器具均应及时清洗消毒。引进的幼鹅,如果其母鹅为经注射小鹅瘟疫防疫苗或血清对幼鹅进行免疫接种,对其他疾病如白痢、霍乱等也应及时预防。
《农村百事通》2004、6,第51页。
从雏鸡的生理特点谈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培育是养鸡业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雏鸡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力、种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雏鸡的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差别,因而必须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育雏期饲养管理的措施。
(一)雏鸡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应提供适宜环境温度,坚持看鸡施温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第1周35~33℃,第2周33~31℃,第3周31~28℃,第4周28~24℃,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和环境气候状况进行看鸡施温。
(二)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应提供优质全价饲料, 加强通风换气与哺乳动物相比,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单位体重耗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需要不断供给新鲜空气,因此在管理上要加强通风换气。雏鸡生长迅速,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6周龄约为初生时的10倍,8周龄约为初生时的15倍。羽毛生长也特别快,而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82%,因此应提供高蛋白全价饲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并及时扩群,使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饮食设施,以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三)雏鸡消化吸收机能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坚持少喂勤添雏鸡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少喂勤添,提供纤维含量低、易消化的饲料。
(四)雏鸡免疫机能尚未健全,应采用全封闭育雏法,加强疫病防治雏鸡免疫机能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感染疾病,因此应采取各种防病抗病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1)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入舍前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消毒,育雏期间定期带鸡消毒,减少发病机率。(2)采用全封闭育雏法:饲养员吃住在饲养区,严禁其他人员和其它鸡舍的物品进入,杜绝疫病传入。(3)做好饮食供给工作:供给新鲜、无污染的饮水和饲料,防止病从口入。(4)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预防疾病发生;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和当地疫情,及时做好防疫接种工作,增强抗病能力。
(五)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应做好防鼠灭害工作, 保持环境安静雏鸡喜群居,胆小怕受惊,各种惊吓和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都会使其惊恐不安,因此在重点做好防鼠灭害工作的同时,饲养员在工作中还应轻拿轻放,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雏鸡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确保其生长良好。
(六)雏鸡水分消耗多易脱水,应及时补充鸡体水分,防止雏鸡脱水种蛋在21天高温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消耗大,雏鸡出壳后又经过分捡、防疫、运输,才送达育雏舍,这段时间较长,雏鸡很容易脱水,因此应及时供给饮水,最好是温开水,水中添加5%的葡萄糖和少量维生素C,以防应激和脱水。(邮编:226692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吴锦龙)
雏鸡出壳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雏鸡出壳前:
1.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2.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3.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