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公司举办的糖尿病学术讲座
时 间:2009年6月25日下午2点――5点30分
地 点:无锡锦江大酒店 五楼会议厅
参加对象:无锡各医院内分泌医师
会议内容:
1、由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姚主任介绍“胰岛素类似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与大家分享了两例糖尿病患者治疗体会(主要介绍了优泌林25/75)。
2、由无锡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讲了“动态血糖监测与糖尿病人的管理”。
3、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教授演讲了:美国之行—2009(69届ADA年会精彩荟萃)
刘超教授专长:硕士生导师 擅长内分泌代谢病 尤其是甲状腺糖尿病的诊治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及江苏省 工程培养对象.
刘教授的演讲:精彩、幽默,内容独特,PPT制作很有看头。从“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个很有诗意的主题,能感受到刘教授的才华。
下面,与大家分享刘教授一小部分演讲内容。
(刘教授的PPT均由他本人制作,我从四百多张图片中,下载了其中几张)
美国之行—2009
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是6月5日下午开始到6月9号上午结束。会议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八个板块内完成,但备受关注的当属五个热点问题。从刘教授的演讲中,本人认为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几个问题是:
1、关于糖化血红蛋白(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问题已经受到了糖尿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次国际专业委员会的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血糖(空腹血糖或/和OGTT)诊断糖尿病的局限性,指出A1c作为诊断指标的可行性、可靠性,引用了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A1c以6.0%和6.5%为切点的诊断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依据和意义。这个问题,刘超教授和纪立农教授在四月份珠海会议上已经做过专题发言,500多名参会者中,接近2/3的医生认可A1c作为诊断糖尿病参考指标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HbA1c-想说爱你太容易
还怀疑HA1c的价值吗?
2、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肥胖与肾病的关系、格列酮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维生素D与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防治的相关临床研究。
3、罗格列酮可以导致充血性心衰和骨折发生率增加,对心血管风险而言,总体上呈现中性结果,但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研究终点类似于Nissen两年前的报道。因此,罗格列酮的使用 需要慎重,尤其需要选择合适的人群。
4、肠道与糖尿病的关系问题:肠道菌群与肥胖和炎症反应方面,正是因为肠道菌群的异常,才使得机体发生了脂肪代谢的异常,导致机体轻度炎症反应的持续,由此促发糖尿病。
5、关于胰岛素泵的使用问题,目前国际市场上胰岛素泵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让人听了十分鼓舞。尤其是使用方便的Patchpump,定会成为糖尿病患者未来宠爱的胰岛素(甚至GLP-1类似物,胰淀素等)主要注射装置。闭环式胰岛素泵的临床使用,更会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6、增龄对胰岛素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鉴于老年代谢性疾病属于边缘学科的范畴,故针对这一现象的内在机制,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在ADA的会议上,Wohlgemuth博士第一次详细报道了机体老化与自食(Autophagy)机能之间的关系。自食是人体自我保护、清除老化和受损组织、缓解内质网应激的重要机制,可有效地预防机体的衰老和疾患。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自食能力减弱,由此可导致机体老化,胰岛B细胞功能也受到明显影响。通过控制热量的摄入,自食能力可得到改善,这一事实为我们强调糖尿病饮食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另外,增龄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促进胰岛素B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耐量异常。
7、关于IGT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尤其是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所扮演的角色,今天上午的会议有专门的阐述,基于目前的认识,专家建议,糖尿病的治疗要力求早期开始,早期强化,要重视综合治疗,并在血糖控制方面联合使用针对不同发病机制的药物。当然,治疗上要强调个体化策略,并积极防治低血糖以及其他诸如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这些概念虽然对我国的临床医生并不陌生,但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强化了大家既往对于早期强化治疗的认识。
8、动态血糖监测(CGM)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手指血糖自我监测,CGM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对于1型糖尿病,尤其是血糖波动较大、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以及运动员等群体,CGM具有其他血糖监测措施所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值得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遗憾的是,国内尚没有上市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
9、关于糖尿病治疗的新方法,刘超教授介绍了比较新颖的内容:口服胰岛素、钠葡萄糖2型转运体(SGLT2)抑制剂、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以及水杨酸类抗炎药物。目前,国际上很多制药机构,都在研究这几类药物,这几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忽视。还有要考虑到临床实用价值。
10、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历史是一面镜子:
上世纪
Ø40年代,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Down’ssyndrome);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CHx、NOx、COàO3)
Ø50年代,日本水俣病(Methylmercury poisoning);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AcidMist)
Ø60年代,英、日、德、加“反应停事件(Thalidomide event) ” ;
日本北九州市和爱知县米糠油事件(PCBspoisoning);
Ø70年代,美国铅(Pb)、多氯联苯(PCB)、二噁英(e.g.TCDD)污染(Early embryos die; Abortion spontaneously; Burthdefects);
Ø80年代,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Fetaldeath; Postnatal death);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
Ø90年代,比利时等欧洲四国“二噁英(Dioxins)公害事件”。
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 6个,包括北京市。
2004年北京发生了9次沙尘暴
全国 78 % 淡水、 50 %地下水和 1/5 耕地被污染。
淮河在流血!
苏州河在哭泣1
全国 560万家厂矿存在有害作业,乡镇企业中 82 % 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健康。。。。。。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更值得政府官员深思!!!
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