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掣签
不久前,听到权威人士介绍西藏班禅转世灵童的确认过程,大长见识,不免又生出许多联想。
依当地宗教的观点,老的班禅圆寂(去世)后会转世,就是重新托生再来到人间。他回来后在哪无人知晓,只有通过寻访才能找到,寻找的过程大体需要经过这样几个环节:
首先是“看湖”。由一些德高的僧人选一个吉日,到湖边静坐,观看天上云彩映在水中的倒影,依据倒影的图像推断出转世灵童的生辰八字,比如属羊还是属马,及家居的特征、所在的方位等,然后按这些条件去寻找与之相符合的孩童;
第二是“遗物辨认”。与“看湖”图案条件相符的孩童通常会找出十几个,集中起来,在桌上摆一些物件,让他们随意去抓。这些物件中有几个是老班禅生前用过的,当然孩子们并不知道。抓到老班禅遗物的孩子就有可能是转世的灵童;
最后是“金瓶掣签”。抓到老班禅遗物的孩童一般也不止一个,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写在纸签上放入一个金瓶里,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最终谁是转世灵童。
连续三个不可操控的偶然事件,得出一个必然的结果。实在是规则制定者的聪慧。
班禅是西藏宗教的领袖,其地位之高、作用之大,勘比我们相当级别的高官,所以他的选拔工作也应该是慎之又慎。几百年来的实践证明,“金瓶掣签”的方法行之有效且被众人认可。据说这规矩从乾隆那时就制定下来,其用意是为防止确认灵童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在我们的干部选拔过程中,如果有人提出用抽签方法决定任免,一定会遭到批判,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
为了保证优中选优,公务人员的任用程序一般是:领导(或群众)提名,资格认证,考核面试,常委集体讨论,群众评议,公示,报上级批准等。可谓周密严谨,天衣无缝。能够经过这许多关口筛选出的人,理论上说应该在品德和能力方面都是最好的。就像文艺团体里经过挑选的演员,貌美者所占比例一定会高于其他人群一样。
从目前现实来看,要说干部队伍是由优秀分子组成,似乎并不被大众认可。他们中好人与坏人、人才与庸才的比例,也与普通民众无明显区别。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早知如此何必要费那些功夫,徒增大量交易成本,倒不如金瓶掣签来的便利。
在公共事务管理领域,选用人的方式往往比选用什么人更受关注。因为,第一,只有赋予某人一定行政职务,他才能行使权力,只有当他行使了权力公众才能知其履职能力,事先是难以预见的;第二,除了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这个领域里的岗位实际任职条件范围是很宽的,也就是说能够胜任的人会有很多;第三,选用人的方式决定公众对所选之人的信任程度。迄今为止,曾经有过世袭制、荐举制、科举制、选举制等任用人的方式,这些方式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是被公众认可的,所以三岁的孩子做国家首脑大家也不觉离谱。
现阶段,社会最需要的是人事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也就是条件相当的公民都有均等的机会去竞争某个岗位,这样才能便于被选用的人上任后开展工作,便于整体社会的凝聚。自然界的竞争不存在公平与否,只有人才能制造出不公平,因此人员甄选时,越少有个人意志的参与则越能显示出公平。也许这就是“金瓶掣签”行之有效的原理。
非常遗憾,这个原理竟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在“科学化、民主化”的旗帜下,人事管理行业里流行的潜规则被誉为各类腐败之首。个人事业的生杀予夺大权实际掌控在少数人手中。牛奶喝出人命,产品的制造者需要付出代价,从未曾见到贪官的生产者们,即能够决定贪官任免权的人们,向公众表示过一点歉意。
很多实例可以证明,“人才”并不是被人为选出来的。井冈山时期,凡投奔革命的都受欢迎,红军官兵基本是江西、湖南当地的贫苦农民,大多既无学历更无职称,甚至见识阅历都很有限,如按现在用人标准评价,没几人有资格入选公务员,就是在当时,论文化、军事素质也多数比不上国军军官。恰恰就是这些人,推翻了精英们的统治,打出一个新中国,并且建国后在各级各类领导岗位,带领民众将祖国由一穷二白变为富强,至今仍受到民众的敬仰和爱戴。
从另一角度也可看出,选人与用人相比后者更重要。老人家说过:路线对了,没有人也会有人,没有枪也会有枪;小平同志也说过: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干不了坏事,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一个人在一种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是贤人、能人,而在另一种环境条件下就会是奸人、蠢人。春秋时齐国的宴子说到:南方甘甜的桔子到了北方就会变成苦涩的枳子。
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被尊为科学的、常规的做法恰恰是一种迷信,而一些看似不通情理的却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很多事物,人们看惯了它的装饰或伪装,一旦揭开这外表,反倒觉得奇怪了。不穿衣服的人固然不好看,但那就是本来的面目,旁人自可不必管什么外表与内在,治病的医生却不能不管。迷信冠以科学真真不可取,科学被迷信了会同样可怕。它的可怕在于,一旦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人们便不再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