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小名阿麽,又名杨英。开皇元年(585年)只有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山西太原市)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当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有文集55卷。
文功武略,雄心勃勃的杨广无愧于他的“大业”年号,执政后,他的治国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公元604年7月,杨广如愿以偿地继承了皇位。从那一刻起,为了实现“超越秦皇汉武,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他废寝忘食,励精图治,大隋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建设,按照杨广的思路,高速运转着并稳步向前推进,短短的15年间,大隋帝国日新月异,盛极一时。自古及今,没有哪个帝王的事业进展得如此顺风顺水。
一、完成国家统一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符坚百万大军都没有突破长江天堑。可见这是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二、开凿运河、营建洛阳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公元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隋炀帝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水运大动脉,当时运河上“商船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还对以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千余年来,大运河一直是全国经济价值最高的黄金水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没有实现的奇迹。近四百年的分离使得南方和北方形成了明显的差别。南方经济富足,北方却土地贫瘠。南人认为北人都是杂种,粗鄙无文;北人则视南人为被征服者,胆小懦弱。两地相视,几如异族。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以后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从经济上来看,不能不说和大运河对物质供应的有力保证有很大的关系。“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他在位也就是十四年的时间,其他方面不谈,单就大运河一项,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充分肯定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杨广即位之初,就立刻下令兴建东都洛阳。大业五年,一座崭新的城市奇迹般地耸立在中原大地。扩建后的洛阳城规划大气、气势恢宏。宫城内殿阁高耸,金碧辉煌;整个城市榆柳交阴、通渠相注,道路宽敞,极具国际大都市的气派。隋炀帝为什么要营建东都洛阳?历史上不少人认为他主要是为了游赏玩乐,这种看法,值得推敲。隋炀帝的《营建东都诏》讲了营建东都的理由。洛阳地形险要,“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位置适中,便于向山东及江左、淮海一带安施兵力机动。隋开皇十年,平定不久的陈国故境,多处发生叛乱,攻陷州县,杀死隋官。仁寿四年,隋文帝刚刚病故,汉王杨谅又在并州起兵造反,在平叛过程中,由于“南服遐远,东夏殷大”,使炀帝深感“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上杨谅谋反被诛后,“并州移户复在河南”,急需加强控制。因此,隋炀帝认为,必须“因机顺动”,营建东都洛阳。公元605年,即隋炀帝即位第一年,他让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在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从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传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的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的取得粮食,也相应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三、开疆拓土
公元605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河套一带)。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隋炀帝才心满意足地班师凯旋。
四、开创科举、改革吏治
隋炀帝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举制度。主要是进士科的建立,这为选拔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也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现象,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参加统治政权,适应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削弱了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这一制度自隋首创,历经唐、宋至明清,施行了1300多年,一直沿用到清末。
杨广的治国方略与其父的一招是一招相比显得新招迭出。一是撤消各州总管府,将军权上收中央,这样中央政府既能集中精力部署、进行大战役也能轻而易举的镇压地方军队的叛乱。二是彻底完成了刺史的文武职能分离,杨广时代的刺史仅仅残余一个军事头衔而已,完全是文职的性质;三是完善朝集制度,加强与地方官员的交流与控制。四再次变革行政体制,变州县体制为郡县体制;这样地方大权完全上收,形成了中央独一国家模式。这样的中央独一模式在强化中央权力的同时又显示出其弊端。最重要的毛病出在郡县制的确立上,杨广时期的行政体制是中央直辖郡县。两者间没有缓冲区,在中央和地方发生利益冲突时缺乏政治张力来缓冲两者的矛盾;另外权力的过分集中使得中央机构的精力过多的放在了零散事务上而没有精力去做宏观的战略构思。“中央打喷嚏,地方就感冒”。这一权力过分集中且无缓冲的恶果迅速爆发,从这点看杨广时代和秦完全一样。都是短短的15年,都是郡县制,都是专制主义下的中央集权模式,都被农民起义彻底冲垮,也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长城和大运河。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无论是哪种结论都无法否定杨广在治国方面的天才表现。即便是在以前的历史上也仅仅有秦始皇能与其媲美,连汉武帝都比他逊色得多。

五、重视教育、访求典籍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另一首隋炀帝写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足以显示他的文采。“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化建设上,杨广也屡有建树。隋炀帝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雄心勃勃,雷厉风行,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杨广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朝廷设立的国家图书馆藏书达37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杨广亲自主持编纂图书31部,17000卷。隋炀帝喜欢图书字画,在古代帝王中是少有的。因此隋代时间虽短,但《隋书.经籍志》中所记录的图书都是比较好而最完整的,这与隋炀帝爱好图书是分不开的。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在今天看来,作为少有的对技术改进与发明提供大力支持的皇帝,杨广统治期间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工匠与技术专家们可以大展才华的黄金时期。大运河、赵州桥等著名工程即在此期间完成,而玻璃、可携带式水漏计时器等后来得以广泛应用的发明,也出现于此时。
一上台,杨广就下令重修《大隋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杨广称圣人之治应该“推心待物”,所以他“每从宽政”,新的《大隋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宽大的法律之一。历代王朝均规定,犯谋反等大罪,父子兄弟均斩,家口没官为奴。杨广认为这条法律太不人道。他说:“罪不及嗣,既弘于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新的《大隋律》断然取消了连坐之罪,开创了中国法律史的一个独一无二的先河:废除了对谋反大罪的连坐。(《隋书·刑法志》)这是中国法制史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可惜这一步到了唐代又退了回去。隋炀帝并多次大赦天下,可见杨广并非是传说中的暴君。

六、开垦田地、重视贸易
在经济建设上,杨广更是春风得意马蹄急。已经连续四年大赦天下,多次普免钱粮,可是财富仍然滚滚而来,人口不断高速增长。这一年的统计数字汇报上来,隋朝疆域共有590个郡、1255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到890万户,人口4603万人。《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要明白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只要与号称中国第一盛世的“贞观之治”做一下对比就可以知道了:“贞观时代的田地开垦量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到300万,还不到大业年间的一半。”
更让杨广骄傲的是,隋朝府库中积聚了数量庞大的粟帛。隋朝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唐朝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时间过去55年,隋朝遗留下来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不容忽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游人及车马长达数十百里,这是举世创举。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秦始皇留下了长城,隋炀帝给后世留下功在万代、远比长城更有实用价值的大运河。汉武帝远通西域,可是却从来没能把青海变成帝国的一部分。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太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兵役太重。人民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遗憾的是隋炀帝死在宫庭政变,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在宇文家族手中,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鲜卑族贵族们又趁乱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隋炀帝不是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打的是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可以说隋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为唐太宗做了嫁衣。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
人们谈到隋炀帝杨广时,总是把他骂得一无是处,评价他到处巡游、沉湎女色、荒淫无道,是极其奢侈挥霍的昏君等等。实际上,隋炀帝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尽管作过许多坏事,但也做过不少对历史发展有益的事情,还是有一些历史功绩的,我们不能因隋炀帝的过而否认他的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5258.html

更多阅读

隋炀帝的真墓与假墓 隋炀帝墓与萧后墓

張明揚(扬州市邗江区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墓。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摄)阮元考证出的“假墓”对于隋炀帝杨广而言,今年真是一个大年。先是年初两部跨年大戏《隋唐英雄》和《隋唐演义》,前者据说还让赵文瑄给杨广做了点平反工作,总之隋炀帝今

隋炀帝的情趣机器“任意车” 隋炀帝

隋炀帝虽然在父亲面前装作一副谦恭简朴,不好声色的模样,实际上却是个极其好色之人。在攻打陈国时就惦念着张丽华的美色。父亲病危之际又贪恋宣华夫人的娇姿,还差点因此被废。现在他登基为帝,大权在握,心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个宣华夫人。宣

杨林与秦琼 秦琼的老婆

在隋唐故事中,有一个隋文帝的叔叔,隋炀帝的叔爷,名叫杨林,封靠山王,驻守山东登州。他收秦叔宝为义子,封为十三太保,在他向秦叔宝展示自己过去战功的时候,被秦叔宝发现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杨林是隋唐故事中的重要人物,武南庄尤俊达、程咬金劫皇

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 联通未来的三个变数

“没有人相信,一双稚嫩的手,会打破垄断的寒冰,直到今天,冰雪融化,春潮涌动。”这几句诗的作者是联通陕西公司的一位员工。   200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成立10周年。中国联通董事长王建宙想引用这几句诗来形容这家中国第三大电信商对于国

红木家具市场前景 家家e的市场前景

毫无疑问,"家家e"现已成为中国电信主要的业务新增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家家e"要一路走好,必须完成发展之路上的两大任务:终端的普及与信息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而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固网运营商推广"家家e"的决心,以及打

声明:《不容忽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为网友你别皱眉我心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