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死亡图片

6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死亡图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谭千秋老师为了救护学生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生字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在脑海中的建起潭千秋丰满的英雄形象,理解他用生命护卫学生的事迹,体会他师魂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尤其是生死关头,要勇于面对,忠于职守,肩负起责任的脊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品析潭千秋老师的一言一行,理解他在生死关头的抉择,学习他大公无私、奋不顾身的英雄行为。

正解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三、教学准备:

字词段分类课件;搜集“5·12”抗震救灾动人事迹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各种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5·12”地震后的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的考验,有很多人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可歌可泣的老师——谭千秋,他生命的最后姿势让人难忘。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3.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从最后的姿势中你看出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带问题读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准拼音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洗漱、坍塌、塌陷、震撼、生死攸关、诠释、绘声绘色、妙语连珠、幽默)

(1)指名学生读,齐读词语。

(2)理解:生死攸关

3.说说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指名说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中描写了几次最后的姿势?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中几处描写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找出最感动你的句段,在组内认真朗读。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

紧扣“最后的姿势”感受人物品质

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描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语句,并划下来。

(生交流、课件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四个学生都还活着。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过渡:课文中写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今天我们就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老师。

2.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指名读有关内容。

(2)画出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里有几个动作。拉、撑、护(板书)

再读(着重注意动词)

(3)理解演示“撑”“拉”和“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撑”,什么样的姿势叫做“撑”?(请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点评)在演中评,在评中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品质,在感受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教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一拉一撑一护,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板书:动作),护住了四个学生,谭千秋老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立即”、“拉”、“撑”、“护住”等词语感受谭老师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谭老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给我们留下了这最后的姿势?(引导出示环境描写,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危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换一换?(不能,情况越来越危急。)你怎么知道情况越来越危急的?(学生根据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个别读,教师及时点评)

(5)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当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的那一刻,(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当楼房塌陷的瞬间,(引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6)教师小结:情况越危急,就越能烘托出谭老师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谭千秋老师的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人们深情的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汶川地震中的感人的事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过渡: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1.自由读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用词语来概括。

对女儿关爱呵护,工作踏实、认真;沉着冷静、急中生智;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3)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2、学习课文第八至十自然段

过渡: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样说的。

(1)指名分段朗读

(2)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仿照例句说一段话。

例句:救援人员赞颂他,是因为谭老师宁可自己后脑血肉模糊,也要张开双臂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

(3)从人们的赞颂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回答板书: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3.补充材料:谭老师是一位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的老师,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留在人们心中的是他最后的姿势。师生齐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赞颂谭老师。学生自由说一说,指名说。

4.人们是这样赞颂他的: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教师总结,提升认识

1.大灾彰显大爱,无数个像谭千秋一样的老师以自己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说一说你收集到的他们的事迹?(学生自由发言)

2.视频播放救灾中的其他感人画面(学生边看,教师边讲述)

3.小结:在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中国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烙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最后的姿势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齐读)

四、作业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写写你读后的感受。。

2.收集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事迹。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爱责任

恪尽职守舍己救人

附《最后的姿势》预习单

一、识字、写字练习

借助拼音预习生字词语,并与同位互相检查。

练习书写生字,先读贴,在描红临写,争取做到写正确、工整。对照课本自查,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

二、朗读练习

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三、读书思考

1.边读边理解词句,在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旁画“?”,借助字典尝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谭老师的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把具体的内容用横线在下面画出来。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可以在旁边画“?”,也可以和家长或同学讨论。

四、读书探究

收集汶川地震中感人的事迹,联系课文内容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5730.html

更多阅读

地震自救常识 谭千秋死亡图片

地震自救常识——简介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

国产首款3D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后的防线》攻略 第一人称射击

国产首款3D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后的防线》攻略——简介  《最后的防线》是大飞移动设计开发的一款3D画面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经典抢滩登陆射击游戏,2种游戏模式,7种武器选择,15种场景变化,30个挑战任务,45个常规任务,真实武器特性重现,给玩

拍婚纱照的姿势怎么摆 拍照更上镜的9个方法

拍婚纱照的姿势怎么摆——简介婚纱照能不能拍好,不仅在于新娘和新郎的长相,更在于拍摄的婚纱照相片能不能将新娘和新郎那种幸福完全展露出来。因此一组好看的婚纱照,不是静态的,而是弥漫着浓浓的爱意和勃勃的生命力。因此为了将婚纱照拍

声明:《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死亡图片》为网友単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