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是“三潭印月”,还是“三潭映月”?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也有人说成“三潭映月”的,究竟是“映月”呢,还是“印月”?
从景点的名称和来历而言,应该是“印月”。但是如果你喜欢做一朵永不停靠的浮云,是个浪漫的文学家,硬要说“映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映月”也是通的,无锡的“二泉”,不就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吗?“映”者,照映也。“二泉映月”,就是月光下的二泉。——“三潭映月”,也就是月光下的三潭,湖中水天一色,迷迷朦朦,比无锡的“二泉”就更富有神秘的诗意了,据古代民间传说,那时候的三潭,可常常是仙女们出没的地方哦。
然而从历史的角度说,这个景点的名字还是应该叫做“三潭印月”的。因为“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起源于宋代,自古以来就写作“印月”。“映月”富有诗意,“印月”则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能表达特定的景色,——“三潭”之月如“印”,能深深印在你的印象里。所以,“三潭印月”之说,更胜“三潭映月”一筹。
所谓“三潭”之月如“印”,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西湖志》云:“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清代又有本地书生写书认为应该登上附近的山顶,则可见湖中有三个如月圆晕。近代人们又传说,秋夜在三潭的三小塔内点上蜡烛,以薄纸封孔,则可见湖中现三月印。还有一说是中秋之夜站在岛边“我心相印亭”平台某处,或可同时看透湖中三塔塔孔,见湖面如三月争辉。以上诸说,都是清代以来的说法,似乎是因为对前代人称“三潭印月”很好奇,究竟什么样子算是“三潭印月”呢,所以就去设法寻找,颇有那么一点望文而寻义的味道。但是,“印月”是湖中有月如印的意思,大致上是不错的。
西湖三潭,源于北宋苏轼疏浚西湖。那次西湖疏浚后,苏轼又筑苏堤,并且立三座石塔于外湖中。当年的三石塔相距很远,围出了西湖的中心水域,严禁愚人破坏。到南宋,宫廷画家又创造出“西湖十景”之说,据南宋的地方志书记载,那时候西湖三潭之景,就叫“三潭印月”。
苏轼所立三座石塔,中、南二塔到明朝成化年间就没有了。仅存的北塔被弘治年间一个姓阴的按察使所毁。万历年间,钱塘人疏浚西湖时用湖泥围成了“田”字形的湖中湖小岛——“小瀛洲”,详情前面已经有过文章,这里就不重复罗嗦了。明朝人重建的湖中三塔,位置与苏轼所立的不同,三塔靠得很近,但造型很优美典雅,是为西湖添景的不朽之作,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湖中三石塔。——现在的所谓“三潭印月”之景,也就是在这里了。当然,“三潭印月”还可以用来指西湖三岛的老大——“小瀛洲”。
左图为上世纪70年代末的“小瀛洲”九曲桥(源自《西湖揽胜》)。70年代末和80年代的西湖永远让人怀念。十年文化浩劫之后,万象更新,西湖也特别美丽、尊贵。放生池中,图左为西湖名石“九狮石”,图右一石无名,却更像个狮子。那时候的西湖很宁静,最浪漫的是晴朗的日子里,租条“自划船”,任意地在湖中漫游,在蓝天白云下,停在湖中央,静静的看着天空,看着远远的天际。那时候杭城与西湖融为一体,湖东没有煞风景的妖怪似的摩天大厦,视野所及,不是青山,就是绿树……
有时候很自然地要划到湖中三塔附近,偶尔可以看到有人搂着塔拍照,现在游人太多了,必然要禁止这样的行为了。记得2001年秋从花港坐“手划船”去湖滨,经过“三潭印月”,突然见到岛上的人密密麻麻,像“插蜡烛”似的,真是吓了一跳,不免杞人忧天,很担心那小岛会不会沉下去,呵呵。
右图是张历史照片,民国时代的几个小女子“公然”站到石塔上拍照,——风度还是很不错的哦。后面岸上的亭子,就是“我心相印亭”。
亭与三塔组成等边菱形,三塔则为等边三角形,边长62米。
—————————————————————————————
——————————————————————————————————————
——————————————————————————————
随感一则
阿炳的《二泉映月》才是一首真正的神曲,内涵极其深广,并非仅仅写泉水月影之景。数学有初等、高等之分,花朵有单瓣、重瓣之别。有人说股市的技术指标不“准确”,如果用1+1必须等于2的观念去看,那当然是不准确的,因为股市有真股市与伪股市之分,等等。苏轼说西湖,有句意思很深的话:“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西湖、《二泉映月》、《红楼梦》、《兰亭序》……,这些经典,都是深浅随所得的玩意儿。它们雅俗共赏,既可以用幼儿园小孩子的“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那种水平去玩,也可以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探索。《红楼梦》何以迷人?就因为它弦外有弦,话外有话,仿佛是个谜。所以曹雪芹一再感叹: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哈哈,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2011年11月1日戏笔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