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这个样子
跨院失火被救现场
北京的四个法华寺
过去只知道崇文区的法华寺。这次细考起来才发现,咱北京有四个法华寺呢。除崇文的法华寺,还有东四犳房胡同的法华寺,魏公村民族大学的法华寺,以及香山东、万安山的法海寺后边的法华寺。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的法华寺,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都曾经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这座法华寺,建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
建议恢复法华寺原貌。使历史有所依存。
现在看,北京至少有四座法华寺。
旧京“城区”,就“有两个法华寺”但若泛言“北京”,则非止“两个”。据了解所知,除城北东四报(旧作“豹”)房胡同和崇外法华寺街两“寺”外,在西外魏公村民族大学和香山东万安山法海寺后,还各有一座法华寺。换言之,北京至少有四座法华寺。仍然保存较好的则是
银山塔林为辽金时代名寺——法华寺。颐翁诗云
东四豹房外崇文,民族大学魏公村;
顶数银山塔林好,法华寺景古至今。
建议重修崇文庙,动迁民福宅换新。
多数古迹恢复好,盛世旅游利国民。
资料附后
留心一下崇文区的法华寺,破门框上的小红标牌:多福巷44号。
中国的寺庙都是坐北朝南,法华寺自不例外,只是,眼前的一排排毫无套路的老房子挤在一块儿,使人看不出个南北东西了。不过一进院儿,我就明白,小李是领我从最北边进入了原先的法华寺——我走历史的后门了。从后往前看,满目是伤心景。
所有的老房子都变了样,早没了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只通往东边院落的廊门上方有些旧日失了色的画梁。一户挤一户的陋室把个京都名刹塞得满满当当。从昔日神祗们住的殿堂飞檐往上看,只有华侨大厦的高楼岌岌乎压在头顶。
小李显然是个敬业的青年官员,三拐两拐就把我领到了大杂院的最南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细巷里。躲过身旁一辆辆自行车和头顶一件件晾着的衣衫的羁绊,他伫足一方巨石前,指点:这是整个庙里留下的惟一文物了。
侧看不知何物,近前方知是碑,且是“大清乾隆四十三年仲秋吉日”所立的带龙首的大碑。
碑已前倾,似有一臂之力即能推倒,石趺半埋土里,正是沦落风尘状。旁有废弃的大缸、破桶、煤池相伴。正辩识碑文,碑后褪了色的木门吱呀开启,一位妇人探出头来问:干嘛的?小李申明:文物检查。妇人方退回宅中。
我长长地吁了口气:法华寺已经破败至如此模样了!
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清末袁世凯曾在寺内居住,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谭嗣同奉光绪皇帝密旨,深夜到法华寺与袁世凯密议,为袁世凯出卖。该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原址在东城区报房胡同103号。法华寺是明景泰年间的太监刘通舍宅为寺。原有建筑是:天王殿、娘娘殿、药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毗卢殿、法云堂、大悲坛和藏经阁。西门内有学校、梧桐院和方丈院。后寺院衰落,大部分建筑拆除。
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法华寺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该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佛教在线北京讯2008年12月25日昨天傍晚6点半左右,北京市崇文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华寺大殿旁突然起火。起火的房间位于大殿东侧、67号院门西侧,大约10平方米,为一洗衣店。
据消防员介绍,初步判断大火是从此处着起,“但起火的并不是大殿,烧掉的房屋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几轮浇水,火被扑灭。据悉,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文:张十月陈琪图:张越)
法华寺位于崇文区法华寺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及同治年间重修,是北京外城大寺之一。 法华寺其建筑有山门,三层大殿和东、西配殿。山门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山门两次间为棂窗,正间券门上有匾额“大兴法华寺”。其后三进大殿均面阔三开间,并有前廊。东、西两侧配殿亦为三开间。除主要建筑外,东、西还有跨院,房屋数十间,民国年间多已辟为临时停灵的灵房。现钟、鼓楼已无存,仅存山门、三进大殿和部分配房。 清代法华寺一带是驻扎八旗军队的地方,称营房,顺治十八年(1661)改设正蓝旗教场。该寺为崇文区重点保护文物。
而法华寺已沦为大杂院,破烂不堪。今用工作之隙,读法华寺碑刻,撰述下文。
东安门外二里许,有豹房巷。“世传为朝廷畜豹之所引名焉”,今已改名为报房胡同。“入巷不二十步有寺,曰法华”寺。
明正统时,有个兄弟俩儿,都是太监,哥哥刘通在直殿监,弟弟刘顺在御马监。据说俩人在内廷恩宠隆盛,长得体貌丰伟,勇而饶智。当时,僧录右街大云兴公道德高厚,名振缁流,刘氏兄弟俩以师礼事之。刘通死后,刘顺把他哥哥在豹房巷的宅子捐出为寺。延兴公为开山之主,其徒德斐为住持。不久,刘顺和德斐也相继去世,后请宝峰聚禅师为住持。《德悟和尚行实碑》花纹
宝峰聚禅师可不得了。此人姓赵,名德聚,号宝峰。世居金陵,乃祖由金陵戍顺天之玉田,迁家玉田县。(玉田县是我的老家,出此人物,深感荣耀。)
宝峰聚禅师出生永乐十一年(1413)九月六日,这一年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出生之前,他母亲梦到黄光弥户,一生下来,周围人都感叹长得太不平凡了,长有胡僧摩师顶。都说,这孩子,骨相不凡,将来必当大弘法教,享安乐福,前途不可限量啊。天生和尚命!
古代帝王将相,出生神异,很是稀松平常,翻翻史书,随处可见。上古时某位大英雄,出生前,其母在山里采蘑菇(采蘑菇是我编的,每晚给儿子讲故事都要讲小兔子采蘑菇,呵呵),看到一个大脚印,出于好奇,踩了一下,浑身一颤,遂生出大英雄。颤字用的好,属房事范畴。我怀疑是其母在于他人野合,编个故事骗老公。
走过跨越三环的过街天桥,就看到了“法华寺街”的路牌,沿着街走进去,走了半里地远真有座叫作法华寺的古庙,红墙上一排三个大拱门,都关着。这条街不宽,也不直,中间要转两个弯,周边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区和宿舍、附中等,那座法华寺也曾用作民族大学的幼儿园。
仅旧京“城区”论,的确只“有两个法华寺”;但若泛言“北京”,则非止“两个”。据我所知,除该文所提城北东四报(旧作“豹”)房胡同和崇外法华寺街两“寺”外,在西外魏公村民族大学和香山东万安山法海寺后,还各有一座法华寺。换言之,北京至少有四座法华寺。
那么,谭嗣同究竟在哪个法华寺“密访袁世凯”呢?请先读读袁氏《戊戌日记》这两段文字: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予奉召由天津第一次火车抵京,租寓法华寺。上驻跸颐和园,即托友人代办安折膳牌,定于八月朔请安。次日早起,检点衣冠各件,先派人赴海淀觅租寓所,午后至裕盛轩,遂宿焉。”故此,窃以为,谭袁之晤当在今民族大学“法华寺”。
民族大学这座“法华寺”,早已挂牌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用作该校幼儿园。此寺山门及殿宇诸建筑,早已修葺如旧,保存较为完好,比起崇外那座同名古寺,幸运多啦。
银山塔林为辽金时代名寺——法华寺高僧的墓塔。据考证,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东北,海子村西南的银山南麓,是我国辽金时代的寺院云集之处,当时有大小寺院庵堂72所,法华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法华寺创建于金天会三年(1125年),寺内的高僧圆寂后,即被葬在寺旁墓地,并建墓塔。随着时间的推移,葬在这里的高僧越来越多,所建的墓塔在当时已形成塔林。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墓塔七座,其中金代五座,元代二座,今日统称银山塔林。
金代所建五塔形制相同,皆为密檐式砖塔,高20—30米,外形高大挺拔,塔身细部均有精细雕饰,很像佛塔。元代二塔则比较小巧,一个是密檐式塔,另一个为密檐阁式与覆钵式相结合。
银山塔林位于昌平区城北30公里处,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文物景点。
银山,因秋去冬来,瑞雪纷飞,山岩银装素裹,冰雪层积而得名,又因山岩陡峭,岩壁色黑如铁,称为“铁壁”,合称“银山铁壁”。为明清时期“燕京八景”之一。
山峦的分布,有前、中、后三座主峰。其中中峰“独出云霄”在三峰中最高,海拔达726.81米。
唐朝时,银山已建有华严寺等寺院,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名僧邓隐峰曾在此山修行。辽寿昌年间(1095-1101年),满公禅师又在此山创建了宝岩寺,其后通理、通圆、寂照三位禅师又先后在此说法修行,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云门宗名僧佛觉大禅师海慧(?-1145年)来到此山,于天慧三年重建庙宇,名大延圣寺,寺有殿宇三重。此后,殿宇丹墀之间先后建有埋葬金代名僧舍利的密檐式砖塔五座。其中,中为?国佛觉大禅师塔,左前为晦海?国佛觉大禅师塔,右前为懿行禅师塔,左后为虚静禅师实公灵塔,右后为圆通大禅师善公灵塔。初步形成了一个与寺院建筑融为一体,布局相对集中的塔林区域.
元朝及其以后,银山一带的寺院建筑又不断又增加和改建情况。明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司设太监监吴亮出资重修大延圣寺。正统二年,(1437年)二月告成。同年,明英宗朱祁镇钦赐寺额“法华禅寺”。当时的法华禅寺,有殿五座,山门、禅堂、方丈斋厨大小建筑完整齐配,大为银山一带主寺,其所领还有周围许多小寺,时称七十二庵。此后,加遭兵燹,且年深岁久,风雨摧残,寺院建筑残坏严重.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至五月间,神宫监太监余文同募缘僧人福清、福瑞、如山等人再次组织修缮,不仅中轴线上的店堂全部修葺坚固,且左伽蓝堂,右祖师堂,以及廊庑、僧房等也全部修饰一新。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法华寺曾再度修缮。银山所存其他寺庙建筑,按光绪《昌平州志》记载,还有铁壁寺、弥勒院、碧峰庵、逊峰庵、松棚庵等数区。
金、元、明、清四代银山相继建成众多僧人墓塔,形制大多为覆钵式喇嘛塔。这些形体各异、大小不一的僧人墓塔有的分布在法华寺院内,有的分布在银山山麓其他地方,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塔林区,世有“银山宝塔树不清”之说。
除上述寺院、古塔外,银山在明清时期还保存着许多其他古迹和景观。前面山峰的山腰处,有邓隐峰的说法台(又作“诵经台”);岭边一松“曲如?枷”,为邓隐峰的“衣挂树”;寺院内外有许多碑刻。此外,还有古佛岩、太虎石、天清石、重石洞、华崖洞、思义洞、朝阳洞、白银洞、?泉,以及三峰拥翠、东山晚照、寒泉浸月等人文及自然景观。
1979年8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银山宝塔”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银山为其中景区之一,面积为17平方公里。1988年1月13日,“银山塔林”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