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这片草地拍摄手记1
问题的提出是在我们摄制组翻越了唐古拉山口之后。
在我的印象里,唐古拉山是印度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在唐古拉山以北,所有的河流、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等全是流入太平洋的,而其南麓的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则属于印度洋水系。所以当我们的越野车从西藏那曲地区的安多县沿青藏公路穿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后,一条与公路走向平行的河流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是从西藏向北流入青海的,我可以肯定它是属于太平洋水系,而在我此前的记忆中,黄河以及长江的源头均在青海省境内,这是与我以往的知识相悖的。我问司机这条河的名字,他并不知道。面对如此宽阔湍急的一条河流,一条在唐古拉北麓高原山谷中聚散的河流,一条在著名的青藏铁路和公路间“明目张胆”地穿行的河流,我断定它绝非无名之辈。
在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北坡完成了一天的拍摄任务后,已无法返回安多县城,从高山草场回到青藏公路后,按照计划我们继续北行片刻,在安多县的雁石坪留宿。这里紧邻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在不宽的山谷中,我们所住的乡招待所背靠山坡,从二层的窗前望出去,窗下便是布满泥水的青藏公路,路对面便是成排的低矮商铺,虽然冷清,却比我想象中的“繁华”。商铺后面,便是那条宽阔湍急的河流,河对岸便是著名的青藏铁路。
二层楼的招待所内没有水,没有电视,更谈不上洗手间了。或许是出于主人的好意,我们被告知不要乱走,夜里如厕要留神狗熊。整个屋内唯一的电器是接在临时拉扯电线上的一盏节能灯,墙壁上没有交流电插座,无法给电池充电。原装的门锁已经坏掉了,用吊扣取代,开门后服务员拿走吊扣上的锁头,我们早早就躺在床上,临睡前便用屋内的破沙发从里面把门顶上,防兽防盗。
或许是睡得太早的缘故,或许是海拔近5000米的关系,我一夜几乎全在做梦。好在青藏线上的过往车辆不多,晚上还算安静。一夜想着河的流向和源头,第二天一早便向安多县的陪同人员询问河流的名字以及西藏是否有三江的源头?令我吃惊的是,他不仅知道这条河的名字叫当曲,还知道这条河到青海后流入通天河。我问这里可是长江的源头?他说不仅是长江,安多县还是黄河以及怒江的发源地,三江的发源地根本不在青海,而是在我们西藏,在我们安多。接着他又说:“这个问题已经争了许多年了,我们说了也不管用。”
长江的源头真的在西藏吗?带着这个疑问回到北京。我首先翻开家里的地图,这是一本测绘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交通地图集》。在这本地图集中,唐古拉山口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线,雁石坪位于青海省境内距离唐古拉山口100多公里的地方。而我们此次拍片完全是在西藏境内,记得在雁石坪的时候,司机明明告诉我们说:再往前走几十公里,便是青海省了。
难道还有一个雁石坪不成?在谷歌地图中,我可以直接定位到雁石坪,其归属地为青海格尔木市。放大后看到铁路和公路的走向与我们曾经留宿的雁石坪完全相同,只是没有标注河流而已。接着打开了谷歌的卫星地图定位到同一地点,放大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河流沿着公路流淌。
百度地图找不到雁石坪,只能找到唐古拉山口和安多县,地图缩小后,唐古拉山口和安多县的名字也隐掉了,但有一点比谷歌好,就是给出了安多县的范围,下图的三个地名和位置的标注是我后加的。
我在安多县的所见所闻,与地图上的、互联网上的说法是截然不同的。按照安多县畜牧局长的说法,安多县共有草原1.5亿亩,承包到牧民手中的近8000万亩,这1.5亿亩草原,有一多半分布在唐古拉山北麓。要知道,全国现在的耕地面积是16亿亩,林地面积是30亿亩,草原面积总共60亿亩。仅安多一个县就占了草原面积的1/40!难怪西藏是全国草原面积最大的省份。那么,唐古拉山北麓广袤的高山草甸是否就是长江的发源地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再一次踏上了探寻之旅。
清朝康熙后期,为了编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曾多次派人探测青藏地区,包括江源在内。不过,使臣在1720年到达江源地区时,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河兴叹,他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百支千条的河流,让他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西方列强的探险家们,也曾经多次踏上青藏高原。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源头。
1946年初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公里,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曰木鲁乌苏,北源曰楚玛尔。5800公里长的长江为世界第四大河。”我小学、中学的地理课本都是这么说的,在我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正是因为如此,才引出长江源头的疑问。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8月,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人力到长江源头的曲麻莱等地实地查勘,发现长江分南北二源:南源为木鲁乌苏河,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北源为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山南麓。虽比过去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仍未找到真正的发源地。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曾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结果证实:长江上源伸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3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这3条河中,楚玛尔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能成为长江正源;要论流域面积和水量,都以当曲为最大;但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水量比当曲小五六倍而长度比当曲还要长18公里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江的源头被定为在唐古拉山北麓的各拉丹冬冰峰下。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明长江的真正发源地。
新华社于1978年1月13日公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第二天,美联社便从日本东京发了一则电讯:“长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了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再说长江》片头的第一个镜头,便是各拉丹冬冰川的冰挂下融出的水滴。
然而,源头之争并未到此结束,流域面积和水量都远远大于沱沱河的当曲,真的要因为少了18公里的长度而屈居亚军吗?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不少科学家对这一结论提出质疑。通过测量卫星遥感图,得出的结论是,当曲长360.8公里,沱沱河长357.6 公里。当曲比沱沱河长3.2 公里。2008年,科学家们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装备进行了实地考察后,精确地计算出当曲比沱沱河长出11.71公里。无论从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上讲,将当曲“扶正”都名正言顺。
当曲源头被科学家们定位于唐古拉山北麓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西藏自治区巴青县交界处的杂多县一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2度44分、东经94度36分,海拔5040米。我所见到的河流不是当曲正源,正源还在他的东面。我在百度上搜索到杂多县的县界,与15年前测绘出版社的地图相同,地图上标示出这里是一片高原湿地,当曲正源向南一直伸展到青海与西藏的省界。
下图是科学家们10月份在杂多县当曲源头拍摄的照片,长江源头如旱季草甸上的“扫帚”,分散甚阔。
这与我们8月份在那曲拍摄区的地貌极为相似。草甸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湖泊,碧蓝的湖水从高的湖泊渗流向低的湖泊,宽阔的草场上不时能够看见断断续续的水流、、、、、
1978年曾随队考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老专家回忆道:“当年8月28日,我们到达了当曲源头,那时认定的当曲源头位置在东经94度30分43,北纬32度36分13,是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来的一股小水。霞舍日阿巴山顶基岩裸露,向下渐为岩屑坡覆盖,岩屑坡下海拔约5000-5100米的宽缓夷平面上普遍发育沼泽草甸,有多股水流从海拔5050米的松散覆盖层下流出,其中一股水初始流量为0.1升/秒,差不多也就是二两酒那么多的样子吧,被定为源点。”
当长度和流量两个关键点已经明朗后,又有人指出:“确定大河正源,不能只看河流长度,主流与支流的流向关系也很重要。沱沱河由西向东,非常顺直,而当曲偏向东南,有个大拐弯,与长江干流的方向不够顺畅。因此,综合来看沱沱河作为长江正源更合适,单以水量或长度来确定正源不够科学。”
此时我想起在拉萨返回北京时在飞机上看到的情景,机翼下的雪山极少,比我2008年8月见到的雪山要少,比小枫1993年夏见到的更少,他回忆说,那是几乎所有的山峰都顶了个“白帽子”,机翼下白茫茫的一片。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热,格拉丹东的冰峰越来越小,霞舍日阿巴山下的“二两酒”的流量也在不断变化,时过境迁,即便能够测出长江源点的精确位置,它也应该是同某个时刻相关联的动态数据。
年代不同、季节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标准不一、省界不明,源头之争又从何谈起?其背后恐怕是更多的是利益之争吧!倘若把一个点扩大到一个地区,让人们对青藏高原这片广袤的净土予以更多的关注,让社会对“亚洲水塔”的冰川和高山沼泽给予更大的保护,让政府为国家生态安全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会比源头之争更有意义,也是我们《保护草原》影片的意义所在。
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