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和M约了继续我们的寺庙之旅,M是个有些自虐的人,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在很多城市呆过,最大的乐趣就是爬没有路的山,对于他这次的西藏之行来说,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精力发泄了,我则是在我的计划大框子里随遇而安的人,只要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什么方式只要不是太辛苦就不太在乎,这样俩人临时结伴也注定了去哪我定,但方式以他为主,当然,我那很重的装着D80的包得由他背。
花了2元钱坐了小巴上了哲蚌寺,M本建议走路从乃琼寺上去,这样可以逃票,但,我虽然喜欢逃票,但我喜欢的是轻巧的逃票,像我在大昭寺里混在藏民中,或是在色拉寺装模作样地跟在管事的武警军官后面,所以只是看看那向上攀升的小土路就不理他,想到那再说吧。
到了哲蚌寺大门,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我们应该乖乖买票了,当然,那时我还不知道,以为可以混在藏民中走过去(我们那一车可都是去朝佛的藏民呀),但这里到处是“探子”,那些站在那里好像无所事事的藏民主动过来叫我们要买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哈哈,也真是人民的汪洋大海了(门票旺季50元,淡季25元)。
建于1416年的哲蚌寺作为格鲁教六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历代达赖喇嘛的母寺,一世至五世达赖喇嘛都曾在哲蚌寺居住,五世达赖喇嘛直到受清朝皇帝册封,布达拉宫扩建以后才搬到拉萨城内。
毫不例外,在哲蚌寺我们也是顺着时针走,一幅画在大岩石上的宗喀巴的佛像色彩鲜艳,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随着格鲁派势力的日益强大,信徒也与日俱增,哲蚌寺的兴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
佛像后面的铁架子就是有名的雪顿节时用的晒佛台,想想我本来是想在雪顿节时去看晒佛的,现在却先跑过来看晒佛台了,所以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
每座寺庙养出的僧侣还是有其传承的性格的,哲蚌寺曾经抢过被押解进京的六世达赖,一九五九年、八十年代末这里又成了舆论的焦点,而在2008年的3月14日,也是哲蚌寺的僧侣率先下山到拉萨去闹事的,从林芝回拉萨时,经过拉萨监狱(或是看守所?不能确定),看到近百人手里拿着东西,聚集在门口,那都是关押人的家属在探监。我还是以为,念经就是念经,如要和政治挂钩,经如何念得好?入世和出世又怎能轻松转身?
绛央曲结·扎西班丹于1416年动工兴建哲蚌寺并任首任法台(赤巴),该寺法台共延续23任。哲蚌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即罗赛林扎仓、德阳扎仓、阿巴扎仓、郭芒扎仓)和甘丹颇章几部分组成。措钦大殿(“措钦”意为大法堂)供有哲蚌寺的主要信仰物——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在破土新建时,宗喀巴从“廓布山法库”掘出的一只法螺,赠予弟子扎西班丹,预祝他建寺圆满成功,并以此为基地,弘扬佛法,广建寺庙。措钦大殿里有二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大殿四壁绘有释迦牟尼的百行转图、人间形成图、生死轮回图等壁画,措钦大殿东边有一个半地下的很小的山洞,只能容一个人进入,名叫“让迥玛”,它原来是宗喀巴关静修的地方,也是哲蚌寺最早的建筑;扎仓就是僧院,下有29个康村,康村是依僧徒来源地区划分的僧团单位,若干康村组成一个扎仓。这里曾是西藏地区规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庙,僧人多达万余人。目前,哲蚌寺持有有效宗教职业证书的在寺僧人有四百九十余名;甘丹颇章也叫极乐宫,建于1530年,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任哲蚌寺第十任赤巴时主持修建。以后三世、四世、五世达赖喇嘛都在这里居住过并历任该寺赤巴。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建立了强有力的地方政权,因政务在该颇章处理,故名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一度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权力中心,后来五世达赖迁往布达拉宫处理政务。
在号称是西藏最大的厨房里转了一下,锅冷灶冰的,不知现在是否还在用。哲蚌寺真的很大,大到我觉得如要细细地看我的体力是无法支撑的,毕竟是建在山上的寺庙,毕竟还要爬上爬下的,干脆,先找块地喝口水先歇着。
不知是不是和314有关,偌大的寺庙除了看管各个庙堂的僧侣外没有见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僧侣,僧侣集团是个很特殊的团体,特别是在藏地,在这男性聚集地方,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各种人,他们除了学习佛经外都在想什么?格鲁派不同于宁玛派,可以结婚生子,可以享受为人父、为人夫的天伦之乐,很可惜,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过一本真正进入僧侣的世界,描述他们生活的书。
心乱因为身在尘世,心在尘世;心静因为身在寺中,心也在寺中。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离开外界一切物相的困扰和诱惑,所以还是无法拥有清净安定的心灵。
但那里都不是可以脱俗的六根清净之地,在寺内一面发旧的土墙上,毛主席语录虽已褪色,但字仍可清晰辨别,这是我在各地农村、交通不便之地经常会看到的景象,但,在这么重要的旅游地,特别是在这游客众多舆论的前沿地,政府也没有刻意去把这段历史给涂抹了,可见还是很宽松的,联系到我在拉萨重要的寺庙里看到的一个个消防官兵的身影,觉得政府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形式和实质都玩的溜转,但这些官兵很不错的,看到老人都主动去搀扶。
在哲蚌寺,遇到了来自青海玉树的一家子,和那可爱的穿着小藏袍的小姑娘聊了聊,得知他们一家和几个邻居乘冬日事少,自个儿开车已经到拉萨10多天了,每天就在各个寺庙朝佛,她自个儿主要是想为生病的奶奶祈福。
在厦门时我就特意去换了些1元的纸币,没曾想,到了这里,除寺庙的各个佛要添香外,这个季节乞讨的人特别多,根本不够给,后来也学着藏人,换个一堆的一角的角币捏在手上,随意给。不过我始终还是不敢像藏人一样,在寺庙里,在佛像前,在僧侣前,拿个整币,然后坦然地在从一堆别人进贡的角币中找零。可以想见,若是在内地铜臭味浓,动辄100、500一支香的寺庙里不把你打出去才怪。
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在藏地,对于全民信教的藏民来说,拜佛就如穿衣、吃饭一样,不同的只是它是精神上的必需品。在这里,大小寺庙林立,上寺庙也是不用门票的,顶多收个二元(我看到的,只有布达拉宫有收2元的门票),你可以坦然地用角票供佛,在没有角票的情况下,也可以毫无羞赧地从供奉的钱堆里自行找零,你当然也可以从家里带来自制的酥油,添入佛前的酥油灯,如果都没有,只要你虔诚地向佛拜了,磕了头,佛也一样领会了你的心。更关键的事,寺里的僧侣和其他的信众也并不以为怪。
所以,佛在这里,是可以亲近的。佛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佛是本心,是超越的本心;佛亦是自然,如天如地如你我。
哲蚌寺
宗喀巴的岩画
哲蚌寺
来自玉树的一家
哲蚌寺
戴着尼泊尔小帽的男孩能说会道,他每天都在这里晃,手里捏着1角1角的毛币,换给游客或朝佛的人,他就赚个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