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与两宋皇帝传承之谜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

有宋一朝,分为南北,总计传承319年,南北各9帝。两宋是个让中国人情感复杂的王朝,一方面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堪为文臣治世的楷模,至今仍为文人士子所欣羡;另一方面两宋又都非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北宋是和契丹(辽)、西夏三足鼎立。南宋则和女真(金)南北分治。因此,两宋又被史家盖棺为“积贫积弱”。
更吊诡的是,两宋皇帝的世系传习也很有意思,太祖薨逝,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形成了兄终弟及而非子承父业的继位格局。这种继位形式不惟让史家争来争去,还造成了民间同情太祖后代而故意制造的演义历史。无论在《杨家将》的传统戏曲中还是在评书《三侠演义》中,都有一个威风八面的“八贤王”赵德芳,他活跃于太宗、真宗和仁宗三朝,成为制衡皇帝的贤明之王。甚至在河南豫剧、曲剧、越调等戏曲中,还有传统喜剧《回龙传》(也叫“王华买爹”)讲的是仁宗无子,迎来八贤王流落民间的儿子王华继承大统,从而使宋朝皇帝在第五代又回到了太祖这一支系。
不过,民间传说固然荒谬不堪,但也掺杂了许多信史成分。譬如赵德芳确实是太祖之子,而且高宗赵构南渡之后无子还确然将德芳六世孙赵昚立为太子,是为宋孝宗。到宋宁宗时,皇位又传到了太祖另一子赵德昭一脉,德昭九世孙为宋理宗。所以,有宋南北两朝,可以说是太祖、太宗兄弟极其后代轮流坐庄,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也正因为“皇帝轮流坐”的另类,所有很有必要重新解读“烛影斧声”的千古迷案。笔者以为,无论是信史还是民间传说,都有过度阴谋化宋太宗篡位的嫌疑,故而有必要正本清源。
如前所述,太祖两子德昭、德芳后代能够世代沐浴皇家特权甚至到南宋重新登上皇帝宝座,显见太宗及其后人不怀鬼胎。别忘了,在中国各朝,在皇位的争夺战中往往是父子相残、兄弟反目,胜利者一方对失败者往往是斩草除根。这一点,就是千古圣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如此。如果宋太宗果然是谋杀太祖行逆篡位,反正名声已臭,又何必留下太祖余脉?真正的篡位者如明成祖朱棣对建文帝的残酷就是明证。太宗及其后代善待太祖后人,从人情常识上看,可视作太宗并未篡位的第一证据。
其二,从五代乱世的格局看,太宗承继太祖帝位也充满了历史理性。
五代乱世,十国并起。赵匡胤当年是从北周幼帝柴宗训的手里夺来的,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黄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在整个权力攫取的运作中,其弟赵光义发挥了很大作用,像石守信这些部将们只不过起了烘托作用。这些都决定了赵宋王朝权力格局的独特性。所以,基于柴氏幼子被褫夺皇位的教训以及赵光义本人的功劳,太祖太宗兄弟在皇位上达成兄终弟及的谅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和明成祖发动的“靖难之役”看,宋太祖有着历史的大智慧。
“烛影斧声”与两宋皇帝传承之谜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
其三,从历史记载看,太宗登皇帝位或早已心有戚戚,但依然和乃兄一样是被别人推上皇帝宝座的。据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太祖驾崩时太祖并不在现场。太祖皇后命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偏偏去找赵光义。赵光义的表现和其兄被黄袍加身时一样惊异:说“吾当与家人议之。”在王继恩等的怂恿巴结下,赵光义顺势登上了皇帝宝座。笔者不惮于引述司马光的记载,一方面是基于司马光的治史严谨,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记录较为客观,也并没有为太宗避讳的意思。毕沅《续资治通鉴》也力主这一说法。
至于“烛影斧声”,乃是出自野史的《续湘山野录》:““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这段描述过于文学化和细节化,反而不太可信。同样属于野史的《烬余录》更是在《续湘山野录》上的再演义,说是太宗因调戏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被太祖发现而索性用玉斧弑兄。
也有人将太祖之子德昭自杀一事视作太宗弑兄并猜忌太宗后代的证据。事实是这样的,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德昭随太宗出征打败,军中朝中均有人误以为太宗已死而有立德昭之意。德昭在此事上算是犯了太宗大忌,可是德昭不知韬晦反而谏议太宗对出征将士论功行赏。看得出,德昭管得太多,太宗一怒之下才说出等德昭当了皇帝在自作主张不迟。可见,德昭所作所为确有倚仗太祖之子之势而僭越乃叔的不当之处。德昭自杀,与其说是太宗所逼倒不如说是德昭以死表达自己的愤恨。如此以来,世人更加同情德昭,太宗反而难以洗清自己的污名了。
所以,我觉得太宗弑兄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能说太宗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别忘了乃兄黄袍加身,也主要是其撺掇所为。当然,太宗在奠基宋朝统一中原的过程中也立下汗马功劳,也难怪王继恩等在太祖病危和驾崩后要依傍赵光义这个实权派的新主子来确保自己利益了。熟悉了那段历史背景,就不难发现太宗其实是在重复太祖的路子,只不过太祖豪夺的是柴氏孤儿寡母的江山,太宗夺得的是同胞兄弟的宝座,是更具讽刺意味的窝里斗而已。
诡异的是宋太祖聪明过头,和赵普一起杜撰了所谓的“金匮之盟”,即假托太祖太宗母亲杜太后的懿旨,说什么国有长君社稷之纲云云,制造太祖传位太宗“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结果赵光义逼杀乃弟廷美,反而戳穿了“金匮之盟”的虚伪。
所以,从南北两宋太祖太宗两系轮流坐庄皇帝宝座的历史事实看,所谓太宗弑兄和对太祖之后赶尽杀绝的说法就是不可信的。之所以“烛影斧声”成为千古之谜,一方面是封建宫闱酱缸文化的不公开所致,更重要的是太宗本人为了道德化自己而画蛇添足出来的所谓“金匮之盟”。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名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387.html

更多阅读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泓睿解析 毛泽东点评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

话说两宋时期诸多惊人历史巧合 数字中惊人的巧合

话说两宋时期诸多惊人历史巧合文/乐奀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史称“两宋”。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在宋州发动了政变,即“陈桥兵变

非战之罪:两宋灭亡的真正原因

宋之中国在当时世界,是响当当的经济大国,军费充足,战争基础都很不错,但两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窝囊国荚冬这是为什么?众人皆以为,宋之弱,在于“重文轻武”,宋弱在军事,实在这在我看来,只是表像。北宋建国初期,对付西夏,军事上是处于上风的,对付

声明:《“烛影斧声”与两宋皇帝传承之谜 雍正皇帝继位之谜》为网友只想当个好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