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武林双绝:太极杨无敌杨露禅与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

原文地址:武林双绝:太极杨无敌杨露禅与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作者:马权友

杨露禅
男 (1799-1872) 陈式第7代传人
籍贯:河北广平府,今邯郸永年县
师承:陈长兴 
传人:约0位直系传人

杨露禅陈式太极拳第7代传人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故事创作的。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高强,号称“杨无敌”。他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大臣,贝勒贵族,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陈式老架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种拳式,号称“太极小架子”。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的句子。
  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年)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年),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杨禄禅进端王府教拳始末
 杨禄禅到河南温县陈家沟从师陈长兴学拳,学成后回永年县,寓居太和堂药店,以授拳为生。杨禄禅在家乡与人比武伤人,为躲避官司而一人潜逃到北京。当时北京东安市场北面有一家“天义顺”酱菜园,掌柜的人称张四胖子,此酱园腌制的酱菜不向外出售,专供王府用,因而张与王府过从甚密,有钱有势,又称小府酱菜张。张四胖子家住海淀,每隔数日来酱园一次,那些日子他正要为其两个儿子寻找教书先生,曾托嘱酱园门前的粥摊掌柜丁紫兰留心,如有合适的给找一个。
[转载]武林双绝:太极杨无敌杨露禅与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
  一天,杨禄禅来到东安市场,没钱下饭馆,就到丁紫兰的粥摊喝粥,他边吃边问丁紫兰有没有什么事可让他做,工钱不计多少。丁紫兰问他会些什么,杨禄禅说自己认识字,可以教书。丁紫兰一听便想到张四胖子所托之事,于是将杨禄禅作为教书先生推荐给张四胖子。从此杨禄禅即住北京海淀张四胖子家里,每天教两个孩子念书,别无他事,因为是逃避官司而来,练武之事不敢露头。
  张四胖子家大业大,家中还雇有二十几名看家护院的家丁,每日打拳练武,平时因门户之见,家丁们和一些绿林好汉早就有些矛盾。
  杨禄禅在张家教书半年有余,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后面角门小屋里休息,忽然听见后花园内有动静,像是有人用刀枪器械在动手。他随手拿着三尺长的烟袋,向后花园走去,只见有人在格斗,有人被打倒在地,有的还被捆上了。杨禄禅近前一看,倒地被捆上的都是家丁。有个家丁见杨禄禅走过来,还大声喊叫:“杨先生,可别过来,别让他们把你打了。”杨禄禅哪听这些,过去用烟袋锅一拨,就把一绿林好汉的刀给下了,再一点又撂倒一个,三下五除二,几下子就把绿林好汉都打倒了。又用捆家丁的绳子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捆上了。杨禄禅问他们愿意官了还是私了,官了是交官府处理,私了是有仇宜解不宜结,以后不再闹事。这些绿林好汉当然愿意私了,于是个个求饶,结果把他们都放了,杨禄禅才又回到小屋休息。
  事情过后,家丁们实在感到难堪:吃粮听差,职责是看家护院,却让人家给捆了,还是靠教书先生给解的围。第二天,家丁们都来向张四胖子辞行。张四胖子也没想到教书的杨先生还会武术,就对家丁们说:“你们也别走了,就让杨先生来教你们吧。”从此杨禄禅除了教书以外还教起了武术。就这样过了两年多,杨禄禅给永年县老家去了信,告知他在北京的情况。
  一天,门房传话,说老家来人了要找杨先生。杨禄禅心里也不知是谁,随即走出迎接。当时张家大门口马路对面有一座大影壁,上有“迎祥”两个大字。杨禄禅出门一看,来的人并不认识,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他过来就请安,要施大礼,右腿向下一跪,右拳直冲杨禄禅的小腹而来。原来此人是杨禄禅在永年县那次打伤之人的家属,来京找他报仇的。要请安施礼是假,借机进招攻击杨禄禅的下三路冲拳进裆是真。刹那间,只听嘭的一声,杨禄禅用海底针把那年轻人打到大影壁上,身子直贴在“迎”字上。而后年轻人摔倒在地,爬起来叫道“大叔,咱们3年以后见”就跑了。
  杨禄禅回到屋内,想到不定何时还会有人来找麻烦,心中烦闷。于是找张四胖子,对他讲了在永年县伤人之事,自认为总得防一下,不如离开此地为好。
  张四胖子感到很惋惜,想到两个儿子才学两年多,如果学成了该多好。于是对杨禄禅说,如果能到四爷那里就行了,我去活动一下,找大管家王兰亭说说,或许能行。
  咸丰年间,端王称四爷,肃王称六爷。杨禄禅若能到端王面前教拳,问题就解决了,绝无后患。端王府的总管王兰亭特别喜爱武术。经张四胖子推荐,王总管又从中说合,杨禄禅真的被四爷看中了,便到端王府教拳。总管王兰亭精明能干,个子高大,身强力壮。杨在教端王练拳时,王兰亭就在一旁跟着学,而且杨禄禅每次都用王兰亭试手,挨打的是王兰亭,但他也就因挨打而慢慢地领会了太极拳法的精华。
  在端王的安排下,杨禄禅开始充任旗营武术教官。所教之拳术,在当时不叫太极拳,而叫作“绵拳”,只教旗人不教汉人,旗营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那时的旗营分为东八营和西八营,东八营是善扑营,练摔跤,西八营多是提笼架鸟的,体质较差,练绵拳。当时有很多王公子弟也来学拳,然而大多数人怕苦而学艺不精,仅有时贝勒之子时绍南和武状元出身的将军岳柱臣得太极真谛,并且正式拜师杨禄禅。旗营下级军官中有三人得太极真传,此三人即凌山、万春、全佑,三人各得所长,凌山善发劲,万春善刚劲,全佑则善柔化。因碍于旧的等级观念,三人不能与贝勒子、将军等人称兄道弟,故杨禄禅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为师。后来,时绍南因出天花丧命,岳柱臣在中俄边境战争中阵亡。杨禄禅再无心教拳,遂辞去武术教官之职,离开了旗营。
  杨禄禅与其子班侯、建侯,其孙澄甫三代人在北京教拳,对传播太极拳功劳极大。
 

(该文章转自[中国太极拳网]http://www.cntaijiquan.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504.html

更多阅读

学习杨善洲事迹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致网友:这是我为本地一位朋友草拟的演讲稿,本地演讲过后在此贴出,与网友交流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我演讲的题目是:以杨善洲为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每个人都需要镜子。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转载 杨奇清与建国初期的“天字一号”诈骗案 杨奇清

大案原文地址:杨奇清与建国初期的“天字一号”诈骗案作者:中国人物传记文/何立波1960年,北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诈骗案件。犯罪分子模仿周恩来总理的笔迹,诈骗中国人民银行20万元人民币。这个案子惊动了中央领导,轰动了全国。周总

陈光武:话说杨金柱

   (2011-12-09 18:21:57) 转载▼标签: 杨金柱中国律师昆明市教育局度假村教育用地分类: 晨光时评陈光武:话说杨金柱2011-12-9话说杨金柱去年8月,网友让我谈一下对杨金柱的印象,我写了博文《我为杨金柱画像》,网友认为画

转载 当今武林掌门人传统太极缘何今天风行 掌门人

原文地址:当今武林掌门人传统太极缘何今天风行作者:当今武林掌门人2014-10-20图为当今武林“八大掌门”应邀出席商业活动陈正雷谈当今掌门人现象:“全国这么多武术流派.称掌门人的很少.公开的就是十几年前孙剑云把孙永田封为孙式太

声明:《转载 武林双绝:太极杨无敌杨露禅与八卦掌开山鼻祖董海川》为网友數拾桮風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