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光照三潭水影清—西湖三潭印月
10月31日早上,杭州阴着天,下了一阵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行人有人撑着伞,不少人毫不在意没有任何遮挡。按照早就确定的出行方案,我还是来到西湖的湖滨公园,在这里登船去西湖十景的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这个景观含小瀛洲岛及岛南边湖面上的三座石塔,以水上园林及赏月著称。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杭州知州苏轼于湖中建立三石塔为标志,禁止在此范围内植菱种芡,以防湖泥淤积,三座原塔已毁。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令聂心汤取湖泥堆成环形堤埂,形成湖中之湖。后县令杨万里继筑外埂,并于池外复造葫芦状小石塔三座,塔高2米,塔身均分为五个圆孔。皓月当空之时,塔身圆孔内点上灯烛,蒙以薄纸,烛光透出,宛如多个小月亮浮漾水中,又因旧传西湖中有三个深潭,故名三潭印月,成为杭州十景西湖美景之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御书“三潭印月”四字,勒石建亭。雍正五年(1727年),总督李卫将小岛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使之状如“田”字,植花木,建亭台,此岛恍若仙山,故称“小瀛洲”。上世纪20年代初,康有为游西湖时题写楹联: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倾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
1954年春毛主席游西湖,品读康有为的楹联,请秘书记下,回去后手书该楹联。毛主席龙飞凤舞的书法手迹于2004年刻成石碑也伫立在岛上的“先贤祠”内。岛上有诸多先贤、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碑刻与踪迹,浸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西湖作为世界闻名的风景胜地,是数百上千年打造出来的,它记录着优秀的民族历史,积淀着中华的精深文化。
游船靠岸,踏上只有6公顷面积的小瀛洲岛,马上置身于一个精致的景区。不知名的鸟儿欢畅地鸣叫,悦耳动听;不知名的花儿水灵灵地开放,色彩鲜艳;数不清的桂树黄白色的小花盛开,香气弥漫;高大的柚子、橘子树上挂满了果实,硕果累累;成群的野鸭在水中嬉戏,怡然自得;硕大的金红鲤鱼在九曲桥下游弋,轻松休闲;绿树植被繁茂隐蔽着卵石甬道,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风格各异依林傍水,境界绝佳!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所作,是古往今来题咏西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西湖景色就是如此。水波相连,波光闪闪,晴空透彻,西湖景色好;水气迷茫,细雨蒙蒙,西湖景色也称奇。西湖就像春秋越国的美女西施,怎么看都好看即;即不论阴晴变化,也不管什么样的打扮,西湖的景色总是那样美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