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5.15〉解析》 论语解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5.15〉解析》 论语解析

【原创作品】《〈论语〉5.15》解析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②也?”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①孔文子国大夫,姓(yǔ),字仲叔

② 文:孔圉的谥(shì)号。

【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予“文”这个谥号的呢?”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好学,又不以谦虚下问为耻,他是以此被称之为‘文’的。”


【解析】 谥号,是古时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xínɡ)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孔文子就是在卫国“治宾客”的仲叔圉,是卫灵公的“三员大将”之一,他死后得到了“文”这个等级很高的谥号。对于孔文子这种殊荣,有许多人不理解,所以才有子贡此问。

孔文子何以得到“文”这个谥号呢?孔子说,尽管他没有太大的贡献,但他做到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得到了这个谥号。

既然天下人人皆可为我师,那么哪怕是极其低贱的走卒贩夫,或屠夫樵农等,都有可做我师之资格,因而求学者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优良态度。孔子就十分赞赏这种学习态度。学问学问,有学有问,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你看那个“问”字,从“门”从“口”,不就是打开屋门向人张口请教的意思吗?实际上,越博学的人,才会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也才越谦虚好学。学习不仅需要沉心向学的勤奋,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虚荣,不固执。虚荣则因为比别人好而自喜,因为不及人而羞耻;固执则封闭自己,不听他人言。谦虚则能够学无止境,有自知之明才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对一般人来说,前者还比较容易做到,而后者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好学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扯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把“不耻下问”分解开来,就是曾子所赞扬的颜回那样,“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即使你样样都好,你比别人的才能大,你比别人的学问多,但如果你还能继续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你将会不断地用他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你将会得到比他人多得多的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927.html

更多阅读

宋·高观国《竹屋痴语》 bestie宋多惠痴汉视角

竹屋痴语宋 高观国 撰《竹屋痴语》一卷。宋高观国撰。观国字宾王,山阴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竹屋词》一卷,高观国撰,云不详观国为何人,盖未考,振孙又云高邮陈造与史达祖二家为之序。此本为毛晋所刊,末有晋跋,仅录造序中所称竹屋、梅

《〈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论语十二章创新设计

《〈论语〉十则》创新设计张国生一.培养兴趣,强化动机教学,先要了解“学情”,否则会无的放矢。据我所知,教学《<论语>十则》这一课,我们面对的主要“学情”,不是这课对学生来说难懂和难学,而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没兴

《小时代1.5青木时代》海报分析 小时代2青木时代

转最小说论坛:【蛇】最先注意到的就是蛇。没记错的话,圣经中让亚当和夏娃犯大错的就是蛇,如果是由这个寓意而来,大家就自己想蛇代表什么好啦。出现最多的就是在Neil的身上。Neil是唯一一个没有穿衣服的人...(......)或许这预示着他是

声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5.15〉解析》 论语解析》为网友情兽先森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