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在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时首次提出,我国2004年加入联合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才引进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对于绝大老百姓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特别是在农村,农民朋友问的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但这样的解释很难让人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朋友。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国际民俗学家协会最高资格会员乌丙安教授曾提到:“据笔者近三年来对25个省、市自治区的学术界、文化界所做的初步抽样调查结果,可以认定大约有85%左右的学者和90%左右的各级文化工作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字面词义及其概念‘不懂’或‘难以理解’,10%—15%的中青年学者和中青年专业文化工作者虽能从外文词语上做出一些近似的中文解释,但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可见,怎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更加贴近中国的实际,得到广大学者特别是农村老百姓的认同和共识,应当说是当务之急。

形象地解释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普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老百姓能通俗地理解这个定义,有利于我们在在农村开展普查。那么,如何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呢?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中,我对民间艺人和农民朋友是这样诠释和宣传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现已濒临失传的技艺及习俗。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能清晰地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范畴,它和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必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非物质文化文化必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它应该同时具备三个特点,即传承性、口头性和可塑性,后两个特点是由传承性衍生出来的。

1.传承性

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由遗产的本质所决定的,换言之,就是我们的祖辈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经过一代代劳动人民的积累和改进并以师徒或团体的形式流传下来,逐渐形成今天的技能或习俗。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我们祖先汗水的结晶。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没有具体的创造者,即使有,也是后人对前辈已有技艺或习俗的加工和创新。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和探索中才形成的。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火药则是秦汉时期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的;而造纸术的发明者虽冠以蔡伦,但他决非首创者,他是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即使与今天的手工造纸,也有一定的区别;同样,毕升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活字印刷。

临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调查时,首先要弄清的就是这项技艺是不是我们的祖宗留下来的。这也是我们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标准。

最典型的莫过于建国前后出现的事物,如在这次调查中,桃渚镇普查的杂交水稻的间作,从年代上来说,它并不久远,从流传角度来讲,它也没有延续到现在,它只是水稻耕作技术的一次革新,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一样,跟非物质文化根本搭不上关系,因此,本人认为,它并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另外,如民间文学一块中,这次普查中,相当一部分搜集到的是当代故事,或者讲述人干脆就是从《故事会》等书上看来的,这是我们普查时应该剔除的;还有一些游艺,如擂铜钱与擂角子(角子即硬币)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列为非遗之列,但后者就有异议,两个游戏大同小异,但因为角子是现代的产物,不应归入非遗,如要生搬硬套,可作为前者的历史沿革写入;再如打花纸,花纸即香烟外包装纸,可以想像的是,这仅仅是近年出现的游戏,而且现在也已经灭绝,已没有人玩这个游戏了,它也是历史长河之一瞬。对于这一些,我们普查时,应该有一个挑剔的眼光,不能全盘拿来。

2.口头性

所谓传承,指的是传授继承,即师传徒承,而师传形式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一直没有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有关史籍志书也难得有记载,其传承形式主要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具有很强的“口头性”,而很少以书面形式流传下来。

本次调查中,有的乡镇把一些诗词交了上来,特别是有的调查员的诗词是从一些家谱上抄来的,他们认为这些诗词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而且没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应该归入非遗之列。这是普查者混淆了口头继承与书面继承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在农村,绝大多数的继承人是文盲,他们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技艺和习俗整理成书,而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许多规矩,如“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等,许多技艺属独门绝技,往往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人亡艺绝,这也使非物质文化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拳术,由于其传承的口头性,许多绝技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诗词,由于它是以书面形式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后人学习的对象,不应在非遗之列。

当然,并不是所有非物质文化一定要以口头传承,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人的总结下早已整理成册的,最著名的就是《天工开物》一书。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这次普查中,我就曾听人说过一本书,叫《鲁班贫夭贱》,介绍者说,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有许多民间手工工艺的做法,有相牛法,还有好多疑难杂症的破解……这些内容就是我要普查的,可惜,谁也没见过这本书,而知晓的人又说,谁要是学会书中的全部内容,那他就是一个上知五千年下知五百年,通天文懂地理的“仙人”,按照民间的说法,肯定是断子绝孙的,同时,不得好死。故书名也让人望而生畏。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恭维,但我们可以想像,我国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打上了“神秘”的烙印,在它们的流传继承中,许多技艺都是一脉单传的,一旦师傅暴逝,可能这项技艺就随之失传。这也是我们这次非遗普查的紧迫性。

3.可塑性

因为具有口头传承性,就必然有可塑性。所谓可塑性,就是可以改变,是“活态”的,它不像汉字那样,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不变,更不像实物,一旦成形,亘古不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可塑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口头传说和表述及其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以及传统工艺技能等遗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通过人的活动传达给受众( 或物体 ) 。这一点与物质文化遗产明显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塑性”,还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管经历多少年或多少代人,它都不会脱离各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并创造出新的文化内容,一代代下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它是通过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对于上一代的技艺、方式可以凭着个人及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才智加以创新改造,进行再发展,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活态的。

如武术中的太极拳,从陈式到杨式,再到吴式,还有现在流传的八十八式、二十四式等等,有一个完善的过程,那是我们的先祖结合各种拳术特征,根据不同人的特点不断综合创新出来的。它决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不同于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作为实物,是死的,是一成不变的。

二、应该是“濒临失传的”。

1700年前,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那么,“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的?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这里我要说的是,木牛流马可以说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它符合非物质遗产的第一个特点,那么,它属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值得商榷。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应该具备“濒临失传的”的“濒危性”,也就是说,这项技艺或习俗,到目前为止,尚有传承人,(至少也要有人懂得这顶技艺或习俗的制作过程)。而木牛流马不具备这个特点,也就不在非遗之列。

非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濒危性”。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有的濒临失传甚至灭绝。这也是我们这次普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所在,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理成册,就是想把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或习俗留给下一代,不至于千百年后,我们的后辈谈起这些东西,就像现在我们谈起木牛流马一样不知所云。

那么,我们普查时,就应该按照这个特点进行严格地筛选。一些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但现在仍是人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却经过现代化的技艺进行改进的技艺,就应该排除在这次普查之外。

酒,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的制作方法,也在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范畴。但我们要注意的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酒的制作都采用了现代技术,比起人工制作不知快了几倍,虽说这个过程还保留着几许人工痕迹,但现代制酒技术并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块,而我们要调查的,是如何进行人工制作酒。也就是说,在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做酒的。这一技术,我想在我市各大酒厂里,一般的工人可能很难讲述,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工人还记得。但是,在农村,手工制作酒类,仍然广泛存在,如蕃莳烧、糯米酒等等。

还有绣花、造纸等等,它们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早已失去了原先的面貌,虽说有些技艺和习俗农村仍然顽强地流传着,但可以肯定的是,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技艺的纯手工制作会失传,我们这次普查,正是要把这些濒临失传的东西挖掘出来,留给我们的子孙。

当然,还有一些由于近年的发展被淘汰但尚有传承人在的技艺与习俗,也是我们普查的重点。比如说丧葬,随着火化的实行及丧葬的简化,除了在农村能见到那些古老的仪式外,这些习俗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眼帘,最典型的如棺材的制作。我曾问过几位身边的中小学生,他们都不知棺材为何物,只说“在电视上看到过”。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现在能制作棺椁的老艺人大有人在,他们都是这一技艺的直接见证人,如果不及时普查,以书面形成保荐这一技艺,若干年后,恐怕在电视上也看不到了。

三、范畴多属 “技艺和习俗”

本次普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等18大类项目。这18大类项目,我不知道能不能用“技艺和习俗”这五个字两个方面来囊括,但我想以上十八类,大多应属于这两个范畴,同时,它体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无形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为“the ntangible ulturaleritage”,直译为“难以明了的、无形的物质文化”,它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物质文化是实物的,是存在的、有形的、看得着的、摸得到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非物质的,是不存在实物的,往往看不见也摸不着,是无形的,它与物质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物质文化是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如果说非物质文化是因,那么,物质文化则是果;如果说非物质文化是源,那么物质文化则是流。

临海江南古长城,有着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台州人民千年的兴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古城,无可厚非,但把它直接列为非物质文化之列,笔者认为,很是不妥。因为,古城是实物,它是看得到,也是摸得着的,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文化遗址,决不能步入非物质之列。但与长城相关的是古城艺术,即城墙建筑过程以及与城墙有关的一些传说故事,却是非物质文化的代表,比如当年古城择址的一些传说,百步峻的传说,烽火台分为上下层的由来及作用,还有建筑古城的步骤等等。

再如,老艺人做出了精美的木雕、根雕或风筝等艺术作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但是,那位老艺人身怀绝技的手艺,从他口传心授的传承,到艺术构思和操作的手法技巧,雕刻过程中的行业规矩、信仰禁忌等等,都是人们难以看到和难以触摸到的,这就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精雕细刻的物质作品是老艺人绝技、绝艺的载体,而这技艺正是亟待加以抢救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海作为全省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县(市)之一,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有许多农民朋友拿出家中珍藏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古物,如尤溪的皇周篮、竹简筒,汇溪的半间床,制作很是优美、精致,很有收藏价值,而且他们也说了:这是我祖传的,如果你们不是市里来的,我不会给你们看。但我觉得这些并不属于非物质文化之列,说到底,充其量是古董,是物质文化,我们普查要的不是这些实物,而是这些实物的制作步骤,如果有人还能做这些实物,也就是说还有传承人在,我们就可以调查,而没有了传承人,连制作步骤也不知所云,那我们的调查也只能是竹篮打水,只能是望物兴叹。

同样,包括习俗礼仪民间知识等等,都是无形的。

那么,有人会问,既然非物质文化是无形的,那你带着照相机、摄像机来干什么?

问得好。我们这次普查的目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指出,(本次非遗调查)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和传统竞技;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民间美术;传统礼仪、节庆、民俗活动;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实物和文化空间等。也就是说,除了要调查好技艺及习俗外,还要有相关的资料,实物。但这个实物,只能说,是非物质文化的成果。比如上面说到的皇周篮等,我们调查的是皇周篮等的制作过程,如果没有人懂得其制作步骤,那么有这实物,等于空白,也就没有达到这次普查的要求。而如果有传承人,再加上现有的特别经过几百年相传的实物,那就是锦上添花。

记得前几天上网,在网上看到某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启事”的报道。我觉得,这个名称是错误的,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它不可能用来展览呢?我觉得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展”比较合适,因为他们展出的,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成果。

综上,为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的诠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6984.html

更多阅读

转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 伏羲女娲

浅谈伏羲女娲神话的演变与发展by 残蝶之庭[源地址 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http://hi.baidu.com/jingmingweilan/item/750e12780864c912d0dcb3ab】指导老师:【屏蔽】【摘要】伏羲女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 浅谈后进生转化措施

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周伟 的工作室浅谈班级管理后进生的转化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达到转化后进生这一目的,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细致地掌

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浅谈居住区绿化设计

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北京光明网学术论坛自然科学版帖 子作者:杨复青“天人合一” 是科学事实(浅谈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㈠吉神纳音景对命主来说是个性化的阳宅风水理论的实际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天人合一”是关健理论,历代风水命理

浅谈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对策 2008年次贷危机的原因

浅谈次贷危机原因、影响及对策——陈金鸽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能量的全面爆发,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次贷危机究竟如何影响到全球经济?解

声明:《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为网友魅力男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