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湖北高考语文 汉绣注重构图 讲究纹饰

2011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解(转载)

2012-02-28 20:45:58| 分类: 2011高考卷详解 |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棘手 际遇 极乐鸟 集腋成裘

B.嗜好 侍奉 试金石 适逢其会

C.钦慕 倾情 青云志 轻车熟路

D.溺爱 丽质 逆时针 匿迹销声

【参考答案】B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注意音近形异字的读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1】A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jíjìjíjíB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都为shìC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qīnqīngqīngqīngD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nìlìnìnì

【解析2】

A 棘(jí)手际(jì)遇极(jí)乐鸟集(jí)腋成裘

B 嗜(shì)好侍(shì)奉试(shì)金石适(shì)逢其会

C钦(qīn)慕倾(qīng)情青(qīng)云志轻(qīng)车熟路

D 溺(nì)爱丽(lì)质逆(nì)时针匿(nì)迹销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

B.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信誉值千金

C.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

D.迁徙 熏淘 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

【参考答案】A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的能力。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解析】B项“信誊值千金”应写作“信誉值千金”。C项“远见灼识”应写作“远见卓识”。D项“熏淘”应写作“熏陶”。

【解析2】

B信誊(誉)值千金 C远见灼(卓)识D熏淘(陶)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 ,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毕恭毕敬

【参考答案】C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1】作答此题,需辨析近义词,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看词语的词义范围,看词语表意程度,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看词语的搭配,看词语的语法功能。“相信”指认为正确或者确实而不怀疑;“自信”指相信自己;“坚信”指坚决相信;“确信”指确实地相信、坚信。根据语境,第一个横线处应使用表意程度更深的“坚信”和“确信”,由此可排除AB两项。“沉醉”指大醉,多用于比喻;“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者思想活动中;“沉迷”指(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根据语境,第二个横线处应使用强调处于某种境界的“沉浸”。“既然”作为连词,用在上半句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即使”作为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它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尽管”作为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虽然”作为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第三个横线处使用“尽管”更符合语境。“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今多用于贬义;“诚心诚意”指心意很真诚;“三步一叩”指一种行为,强调虔诚,“毕恭毕敬”指十分恭敬。第四个横线处由“缓缓前行”一词可确定使用强调虔诚的“三步一叩”为妥。

【解析2】C解题关键点:三步一叩,贴合了“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朝圣的行为。其他关键点:沉浸,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贴合关乎历史和信仰的语境。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

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

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

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参考答案】C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辨别病句的能力。

【解析1】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今年重点考查的是结构性语病,对于这类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A项成分残缺,应在“信息技术”后添加谓语中心语“冲击”。B项不合逻辑,“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存在种属交叉的问题,不可并列。D项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

【解析2】C

A“遭受了……的信息技术”搭配不当;B全句说的是汉绣,而后边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的主语是汉绣的纹饰。同一句中,主语不一致;D“发生了……影响”,搭配不当,可改为“产生了……影响”。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是一名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

(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

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

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

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

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

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参考答案】B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析1】B项,引用原文,有冒号有引号,则句号应在后引号前,若句号在后引号后面,则应去掉冒号。

【解析2】B

该选项应去掉冒号或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

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檩、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6.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

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

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

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

烈。

【参考答案】D

【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

【解析】D项是对“油饰”作用的表述,而非对“斗拱”作用的表述。由原文中的句子“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可得出结论。

【解析2】D文章第六段“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直接受光的彩绘增加的是檐下的艺术效果,而非彩绘本身,故D项错。

7.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

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

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

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

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参考答案】A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析1】A项中无中生有。由原文中的句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可知“瓦脊、脊吻、重脊、脊兽”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言外之意还有一些不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因此A错。

【解析2】A文章第五段“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可知“瓦脊、脊吻、重脊、脊兽”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言外之意还有一些不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因此A项错。

8.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

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

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

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

想象力和创造性。

【参考答案】D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1】A项与在原文的对应信息“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或若干相遂的院落”意思不吻合。B项无中生有,原文对应信息为“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C项主观臆断、说法绝对化,原文对应信息为“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者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解析2】D文章最后一段,“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遂的院落”,可知A项以偏概全。文章最后一段“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一句中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内”,故B项内容以偏概全。C项“无一不是”的说法绝对化,故C项错。

9.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

答:

【参考答案】梁架做法(斗拱组合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青绿点金法)、院落组织法。(答出任意3个即可)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1】作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法”,文中将建筑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其次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如“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抓住作者在解说“文法”时用到的概念即可。

【解析2】梁架做法(斗拱组合法)、瓦作做法、彩画作做法(青绿点金法)、院落组织法。(答出任意3个即可)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徒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

【参考答案】D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1】“顾”在句中作副词用,译作“反而”“却”。

【解析2】D 顾:只是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1】A项,前句说使用棺椁从黄帝开始,只是交代棺椁兴起的由来,不属于写薄葬。C项,两句都说的是厚葬。D项,后句说的是薄葬和厚葬吉凶昭然可见,不属于写厚葬。

【解析2】BA项中前一句是写棺椁之葬的礼法;C项两句都写的是厚葬;D项第二句不是写厚葬。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

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

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

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

【参考答案】A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析1】A项,“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的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实行厚葬,王陵就会被人觊觎,不管修建得如何坚实,但终会被人盗挖开。所以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

【解析2】A该项中“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这句话不是文帝最终薄葬的理由.

四、(24分)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

译文: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3分)

译文: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得分点:“厚衣”、“封”,“厚衣之以薪”为介宾结构后置,“葬之中野”省略介词“于”)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得分点:“亡”、“凿”,句意)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得分点:“去坟”、“以”,“安”使动用法)

【解析1】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圣明贤德的君王,广泛地观察开始和结局,透彻地了解事理,从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帝站在霸陵上,回头对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哪里还能打开它呢?”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如果里面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仍然有缝隙;如果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虑的呢?”死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有废,因此我说的话,是为了国家的长远打算。孝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采用薄葬,不建山坟。

《周易》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世的圣人改用棺椁。”安葬使用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葬具极简单。文王、武王、周公埋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谋远虑传之久远的打算。等到了吴王阖闾的时候,违背礼制采用厚葬。(可)十多年后,他的坟墓却被越国人挖掘。秦始皇葬在骊山旁,堵塞了地下深处的三重泉,把坟丘堆得像山一样高,坟丘高度达五十多丈,方圆五里多的墓室里用水银做成江、海,用黄金做成野鸭、飞雁。天下不堪修陵徭役的困苦,纷纷反叛。骊山坟墓还没有修完,周章率领的百万大军已打到骊山脚下。项羽烧了宫殿、屋宇,凡去的士兵都参加发掘秦陵了。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自古到今,厚葬还没有超过秦始皇的,然而数年之间,在外遭受项羽纵火之灾,在内遭受牧童失火之祸,岂不可悲!因此恩德越深厚者安葬越简陋,智慧越高深者,安葬越微薄。无德又无智慧的人,安葬越奢华,坟墓也越高大,宫殿十分宏丽。也必然迅速地被人发掘。由此看来,明显与隐蔽的不同效果,安葬的吉祥与凶险,昭然可见。

陛下即位之初,亲自推行节俭,开始营建的初寝,规模很小,天下没有不称颂陛下贤明的。等到后来改迁昌陵,把低下的地方增高,堆土成山,挖掘老百姓的祖先的坟墓,累计有一万多座,又设立县邑,修建房舍,限期急迫,工时费用超过巨万。工程中死去的人在地下含恨,活着的人在地上愁苦,积累的怨气感动天地,再加上遭遇饥荒,百姓因此死亡或流亡的以十万来计数。(想到这些,)我的心中十分伤心。陛下慈祥仁爱笃实美善宽厚,聪明通达盖世,实在应该弘扬并尊崇汉家刘氏美好的德行,光大发扬五帝三王的功业,可是却要跟残暴昏乱的秦国国君一样攀比奢侈,在山陵上修建豪华陵墓,背离了自己贤良智慧的本心,使万代基业的安宁丧失,臣私下里为陛下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皇堆山厚葬,因为奢侈而引发祸难,足可作为鉴戒。初陵的规模,应该听从公卿大臣的建议,来安抚百姓。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 :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1)濛濛细雨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处“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解题思路】两首诗歌同为写景佳作,赏析时抓住诗人描写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点,结合诗人的诗歌特点,全面赏析。

【解析1】1)和风细雨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

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其作用在于承上启下。

3)①刘诗通过写雨映寒空,山深树幽,倚楼眺望的一幅水墨画,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②苏诗通过写横风斜雨,潮江涌动,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雨前,雨后的壮观美景。

【诗歌鉴赏】刘敞的《登城》是一首登楼野望之作。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次句写登城,用一字,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有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诗人流连忘返,最后豁然开朗:眼前这浅深山色高低树,不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吗?三、四句之间,的比喻关系也值得玩味:上句是实景,为了用水墨画比拟,诗人有意避开色彩,仅用浅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则是细致的虚拟意象,水墨图前着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潇洒之致,就成了可以想象之物。这样由实入虚,虚实相生,更能显示景物的绰约多姿,引发了读者悠远的联想。苏诗的《望湖楼晚景》写的是杭州雨景。首句写望湖楼忽来忽去的横风骤雨,直扑而来,很有气势,这让诗人陡然产生了拿出好句来赞美这种壮观的想法。然而,转眼间却是雨阑云散,海阔天青,变幻得让人目瞪口呆。雨过之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慢慢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似碧玉的颜色。远处还有几阵雨云未散,不时有电光在天空划过,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此诗描绘出疾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壮观景象。

15.填空。(6分)

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 》。

2)日本作家 曾因《雪国》《古都》等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3)《过秦论》中“① ,吞二周而亡诸侯”,气势恢宏;《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评断公允:《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③ ”,意境澄净:《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④ ”,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1 狂人日记

2 川端康成

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烟光凝而暮山紫、④别时茫茫江浸月

【解析1】1)狂人日记

2)川端康成

3)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烟光凝而暮山紫

4)别时茫茫江浸月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

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

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6.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搞起死回生。

【参考答案】C

【命题分析】本题考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1】“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三段中说“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是猜测的语气,而选项中是肯定的语气,所以C项错。

【解析2】C文章第三段“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原文是猜测的语气选项中是肯定的语气,故C错。

17.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

【解析1】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②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③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此外,还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同句式的特点,然后结婚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第①处可以从句子结构和句式特征及形容词的使用入手,结合人物刻画来进行分析。第②处可以从语言风格、动词的使用入手,结合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进行分析。

【解析2】1)句子短小、简单、紧凑,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2)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本题所选两个句子的特点句子简单短小,(1)句运用外貌描写(2)句使用动词刻画人物,两句都是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形象。

18.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答 :

【参考答案】

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1】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楚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的作用一般有:凸显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熏染气氛,创造典型环境,巧妙展现人物的心理等,其次要求从文章中选取两例人物细节描写加以评论。解题的关键在文章中找出两个相关的例子,从其对人物塑造所起的作用的角度来分析评价。

【解析2】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意趣横生。这个细节描写体现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19.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

答 :

【参考答案】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析1】文章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是段首句“赵树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文字都围绕赵树理的幽默感展开详述,考生既要揭示出要点,还要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举例。对该段作用的理解,考生可以结合本段的具体内容,联系赵树理这一人物形象加以分析,此外,还要注意这样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由此不难得出答案。文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概括内容+中心+结构上的作用。

【解析2】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子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六、(12分)

20.从今年5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 ③不超过20字。(4分)

答 :

【参考答案】示例一:书香何需烟草香

示例二:祖国花朵正娇嫩,请君无用烟草熏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的能力。

【解析1】编写提示语时要紧扣主题,倾向鲜明;语言简明,要注意锤炼词语;语言得体,语气要委婉、亲切友善、充满人文关怀,能让人愉快地接受;善用修辞,兼顾内容和形式。注意审题,内容要符合要求,句式简单,语言简洁,有警示作用。

【解析2】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21.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①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②结论和

原因均不超过25字。(4分)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1)结论:。(2分)

2)原因:。(2分)

【参考答案】(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析1】题型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成直观的信息,以展示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解答此类题,首先应该看懂图表,总结图表中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作深入地思考。图表题要仔细观察每一项数据,注意两个图表的相同和不同的数据,思考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现象。用准确的语言作答。注意每一个图表都要概括出规律,然后得出总体答案。

【解析2】1铁路开通,公路运量

2)铁路比飞机便宜,比公路快

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

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命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析1】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写作颁奖词时,内容上要能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人物的事迹和品质;语言上要寓情于叙,融情于议,要对人物的精神进行颂赞,以达到感染人、鼓舞人的效果。这两个人物中学教材中都有,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巧妙化用原文。

【解析2】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相如,千秋名扬!

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极力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七、(60分)

23.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立意探索】作文题旧书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意。不给材料,不出引言,题目本身意蕴深广。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深深的思考。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既可以写某天整理书柜时发现自己求学某阶段的某本书,以及围绕某本书展开回忆;也可以写家中某本旧书以及背后的历史。虚写,既可以写过去的一切,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也可以将旧书虚化成古代历史文化,以及由此引申出传承与创新等话题。这则作文题引导考生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嚣与骚动,守一方净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这正是旧书的寓意所在,也应是青春学子应有的文化担当。

2011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分析

          莫凡

2011年高考湖北卷完全依据《考试大纲》和《大纲补充说明》来命题,试题的类型、内容、赋分与考前《考试说明》高度吻合。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的分布情况和去年也有较强的一致性。客观性试题12道,主观性试题11道。前面的五个基础题,和去年的考查角度都是一样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多年一直没有变化。这是一种很稳健的的做法。这样的一种平稳的态势,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师掌握复习规律,明确备考方向;有利于考生稳定发挥。

这套试题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体现了命题者对古典文化的崇尚和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重树。字音题所选的词语如“青云志”“集腋成裘”“适逢其会”,字形题关涉到的“信誉值千金”“路遥知马力”“海阔凭鱼跃”,病句题提到的“汉绣”的绚丽多彩,标点题直接表达的对“一粥一饭、一瓢一箪”的颜回式价值观的赞颂,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节选的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的文法》,文言文里对君主“去坟薄葬”大胆谏言,还有写作直接以“旧书”为题……在选材和立意上命题者刻意回避现实的物价上涨、民生疾苦、官贪吏虐、拜金主义、丛林社会等热点,希望能在种种纷扰中辟一方安静的空间,放下书桌,捧起圣贤之书,博览经史,陶冶内心淡薄情怀,提升传统文化品位,从而对礼崩乐坏、信仰崩溃的现实做无声地抗争。

在伊甸园里,一颗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在伊甸园里,一颗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

上帝同意了。

2011湖北高考语文 汉绣注重构图 讲究纹饰
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颗卷心菜。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思路提示】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一 这是一个给材料作文,先要明确原材料的寓意。从公鸡的角度看,它需要的是麦子这样的食物,而不是宝玉,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珍贵的”启示;

从宝玉的角度看,它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没有人赏识,推想一下,一个有才的人,在没有被人发现之前,没有必要喋喋不休地抱怨,更没必要一味消沉。相反你要保持一份坦然的心态,开导自己,未被录用不是因为自己不优秀,而是岗位不合适。这样你就能平静客观地进行自我审视,总结经验教训,迎接新的挑战。
  写作时,可以展开联想,比如联系到报考大学时自己的志愿,应该明白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学校和专业;比如联系到人生的基本需要,“麦子”可以是物质需求,更应该是精神需要;比如“宝玉”并不是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有时候即使发光了,不被需要的人发现,也是没用的;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相逢相识的缘分等等。写作时,一定要联想到相关相似的生活现象,做到由此及彼。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依据,抒写自己对追求的理想的感悟;可以从名人被发现或曾经被埋没的事例中得到启发,写成论点鲜明、充满哲理的议论文,探讨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当然,还可以写成散文等别的文体,但一定要有自己深切的体验,写出自我的个性色彩。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璀璨耀眼的群星因为镶嵌在适合自己的天空才能得以熠熠生辉,绽放光彩;自由穿梭的鱼儿因为生存在适合自己的水中才得以活泼自在,无忧无虑;高耸挺拔的大树因为扎根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才得以茁壮成长,不断攀升。

莫追随潮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似乎已经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我们永远追着潮流跑。而名牌的走向就成了潮流的方向。今天流行红色就整天红色不离身,明天流行“混搭”就想尽办法把自己全身整得没有一个地方重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适合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盖茨追随高学历、好就业的潮流,就不会有“爆炒哈佛鱿鱼”的佳话,因为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成就了微软这一奇迹;如果巴比伦人没有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对星座的研究,又怎么会有如今的星座名称呢?

借鉴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我们学习别人的方法和经验时,不能只看对方做得好就完全照搬、模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像鲁宾逊在荒岛上,对于他来说与其发现一座金矿,得到很多金子,倒不如得到一片面包。金子对于我们来说固然珍贵,但对于在荒岛上的鲁宾逊来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他应该做的不是整天抱着寻找金矿幻想,而是积极去寻找生存下去的希望,寻找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因为适合自己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努力去追寻适合自己的生活,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刘翔因为努力追寻最适合自己的运动,从跳高转向110米栏,才成就了黄种人的田径奇迹;詹姆斯因为努力追寻适合自己的事业,从主攻学习转向主攻篮球,才成就了MBA赛场上的奇迹;翟墨因为努力追寻适合自己的人生,从画画转向航海,才成就了“中国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的奇迹。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在努力追寻适合自己的生活,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鸟儿岂会眷念金丝笼,满足戴着金银镣铐网中生活,它要在适合自己的蓝天上飞翔;鱼儿岂会为大地花花绿绿的美景动容,它要在适合自己的大海中穿梭。它们都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而我们呢?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高跟鞋美丽大方,价格不菲;但对终日行走在田间地头的农妇而言,那是负担。

画舫舱飘逸动人,价值连城;但对万里平畴的黄土高原而言,那是累赘。

宝玉玲珑剔透,千金不换;但对以麦子为粮以草虫为食的鸡而言,那形同垃圾。

在人世间,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我们未见过未听过的东西,我们购买它们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选贵的,只选对的。”选择我们需要的东西。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这是一种理性。

当三鹿集团轰然倒下时,当众多妈妈丧子失声痛哭时,我们想到的是制造商的违法,黑心。同时,也是由一个错误的理念所引导。当乳制品充满整个货架时,当各种广告满天飞时,我们茫然了,此时一种“贵的错不了”的理念大行其道。劣质产品疯狂标价却依旧供不应求,优良产品努力促销却依旧无人问津。当三鹿奶粉问题全面爆发时,一些其他奶制品却平安无事。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因为高价格的背后有我们不熟悉的东西。价格昂贵,不代表一定是适合我们需要的。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这是一种成熟。

90步入成年,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角落。商场上,疯狂抢购价格不菲的名牌衣衫;饭店里豪点价格吓人的稀奇古怪的菜肴;学校里手拿各种名牌手机,胯下骑着各种名牌自骑车: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潇洒与成熟。可其实这只是内心幼稚的一种外在表现。曾经沧桑真正成熟的父母们,商场上,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后结账;饭店里,价格适中分量充足的家常菜;家庭里,物美价廉的货物温馨浪漫,这才是成熟。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绝不是吝啬。

在人生旅途中,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但他也不一定就是坏的。每年数万美元的留洋学习是贵的,但它能长你知识;每台数千元的电脑是很贵的,但它可以遨游世界,拓宽视野;每台数千元的洗衣机是很贵的,但它可以让你免受冻手之苦。

世界在发展,人生在继续。面对抉择不了的东西,请记住: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取吾之所需

穷饿潦倒之时所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衣服而是一顿饱餐;身处孤岛之时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能够生存下来的生活技能;事业平步青云之时所需要的不是权力而是保持纯洁的心灵。只有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而不是珍贵的生存物,我们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宁愿选择面包也不要金钱。

中国上世纪60年代初,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加上某些政治原因,百姓苦不堪言。一股狂躁之风吹遍整个大地,许多人们因为饥饿而死去。那时的人们只想有块面包!无独有偶,前苏联因为政治原因让苏联人民处于缺粮断食状态,那时的人们想要的也只是一块面包!也许面包的价格是便宜的,但对于真正需要它的人又是无价的!

宁愿选择淡泊也不要名利。

季羡林三辞桂冠选择的是淡泊,因为他写作所需要的是淡泊,权利虽然诱人但对季羡林却又显得没有用处。钱学森一生从不参加任何媒体组织的活动,多次拒绝各种荣誉称号,他选择的也是淡泊。因为他的学术研究需要的是这种品质。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完《安娜·卡列尼娜》后便让女仆对外宣称他死去的消息,为的就是让自己处在淡泊的环境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这才有了《战争与和平》的问世。只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宁愿选择书籍,也不要富贵生活。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所需要的是充实心灵的书籍。只有在书海中我们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才能领略到秦砖汉瓦,才能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才能填补知识的匮乏。就如上面的伊索寓言故事,对公鸡来说重要的不是宝玉而是一颗麦子。大凡有作为的人必定饱览群书,通古晓今,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继续耕种精神的田园。

夜幕下满天的星星不是你想要的,你需要的是一颗能够许愿的流星;绚丽多彩的霓虹灯不是花草树木的选择,它们需要的是能够供给它们生长的阳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若二者取其一,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因为熊掌乃吾之所需也。

立意

结构

语言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吉祥(jí) 棱角(líng) 狡黠(xiá)长吁短叹(xū)

B.浸润(jìn) 蓦然(mò) 腈纶(qíng)残碑断碣(jié)

C.喟叹(kuì) 愤慨(kǎi) 盥洗(guàn)呱呱坠地(guā)

D.阻挠(náo) 女娲(wā) 咯血(kǎ) 戛然而止(jiá)

考点:识记字音

答案:D

解析: 角(léng),四川方言 腈纶(jíng),四川方言呱呱坠地(gū),多音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 挖墙脚 墨守成规 卑躬屈膝

B.骨骼 莫须有 囤积居奇 以逸代劳

C. 彗星 座右铭 鸠占雀巢 在所不惜

D. 慧眼 吓马威 星罗棋布 面面俱到

考点:识记字形

答案:A

解析:以逸待劳 鸠占鹊巢 下马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太自然的巧夺天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答案:B

解析:A句种“征订”是指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主客关系错误,可改为“订阅”。“悲天悯人”意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使用正确。C句中“的”为结构助词,表领属关系,仅仅是“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岂能受嘉奖?应删除“的”字。D句中“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B.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图书馆运行机制的变革,其结果将会出现一个全新图书信息交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考点:辨析病句

答案:C

解析:A句句式杂糅,删去“组成”。B句成分残缺,可在“起飞前”后边加上中心语“的状态”或将语序调整为“对起飞前的火箭”。D句“广泛推行……服务忌语”不合事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5.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答案:C

解析:据第4段“联合国……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则被忽略了”,可确定C选项错误。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信息

答案:C

解析:A句以偏概全,是“一般”而非“必然”,可据第1段“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排除。B句指代对象理解错误,是“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而非“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可据第3段“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排除。D句逻辑关系理解错误,是和“现在”相比较而言的,可据第5段“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仅比现在高一点,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排除。C句出处在第2段,“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 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考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答案:B

解析:B句中的“数千年”推断错误,出处在第2段“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到10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上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之谷 惠:赠送。

D船而去刺:乘坐。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答案:D

解析:刺船,意为“撑船”。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微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考点: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答案:D

解析:A项前句“而”为连词,表转折,却;后句“而”为连词,表修饰,地。B项前句“其”为代词,那;后句“其”为副词,表祈使,一定。C项“何”为疑问代词,是前置宾语,“何在”即“在何”,在哪里;“何以”即“以何”,凭什么】。D项均为介词,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渔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微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考点:理解句子,归纳要点,鉴赏形象。

答案:B

解析:“侮”字含义理解错误,不是“嘲笑侮辱”,是“轻慢,看不起”。

四、(23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答案:有一天,吕徽之带着纸币去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到下大雪,他站在大门口,没有人理睬他。

解析:“楮币”“诣”“易”“值”各1分,“弗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

(2)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微之乎?”

考点:翻译文言句子

答案: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

解析:“策”“蹇驴”“风神”“高简”“得非”各1分。

1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考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答案:①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写客中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2分)

解析: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姜夔《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句子是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l7题

锈损了的铁铃铛

宗璞

秋天忽然来了,从玉簪花抽出了第一根花棒开始。那圆鼓鼓的洁白的小棒槌,好像要敲响什么,然而它只是静静地绽开了,飘散出沁人的芳香。这是秋天的香气,明净而丰富。

本来不用玉簪棒发出声音的,花园有共同的声音。那是整个花园的信念:一个风铃,在金银藤编扎成的拱形门当中,从缠结的枝叶中挂下来。这风铃很古老。是铁铸的,镌刻着奇妙的花纹。铃中的小锤很轻巧,用细链悬着,风一吹,就摇摆着发出沉闷的有些沙哑的声音。春天和布谷鸟悠远的啼声作伴,夏天缓和了令人烦躁的坚持不懈的蝉声,秋夜蟋蟀只有在风铃响时才肯停一停。小麻雀在冬日的阳光中叽叽喳喳,歪着头对准风铃一啄,风铃响了,似乎在提醒,沉睡的草木都在活着。

“铁铃铛!”孩子们这样叫它。他们跑过金银藤编扎的门,总要伸手拨弄它。勉儿,孩子中间最瘦弱的一个,常常站在藤门近处端详。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从他装满问号的眼睛可以看出,他觉得这铃很神秘。

风铃那沉闷又有些沙哑的声音,很像是富有魅力的女低音,又像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勉儿常常梦见那总不在家的爸爸。勉儿梦见自己坐在铁铃铛的小锤上。抱住那根细链。打秋千似的,整个铃铛荡过来又荡过去,荡得高高的!他掉下来了,像流星划过一条弧线,正落在爸爸的书桌上。各种书本图纸一座座高墙似的挡住他,什么也看不见。爸爸大概到实验室去了。爸爸说过.他的书桌已经够远,实验室还更远,在沙漠里。沙漠是伟大的。

“爸爸!”勉儿大声叫。他的喊声落在花园里,惊醒了众多的草木。小棒槌般的吃惊地绽开了好几朵。紫薇怀疑地摇着—簇簇有皱折的小花帽。马缨花到早上才有反应。在初秋的清冷中,它们只剩了寥寥几朵,粉红的面颊边缘处己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

“你在这里!铁铃铛!”勉儿上学时照例招呼老朋友。他轻轻抚摸铃身,想着它可能累了。

风铃忽然摇动起来,幅度愈来愈大,素来低沉的铃声愈来愈高昂、急促,好像生命的暴雨尽情冲泻,充满了紧张的欢乐。众草木用心倾听这共同的声音,花园笼罩着一种肃穆的气氛。勉儿也肃立。那铃勇敢地拼命摇摆着,继续发出洪钟般的声响。声响定住了勉儿,他有些害怕。

“它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紫薇是见过世面的。

好一阵,勉儿才迈步向学校走去。随着他远去的背影,风铃逐渐停下来,声音也渐渐低沉,最后化为一声叹息。不久,叹息也消失了,满园里弥漫着玉簪花明净又丰富的香气。

勉儿从学校回来,走过花园,风铃沉默着。那吊着小锤的细链僵直了,不再摆动,用手拉,也没有一点动静。他自己的心悬起来,像有一柄小锤,在咚咚地敲。

他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便和妈妈一起到沙漠中了。无垠的沙漠,月光下银子般闪亮。爸爸躺在一片亮光中,微笑着,没有一点声音。

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

勉儿累极了,想带着爸爸坐在铃上回去。他记得那很简单。但是风铃只悬在空中,小锤子不垂。

他站在爸爸的书桌上,踮着脚用力拉,连链子都纹丝不动。铃顶绿森森的,露出一丝白光。那是裂开的缝隙。链子和铃项粘在一起.锈住了。

如果把它挂在廊檐下不让雨淋,如果常常给它擦油,是不是不至于?

“它已经很古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妈妈叹息着,安慰勉儿。

花园失去了共同的声音,大家都很惶惑。玉簪花很快谢了;紫薇的绉边小帽都掉光了;马缨只剩了对称的细长叶子敏感地开合,秋雨在叶面上滑过。

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第l3自然段“他是否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了呢”在文中的含意?(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①象征,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技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就像那个铁铃铛“尽情地唱过”(1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分)。②表达了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1分)。

解析:“尽情唱过”的含义。

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考点:鉴赏作品表达技巧

答案:①拟人,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与前文以草木的“沉睡”、后文草木的“惶惑”相呼应。(2分)②用排比手法描绘玉簪棒的“吃惊”、紫薇的“怀疑”、马缨花的“才有反应”,营造出清冷、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爸爸的逝去伏笔。(2分)3双关,草木“寥寥几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一语双关,暗示着爸爸生命的时日已不多。(2分)

解析:比拟、排比、双关的表达技巧,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

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考点:理解标题含意,鉴赏作品形象

答案:①铁铃铛是铁铸的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寄托着爸爸对勉儿的爱和期望。(2分)②铁铃铛是爸爸命运的象征,“尽情地唱过”,却“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爸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2分)③铁铃铛是文章的线索,贯穿着爸爸的执着与逝去、勉儿的思念与回忆。(2分)

解析:表层义、寓意、结构意义 情感。

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考点:鉴赏作品语言及表达技巧

答案:①写勉儿的“大滴眼泪”,表达勉儿的伤痛和对爸爸的深切怀念,细节描写生动感人。(2分)②象征,风铃的“绿锈”“裂缝”“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就是爸爸艰辛而疲惫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爸爸的深沉赞颂之情。(2分)③收束全文,照应标题,既给人戛然而止之感,又使文章结构浑然。(2分)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解析:细节描写的手法、重点词的含义、结束句的结构作用。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不超过25字。(4分)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考点: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

答案:全球化的视野,争创世界一流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1点1分)

解析:抓住“缺乏”“不够”“建议”等动词。

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5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考点:仿用句式,正确运用修辞

答案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案2: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解析:意象1分,句式1分,修辞2分,语言生动1分。

20.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捐赠的肝脏在天津成功移植给了一位患者。请你以这位患者的名义给史铁生写一段感激的话。要求:①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②不写称呼语;③不超过l00字。(6分)

考点: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答案:你用捐肝拯救我的生命,你用作品鼓励无数读者,你用行动为世人立下精神高标,你用生命书写生命。您的生命就是一本书,您的故事写尽感动。你是轮椅上的哲人,永远的大师。谢谢您,史老师,祝您一路走好……

解析:人物事迹与精神品质,感激之情,语言得体。

七、(60分)

21.作文(60分)

请以“总有一种期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标题为一动宾短语,动词“总有”即“一直有”“一向有”,宾语“期待”即期盼、等待。首先应回答清楚“期待什么”,可从小我角度构思,如期待成功、期待幸福、期待真诚友情等;也可从大我角度构思,如期待社会和谐、期待国家强盛、期待世界和平等;还可逆向构思,如期待对手。其次应重点回答“为什么总有”,要结合期待的内容深入切分,这是写出文章深度的关键之所在,若泛谈期待是生活的希望、期待是人生的动力等,则难以得高分。最后,“总有”和“期待”也暗示了文章感情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203.html

更多阅读

2011福建高考语文命题检讨 2011福建高考状元

改 革 与 困 境——福建高考语文命题检讨陆敏(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命题研究中心,厦门361009)  摘要:2004年来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由本省自行命题。七年来,福建省在命题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侧

201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1年高考数学试卷

201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评析(2011-06-16 10:30:25)上海考试院公布2011年秋季高考试卷评析语文稳中有变,平中见深语文卷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稳中有变,平中见深”。“稳中有变”,是指积极汲取历年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在选文和题型

声明:《2011湖北高考语文 汉绣注重构图 讲究纹饰》为网友萌爹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