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安意如的失策之作

邂逅安意如,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弘文人文馆”的漫漫古典情系列,零零总总十八本,我单单拎出她的来,一读,便爱上。

之后,她又写《陌上花开缓缓归》,写《惜春纪》,我都一一读过。这是一种惯性。我与作者,一旦结缘,便想一直维系。而如今,这徽州女子居于京城,携《观音》走来的时候,我却未能及时与她神交一番。直到最近,与几个博友聊起她,决定组织一期沙龙,我才翻出《观音》来看。读罢掩卷,长舒一口气,却半晌无言。

回首看来,这重延宕,竟极有暗示性。

因为,我会失望。

还未翻看书,先看封面上那一行字:“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繁华,声声入耳,一一在心”,知道她要说戏说人生,我却一阵心惊。我不听戏,不看戏,却深知戏曲博大精深。它从来都要伴着鼓点,依着角儿,展示于舞台之上,呈现于大众之前。安意如要借助文字这个唯一的媒介,来述说一种兼具视听性的表演艺术,何其困难?

看前言,明白她有褪石露玉的初衷,也听她坦言她所遇到的重重阻碍挫折,心惊之余,倒生出钦佩来。然而我所钦佩的,只是安意如的初衷以及她迎难而上的勇气。平心而论,《观音》一书,确实是安意如的失策之作。

对,是失策,而非失败。失策与失败,总还有一线相隔。对于一本失败之书,我向来懒于评价;而失策之作,却比成功之作更值得玩味。

闲言休叙,我们来入正题。

我说安意如失策,先是失策在“观音”二字上。诚然,作为一本书的书名,它鲜明醒目,却又透着一层朦胧暧昧,深得广告真昧。然而,“音”之用“观”,就如同上阵带笔,考试用枪,全然失了法度。或有人言,此乃通感。我并不否认音可以观,只是想指出,这“观”与“音”之间的间隙和疏离,从一开始就暗示着安意如此书的失策。

安意如最大的失策在于,她选择了“戏曲”这种体式作为评论对象(在此我忍不住要偷笑一下“元戏”这一提法,呵呵,且住,且住)。对戏曲的截取言说,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从前言看,安意如对戏曲的理解是很独到的:

“体会杂剧是另一种情味。当你习惯了唐诗宋词的优雅缠绵之后,你几乎会自觉地抵制这个世俗化的产物。它很难符合高雅清淡的口味,显得直白低俗,不耐咀嚼,有时候还充满了龌龊和猥琐。

它不像诗词歌赋那样懂得撩拨,欲近还远,善解人意,它太不懂掩饰,直至会搞坏你的胃口。可是当你进入了之后,你会发现它的孤寒由来有因。杂剧本身是一个寂寞的产物。是一群有志难伸,或者在我看来是活该一辈子不得志的读书人派遣寂寞、消遣社会的产物。他不可避免地太过用力,流露出些许尖酸刻薄的个人情绪。”

这段话说得虽有些刻薄,但也不失灵性。今人谈古,无论是谈文学还是说历史,一旦过了唐宋,总不免沮丧。元朝统治者从《易经》里扒出个“大哉咸元”标榜自身,大则大矣,却始终掩不住那股穷兵黩武的莽夫气。在上者不文,在下者受累。文人不得不直面“九儒十丐”的社会地位,沦落市井。杂剧作家处境如此,作品也就免不了带有“孤寒”之气。在这一点上,安意如目光如炬。她看表面看得精准,看内里也看得通透。

可惜的是,安意如抓住了杂剧的魂,却笔锋一转,丢开气质写起爱情来。爱情,总是依存在故事里的。说是故事,就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就要有情节的起伏延宕,就要有人物形象。可这恰恰是杂剧不擅长的地方。你看《长生殿》,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自唐以降,诗文里写过,传奇里写过,词曲里唱过,说书人讲过,谁不知杨李二人之间有这么一段祸害了大唐国祚的绵长深情?你看《雷峰塔》,谁不知那断桥边,白蛇遇上了书生,衍出一段人妖之恋?

中国戏曲里的故事总是旧的,旧得离谱。即便新翻出几个人物,演到深处,仍不离旧时桥段。中国戏曲里的精华,在情字上。生与旦的一段段缠绵悱恻、婉转蕴藉的唱词,正是这精华的载体。分析这些,安意如最是擅长。可她偏不如此,转而指点起世事人情,以今人看古人,以文人说市井,吃力事小,惹人哂笑事大。安意如兀自清高出尘,却忘了当时这“孤寒”剧作的拥虿者,多是些市井小民,庄稼百姓。所以,安意如在看《长生殿》和《梧桐雨》时出离愤怒,在看《雷峰塔》时耿耿于白蛇的偷盗行为,实在是白白生闲气。面对市井的文学样式有它自己的存在范式,安意如拿文人的标准来衡量,是用错了尺。

可叹的是,安意如没能点出戏曲受众的市井一面,却将坊间俚语学了个十成十。什么“花痴书呆子”,什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想那些个软玉温香的美人儿,养在深闺的大小姐说出此等话语,我就忍不住冒鸡皮疙瘩。何必,何必。虽说为文须放荡,笔下恣肆时也要谨记过犹不及。

不过,《观音》也并非一无是处。《牡丹亭》、《倩女离魂》和《救风尘》几篇,还是可圈可点的。

《救风尘》一篇中,安意如也用了市井俚语,却用得恰好。分寸一丝不差,嬉笑怒骂,收放自如。此时的安意如与数百年前的赵盼儿交相辉映,两人身上那种女中豪杰的气势,竟谁也不输于谁。

《牡丹亭》、《倩女离魂》两篇,应是安意如的本色之作。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里说:“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

《观音》:安意如的失策之作

数百年后的今天,安意如以她女子独有的细腻,写下《牡丹亭》的题记:

“爱情,是往返的幻觉。我馈赠于你,你回馈于我。

放不开,那命运鉴定的爱情;躲不开,这注定凄艳的荣幸。

所以——就让我以死来殉你,请葬我与此,等来年春动,你以生来赎我。

经书苦口婆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间男女置若罔闻。”

这一段尽显安意如的才气和本色,即使与汤显祖的题辞放于一处,也不现半点怯意。

杜丽娘在游园时,看着满园春色,唱一曲[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红楼梦》里,黛玉隔墙听到这戏文,玩味良久。

它好,好在纯粹。只关情致,无关其余。

即便有痴儿男女,也只是这情致的陪衬。

在策划沙龙的时候,紫竹曾经提及,安意如是否该来个华丽转身?读过《观音》之后,我突然无比怀念那个《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安意如,怀念她轻启檀口,说一句“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

俱往矣。

如今,我也只能效颦,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504.html

更多阅读

废话剧《狼奔豕突》:荒诞且真实的城市寓言

当下的中国话剧,无论是先锋话剧里的前卫批判,还是传统话剧中的尖锐拷问,都愈来愈多指向城市中的沉珂病症,直面都市族群的亚健康生态。前不久,笔者有幸看到废话剧《狼奔豕突》的彩排,这出戏便是一个关于的城市寓言,关于人在城市病态化生存的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

《无人区》:社会秩序之外的丛林生存法则马庆云/文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宁浩在现实社会的生存秩序中寻找人性特点并进行扭曲处理取得戏剧效果的话,那这部被封禁四年之久、历经数次修改的电影《无人区》则是导演力求在社会

安意如 安意如陌上花开

从安意如谈起今天中午在学校的书店,见到安意如的新书《陌上花开缓缓归》,跟当初买《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一样毫不犹豫。然后,直奔咖啡吧,要了一杯苦咖啡,慢慢地步入到那惟美的文字,享受安意如。心里的猛虎

来说两句:被安意如抄袭的感受(1)

呵,我想一开始是有点儿气愤。不过这会儿好得多了。因为从前上网少,对安意如这个名字了解得非常少,还是前些天在天涯社区看到一篇关于江湖夜雨先生的文章被安意如抄袭的讨论后,才知道了这位年轻的作者。不过,对偶这样一个一向比较孤陋寡闻

关于安意如的若干吐槽。 安意如作品

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对安意如印象很好,文字清新淡雅也是我爱的风格,作者也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但是其中第一篇里。安意如关于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的评述真是让我不爽,就因为李隆基年轻时的功业,就可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以江山

声明:《《观音》:安意如的失策之作》为网友逗比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