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旅行家》杂志访谈
(本文是2012年4月11日的讨论)
杂志:您怎么定义“奢华”这两个字?是消费高、规格高、门槛高这三高?还是其他的理解?
魏:我对“奢华旅游”这个词就不赞成,旅游需要高端,也有高端,但高端不等于奢华。高端是高品质、高服务、高情感,应该是这么一个概念。奢华只是奢华而已,如果讲奢侈、豪华,这跟旅游不怎么搭界,但如果你们非得说这么个词,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你们自己怎么解释的?
杂志:当时我们考虑想做高端的旅游市场,实际上我们希望能有一个中心把奢侈升华一点,就是高端人群。
魏:奢侈的升华,是文化,而不是奢侈和豪华。
杂志:这个概念很多人一般一听会像您一样,觉得太奢华了,确实我们这么长时间,花了很多精力去解释我们理解的奢华是什么,我们也曾经组织过高端人群探讨,像汪潮涌、马未都等人,让大家一起来说说他们认为什么是奢华。但后来其实我们发现,在他们心里奢华真的是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内容定位上我们还是坚持想做这些有内涵的东西,可能表面字意上确实容易引起歧异。
魏:我理解,多余的花样就是文化,只是为了生存谈不上文化,但生存的基础有了,增加一些多余的花样叫文化,初级阶段就是追求豪华,大概就是你们所说的奢华,再进一步的追求是精致,精致追求到极致是朴素,我是这么一个理解。所以尽量减少多余的花样,但追求精致,这才可能成为一种高端。
杂志:我们对高端人群的旅游行为做了一点研究,他们在旅行的时候更多的是在一个地区感受一些深度的文化接触,或者只是休息,少了很多走马观花,所以我觉得目前在这个高端文化上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做。
魏:如果说就是飞机头等舱,住宿就是五星饭店,喝酒就是拉菲,这叫奢华吗?一顿造好多瓶,买单不眨眼,这是暴发户,不是奢华。所以你们要想强化奢华,尤其强化奢侈的升华,恐怕得好好引导引导。
杂志:其实后来我们也想以高端定义它,所以今天就来向您请教了。
魏:首先要明确高端本身怎么定义,我不认为有钱就是高端,有钱只是有钱而已,有钱就是高端吗?绝不是这个概念,也不是说官大就是高端,高品质、高服务、高情感、高文化,这是高端。
杂志:其实我们也不认为消费高、规模高、规格高这三高,我们认为一定有您这方面的见解,就是您刚才说的品质。结合现在旅游这块,可能这些人群去了很多地方度假和休闲,他们对当地各种的服务还有一些度假的消费要求也更高,他们希望像重庆柏联集团那样,因为那里有很好的酒店服务,所以能满足人的需求,所以对我们中国旅游市场服务上的要求也是提升了,也有很高的要求。
魏:随着消费者成熟,不光是高端人群,一般的人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杂志:可能相对而言,国外的高端产品可能更成熟吧,您有这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吗?比较深的印象的东西或者地方?
魏:有。所谓高端,我觉得第一就是行程的精确,甚至能够精确到每一分钟,因为一般来说高端人群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所以要求行程的精确。第二是服务的精致,服务一定要精致,所谓精致就是要追求细节,细节一定要到位。比如我们现在有很多酒店看着非常豪华、奢侈,但细节完全不到位,我曾经不只一次的给酒店提出过批评。因为我们当初在制定星级酒店标准的时候就强化细节,有一次我们修订标准的时候,我就问西装有多宽?大家面面相觑,我说拿尺子量一量,因为我自己有这样的感受,到了房间里要挂衣服,柜子如果窄了,这边蹭墙,这边蹭柜门,很不舒服,所以我们的要求应该是柜子短一点,但里面一定要宽一点,让衣服挂进去两头都不靠,这就是细节。这样细节性的要求才是对酒店最高的要求,所以酒店豪华不豪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细节达标。我们每个人都有住酒店的体会,经常会感觉到酒店很不方便。所以我对酒店有这么一个归纳,酒店五颗星,一星卫生,这是基础要求,二星方便,三星舒适,四星豪华,五星文化,五星酒店一定要超越豪华,不超越豪华叫什么五星酒店?很自然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我的要求也是这么一个要求。
杂志:符合您标准的酒店多吗?能举个您觉得特别好的例子吗?
魏:不太多,比如我说一个山东大厦的例子,因为我昨天刚从山东大厦回来。有一次在山东大厦开一个酒店的会,我在会上发言就举了山东大厦的例子,进了房间之后晚上想看书,找不着一盏阅读灯,台灯很暗很矮,也没法看。这么好的一个酒店,大把的钱都花了,细节不到位。我讲话的时候,台底下有酒店员工在听着,等我讲完话回房间,发现他们搬了一个落地灯过来,一问才知道是从总统套里搬来的,虽然不是普遍的解决办法,但是他们的这种服务意识我很赞赏。这次我又到山东大厦,发现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因为这中间他们进行了一次全面更新改造,借这个时机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应该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所以我到酒店一看到豪华就反感,豪华酒店细节未必到位,我关注酒店就关注细节,细节到位了一定到位。
杂志:像您说的山东大厦目前是国内的人进行管理吗?
魏小安:对,就是山东大厦自己管理。
杂志:国内引进了一些国外酒店管理集团,他们在细节上是不是相对更好?
魏:应该说好一些,但到了国内之后他们也在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现在国内市场势头不错,所以他们也想扩张规模,只考虑扩张规模,实际上服务水平在下降。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真正好的饭店管理公司,是在饭店建设之初就要进入,要和设计师、建筑师一块研究,这样酒店设计好了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可现在做不到,现在经常是酒店建好了才请来,请来后要做全面调整有时候达不到,里面有这个原因。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以人为本”,你需要的东西能够满足,这就是好酒店,而不在于奢华,天花板上都贴着金箔,与我何干?这么富丽堂皇,与我何干?人在使用时候的感受更重要。
我们专门做过酒店的时间消费分析,而不仅是金钱消费分析,时间消费很简单,就是在每一个空间客人会呆多长时间。一般而言,大堂客人就是5分钟过去了,餐厅可能花费2个小时,客房至少要花费6个小时,像度假酒店,可能一天10几个小时都在客房里,走廊2分钟走过去了。所以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走廊不能设计过宽,走廊设计的过宽看着很堂皇,但侵占了客房的面积,还不如把走廊设计的窄一些,客房设计的大一些,这都是常识性的问题。但是现在因为我们暴发户普遍存在,他们只追求面子不要里子。酒店如果真正想提高消费业绩,一定要把里子做好,而不是面子。比如北京中国大饭店的客房最好,就这一条,在市场形成品牌了,兰会所的洗手间最好,所以去兰会所吃饭一定要去洗手间逛一圈再出来,照样可以形成品牌。树品牌不在富丽堂皇,尤其就一个城市而言,一个大的城市几十、上百家甚至几百家酒店,大家都拼奢华能行吗?显然不行,所以不光是酒店,各个层面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杂志:会涉及到文化内涵的东西吗?
魏:当然了,所以我认为好的酒店一定是有文化内涵的,甚至形成文化主题。我在行业内倡导了很多年文化主题酒店,也立了一批,大家比较赞赏。比如全国最早的一批主题酒店,就是成都的金川宾馆、西藏饭店,这是国内比较早的。现在有一些精品酒店不要星,因为他们觉得超越了星级概念。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国际上真正好酒店不是标准,而是品牌,标准是工业化的结果。
我举个例子,我住过的有两个酒店给我的印象比较深,一个是在日内瓦湖畔,这个酒店300年历史,客房没有空调。后来我就问老总,老总说我们这家酒店300年只做过一次根本性的改造,就是增加了洗手间,此外就没有做根本性的改造,空调对于我们不重要,气侯好,但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房间加上空调对房间是种破坏。而且房间里也没有电视,可是客房面积60平方米一间,每一个客房的外边都有一个配套60平方米的小花园。所以现代的这些东西与他无干,当然要发邮件这些东西可以满足,他们认为不需要空调和电视。在大堂里有一个土耳其鞋吧,专门给你擦皮鞋,进大堂总有人坐在那,高高的坐着,拿着张报纸在看,脚下在擦皮鞋,那一套花样眼花缭乱,变成一种表演。这家酒店房价是400美元。
再比如在墨西哥的坎昆,这是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区,我在那住了一家酒店,42间客房,每一批客人进去都有一个欢迎仪式,之后让你签字留纪念。那个酒店完全感受不到一点奢华,可是我住那间房也是一天400美元,阳台上有按摩浴缸,有沙滩桌,还有一个卧榻,可以在浴缸里一边按摩一边看海,蔚蓝的加勒比海。因为是度假酒店,经营方式就是你只要在房间里,就没有任何人干扰你,你出去10分钟回来一看,房间就被收拾好了。我们出了房之后下去游泳,就发现有人在后面跟着我们,回头一看那人马上走开,他是要保障你的安全,但是又不打扰你。而且酒店的游泳池有水上酒吧,可以在那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玩,最后回到房间里在按摩浴缸里一泡,就这么一个过程。1985年开全球南北首脑会议,很多国家的总统和总理定他的房子,拒绝接受,这个酒店就牛到这个程度。那个老板说的很清楚,政治家像走马灯一样,我为什么要接待他们?他们接受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作家、诗人这些人,所以酒店的签名簿上全是世界名人,这才叫顶级。我们的酒店哪怕接待一个小国总统都要挂在嘴上,人家就拒绝接待。本来我们也没有资格住那个酒店,因为那次是中国旅游高级代表团和墨西哥旅游部会商,这个酒店是墨西哥旅游部的,我们才有资格住进去。
杂志:他们的欢迎仪式是什么样子的?
魏:也很简单,就是总经理出来,然后有一堆穿着玛雅服装的服务员给你唱两句,扭一扭,每人一杯酒,大家聊会天,介绍介绍酒店,最后每人依次签名,就这么一个仪式。
杂志:会有管家带你去客房吗?
魏:那是必然的,但是有一条,绝不干扰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就消失,根本看不见服务员。
杂志:国内可能没有那么满意的,但有没有您觉得比较有特色的?
魏:现在有两个牌子不错,一个悦榕庄,一个安曼,他们很注重文化,就是因为注重文化所以才有特色,这和一般想的奢华概念完全不同。
杂志:您刚才说的大多数都是酒店,对于景区目的地有限度吗?
魏:景区没有奢华可言,都是大众的,哪有奢华可言?景区只能是选什么样的时点比较有味道。比如到苏州的网师园,我一般是下午五点去,因为五点钟的时候人都撤了,所以那时候进去才能感觉到苏州园林的韵味。再比如说在苏州晚上可以听一些东西,评弹之类的,那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端,但你要懂,我听着反正要睡觉。
杂志:我们今年尝试做了一种叫做奢华主题的旅行活动,形式上是在国内找像黄山等现在定了位的地方,带着大家去深度游览这些地方,然后找很安静的地方休息,我们会带他们去茶园,去听一些戏,在当地找徽派文化很有经验的人给他们讲一讲文化的东西。
魏:构想挺好,但没多少市场。很简单,因为我们整个市场不成熟,中国的文化断代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段还算是有传承的,1949年之后就完全断代了,处在文化荒漠状态。这30年改革开放,各种文化都进来了,但是我们能懂吗?西方一句话叫三代之后出贵族,中国有一句类似的话叫做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和穿,我们文化恢复现在刚刚开始,所以你们这个构想挺好,但没市场。
杂志:有一些大概年纪在50岁以上的客户,他们希望了解一下这些东西。
魏:这个问题在于面有多大,听个别人谈,你觉得市场不得了,真正到市场上组织,没多少人。我给你说一个案例,1994年,国旅总社组了一个团,就叫老爷车丝绸之路考察团,65辆老爷车,都是自己的私家车,从新疆的红奇拉普口岸入境,一路开到北京。都是大老板,我那时候在国家旅游局管理司当司长,关注这个事,而且很多事需要我们协调。比如说到新疆了,他们在组织的过程中先给新疆省公安厅10万块钱,就是要确保安全。我记得有一次,他们到了嘉峪关,想登关城看看,可是那时候已经5点了,关城关门了,怎么说就不行,没办法打电话到国旅总社,国旅总社打给我,我打给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给甘肃省政府再打电话,省政府然后再给嘉峪关打电话,还算不错,最后登城看了看,因为大家都关注这个事。
杂志:最后有特权吗?
魏:这不是特权,这里没特权可言,这叫高端。最后他们提出来,要在天安门广场散团搞一个仪式,结果按他们的行程安排,那天正好是六四,坚决不能同意。最后他们在天坛公园搞了一个仪式,散了团。就这么一个行程,国旅总社大概利润100万美元,这叫高端,而且人家都是自己的车,办手续非常难,这些车进来海关要有保税手续,没有保税就叫走私,所以一辆一辆进来监管,一辆一辆出去监管。包括边防、公安、海关、边检一系列,涉及到各个省市手续都得办,工作都得做通,这个事才成,这个团就组了三年。
杂志:其实能用钱简单买到的事都不能叫做奢华,像您说的这个事还真不是花钱就能买到,没办法去普及。
魏:高端的东西本来就不能普及,高端要追求普及这事就错了,就成大众的了。比如说,我一个同学在英国的王室当秘书,有一个成员特别喜爱植物,有一次他就找我,说他那个老板提出来能不能到西藏做一次考察。他给我发了一个方案,要求配一个马帮,有一个汉族的能讲英语的植物学家,有一个藏族的能讲英语的植物学家,行程20天,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直走到怒江大峡谷,最后一句话就是价格随便开。后来我就找西藏,西藏说王室成员得请示外交部,最后外部部说不能同意,这就算了,这就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事。
杂志: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高端不能普及,尤其是现在的文化是荒漠化。
魏:所以你们这事干早了。
杂志:但如果没有人做这个事,是不是一直都会荒漠化下去?
魏:那不会,文化是个积累的过程,怎么可能一直荒漠化?比如现在这些大款们,就很注重把儿子送出去接受正规教育,所以他们的儿子和他们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这事不取决于你们导向不导向。
杂志:您觉得时间上是两三代人才能做?
魏:三代,60年,我们中国的文化已经毁了60年了,我们再用60年把它接续起来,这时间不长。
杂志:就目前这种现状,旅游产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其实不止是大款要把孩子送出去,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成员。
魏:现在是大款、大官都把孩子送出去了,所以应一句好玩的话,叫贫贱不能移,因为你贫贱,所以你不能移民。这些年我到哪都讲文化,抠地方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再说少开发多利用,强化软开发,适度硬开发,别动不动就拆,我到处讲这些观点,但是很难接受。这是我们的制度决定的,现有的制度就决定官员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比如我曾经说过,拆了老的建新的,建了新的想老的,想了老的仿老的,赝品充斥全中国,现在出国都觉得很惭愧,到欧洲六七百年的房子到处都是,到美国一百年、二百年的房子稀松平常,中国现在还能找到一百年的房子吗?我们的东西都在博物馆里,除了博物馆还能有什么东西?何谈文化?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只是破坏了一个表层,这30年破坏的是机理,非得等中国再产生一场文艺复兴运动,那时候文化才算真正起来,我是看不到了,你们还能看得到。
杂志: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魏:你们就唱文化,所以在你这里奢华等于文化,别再错误导向了。再说,奢华针对少数人,这些少数人问多少钱?一万不干,加个零可以,只要卖不出去就加个零。当然不只是简单加个零这么简单,他们的要求更高,这些人审美上各方面的标准确实高。但经济最根本的一个概念叫做规模经济,达不到相应的规模,不可能有经济效益,可对于高端而言,就得颠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就是高成本、高投入、高产出,高端就是一对一的服务,个性化的,就是这一套东西。但是要说群,可能性就不大,我很怀疑你们群的概念,高端旅游就不应该有群的概念,只有人的概念,顶多是家庭的概念,不可能是群,所以这一套运作模式和一般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
杂志:您觉得这套针对高端的运作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魏:定制化、个性化,一对一贴身式的。这些所谓的高端人群,在他们自己的专业上出类拔萃,在其他方面非常低能,一定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人什么方面都很棒,也成不了高端人士,这是规律性的。所以要出去就需要这样的服务,这是很自然的,这些人都是这样,这是非常普遍的。
杂志: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些人都有共同的爱好,比如喜欢收藏、鉴赏、茶艺、佛学、禅经这一类的东西,可能也会利用这个主题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
魏:这有可能,这是一种共同兴趣的组合,不光是高端不高端的问题。比如我钱不多,但是我在这个行业很专家,照样可以请我去,甚至我给你们这些大款当老师,所以它跟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共同兴趣的组合,而不是你们说的高端式的组合。
杂志:我们之所以定位为高端,虽然跟钱没关系,但好像是一个门槛,因为收入达不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可能生存都成问题。
魏:那要看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比如亿万富翁也是富翁,千万富翁也是富翁,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数量级。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团体,叫328团,就是因为3月28号这天有人发动他的一批朋友到海南去买房子,这里面学者、老板,然后就变成了相对固定的组织,比如最近他们的活动就是去五台山,大家一块去拜佛,前一个活动是跑到西藏去扶贫。这算高端,里面我接触不少人,有的很有钱,有的很有名,有的没有钱但很有地位。比如里面有个大和尚,是某个寺院的主持,大家把这个主持当做328团的精神领袖,能光说和钱直接相关吗?不然。
杂志:但是这些人不考虑生存问题。
魏:考虑生存只是大众,大众往后还有中端,中端就用不着考虑生存,就追求生活质量,所以中端和高端又是两个概念,所以你们要做中端,这事还有点戏,因为中端的群体大。像你们这种大杂志,我很怀疑有几个人能把它看下来。
杂志:这一点我们也知道,所以我们尽量把图片做的更漂亮、更愉悦一些。
魏:你们现在发行量多少?
杂志:官方数据8万7,我们做季刊的原因也是大家其实不太爱看杂志,一年四本,反正喜欢旅行的人跟着季节去旅行,喜欢可以带一本,希望更好利用这一期杂志。
魏:把杂志变成一个收藏品。
杂志:能这样最好了,我们公司主要做一些定制杂志,像《达芬奇》就是我们做的。我们去年搞了个活动,年度旅行家聚在一块的盛典,今年更希望做一些能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论坛,叫旅游发展论坛,想问您怎么看。
魏:这不是你们的题目,旅游发展论坛全国上百个,你还做这个干什么?
杂志:因为我们有国际奢华旅行家协会,有5万多会员,数据库数量其实挺大的,但是真正活跃的就1万左右,这个数据已经很好了,我们自己有俱乐部,这些客人经常参加活动。我们就想办法把这些人聚到一起来,真正来探讨一些事情,我们想找一些国外的旅游开发同行,有先进经验的专家进来,这样国际、国内做点交流工作。这种东西可能以论坛的形式做会比较合适,目前想做国际旅游经济投资论坛,现在在策划阶段,请您给些建议。
魏:这个题目还比较合适,但是别叫国际旅游经济投资论坛,就叫国际旅游投资论坛。要想玩新鲜花样,就叫国际旅游投资与投智论坛,旅游发展论坛轮不到你们论。但是你们这个论坛我不会参加,因为我不愿意跟奢华挂在一起,老和奢华挂在一起,影响本专家的声誉。我接触的大老板很多,大老板对我也很尊重,但我不愿意跟他们一起玩,因为得考虑到行业的关注。
杂志:在您说的过程当中我慢慢理解了,奢华这个词您确实不喜欢,我也理解您为什么不喜欢了,您觉得文化挺好的,我们也觉得挺好的。当时我们在杂志起名的时候花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在探讨这个名字,想起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我们只是想做高端的旅游市场。
魏:高端旅游我认同,北京市旅委专门有一个高端旅游处,我跟他们谈过一次,他们认为的高端旅游就是商务旅游,这不对。旅游的每一个品种里面都有高端、中端、大众,商务旅游也有大众,不是说商务旅游就是高端。一般的观光旅游也有高端,所以高端我认同,比如特种旅游基本都是高端的。
杂志:其实就论坛而言,我们更希望让有意识的又有意思的人聚在一块交流。
魏:所以说投资与投智结合,经济人和文化人结合,大款和大知识分子结合。
杂志:现在有这么一个说法,教授们都在问怎么挣钱,有钱人就问怎么弄文化,希望共融,能提升一些。其实我们以前也大概了解到,旅游市场很多人都觉得需要升级,希望更有品质,您觉得目前升级会面临哪些特别难攻克的问题。
魏:升级是必然的,但是不可能迅速,就是一个转型,主要从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向复合型的旅游,所以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杂志:国内有一些这种开发的比较好的案例吗?
魏:云南腾冲就不错,但是腾冲这两年修了一千栋别墅,整个给毁了。国内比较高端的地方,我认为乌镇西栅比较高端,文化和精致都达到了,而且情趣氛围也都形成了,这就很棒。再比如说九寨天堂也做的不错。我们现在有一批好东西,但是我反对奢华。不仅是你这本杂志,在整个旅游行业里我始终反对奢华,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一直不认为奢华是好东西,可是现在奢华对应了我们整个民族暴发户的心态。
杂志:其实我们做杂志提倡奢华,真的一直在灌输一些其他内涵,文化的内涵,我们也不希望是暴发户的行为,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魏:但是名字就起错了,不要怪大家理解的不对,凭什么大家的理解都不对,就你们的理解对?实际上就是你们说的跟做的不一样,说的是奢华,实际做的是文化。
杂志: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衣服或者一顶帽子被人批评,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魏:这没什么不公平的,穿什么衣服反映你什么品位,一身珠光宝气,这就是一俗人。因为人都有审美观,这个审美观决定了你的穿着打扮。
杂志:一身珠光宝气,我们也是很反感的,但是一些高雅的、正常的外交场合应该体现出来的高雅应该有。
魏:这就是高端。
杂志:您平时度假的时间多吗?
魏:没有,我都是工作,一年大概有200多天在全国各地到处跑,100多天在北京,在北京基本天天有事,要不然有会议,要不然就是你们这种情况,然后再有点时间整理整理稿子,就这点事,很辛苦。
杂志:您自己感觉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旅行乐趣吗?
魏:工作有工作的乐趣,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不重要,这只是工作条件,我现在到这份上,人家给我这工作条件我接受就是了。我的乐趣是在地方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言人所未言,这是我的乐趣。
杂志:然后看到他们因为你的建议而做出改变和形成的成果吗?
魏:我不管后续,我说的你们落实不落实、听不听我都不管,我是一个学者,我就管学者的事,该说的话我说完就够了。干一点事还非得追求这个事达到什么程度,累不累呀?我们可以有追求,但是我们没有责任。我的追求就是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所以一年一年积累,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就够了。
杂志:中国旅游业发展,人在里面会有多大的影响?
魏:没有多大影响,净是负面影响。所以你们这个论坛我也不看好,因为这些事我都办过,我在国家旅游局的时候,组织了三次全国旅游投资洽谈会,效果都不怎么样,大家在瞎起哄,没有认真干。之所以没有进展,就是市场的供求结合的问题,因为投资商发现找你们没用,找地方政府可以给他地,国家旅游局能给人地吗?这是实实在在的。还需要这个会吗?不需要。最高层面就是商务部每年在厦门组织一次投资经贸洽谈会,都是副总理参加,每年国家旅游局组织一个团,有我们的展台,各地也都有,照样最后汇总下来没有什么成果。所以你们愿意走过场我不反对,但是要指着产生实效,门都没有。你们没干过这些事,完全没有经验,碰见两个人跟你们说一说,觉得大有可为,哪那么多大有可为的事?你们能想到的事,我们以前都想过,20年以前就开始操作,10年以前有的事见到成果,有的事见不到就收了,现在你们再把这事弄出来,能行吗?
杂志:其实我一直觉得媒体的功能就是组织、交流,所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就是我们要干的事,不能什么都不干,您觉得未来在旅游这块什么事情比较有市场?
魏: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机会的事情人都做过了,你们是后起的,就找人家没做过的,但是我现在没看出有什么东西人家没做过,我这人说话很直,我怎么想怎么说,所以对你们很难提建议。
杂志:虽然您刚才说了很多负面的因素,但是对我们来说,仍然还会坚持原来的定位,因为之所以做这种杂志,是因为我们手里有很多这样的人群,所以希望把他们聚集起来。
魏:杂志发行到8万多份,俱乐部会员有5万多人,这都超过我的想象了,说明你们开局开的不错。
杂志:我们这个团队做高端市场服务做了十年了,所以很多东西是积累来的,不是一本杂志承载的。还有可能也因为现在国家对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的东西比前些年更重视一些,加上各地政府也比前些年更看重一些,所以我们觉得这时候把我们想做的事情再往前推一推可能机会更好。
魏:做事就要锲而不舍,所以我祝愿你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