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辞》原文、赏析及译文 饮酒 陶渊明译文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時風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倦然有归与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勵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当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念,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已歲十一月也。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辞》赏析

陶渊明可以称的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归去来辞》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北宋的欧阳修说:“东晋无文,惟《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分析作品时,我们很有必要透过纸张,绕到历史的背后,看清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和阴影,这样更有助于理解作者下笔时候的真实情感,有利与对文章思想与主旨的把握。让我们粗略的来看看诗人的生活轨迹。诗人年幼,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陶渊明少有大志,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有诗句“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刘裕登基建康后,作风颇有为之一新的感觉,能以身作则,以威禁的整顿,风俗顿改。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剪除异己,并且任人唯亲。这些黑暗现象,让他失望。有意辞职隐居。后任彭泽县令,因不肯媚俗与地方官,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去职隐居。赋《归去来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这就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展现出的却是洒脱的美,自由的美,回归的美。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抒情意味深长。

陶渊明《归去来辞》原文、赏析及译文 饮酒 陶渊明译文
第一段读来琅琅上口,陈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第一句,直抒心中郁积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呼出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表明其志已决,不容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是说明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过去的事情已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却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将按照自己的意愿地走下去。既然已经认定过去是“迷途”,昨日的“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写初归田园农家的情景,其景怡然,其乐融融,“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两个叠词的点缀,妙不可言,恍如行走仙境。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心情的愉悦自不待言。“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路征夫,计算归程;恨洒熹微,嫌天亮太迟。心情之急迫可见,一抵家中,则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那是一幅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和谐情景。接着四句,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长久未归,一定要将家园好好观览一番。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是那“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早已厌倦。至于此中孤松和前者“松菊犹存”,自然全是君子高洁之德,孤傲之志的隐喻。此节作者着力写景,实则抒怀,营造出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悠然旷达、美妙和谐的境界。

接下来的这部分是虚写,作者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会给他带来的乐趣。归到田园后,自然想与世相忘,谢绝交游,当然只是没有明说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消愁解闷。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是一段颇具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选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相同的都是愉悦和快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写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暂短的感伤。春来万物复苏,由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与匆促。虽有一点沉郁,但全段的主题基调还是静谧而愉说的

诗人在最后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一连串的感慨喷涌而出: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作者一心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也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而复杂的感慨,诗人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生活的庸俗,映照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确实愤激于官场的龌龊,眷恋自由自在的人生。作者油然而发,在官场那种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对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惜我耽误太久了、久违了,所以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复杂的感慨,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体验。作者没有自命清高,有的只是直抒胸臆。这是最率真、愤激的抒情。

其实无论是快乐,或者痛苦,对诗人来说都不重要。快乐是暂时的,痛苦深埋心底相对长久,但相对于人生之河又显得那么倏忽既散。这样,诗人所要找寻的精神归宿只能是大自然,潜心于道。可见他也深知无法达到真正的归隐,完完全全的物我合一。事实上的陶渊明正是如此,他无法逃避,即使归隐也无法安心。他也明白,就算得到了官场上的追求,也不过是更多的虚空。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之间,是明智之举。陶渊明在矛盾中挣扎了一生,这篇辞仕归隐的宣言书是他灵魂的最强烈的绝唱。

[译文]

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了笑颜。依靠着南窗(窗外有傲天的孤松)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确实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就可以使人心安。每天在庭园散步已经养成乐趣,虽然安了家门却常常把它闭关。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昂首观看远方的青天。白云无心地飘出山去,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归还。夕阳暗淡将坠人大地,我仍抚着孤松盘桓流连。  

  回去喽!愿停止断绝那世俗的交游。既然这社会和我的愿望相违,我驾车出采又有什么可以追求?我喜欢的是亲戚间知心的交谈,或者是弹琴读书以消解忧愁。农人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将要耕种去到那西边的田畴。有时我振策驱车,有时我划桨行舟。有时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有时也崎岖坎坷地走过山丘。树木啁欣欣向荣,泉水啊涓涓始流。我赞美万物的得时,感慨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算了吧!寄身天地之间还会有多久,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决定去留?为什么栖栖惶惶地,还想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又不可预期。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了吧,或者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耘籽。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7823.html

更多阅读

《辛十四娘》原文、注释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注释

《辛十四娘》原文、注释 【括号内为注释】广平【在今河北省。明清时属广平府】冯生,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1506—1521)】间人。少轻脱,纵酒。昧爽偶行,遇一少女,着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婢女。《周礼•天官•序官》:“奚三

声明:《陶渊明《归去来辞》原文、赏析及译文 饮酒 陶渊明译文》为网友恠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