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江总 蜀道难原文

f原文: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译文:

雨雪纷飞的塞外边防,从军的戍卒来到了陇西(在今甘肃东部)。围绕着军阵边上偶尔可以看见狐狸的踪迹,在山脚下也可以看见马匹走过的印迹。天冷得彩旗也似乎油缺乏了颜色,乌云压阵的大地上就连军鼓的声音也显得低落了许多。弥漫着的愁绪渐渐浓厚,离别家乡时的路茫茫然已经迷失了。

赏析:

这首《雨雪曲》是南朝陈诗人江总所作。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卷的语文试题中。

雨雪曲江总 蜀道难原文

该诗通过描写塞外阴沉的自然气氛,反映了戍卒远离故土身处边陲茫茫然失落的郁闷心结。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

(译文及常析为草根博览搜集有关资料所作,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江总:

  江总(519~594),南朝陈大臣,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音。今存诗百首,少量赠答诗及陈亡后凭吊故土之作,有一定价值;《闺怨篇》开唐人七言排律之体。《陈书·江总传》载有集30卷。但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仅1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077.html

更多阅读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李白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

我读《蜀道难》 蜀道难原文朗读

No.77我读《蜀道难》1.题外话:看来,有时候,人不得不相信迷信,不得不承认神灵确实存在。这两天真是见鬼了,我在上图中打《蜀道难》时,有三个字怎么也打不上去,贴也贴不上去。想了很多办法,这三个字只显示“?”号,就是不显示字。对此,

《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 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

《李白?蜀道难》教案9 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难李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2.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技能目标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2.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学习作品描写蜀

声明:《雨雪曲江总 蜀道难原文》为网友这个天好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