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词
自董卓已来 挟天子 此诚不可与争锋
国险而民附 利尽南海 此用武之国
刘璋暗弱 民殷国富 而不知存恤
帝室之胄 总揽英雄 保其岩阻
内修政理 将军身率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二、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为:好为《梁父吟》唱
谓为信然是
以弱为强者成为,变成
贤能为之用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作为
已:然志犹未已止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
自董卓已来通以,相当于“而”
已历三世已经
遂:然操遂能克绍终于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谓为信然确实
谓: 谓为信然认为谓先主日对··说然:谓为信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但是
用:遂用猖蹶因此
贤能为之用利用此用武之国运用
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因屏人于是,就
三、翻译句子
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没有谁同意这件事。
2.将军岂愿见之乎?
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4.将军宜枉驾顾之。”
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5.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汉朝的统治崩溃,奸臣盗用皇帝的政令,皇上遭难出奔。
6.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我没有估计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
7.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但是自己的智谋有限,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8.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9.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10.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曹操)挟持着皇帝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同他争胜。
11.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孙权任用,这可以把孙权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
1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
1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肥沃广阔的土地,是天府之国,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百姓国家兴旺富裕,(刘璋)却不知道爱惜。
16.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将军的)信用道义闻名天下,广泛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
1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百姓谁敢不用篮子盛着饭,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18.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四、理解填空
1、文学知识《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字,所著记载三国时期(220-280),作者陈寿, 字承祚(zuò),是晋朝人,史学家家,所著《三国志》共六十五卷,卷,记载三国时期 魏 蜀 吴 三国的历史。“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不可与争锋。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刘表、刘璋:夺。
④诸戎、夷越:和。
3.请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 成语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___________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5、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6、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重要性?
7、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4分)
例: 草船借箭 空城计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8:、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