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课堂教学艺术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讲授提纲

第一章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节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二、生命化教学的涵义:

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得以张杨,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生命体验性: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杨回归于教学的主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2、教学的交往互动性: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

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第二节: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一、教学艺术本质的不同理解:

1、技巧说;2、创造说;3、审美说;4、规律说;5、素养(才华)说;6、特征说:7、交流说;8、整体说。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教学艺术是“掌握”教学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也就是特定的教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第三节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3、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

4、实践性:

第四节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一、陶冶功能:

二、转化功能:

三、谐悦功能:

四、整体功能:

第2章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什么是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措施”说;2、“方法”说;3、“操作”程序说;4、“方案”说;5、“计划”说;6、“技术”说。

所谓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育机关专门组织起来的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是教和学相结合的统一的活动。所谓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设计就是规划和组织,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安排,使其相关,从而对其进行控制;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种事情的结构方式。第一,教学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第二,设计就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确立解决程序的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第二节制定教学目标的技能

要进行教学目标设计,须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要和学习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学习背景:

教学设施不同,学生背景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必然不同。

背景划分为指导性背景、教学背景、迁移背景三类,根据背景因素空间上的差异,把学习环境分为:直接学习环境和周围支持环境。

二、学习需要:

三、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任务类型,二是学习任务的心理加工模式,三是学科内容的有关结构。

第三节分析处理教材的技能

在研究教材之前,一项必备的工作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因为教材是大纲的依托,没有理解课程标准,备教材往往备不到点上,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备重点:

并不是每个内容都是重点,也不是每部分内容都需要“平分秋色”。备重点这项工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所谓重点内容乃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二是写教案时要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的一般标准有三条:①基本概念;②基本理论;③基本方法。

二、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分:

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对顺利学习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加以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同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属于教材重点但必须加以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所在地学校的整体水平决定的,而教学重点则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三、难点的确定:

确定难点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①按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确定;②按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确定;对学生来讲,难点往往是那些对学生说来比较生疏而带技巧性的内容。

四、“紧扣课本”与“适当补充课外内容”的关系

“紧扣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二要尊重教材;三是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均要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即使有必要补充一些课外习题,其难度也不应超过课本上练习题的难度。

第四节制定教学策略技能

一、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二、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三、方法型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策略。

四、任务型策略:任务型策略主要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实施其教学策略。

第三章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1、凝聚——指向作用;

2、激发——深化作用;

3、消疑——置信作用;

4、铺垫——拓展作用。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案例:(P25)

(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P25)

(三)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案例:(P26)

(四)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案例:(P27)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1.温故知新:案例:(P28),案例:(P28)

2.创设情境:案例:(P29)

3.设疑导课:案例:(P29)

4.开门见山式导入:案例:(P30)

5.激情昂扬:案例:(P31)

6.故事导课:案例:(P31)

7.幽默导入:案例:(P32)

8.随机应变:

第二节课堂教学结束艺术

一、课堂教学结束艺术的功能:

教学结束艺术则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而采用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方法。

1、综合概括的功能;2、条理化、系统化的功能;3、巩固强化功能;4、提纲挈领功能;5、激趣开智功能。

二、课堂教学结束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结束的一般过程

1、简单回忆;2、提示要点,鼓励进步;3、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4、巩固应用;5、拓展延伸。

(二)教学结束的基本方法

1.归纳法:案例:(P36)

2.比较法:案例(P36)

3、点题法:案例:(P37)

4、质疑、答疑法:案例(P37)

5、启下法:案例:(P38)

6、练习法:

7、图表法:

8、回应法:案例:(P40)

9、设疑启发法:

10、发散法:案例:(P41)

11、假想法:案例:(P41)

12、拓展延伸法:案例:(P42)

13、活动操作法

教学结束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既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又称封闭性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学到的知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去。这类方法是对问题或课程的归纳总结,对结论和要点的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并尽可能引出新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开放型结束是在一个与其他学科、生活现象或后续课程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完成后,不只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面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三、课堂教学结束的一般要求:

(一)自然妥帖,水到渠成:

(二)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三)要注意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第四章课堂教学讲授艺术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讲授艺术的含义与特征

一、讲授的含义与类型: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授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1、讲述;2、讲解;3、讲读。

讲读法的教学步骤分为:①准备性谈话;②全文阅读与讲解;③编写段落大意;④复习阅读;⑤复述;⑥总结谈话。

二、讲授的特征:

1.讲授法的特征:①教师是讲授的主体;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③口头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⑤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一般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体验,我们赋予讲授法全新的内涵和更加丰富多彩的特性:

① 讲授法的新特征体现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还是指导者;②新课改要求教学由专制化走向民主化,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③口头语言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带给人们的便利,利用教学媒体所倡导的新的教学观和新的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讲授的优点与缺点:

第一,讲授法可以使学生能够迅速领会教师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第二,讲授法得以使师生得到情感的交流、思想和行为上的互动。第三,从学校的角度考虑,讲授法可以减少学校的经济投入,扩大教学范围。第四,讲授法可以迅速更新知识内容,尽快迎合时代前进的步伐。

另外,传统的讲授方法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第二,传统教学往往不能使教师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第三,讲授时间过长,讲授内容过多,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节课堂教学讲授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2、教师应对讲授的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力图将全面而又系统的知识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3、教师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简单明了。

4、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案例:(P52)

第三节课堂教学讲授的技巧

一、内容“精、新、深”的讲解技巧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讲授技巧:案例:(P54)

三、“寓教于乐”、“寄庄与谐”的讲解技巧

四、讲授教学中的演讲技巧:

①限制题材。②例证充分。第一,使演讲人性化。第二,使演讲个人化。第三,时演讲充满细节。第四,利用对话,使演讲戏剧化。第五,展示演讲的内容,使其可视。

第五章课堂教学举例和提示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举例艺术

举例,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某一具体事例的分析,印证或者抽象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概念的理解。举例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际例子很好地结合起来,施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举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二、教学举例对教师的要求:

1、举例能力的培养:

2、举例创造性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创造意识;第二,教师要提高对教育信息的分辨和鉴赏能力;第三,教师要对选取的例子进行加工改造。

三、举例的技巧:

1、举例要有主有次:

2、举例要结合远近:

3、举例要正反互补:

4、举例要情理交融:

第二节课堂教学提示艺术

一、课堂教学提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在做练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这就是提示。

提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提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第二,提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难度降低;第三,提示能使学生的思维质量提高。

二、课堂教学提示应遵循的原则:

1、提示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2、提示要有层次性:

3、提示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三、课堂提示时机的掌握:

提示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帮助的时候。

四、提示的分类:

从明确程度角度,可分为明示和暗示两种,从接受提示的对象角度,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提示两种。

1、明示:相对于暗示而言,它不像暗示那样隐蔽和含蓄。“明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示的时机;第二,提示的方法;第三,提示的语言要简洁、概括、清晰,带有原则性。

2、暗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作必要的提示时,不像明示那样那样较为明确地向学生指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和路线,提供明确的方法,而只是比较笼统、隐蔽和含蓄地把教学意图透露给学生。

3、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提示。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要照顾到普遍的一般水平。第二,要注意把握好提示的程度。第三,提示不应过于具体。

4、面向个别学生的提示:有两情形,一是教师提问某学生,而这个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所作的引导性语言。二是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要求他们思考有关问题,教师在观察中发现的某些看来有些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第六章课堂提问艺术

第一节课堂提问的作用和类型

一、提问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机,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二)提示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

(一)回忆提问:

(二)理解提问:

理解提问可以分问三种类型:(1)一般理解(2)对比理解(3)理解提问

(三)运用提问:

(四)分析提问:

可分为三中类型: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五)综合提问:

综合提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析综合,推理想象;案例:(P71)

(六)评价提问。

第二节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

二、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案例:(P74)

三、问题的分配要适当:

一般发问的原则要先提问,后指名回答;提问要面向全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时再指定学生回答。第一,面向全班提问,个别回答。最后归纳为完整的答案。第二,并行发问。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

四、提问后,期待时间要充足:

五、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案例:(P76)

六、提问要有层次性,做到有效:

第三节课堂提问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一、提问的过程:

提问过程如下:拟题——引入——陈述——听答——评价。

1、拟题是为提问而做的准备工作;2、引入阶段;3、陈述阶段;4、听答阶段;

5、评价阶段。

二、基本要求:

1.针对性要强;2.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3.要有一个“时间差”;4.教师的态度要和善,亲切;5.要有一定的指向性;6.要富有启发性。

第七章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板书的功能

一、板书的意义: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辅助口语表达而运用黑板上的文字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是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学以致用的“桥梁”。

二、板书的功能:

(一)明晰思路,提示重点:

(二)构建框架,增强记忆:

(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二节课堂教学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板书:它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它以文字表达为主,将一节课的内容,各知识要点经分析综合,按其顺序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例:生物课《光合作用》后半部的提纲式板书(参见教材P82)。

二、结构式板书:又称脉络式板书。它是以文字表述为主,并用线条、数字或符号把文字组成一个框架,表现事物的结构、顺序、过程等的板书形式。

例:语文课《西门豹》的结构式板书(参见教材P82)。

三、表格式板书: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而设计的。它形式规整,文字简明,内容精要,一目了然。教学内容复杂,需要进行异同比较的知识,都可以采用表格式板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学习能力。

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确定》的表格式板书(参见教材P83)。

四、线索式板书: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配以箭头等线段和简练的词组文字,以表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果、递进、变化顺序和关系等的板书形式。它概括性、逻辑性和直观性强,抓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

例:语文课《守财奴》的线索式板书设计(参见教材P83)。

五、综合式板书:两种或两种以上板书形式的结合使用,就形成结合式板书。

例:语文课《葫芦僧判葫芦案》的综合式板书(参见教材P84)。

六、图示式板书:它是利用线条、箭头、符号、数字等组成图形的方式标出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这样的板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思考和记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例:(参见教材P85)。

第三节课堂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一、提纲挈领,条理清楚:

二、表意准确,简明扼要:

三、突出重点、出示适时:

四、因情而异,富于变化:

五、设计独到,书写规范:

六、形式美观,善于创造:

第四节课堂教学板书的构成和设计

一、板书的构成:1、语言文字;2、图画;3、图形;4、符号;5、数字。

二、板书形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材内容;2、教学目的;3、课型特点;4、学生实际。

另外,选择板书形式时,还有一个如何选用他人设计的板书的问题。一般方法是“审查——精选——修正——编配——机变”。

三、板书的设计:

首先要考虑板书设计的物质前提,主要是指板书教学的设备条件,即用以呈现板书图示的传统设备或电教设备。

其次要考虑板书设计的思想前提。主要是指设计的主观意识,即进行板书设计的教材意识和学生意识。应清楚教材编排的系统、各册教学的内容、本册所处的地位、双基教学的任务、思想教育的要求、课型配合的特点、单元教学的重点等等。

最后是技能前提,主要是指板书设计的实施水平,包括板书图示的设计技能、板书图示的演示技能、电化教具的操作技能等。

第八章课堂教学节奏和过渡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一、教学节奏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师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时,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变化讲授的方式和速度,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

二、课堂教学节奏的构成:

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重点度、强度和激情度等。

良好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学生带入教学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种类:

1、教学行程的节奏:;2、教学环节的节奏;3、教学内容的节奏;4、教学速度的节奏:5、课堂情感的节奏;6、学生思维的节奏。

四、课堂节奏调控的原则:

(1)快与慢有变换:

(2)动与静有交替:案例:(P98)

(3)张与弛有错落:案例:(P99)

(4)疏与密有间隔:

(5)起与伏有波澜:案例:(P99)

第二节课堂教学过度艺术

过渡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过渡的作用:

二、过渡的类型:

(1)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案例:(P101)

(2)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度。案例:P(101)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课堂教学艺术

(3)课堂教学由讲授到练习、示范、表演、讨论等环节需要过渡。案例:(P102)

三、过渡的基本要求:

1.过渡要自然;2.过度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3.过渡要因情而异。

四、过渡的方法:

1.分析的方法;2.演绎性的方法;3.启发性类比法;4.穿针引线法;5.激趣过渡法; 6.悬念过渡法; 7.激励过渡法;

第九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艺术

第一节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学生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

2、自主学习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是学生在以上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生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的学习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和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自主学习仍然常要教师的指导。与自主学习相对立的是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分水岭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得到确立。

独立学习也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往往指在不依靠他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1、动机;2、方法;3、条件;4、行为。

三、自主学习的特点:

1、体现自觉的有目的的学习本质特点;2、体现主动性特点;3、体现独立性特点;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制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2、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3、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4、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活动的能力;6、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能力;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

五、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习目标的多元化;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学习过程的个体化;4、参与学习的实质化。

(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1、开展自主性教育;2、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3、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首要前提;

2、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3、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

4、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5、重视自主学习过程的调控和指导,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二节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运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混合编组:混合编组就是指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2、小组目标;3、积极的相互依赖;4、个体责任;5、小组自评。

三、合作学习类型

1、指导型:其教学程序是:

(1)教师授课;(2)小组组建;(3)测验;(4)计算个人提高分;(5)计算小姐总体分数;

2、过程型:

3、结构型:

4、探究型:其教学步骤是:

(1)教师确定将要学习的总课题;(2)学生查找信息;(3)每个小组制定计划并开展调查,以求解答问题;(4)每个小组准备呈现一份课题研究的终结报告;(5)师生共同合作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四、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基本式:其具体流程为:

第一步:教师精讲;第二步: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第三步:形成性测验;第四步:小组奖励。

2、拼盘式:

3、游戏——竞赛式:

4、导学讨论式:

5、自学交流式:(1)课前自学;(2)自信交流;(3)精讲点拨;(4)深化巩固。

五、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1、合作学习形式化:2、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3、合作学习自由化:4、合作方式单一化:5、合作学习扩大化:6、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指导技巧: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创设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案例:(参见教材P127)2、合理分组,优化合作小组的组合:3、制定适宜的合作目标:4、合作技能的培养:5、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案例:(参见教材P128)。

第三节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证据),扩展和解释问题;3.形成解释,学习者对所探究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5.检查结果,学习者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三、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2.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5、提高科学素养:6、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问题阶段: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2.计划阶段:讨论探究,设计方案;

3.研究阶段:实施研究和探索。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着重做好三件事:第一,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第二,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学生在完成信息收集、整理后,对任务进行制艺、交流、研讨。

4.解释阶段:实验、观察,验证假设

5.反思阶段:师生辨析,整理吸纳

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探究小组内的反思。其次,要进行组间反思。

五、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及实施策略:

(一)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3、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4、教师是探究学习的合作者;5、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开拓者和策划者;6、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者。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创造宽松、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2、激趣引题,引导自学探究;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4、明理强化,实践探究;5、激励评价,拓展探究;

探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的结果,更注重学习个体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宗旨。

第十章课堂教学演示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演示的意义

演示教学法,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讲授和问题,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标本、画面或通过幻灯、投影、影视、实验等演示,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二、教学演示的作用:

1.教学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

2.教学演示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

3.教学演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教学演示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减轻学习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课堂教学演示的类型

一、实物、标本、模型演示:

实物是生动性和真实性最强的演示材料,最能反映事物原本的属性。

标本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保持实物原样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

模型与实物、标本不同,它不是实际物体的本身,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实物作为模型,经过加工而模拟制成的仿制品。

二、挂图演示:

演示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握好演示时间;2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3、挂图、语言、文字要有机结合

三、幻灯、投影演示:

四、影视演示:

这类演示是指用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的演示。

1、辅助课堂教学:程序:教师讲解概念或原理;放映影片提供感性教材;结合讲过的概念、原理对影片内容作系统分析,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继续新的教学内容。

2、电影、电视教学课:主要用于复习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课程,方法比较简单。

五、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科学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1、传授新知识的实验演示;

2、巩固知识的实验演示;

3、实验片段的演示。

第三节课堂教学演示的技巧

一、演示与语言讲解紧密结合:

常用形式有以下四种:

(1)利用语言指导学生的观察;(2)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观察的结论;(3)利用直观手段辅助语言讲解;(4)以直观教学手段作为讲解的出发点。

二、演示要适时适度:

演示适时,就是指教具在适当的时候被演示。

1、离散时机;2、渴求时机;3、疑难时机;4、升华时机;5、欲试时机;6、懈怠时机。

演示适度,指教师在每堂课的演示不多,却又达到预期效果。

三、选取能给学生提供强烈刺激的素材:

四、活用教具:

五、设置悬念,引导探索:

演示教具应有简短的引言,努力激发学生想看、想弄清楚某些问题的欲望。

第十一章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技能技巧。

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的功

一、组织功能:

二、促进功能:

三、协调功能:

四、维持功能: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类型

一、放任型:

二、独断型:

三、民主型:

四、情感型:

五、理智型:

六、兴趣型:

第三节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学生的疲劳程度;4、学生的自制力;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4、教师的教育机智;

三、课堂的学习环境:

四、其他方面:

1、课堂的管理跨度;2、课堂教学常规;3、师生关系;

第四节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直接指令:

二、间接暗示:

三、恰当评价:

四、体语控制:

五、培养助手:

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地向教师学习,虚心听取教师的教诲,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富有成效。在教学管理问题上,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理解、信任的态度,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巧妙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五节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技巧

一、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发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

(一)积极主动,严肃认真;

(二)沉着,冷静,善于控制;

(三)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四)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处理偶发时间时要注意:第一,针对问题,不作人身攻击,也就是只对事,不对人,处罚坏行为本身不得造成人格伤害。第二,不因处理纪律问题而影响教学。第三,只解决问题,不追究过失。第四,为学生保留面子。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易收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1. 趁热加工法:案例:(P168)

2. 暂时悬挂法:案例(P169)

3. 巧用幽默法:案例:(P170

4. 因势利导法:案例:(P171)

5. 爱心感化法:案例:(P171)

6. 自嘲解围法:案例:(P172)

第十二章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与功能:

1.教学语言的含义: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

2.教学语言的功能:

第一,教学语言是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教学语言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语言影响师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师语言表达的美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另外,语言艺术也是训练学生审美感的方法之一。

案例:(P176)

二、教学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区分教学对象,把握学生的特点。二是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三是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严密的逻辑力量。在新课改的理念支持之下,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感染性和亲切性;案例:(P178)

2.讲解性和口语性;口语性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节奏掌握。②语言掌握。

3.整体性和局部性;

4趣味性和审美性。

三、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

1.语音技巧:案例:(P181)

2.节奏技巧:

4、语调技巧:

5、词义表达技巧:

6、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节课堂教学非语言艺术

一、教学非语言的含义与功能:

1、教学非语言的含义:教学非语言是指教师运用手势、动作、姿态、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教学语言。

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目光语言。②身体语言。

2、教学非语言的功能:第一种是指示作用。第二种是调节作用。第三种是感情作用。

案例:(P186)

二、教学非语言的类型:

第一类是动态无声非语言活动,如点头、手势、眉目、身姿、抚摸、拥抱等。第二类是静态无声非语言活动,站立、坐、蹲、倚、等姿势(身体的气味、体格、风度、气质、服饰、发型等也属此类)。第三类是有声的非语言行,如出声的笑、叹气、呻吟、语音、语调等。

1、面部表达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的研究结论: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2、手势表达语言:

(1)手指语言:如十指交叉时表示“沮丧心情”。

(2)手掌语言:如掌心向上是一种表示诚恳、谦虚和赞同的意思。

(3)手背语言: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将手背到身后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消除紧张状态。

3、眼神表达语言:

4、空间距离语:

三、教学非语言的使用技巧

1. 着衣技巧:

(1)教师的衣着要适合教师本人的形体、气质、年龄,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只有保持这几个方面的和谐比例才是得体的打扮。

(2)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而不失高雅,从衣装中来体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3)教师的衣着要干净利落,发式要整齐自然,切忌穿着颜色过于花哨、样子过于新潮、价格过于昂贵的华丽服饰。发式上切忌新、奇、特或浓艳颜色的漂染。

2.面部语运用技巧: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这是对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在涉及到必要的教学内容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应注意分寸和场合,过多过频的表情变化使教师显得挤眉弄眼,缺少庄重。

3.手势语运用技巧:在使用手势语言时,手势语运用的频率、速度等要适度。教师的手势语还应当追求优美、文雅。

4.眼神运用技巧:首先,要扩大视目范围,要做到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应通过目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次,教师的目光要具有神韵美且方式得当。神韵美指教师的眼神真诚自然、亲切热情。

5空间距离语运用技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经常走下讲台,使讲台与前排座位之间也成为活动区;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深入到学生座位之中去指导,帮助,这在练习课、操作课中更为重要。教师经常适当地走近后排学生,能使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亲切感;再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半圆式座位排列,即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半圆形,教师从圆心点可以随意接近每个学生。

第十三章教学媒体的选用艺术

(学员自学)

第十四章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和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观为依据,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水平进行评价;二是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改进功能;4、教学功能。

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原则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一般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休正其本身轨迹所进行的评价。

5.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评价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体现民主协商精神;2、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3、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

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2、设计评价工具:3、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4、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二)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学生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基础目标;②提高目标;③体验性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

①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忒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内容的衔接科学合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④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⑤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

①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②合作学习;③学生的差异性发展;④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①课堂驾驭能力:能较好地组织、管理和监控课堂教学,有较好课堂应变能力。②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合理地使用教具。③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规范、生动、教学意图表达清楚,板书设计合理,字体规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398.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 八上语文名著导读

浅谈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内容摘要: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增加语感积累,扩大知识范围,提高人文素养;还能丰富精神世界,锤炼意志品质。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环节中存在着盲目性

声明:《《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课堂教学艺术》为网友一纸深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