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巨作《格尔尼卡》--我对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作品赏析

“绘画是一项可怕的事业,有人以为画一张画只不过是往画布上涂颜料,实际上,这是比死在角斗场还要艰难的。”

这是毕加索所说的话,我很喜欢的一句。若论20世纪最重要的绘画大师,我想应该是非毕加索莫属了吧!一个关于毕加索的小视频,它激发了我很大的兴趣,它是我想更多的了解他的生平,他的感情,他的作品,他的思想。越多的了解,就会让我觉得他越是一个神奇的人物,他的世界是充满色彩。对于他的生平和生活我不想和大家来探讨了,因为任何想了解他的人都会先从这些开始,他的思想也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喜欢的毕加索的一幅作品。他也算是毕加索的一幅巨作,非常有名的一幅画。我看了一些书和视频来了解关于它的一些资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这幅画不仅征服了很多艺术界的人士,评论家们,而且以极其震撼的效果征服了数以千万计的一般大众。我从以下的几方面来讲一下这一幅巨作《格尔尼卡》吧?

(一) 创作背景

1936年,毕加索答应献给巴黎博览协会的西班牙展馆一幅重要的绘画。因为西班牙内战的缘故,内容和主题理所当然应该是战争和西班牙的战争灾难。但是很长时间里,他一直没有找到那幅作品应该采取的形式。人们都在期待着这一幅画的诞生,但是毕加索却想寻求一个激情的突破口,将自己的愤怒和激烈的感情表达出来。

1937年4月29日,巴黎传来了这样一个消息:佛朗哥雇佣的德国轰炸机炸毁了巴斯克古老的都城、一个小镇格尔尼卡。人们毫不知情,在野蛮的轰炸下,人们四处逃窜、惊恐、悲伤在每一人的脸上显露出来。三个小时的轰炸,格尔尼卡一片狼藉,几千的无辜平民丧生,900多人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70%的建筑物被毁,这件事在人们心里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件事最终将毕加索由于压抑而致的忧郁情绪转化为满腔的愤怒,和创作的主题。

(二) 创作过程

这次事件让毕加索想到了一些融合以前种种创作风格。在开始做画之前他画了几十幅的草图,有了这样的思考后,满汉愤怒和激情的毕加索就开始在画板上工作。从开始作画那天起,10天后,第一幅高约3.5米,长约7.8米的油画稿已在格兰.奥古斯大街的一端挂了起来。这幅画占据了两面墙壁,下至地板,上达支撑屋檐的大梁。使得看起来很大的房子再也不那么大了。毕加索每天要站在扶梯顶端使用长笔,才能画到上部,虽然来回的上下爬很危险,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毕加索的创作。在整幅构图发展过程中,毕加索不断地尝试各种变化,让人们更容易理解画面的意思。这一幅巨作终于咋毕加索的努力和大家的期盼下诞生了。他将留给给人们欣赏和评价。。。。。。

(三) 作品赏析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最终形成的画面。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以这样的姿势从高处坠落,其速度与结果可想而知,女人绝望的表情与上面着火的楼舍和下面冷硬的地面相呼应,增加了构图的冲击力。另一个妇女向画中央跑,惊恐与狂怒布于全身;左边有一个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啼哭呼号。颈项伸长,面部扭曲,双眼一横一竖,眼珠欲瞪出眶外,两只大手包围下的孩子双眼紧闭,毫无表情。一动一静,更衬托出母亲丧失孩子的痛苦。右角一个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她的表情和她的头发、脖颈、胳膊一样向前延伸。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道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仁却是个灯泡。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花,靠中央上方,有一个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它张裂着嘴,可是因为受到惊吓。有几枝剑自上而下落下,刺在痛苦地挣扎着的动物和人身上。靠左侧上方,有一个眼睛已经移了位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

毕加索巨作《格尔尼卡》--我对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作品赏析

毕加索用绘画语言向人们诉说着内心情感,它生动的表现了自己的艺术价值。越仔细的去分析毕加索的这幅《格尔尼卡》,你就会越感悟到绘画真的是一门无法具体的艺术,一种语言形式。

(四) 艺术的意义

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人们开始了评价,有一些人认为这一幅画是对战争的控诉,是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有人不理解这幅画中所暗含的隐晦的含义,认为他描述的恐怖和暴力但是毕加索却说,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寓意的手法,这是我画马和公牛等本物的理由。一幅画或许说尤其是大师的画,我想更应该耐人寻味,,之所以称《格尔尼卡》是巨作,正是因为它所表现的画面,在人们的反复思考中更让人理解。对于这幅巨作就说到这里,希望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更丰富的时候能理解的更深,那时自己的理解会更多一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774.html

更多阅读

《毕加索与莫迪利亚尼》观感_墨痕之痕 毕加索与莫迪利亚尼

“莫迪利亚尼”“莫迪利亚尼”——“珍”从文化小讲堂出来,嘴嘴里喃喃的念叨着这两个人的名字。一种窒息感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校园的空气从来没有这么凝重过!《毕加索和莫迪利亚尼》这部电影给人的冲击太强烈了,音乐、画面、激情、艺

多拉·玛尔们——毕加索画中的女性 多拉.玛尔的肖像

1.多拉·玛尔画像第二次来中国巡展(展于中国馆)画面呈现三对极色(对立互补色)——红与绿、黑与白、蓝紫与橙黄,效果鲜亮。如果这色彩也能表明个性的话,那么它属于多拉.玛尔,抑或毕加索?毕加索用激情拥

声明:《毕加索巨作《格尔尼卡》--我对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作品赏析》为网友染涤为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