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1、2、3题。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彩色笔、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短片。

师:为了上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拍了一小段视频,考考你们,看你们能否发现短片中你比较熟悉的图形?(课件播放视频:三角形的木梯、空调外机的支架和电视塔)

学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2、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生:红领巾、房梁、自行车、 交通标志牌、电视接收塔、高压线塔……

3、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看来生活当中的三角形还真不少啊!这节课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的特性、定义、特点等。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师:用你喜欢的颜色在作业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小组交流: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特点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请你们对照上面的说法,判断下面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边画三角形边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接”。)

学生看着书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师小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

3、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师: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的知识。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围篱笆”图。

师:瞧!小兔和小猴分别在各自的菜地边围上篱笆,小兔围成的是长方形,小猴围成了三角形。

请同学们想想哪种围法更牢固?为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拿出长方形框架。
师:谁想来拉一拉这个长方形的框架,你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课件演示:如果我们在小兔的篱笆上轻轻一推,会出现什么情况?(篱笆会倒下去。)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师:其他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学生兴趣高涨,想要动手试试。)拿出你们的学具小棒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动手感受一下。

师小结: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点击课件,小猴的篱笆上有个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

师: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小猴的篱笆更牢固了吗?

生:因为小猴的篱笆是三角形的,所以更牢固。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吗?

生: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

小结:(点击课件,物体中红色的三角形在闪烁)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等物体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图片。

师:了解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们可以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看,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得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具体怎样做。

追问:为什么要在椅子的两条腿上斜斜地钉上一根木条?这样做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汇报后师小结:这样做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了不起!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

课件出示松鼠和斑马的“别墅”。

师:聪明的松鼠和斑马也利用了三角形的这一特性各给自己做了套漂亮的别墅。你知道哪个是松鼠的家?哪个是斑马的家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高的别墅是斑马的,矮的别墅是松鼠的。

师:你说的房子的“高”指的是哪部分?请上来指一指。(学生上台比划三角形的高。)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里有三幅图,那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

生:第(1)幅。

师:第二幅为什么不是?(第二幅是斜的,高应该是垂直线段。)

师: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为什么也不是呢?(没有经过顶点)

(2)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吗?

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

师边揭示三角形高的定义边出示课件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

板书:顶点、(画高,标直角符号)高、底。

(3)动手画三角形的高。

在你画的三角形上确定一个顶点,再画出它的对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演示)

强调:其实画三角形的高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要注意的是代表高的这条线段要画成虚线段,别忘了标上直角符号。

师:为了方便表达,我们习惯用连续的三个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板书:给三角形标三个顶点标上A、B、C)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那么和A点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BC)(课件同步演示)你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你画的三角形,在你的三角形中,你将哪个点定为顶点的?和它相对应的底是哪条边?(学生汇报)

师:想一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可以画一条高,三角形有几个顶点?(3个)那也就是说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板书:三条高)

刚才我们是从顶点A到和它相对应的底BC画出了三角形的一条高,现在我们将AC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C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B点)对,找到底边所对应的顶点,我们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了。

请你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每个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画完后汇报的同时,师点击课件演示。强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中当其中一条作为底边时,另一条就是高。

(4)拓展画钝角三角形外的两条高。

学生试着画高,汇报的同时课件辅助演示画高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设计反思:

阅读教材发现,教材在《三角形》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安排是从对身边的实物的观察中提炼出三角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总结出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及定义,然后介绍了三角形的高和底,再通过观察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自身的体验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本节课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点和特性,会画三角形的高。其中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高”历来是教师们公认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破解这个难点成了我思考的主要方向。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分析,对于三角形的“高”,学生的困难主要是:一、什么是“高”;二、如何画“高”。其实,关于“高”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的。这种基础主要体现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中的高”的生活经验两个方面。而这些经验基础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的形成并没有呈现出多少同化效应,而是存在许多有待调适顺应的问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任意一点到对边引出的垂直线段,而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引出的垂直线段。从“任意点”到“指定点”,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一个调适的过程。生活中的“高”往往是以水平面为基准进行观察的,一旦“高”发生了变化,学生就会陷入“斜面上的垂直线段是不是高”的迷惘状态。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既勾起学生大脑中对三角形的记忆,又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大量地存在于生活当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的重难点都在第二个环节“操作感知,理解概念”,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小组交流所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的特点。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此时,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的直观认识上。因此,我设计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说法,判断其中的哪个图形是三角形。用“哪种说法更准确?”引出三角形的科学定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内容来突出这个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2)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3)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的设计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束,密切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的第(2)个环节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特性。第四个环节“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设计“哪个是斑马的别墅?哪个是松鼠的别墅?”激起了学生“生活中高”的经验,一句“老师这里有三幅图,哪幅图把你心目中的高画下来了?”再通过追问“第二幅为什么不是?”“那第三幅是垂直的呀?为什么也不是呢?”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垂直线段”和“从顶点开始画起”。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时,我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结合学生对课本的阅读辅以课件进行直观的演示,最后画高及板书三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后,组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的高,引导学生画高前先确定一个顶点,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顶点对应一条底边”印象,为后面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这个结论以及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铺路搭桥。课件演示从三角形ABC的顶点A到它的对边BC作一条高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练习“练习十四第1题: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而是缓了一步,设计了“现在我们将AC作为三角形的底来画一条高,你能找到AC这条底所对应的顶点吗?”这个问题,再次加强学生对“一条底边同样对应一个顶点”这个难点的理解,使学生明白,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时要先找到和这条底边相对应的顶点。有了这些铺垫,三角形的“高”怎么去画,我想对于学生而言,已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8879.html

更多阅读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及思考2012“千课万人”回来,我就想搬薛法根老师的《猴子种果树》,他的组块教学法真的是常用常新、童叟皆宜,呵呵。但是,如何让这次的搬课更接地气,能给老师们更多的引领与启迪?我还真是动了一番脑筋,保留了薛特的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腾蛟一小林素君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词语,情境导入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故障 歉意毕竟 责任报三遍,同桌互批,及时订正【设计意图:复习是为了再次巩固,整体听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力,当场纠正是为了提高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效果】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木瓜恰恰恰教学视频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3、能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

转载 优秀教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

原文地址:优秀教师《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作者:安乐闲人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感受藤萝的美。2、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3、学习本文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优美的

声明:《《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为网友少年很平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