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桥
虽说老家离杭州不远,但小时候从没有去过。到是工作以后,去过几次。
第一次是1985年8月,当时我在宝泉岭分局教育处分管教学仪器的采购工作,为采购一批各中学急需的电教设备到了上海。但用来代替刻钢板的一种叫誊影仪的设备,当时是俏货,没有代理商。必须要到其生产单位杭州大学去订购。于是就从上海又到了杭州。
一出火车站,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就被一帮拉住宿的人给围住了。由于自己是第一次单独出差,所以在临出发前,就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了一下旅途应注意的事项。
关于住宿问题,老同志说最好是到那些机关内部办的招待所,那里住的社会人员少,基本上都是公出的,相对而言安全一些。
在上海我就是住在长宁区的长教招待所。所以看了一圈,觉得一名年岁大点的老大姐比较顺眼,她举的牌就是XX机关的招待所,而且说是早晚管饭,代买车票。
于是就跟她去了,坐上了旅社的接站车。觉得走了好长一段时间,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巷的一栋小楼旁,原来已经到了离艮山门火车站不远的地方。
既然来了就住下吧,好在每天还有像通勤一样的车到杭州站和西湖,出行还算方便。
但一问代买车票一事,却告知要必须住三天以上,因为只能代买预售票。
好在自己要办事,还要回一趟诸暨老家。在杭州还有一个堂哥,从小就没有见过,怎么也要去看看。这样算算三天还不够哪。于是算好要呆的天数先把票订下了。
到了晚上(那时没有电视)出去转了转,熟悉一下环境,就躺床睡了。第二天起床一看,手臂上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再一看蚊帐里还有几个喝的鼓鼓的蚊子。气得我把它们全部处死。
打那我才知道南方的蚊子和北方的蚊子是不一样的,北方的蚊子没等叮你之前,都会嗡嗡的叫个不停!好像提前来个安民告示予以告之。而南方的蚊子是悄悄的进“帐”,让你神不知鬼不觉的付出血的代价。
因为行程安排很紧,本来没有游西湖的打算。但我堂哥说到杭州那有不到西湖之理。并给了我几张免费的景点门票,让我一定要到西湖看看。
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抽了一天的时间去逛了逛西湖,岳王庙和灵隐寺。那时也没有相机,也就没留下什么影像资料。到现在就记住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以及“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两幅对联。
第二次是在1998年,那次是在总局的太湖疗养院办计算机培训班。随大家一起去的,随大流游山观景,也没有什么太深的记忆。
第三次是在2002年,我到总局太湖疗养院疗养。由于有一名机关财务科的同事退休回了宁波,我与另一名她的同事就抽空到宁波去看她。
回来路过杭州时,由于和我一起去的那位同事没有到过杭州,于是就又游玩了一次。这次倒有一点让我记忆深刻至今不忘。
以前我从来没有坐船游过湖,于是这次就雇了一条游船,讲完价,我们三人就随船游湖。船娘边划边讲,典故轶事,历史人物都娓娓道来,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杭州三桥的来历。遗憾的是我现在就记住了俩桥,那就是“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因为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让人们知道了断桥。其实断桥真正的名字叫“段家桥”。
断桥是一座南北方向的桥,只因雪后太阳照化了南边半桥的积雪, 而北半桥仍被积雪覆盖,形成了一面黑,一面白的景象,好似桥断了一般。所以就有了西湖一景“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这几个字可是乾隆御笔,桥的名字也因皇帝的题字而改变。而它原来的名字也渐渐的被人们淡忘了。
“长桥不长”中的那座长桥,分明就是一座不足10米长的普通小桥罢了。原来叫什么名字已经无从考究。却因为“十八相送”而得此名,并流传至今。
原来梁祝当年求学的地方就是杭州,梁山伯当年赴京城赶考,与祝英台就是在这座桥上缠绵相别,你来我往,送得难舍难分。正是“送君送了十八里,长桥不长情意长”,你说这座桥长不长呀。
然而第三座桥我却忘了,很是遗憾。于是就到网上一通乱搜,结果只找到“杭州三怪”,即“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
何为“孤山不孤”,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孤山,原来它因孤峙水中而得名,四周曾经碧波环绕,后来随着沧桑变迁缘故才开始分别与白堤、西泠桥相接,现已不再是一个孤岛了,加之在山上有建有南宋和清代皇帝的行宫,古代皇帝称孤道寡,因而取名为“孤山”。
看来是我记忆出了差错,把“杭州三怪”误记为“杭州三桥”了(确实那两个是桥啊)。不过从中也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个古迹要是不宣传,人们就会慢慢的忘记,哪怕当时是多么感人或有意义。
进而推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在宣扬自己历史,自己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也将会被别的民族所同化!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国家和民族还少吗?如辽,西夏。
但现在,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是有很多地方以经济开发的名义,在不断损毁那些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吗?而在另一些地方,也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又在不断的复建以前因为愚昧而毁坏的历史遗迹吗!
忽然想到了二千多年前,鲁国曹刿说的那句名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看现在不正是如此吗!
肉食者们请向先辈们学学,为后代子孙们留下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