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摘要: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扩大。总体而论,西方文化霸权对于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针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日益严峻的形势,弘扬我国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推进文化产业化和文化创新进程,就成为21世纪我国文化建设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21世纪;西方文化霸权;我国;文化建设

伴随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日益呈现国际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基于人类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依托现代传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交流和碰撞也日益扩大的形势,西方国家,尤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积极拓展、甚至谋求垄断世界思想文化市场,控制世界思想文化资源。文化霸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全球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21世纪更是如此。由此,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突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不可能回避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和挑战。全面地分析有关形势,积极探讨相应的对策,就成为我国21世纪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推动经济、政治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西方文化霸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关于文化的含义,文化研究领域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从外延方面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狭义的文化则是专指文学艺术;中间层次的文化指的是与政治、经济相比较而存在的人类社会全部精神生产成果。为此,学术界曾经就文化的社会历史积累性、系统性、多元化等特征概括出比较完整的文化的定义。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一定民族把握和传承的生存和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认为,文化是一定地域民族的意识形态、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精神活动的基本模式及其稳定状态,是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反映,对于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具有反作用,它具有自身存在发展、演化规律以及相对稳定性。事实上,完整地理解文化的含义,必须从经济和政治的辨证关系之中进行分析。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是经由政治这个中介对经济的反映,是实践基础上对于经济和政治的能动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文化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从社会结构方面来分析,文化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而政治法律制度属于政治上层建筑。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社会意识等社会文化现象发挥着影响和制约作用。社会经济关系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般是通过政治表现出来的。政治状况如何,不仅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性质与内容,而且影响着文化发展的进程与兴衰。

文化传统及其对国民的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国家的最低利益表现为“领土、政治制度和文化完整”。主权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往来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交往日益成为国家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与方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直接影响其对外关系的观念、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而不同文化的对外交流、碰撞过程中的吸收与借鉴,成为整合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当代各国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同文化加强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异质文化的认同与吸纳也逐步扩大和加强。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和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网络传播手段本身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对于人们的人文理性、目标价值的冲击更加突出,网络传播载体所带来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的全球化扩展趋势,动摇了其他民族国家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在加剧了这些国家人们相关价值标准的混乱与精神困惑的同时,也推动着西方文化霸权战略的进一步膨胀。

文化霸权,也有人称之为文化强权、文化殖民主义,一般意义上被理解为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早在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思想家葛兰西首先提出来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治阶级要统治市民社会,必须借助文化和文化机构,使得自身的伦理、政治、文化价值观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使广大群众“自由”同意统治阶级所提供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化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文化霸权得以建立的基础就在于一国拥有了比其他国家更高的竞争力,在主要经济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西方文化霸权实质上也是西方国家政治霸权战略要求的体现,对于其全球战略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论,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相对性和普世性的特征:相对性的含义在于,不同民族与地域的差别,决定了人们生存环境、历史进程与文化特质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诸多文化价值总是相对于特定民族、地域而言才具有实际意义;普世性的含义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是人的本质在历史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总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类希望超越自然的精神诉求,而作为超越自然、实现人性的文化内涵,对于人类而言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反映文化的普遍性。基于现代化进程的差异以及经济、政治实力的差距,东西方国家文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不相同。因此,文化的相对性与普世性发生分离,以至于出现了相对主义和普世主义两种极端的文化观。西方文化霸权就是典型的普世主义文化主张。其核心就在于凭借经济实力、科技优势和政治影响,将文化的全球性归结于西方文化的普世性,不承认西方文化的相对性;拒绝承认非西方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只承认其相对性。在文化价值评价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是西方文化霸权内在的基本特征。

二、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一方面,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与国际资源、加速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更大。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突出。各民族各区域文化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也更加突出,文化相对性与普世性的矛盾也日益加深。21世纪,各种传统文化都必须面对多元文化对话和整合的客观形势。“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而求得全球性的解决办法只能依靠所有文化和社会所推崇的理念、价值和规范。”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平行趋势:文化融合的趋势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西方文化霸权对于文化融合的曲解以及抵制文化多元化趋势的立场,是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首先,网络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21世纪我国面临西方文化霸权的压力在短期内不仅不会减轻,相反地还有可能增大。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发展网络经济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居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比较差,是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影响巨大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电脑、互联网普及率都比较低。网络连接能力不足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直接造成我国居民在互联网上所拥有的信息疆域不如发达国家宽广,信息边界的安全也就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我国信息网络技术总体水平比较低以及对于国外信息网络技术依赖性较强的现实情况,使得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难以借助自身的安全检测手段来确保网络设施具备足够的安全性,为我国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设备的国际厂商也就有可能通过预设的端口进入我网络基础设施系统内部。由此,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方面保障难以尽如人意,我国面临的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危险和网络安全的隐患也因此增大。

其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导致我国文化建设在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与压力的过程中,长期面临一定压力。

文化霸权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了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一般说来,一国文化产品市场对外依赖性越强,本土文化产品竞争力就越差,该国保障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文化安全的难度就越大。文化产品的成功开发,建立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普世性与全面把握人类文化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上。众所周知,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需要以民族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其为权力。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和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统筹规划不够,相应的文化市场机制也不完善,直接造成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低的被动局面出现。文化的显著特点在于其民族性。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民族的独立存在。西方文化产品对我国的倾销,在相当程度上威胁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立和长期自主发展。

最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为西方文化霸权战略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国文化建设进程因此不能不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而我国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21世纪,伴随着经济、军事、科技优势的进一步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了向发展中国家推行强权政治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力度,将其文化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强加于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受到威胁。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不例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民族文化势必受到西方优势文化的冲击和挤压。在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方面,我国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与安排。文化自觉的基本内涵在于:对外来文化的渗透要有忧患意识,对本民族文化要充满自信。文化上的同一性已经成为而且可能长期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维系国家间协调与合作的基本纽带。“尽管存在着推动世界相互接近的全球化力量,但是各国都越来越努力寻求自己文化上的同一性。各国在未来将由于文化的相近而重新结盟,而不是由于思想上的近似。”为此,我国文化建设在战略上就有必要以承认和接受多元文化为前提,充分理解和尊重各种人类文明、各民族、群体,乃至个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自觉推动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对话和整合。事实上,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战略安排离形势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民族文化的弘扬,关键在于承载该文化的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没有发达的教育事业,没有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失去了内涵。21世纪,从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完善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推动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三、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建议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体思路而言,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发挥高新技术文化再造功能以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三个方面的统一。在西方文化霸权影响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从文化相对性与普世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文化本身的内容与特征,采取系统化的措施,全面加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国际竞争力。

首先,明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战略指导思想,根植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平行的趋势,即文化融合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对于这两种趋势,必须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去理解不能将其割裂和对立起来。我国文化建设进程中同样需要明确这种意识。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是一个民族存在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吸取各民族先进文化,使自己融入时代潮流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要建立统一的文化,必须保护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要发展民族文化,必须积极地学习先进文化。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我国传统文化既有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资源的方面,也有不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基于此,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创新,要在和其他文化的交往中,取长补短、吸取营养,充实和更新自身,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在整个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要采取理性、辨证和务实的态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下,协调处理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全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其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文化是资源,更是产业。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同样能够转化为重要的经济效益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有效地配置文化资源,加强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加强文化产业硬件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就成为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21世纪,我国潜在的巨大市场的实现,使得发达国家对于与我国建立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正如美国《世界新闻》2001年5月31日刊文所说的那样,“到2005年,中国将拥有2.3亿人以上中等收入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和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奢侈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发达国家强势文化产业集团进军我国,无疑是21世纪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深化文化产业部门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收益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成为文化产业部门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的基础性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处于二元经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一直存在。相对于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伴随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影响力与吸引力,在更大程度上开始取决于国际竞争力。这一形势下,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就成为我国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最后,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实施“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全面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特别是在亚洲的影响力。

针对西方文化霸权在意识形态领域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中心的“新干涉主义”,大力宣扬自身社会制度和基本价值观,对与之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国家不断进行攻击和责难的客观形势,我国要在稳住文化建设阵脚的基础上迎头出击。结合西方国家在大众文化领域借助现代传媒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文化产品倾销、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的实际,我国要进一步突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建设进程中的指导作用,化解西方文化霸权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我国所做的意识形态宣传引发的诸多消极影响,真正抵制西方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话语霸权,使得西方文化产品倾销能够得到一定遏制。作为世界多种文化的一种,21世纪我国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一个客观而明确的定位。只有在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内在活力的基础上,抛弃自身文化当中过时的部分,积极吸收其他各种文化中的先进因素,我国文化建设才能够确保其先进性,真正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之,只有具备了上述要求,我国文化建设方面才能够有效地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各种影响与挑战,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9729.html

更多阅读

葛花的作用与功效 葛根的作用与功效

葛花的作用与功效——简介葛花为豆科植物葛的干燥花。解酒醒脾。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胸膈饱胀,呕吐酸水等伤及胃气之症。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mm,宽2~6mm,厚2~3mm。下面的文章是关于葛花的作用与功效的一些详细内容

中药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生葛根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堂 >> 幼儿保健 >> 浏览文章中药葛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来源:互联网  点击: 1715中药葛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研究表明,葛根所含总黄酮对脉管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降低血压。常用的愈风宁心片,即是一味葛根制成。葛根所含黄酮

葛根的作用与功效 - Google 搜索 野葛根的作用与功效

葛根的功效与作用(图文并茂)-营养品课堂-养生保健-活力达保健品网 ...2009年6月19日 ... 葛根的功效: 葛根全身是宝,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连葛藤、葛叶、葛花都有应用之法。经历代医药家不断总结和试验,得出葛根具有:性凉、气平、味 ...

对台湾问题最透彻的经典分析 最透彻的财务分析

图文网络收集整理 高德旺对台湾问题最透彻的经典分析老田:台湾问题上的“统独之争”是伪问题——――兼谈台湾是如何成为一个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的?作者:老田台湾曾经作为东亚新月型反华包围圈中最积极的一环,存在有数十年之久。即便如

声明:《文化霸权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网友明朗百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