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理论 论述 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

①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作创造了贫民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类劳动这一创造性活动反而变成了非人的外在力量,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都体现在劳动产品上,因此在劳动实践中会有创造的幸福和愉悦感。但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活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强制一消失,人们就回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构成了人的内在本质,但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觉的、自由的劳动,而是被迫的、被强制的。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带来享受和欢乐。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已力量。”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异化在一定历史阶段同对象化与物化有关。但是,异化不等于或归结于对象化与物化。对象化与物化作为人的社会活动,将与人类社会一起长存,而异化活动则是短时期的历史现象,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

异化劳动理论 论述 异化劳动理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59899.html

更多阅读

杨虎: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因此,异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弃。因此,异化有两个特征:1、异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异化必然走向异化的异化。即否

从“异化劳动”到“社会交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试析望月清司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王玉珏/刘怀玉2012-12-14 10:25:38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春)2012年3期【作者简介】王玉珏,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3;刘怀玉,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210093

声明:《异化劳动理论 论述 异化劳动理论》为网友花尖上的泪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