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孚王府正门的探讨
东华流韵之孚王府转贴自 神之荣耀 博客 (2010-04-3008:30:23)神按:前一段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北京四合院》一书中的某些错误,于是给该书的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发了一封提意见的email。原来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发的,本以为会石沉大海,不想后来出版社发来了email,并且附有作者贾珺先生的来信。他在信中说:
收到清华大学出版社转来您的一封来信,对拙作《北京四合院》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见到您的来信我很高兴,从信中可以看出,您对古建筑有很深的了解,而且非常细心、严谨,我很愿意与您就相关问题作一些讨论。
对于您的意见,初步答复如下。
实际上对于孚王府门制的解释并非我首先提出,而是沿用了学术界之前的传统看法,即把现在的外门看做大宫门,把里面的门看做二宫门。
正如您所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孚王府前身怡王府中路南侧确实是一个倒座院,现外门位置建有一座7间的倒座厅(图中特意强调此厅方向朝北),府邸只有一座大门,位于现在的二门位置。您对其旧格局的看法完全正确。
这个问题几年前我在调研孚王府的时候已经注意到,还曾经与一位前辈讨论过。为什么拙作中依然沿用传统的两门说法呢?有3个具体原因。一是王府研究专家于振声先生所撰《北京王府建筑》(《建筑历史研究》82-141页)附有20世纪50-60年代孚王府的测绘图,(拙作插图局部也参考了此图),图中的外门明显为五间亲王府门的规制,外开临街,三间中启,与《乾隆京城全图》和目前的现状不完全相同,符合两道府门的规制。二是从具体情况来看,清代虽然大部分王府的府门都不外开,但并非绝对如此,也有一些王府临街开设大门,例如克勤郡王府、循郡王府、履亲王府、贝勒允怙府、醇亲王府(晚清摄政王府)等,似乎。三是从乾隆年间的怡王府到现存的孚王府之间有200多年的沿革,其间具体的演变情况不是很清楚,不能完全排除清代晚期孚王府为了强调亲王府的等级,对外门做过改造。
基于以上3个理由,拙作仍沿用了旧的说法。书中描述以存在外门为前提,按照一般常见的情况进行描述,并非全是信口开河、主观臆测。
您在来信中提出商榷意见,并附有新的证据(现外门是日伪时期所开,相信很多专业研究者都不知道这条重要史料),很有道理。综合各种意见,我决定日后对拙作进行修订时,还是按照《乾隆京城全图》的格局进行解释比较稳妥,以现存二门为正门,在说到现状时,把旧的两道门的说法附带提一下,以供读者思考。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提出观点又不断被修正和推翻的过程,一些旧的看法往往存在局限性,但仍有其阶段性的价值,不宜全部抹杀,不知您以为然否?
你对平面图的标注提出中肯的建议,对此我完全采纳。由于出版过程中曾经对正文和图注做过反复调整,确实有几处地方存在称谓不完全对应的问题,再版的时候会予以纠正。
至于书的定价问题,我也同意您的看法,这一套书的价格确实偏高,但不是作者所定,而是出版社另有一套核算系统,我会把您的意见转告给有关方面。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宝贵的意见。正是有您这样高水平的热心读者的关注和鞭策,我国的古建筑图书出版事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如果有可能,也建议您从自己的角度写一些古建调查研究的文章,共同为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贡献一份力量。
-------------------------------------------------------------------------------------------------
神按:贾珺先生的回信,确实有些出乎我的意外,因为能够倾听读者的声音,即便我的声音或许有些刺耳、或许有些不礼貌,但他对这些并不介怀,反而还很认真的予以回复,让我感到很温暖,因此,经过一番准备工作,再次回信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内容如下:
仔细阅读大扎后,对于孚王府的门制,我依然持保留意见。您所“沿用的学术界之前的传统看法,即把现在的外门看做大宫门,把里面的门看做二宫门”和其后所举的三个理由,我认为这种看法有不准确的地方,而且论据不充分,大有商榷之处。总体来说分歧归结于两点:第一是王府正门的规制如何,第二是王府两道门规制中,现存的孚王府的外门是否能够认为是正门。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关于王府正门规制的问题。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颁布的条文中,详尽规定了王府定制: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周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正门……绿色琉璃瓦”;至光绪朝编《大清会典》中更详细的规定:亲王府“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凡正门殿寝的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垩,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钉纵九横七”。由此可知,亲王府的正门不单单是五间三启,而且,要符合上覆绿琉璃瓦;基高三尺;门钉纵九横七等诸多条件。此外,从现存的老照片以及清代宗室后人的著述中,可以确知,所有王府的正门前都有两尊石狮,有如皇宫门前置有石狮一般,所以正门才又被称作“宫门”。
如果说顺治朝的规定可以约束清中期的怡亲王新府的大门规制,那么光绪朝的规定自能约束清晚期的孚王府的大门规制。而现在的外门,显然与规制处处不符,可见并不是王府的正门,能称之为“大宫门”的依然是孚王府前身怡亲王府遗留下来的正门。
其次,关于两道府门的规制和王府临街开设“大门”的问题,通过对比乾隆全图中所有的亲王府、郡王府、公主府、贝勒府和贝子府,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规制,制表如下:
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1、从总体对比看,一道府门的府邸占68%,两道府门的府邸占32%。
2、从几个细节对比看,则存在很大的区别:
1)爵位级别越高的府主,其府邸拥有两道府门的比例越大,尤其是亲王府,分别是44.4%对55.5%,如果把固伦和敬公主府也算上的话,则50%对50%。(当然,这两道府门各是什么门还是有区别的,后面详说。)
2)爵位级别越高的府主,其府邸带前庭院的比例越大,如等级最高的九座亲王府,一座固伦公主府,百分百都带前庭院。
3)爵位级别越高的府主,其府邸临街开门的比例越低,反之越高。前者如亲王府,仅占22.2%,后者如贝勒府,占压倒性比例的66.7%。
3、再缩小范围,集中在亲王府来看:
1)一道门规制的亲王府,清一色带前庭院而不开临街门,只在前庭院北侧开设王府正门,这些亲王府分别是:裕亲王府、和亲王府、恒亲王府、諴亲王府和怡亲王新府。
2)两道门规制的亲王府,其中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即前庭院南为临街门,北为王府正门类型(以下简称为A类型),此种类型的代表是简亲王府(郑亲王府)和履亲王府(固伦和敬公主府也属此类型),后世的醇亲王北府等属此类型;一种是前庭院封闭不临街开门,两道门分别为前庭院北的大宫门和大宫门北侧的二宫门类型(以下简称为B类型),此种类型的代表是康亲王府(礼亲王府)和果亲王,后世的恭亲王府等属此类型。
综上,怡亲王新府是典型的一道门规制的亲王府;而递变之后的孚王府,假设是两道门,虽然也符合亲王府建制的常态,但是用两道门规制的两种类型来对比现在孚王府府门的情况,可以明显看出是符合于A类型,而不符合于B类型。因此,现存的外门只能是临街门,原来的正门依然是正门而不是“二宫门”。
第三,虽然“从乾隆年间的怡王府到现存的孚王府之间有200多年的沿革,其间具体的演变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是否“不能完全排除清代晚期孚王府为了强调亲王府的等级,对外门做过改造”这种情况呢?我以为,恰恰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1、因为有清一代,王府都是“公房”,不是府主的私产,其无权随意进行整修改建。
2、孚王的爵位并非世袭罔替,奕譓(1845—1877)光绪三年二月薨后,无子,以愉恪郡王允隅玄孙奕栋子载沛为后,袭贝勒。卒,又以奕瞻子载澍为后,袭贝勒,坐事夺爵归宗;又以贝勒载瀛子溥伒为后,封贝子。可见,后代的府主爵位越来越低,实际上,已经完全配不上亲王府的等级,在这样的情况下,府主怎么可能对外门进行改造,而强调亲王府的等级呢?
3、有没有可能不是清末而是民国时期,末代府主增修了亲王府级别的大门呢?我以为这样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辛亥革命以后,溥伒的薪俸来源断绝,他不曾再涉入政界,只以书画为生,最后因生活窘迫,不得已将王府卖掉,他怎么可能有财力去增修一座豪华的王府大门呢?
4、文献上来看,从清中期《啸亭续录》,到清晚期《京师坊巷志稿》,甚至到民国年间的《燕都丛考》,均载“怡亲王新府在朝阳门内北小街”,可知,这处府邸此前从来没有在前庭院南侧开过府门,否则,应记载为该府在朝阳门内大街才是。
第四,现在的临街门是日伪期间开设的,出处是冯其利先生所著《寻访京城清王府》(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该书220页有冯先生1995年写就的关于孚王府的一篇文章,其中说到“最近,朝阳门内大街南北两侧都在进行拓宽性质的拆迁。伴随着这次拆迁,本来凹进去的坐北朝南的朝内大街137号院三开间朱红色大门就显现出来。这个院门是日伪时期由倒座改建的,不是很气派,但里边的建筑物气势恢宏、古色古香。……1930年,国立北平大学文理学院失去了宣武门附近的校舍,遂把孚郡王府址租借来继续办学,改称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这时仍以东阿斯门作为校门。日伪时期,这里是日本人的“偕行社”所在地。这时改由南大门出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机关‘励志社’使用这个院落,戴笠还到过这里。”
第五,关于您提到的“王府研究专家于振声先生所撰《北京王府建筑》(《建筑历史研究》82-141页)附有20世纪50-60年代孚王府的测绘图,(拙作插图局部也参考了此图),图中的外门明显为五间亲王府门的规制,外开临街,三间中启,与《乾隆京城全图》和目前的现状不完全相同”的情况,由于我未见到该图,现只能按照事理进行推测。
1、倒座房在乾隆全图上就有,至今尚在,那么,测绘图上新建的五间三启外门处于倒座房的什么位置?
1)如果倒座房位置不变,若是外门建在倒座房的北侧,则此门并不临街,毫无意义,而且这一定与测绘图上的临街门不符。因此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排除。
2)若在其南侧新建五开间临街正门,试问难道从临街门进来,如忽略冯先生书中所言房改门的情况,则直接面对的就是一座七开间倒座房的后身?那又如何进府呢?
2、如果是拆了倒座房建的临街门,那么这是在什么时候?而后临街门拆了又重建倒座门,是在什么时候?
1)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有清一代至末代府主迁出王府之前,并无拆倒座房建五间三启正门的情况。
2)如此,则末代府主迁出后至测绘图制成的20世纪50-60年代之前这一段时间,是最有可能拆倒座房建临街门的时段。然而,这段时间内无论是杨宇霆、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还是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都无资料说明他们曾拆房建门,而且还是建成符合清朝亲王府规制的五间三启的“正门”。
3)退一步说,即便确实是这个时期拆了倒座建了大门,那么,又是何时,有何必要非拆了这座大门重建倒座门呢?且不说拆门建门多此一举,单看测绘图完成之后的196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三年自然灾害和随后的大规模政治运动中,按常理推想,破四旧拆掉亲王府规制的大门容易,可谁有胆子去复建代表封建社会腐朽阶级的王府的七间倒座门呢?况且,如真是红色狂飙年代所建,那倒座门绝不会如现在这般古旧,专业学者和内行人士一定可以看出是个假古董。此外,现在生活在孚王府的老住户中,目前应该还有从那个年代中走过来的健在者,如真有这样先拆后建的事,怎会不留下一点资料和痕迹?
综上,我的看法是倾向于测绘图中关于临街门的绘制有误,使用的时候应慎重。此外,我从老北京网论坛了解到,1959年由空军对北京城区进行了航空拍摄,其中,也有各王府的照片(《府邸寻踪》一书中曾经刊布过西城区王府的照片),有坛友曾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航空遥感中心见过原件,而且相当清晰(只能看不能复制)。不知,贾先生是否有机会或者条件可以看到这些航空照片?鉴于拍照时间正与测绘图绘制时间差不多,如果能够看到孚王府的照片,通过对比或可有助于解开这一疑窦。
由于我个人水平有限,内中一些观点和看法难免有误,还望不吝赐教。最后,再次感谢您的认真和对我的鼓励!祝愿您在古建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怡亲王新府 孚王府九爷府
在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府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7间,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
历史
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禛(音印真)即位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上台后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怡亲王,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营建了怡亲王府。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重将死,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允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允祥的儿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1850年,道光皇帝死去,他的第四子奕即位为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封6岁的九弟奕譓为孚郡王。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特色:门前石狮子比天安门的大
1864年,孚郡王奕譓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载垣怡亲王府分配给了奕譓,即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现在的孚王府虽然外观陈旧,但仍保留着宏大的规制。挂着许多单位牌子的那座临街大门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并非王府正门。真正的王府大门在临街大门的后面,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足有两人多高,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从王府正门进去,一条高出庭院地面1米的丹陛旱桥直通正殿银安殿。王府院落跨过东四头条、二条两个胡同,北墙直抵东四三条,东、西还各有一座跨院。在当年,王爷和家属都住在西跨院,而东跨院是库房及仆人居住的地方。1928年,孚王府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据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标注,那时孚王府又被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现状
孚王府主体建筑现有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占用。孚王府内的小平房已经破败不堪,在院落边上,堆放着大量啤酒瓶、蜂窝煤等。院子内的树上,随意绑着一些绳子,晾晒着衣服、床单等物品。在前院的空地上,数十辆车横七竖八停放着。内院则有篮球架、羽毛球场等设施。孚王府院内没有消防通道,消防水压力不足,消火栓数量未达到标准,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介绍说,文物部门日前曾经对王府做过一次评估,仅腾退搬迁一项,就需要7亿元的资金。2001年06月25日,孚王府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11月7日,孚王府西殿发生火灾,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
因十三阿哥而建的孚王府
朝内大街137号,是北京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王府建筑——孚王府。
从王府正门进去,中路是一条高出庭院地面1米的丹陛旱桥直通正殿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如今的临街大门建造于民国时期。
在孚王府几任主人名单中,并没有爱新觉罗·胤祥的名字,但这座院落却因他而建。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深得康熙的宠爱,敏妃死后,年幼的皇十三子胤祥由四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胤祥、胤禛自幼关系密切。
胤祥天资聪颖,不但书读得好,而且精于水利、骑射,后来被卷入废太子事件,失宠于康熙。后来胤禛一登基就册封他为怡亲王,36岁的胤祥迎来了他的政治上的春天,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死后,雍正为了悼念他,把位于今东安市场东校尉胡同一带的怡王府改为祭祀胤祥的贤良祠,又为其子弘晓在朝内修建新府,称为“怡亲王新府”,也就是现在的孚王府。
胤祥去世后,怡亲王世袭了9次。胤祥的玄孙第六代怡亲王载垣是常常被人提起的一位。他深受咸丰帝宠信,在朝中任要职。咸丰十年(1860年),载垣和兵部尚书穆荫以钦差大臣名义,前往通州,与英使额尔金的代表巴夏礼举行谈判。谈判破裂后,载垣下令逮捕巴夏礼及随员,其中二十余人被杀,随即遭到英法联军的报复。载垣随驾赴热河。在热河,载垣与郑亲王端华、肃顺等八大臣被咸丰帝在临死前委以赞襄政务王大臣(顾命八大臣)。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载垣被赐死。爵位从第一等的亲王降至第十等的辅国公,并命不得以其子孙及亲兄弟子承袭。
1864年,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朝廷将收回的载垣怡亲王府分配给了奕譓,更名为孚王府。1928年,孚王府被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
1949年后,孚王府被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占用,后来陆续住进居民。现有270多户,搭建的违章建筑有10000多平方米。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拾遗补漏摘录
怡亲王的爵位,是除清初八大铁帽王之外,又一“世袭罔替”亲王。怡亲王府址,最初在东单北大街煤渣胡同,后迁朝阳门内大街。清同治初年,怡亲王府改赐孚郡王,成为孚郡王府。
孚王府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始王允祥为清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世宗即位时,受封怡亲王。管理户部三库,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三年(1725年),兴修水利,清世宗为其题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的匾额。允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谥贤,将其府改为贤良寺,并赐嗣王新府于今日朝阳门内。允祥是雍正唯一礼遇的胞兄弟,屡加赏赐,主要是因允祥于政治无野心,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乾隆京城全图》绘有贤良寺,东起今校尉胡同,西邻王府井大街,北至金鱼胡同,南起帅府园胡同。中路正门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左右配殿面阔七间,后殿面阔五间。府址现为校尉小学和纸盒厂。
怡亲王新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始王弘晓是怡贤亲王允祥的第七子,因府邸改建贤良寺于乾隆年间迁居此地,占地六千平方米。至载垣时两受顾命。慈禧发动宫廷政变,载垣作为主要政敌,被革爵赐死,乾隆年间新补的“铁帽子”王爵也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府第。同治元年(1862年)改以庄恪亲王允禄四世孙镇国公载泰袭辅国公,另居他所。三年复亲王爵,改以宁良郡王弘皎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仍居宁郡王府,为新怡亲王府。该府则赐孚郡王。这样就形成了怡亲王府两度迁移,共有三处结果。
孚王府,原为怡亲王府,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4.4公顷,66亩)。其内建筑布局完全与《大清会典》所规定的王府形式相符。中路有前庭和后寝两个部分。后罩楼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原为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也称此处为怡亲王新府。同治三年(1864年),将这个府邸赐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为邸,俗称“九爷府”。11年后孚郡王晋升亲王,此府改称孚王府。1981年7月,被北京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孚王府大门外挂的单位牌子计有8块:
1亩=60平方丈=6000平方尺,1亩=666.6平方米
其实在民间还有一个更实用的口决来计算:
平方米换为亩,计算口诀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亩,如128平方米等于多少亩?计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数点左移3位,即得出亩数为0.192。
亩换平方米,计算口诀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计算24.6亩等于多少平方米,24.6÷3=8.2,8.2加倍后为16.4,然后再将小数点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数为16400。
市亩和公亩以及公顷又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换算公式如下:
1公顷=15亩=100公亩=10000平方米
1(市)亩等于666.66平方米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1公亩等于100平方米
台湾常用的坪和平米的转化也很多人不知道:
1坪=3.30579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
作者:贾珺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9-5页数: 256定价:60.00元装帧: 平装
(151人评价 )五颗星31.8%四颗星48.3%三颗星18.5%二颗星0.7% 一颗星 0.7%
内容简介 ······
《北京四合院》全书从多维的视角对四合院进行了阐述。开篇对四合院住宅的演变,到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四合院,做了概述。四合院的基本格局部分,对四合院进行了类型界定,如四合院的并联组合方式、带花园的四合院,以及四合院的庭院景观。第三部分主要是四合院的建筑构成,包括台基、屋身大木做、外墙、屋顶、外檐内檐、家具陈设等,条理分明,叙述明晰。然后是四合院中正房、厢房等房屋类型的分布,以及居者的身份界定。第五部分则是四合院的建造施工,石作、砖作、瓦作等等,非常详尽。
除此之外,本书后半部分的篇幅,采用了实例的方式,对四合院的居住文化,予以直观表达。与前文中的理论部分,相辅相成。如清代经典府宅四合院撷英,孚王府、恭王府、崇礼宅、张之洞宅、纪昀宅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四合院例说,则选录了鲁迅故居、老舍故居、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等。在两部分四合院实例之后,本书又对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韵,如风水禁忌、伦理秩序、雅居生活等方面做了适度探讨。
如果把城墙比作北京的皮肤,故宫比作北京的心脏,那么遍布全城的的四合院就是老北京的血肉。所以珍爱四合院,保护四合院,把这些珍贵的建筑及其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是每一个热爱北京的人的共同的责任。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很多人都对四合院有着模糊的印象,但北京四合院的确切定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本书中,便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作者简介······
贾珺,1970年出生于江苏淮阴,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2007任罗马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外建筑文化交流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各1项,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翻译学术著作2部。
比想象中的差一点
Monoke(春天到了)在某个blog中看见本系列的软文,加上本身对古建筑比较感兴趣,就在卓越上买了一本,40,拿到后比较失望,这本书的篇幅质量似乎对不起它的定价(对比《中国建筑史》)。这个古建筑五书系列特别的地方在于这套书是华润公司资助清华大学的项目成果,1000万元资助清华开展中国建筑研究与普及,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一个啤酒公司请大学出了一套关于古建筑的书,这也说明了中国企业的进步。这本书定位于古建筑知识的普及,所以很......(5回应)
2009-10-27 21:39 1/1有用
作为入门书籍是不错的选择!!!!
神奇的狗狒狒(为往圣继绝学)语言易懂,讲解细致,而且细致之中也不乏严谨!唯一的缺憾就是感觉说大木作时候有点不清楚...也可能是我理解力太差...建议在读的时候,配合一些古建装修施工的细节的讲解... 最重要的,多出去走走!!!!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孚王府,去民芳吃饭的时候,老把车停在孚王府里,之前一直不知道这儿是个王府.....里面被毁的不善.....哀兮,多学术才能发现生活的亮点...
2012-07-0519:01
适合刚接触古建筑的人读
L.(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优点:我是和同系列的几本书一起借来看的,较《北京天坛》而言这本书要容易很多。一方面是因为矩形的房屋我们见得多,想象起来容易,另一方面,这本书的上的很多图上做出了标注,让读者能够将文字所描述的部位与实际部位结合起来。缺点:书中后部分对于北京一些或者有名的,或者名人居住过的四合院有一些介绍,并没有介绍什么有趣的内容,大多数是游人走进四合院便能明白的,显得累赘而无趣。
2012-08-2220:59
《北京四合院》
抚顺读书人(每天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论)《北京四合院》在我的书架中有一类书我一直喜欢,那就是古建筑方面的书。从最简单的旅游介绍性质的小册子,到专业的图册,从梁思成的学术作品,到普通的古建筑画册。有词典,有古建筑历史,有具体某个建筑群的介绍。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天坛、苏州园林、长城、中国古亭……想当年看过很多厚厚的古建筑画册,价格太高买不起,只能在书店里欣赏,流连忘返。也有过下狠心花钱买回家的痛快。当然在这......
2011-07-0803:08
编辑推荐
清华文泉书局(建筑人文品位)对于四合院这种北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本书除了从学术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息的阐述,更大的特色,在于撷取了清代经典的府宅,以及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故居,对四合院进行了例说。从而赋予了本书以历史和文化的趣味性,可读性很强。
2009-05-15 13:56 1/2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