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妍丽丰腴仕女图赏析 唐宫仕女图赏析



有唐一代,以画仕女著名,并蔚成时代典范者,首推张萱(八世纪前半)和周昉(约七三○—八○○顷)二人。他们均长于观察宫苑女子的日常行止,流传于后世的传称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亦尽属丰腴、妍丽的华贵形象。本院所藏,旧传为周昉所画的〈内人双陆图〉,仕女的发髻染晕与裙裾纹饰,已稍嫌刻板,很可能是出自宋代院画家所摹写;相较之下,〈宫乐图〉所见,反倒更接近画史对张、周二氏的风格记述:「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作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夏文彦《图绘宝鉴》)因此,倘若援引本幅为晚唐时期,仕女绘画的忠实例证,绝非过誉!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卷 绢本设色 46×180厘米 辽宁博物馆藏



  《簪花仕女图》,该图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写照。这幅画上共绘就6位丰颊厚体的贵妇,她们打扮艳丽入时,云髻高耸,顶戴的折枝花朵皆不相同,脸上又晕染娥眉,衣饰华丽,身着低胸长裙,外罩薄纱,显出半透明的质感,是中晚唐以后典型的贵妇形象。贵妇的脸上、手上罩染的白粉,千年而下,仍然给人肤若凝脂、粉妆玉琢的细腻感觉。尤其是纱衣透体和肌肉丰腴的描绘,表现了画家勾线、赋色的高超技巧。全画光彩照人,仕女们神态安闲,或戏犬、或漫步、或赏花、或拈蝶,在庭院中闲散地消磨着时光。本卷右起首处,一名贵妇手执拂尘,与左侧妇人一同戏狗,动作轻柔,曼妙生姿。其余则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慵懒神色,仿佛即便是再有趣的东西也不会引起她们的兴致。她们虽然形体丰肥,但从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腕看,仍可显出贵族妇女柔弱的风致。在这颇为连贯的场面中,画家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她们雍容华贵的仪态。画面变化虽然不大:,但富有生活情味。正如北宋苏轼《周昉画美人歌》所云:“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戏。”这正是《簪花仕女图》卷的绝妙写照,一个个贵妇虽装扮得花团锦簇,有浓丽丰肥之态,但仍掩饰不住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她们幽怨、郁闷的情绪。

  唐代画家周昉,用笔朴实。气韵古雅。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俗。此卷传为周昉真迹,一说系晚唐之作,亦有论作五代画迹。作者画四嫔妃和两侍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这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画中的犬、鹤和辛夷花表明了人物活动是在春意盎然的宫苑。

  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卷首与卷尾中的宫女均作回首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人物活动收拢归一。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成功地展示出纱罗和肌肤的质感。画家在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的美感。

  现从出土的大批中、晚唐时期的陶俑来看,画中仕女的服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时装文化。画和俑的造型都呈现出同一种审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唐代肖像画极为发达。周昉画仕女外,亦善写照。他在肖像画上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关键在于他善于观察人物复杂的性格,能够生动入微地表达出人物的精神特征。此卷背景极其简括,仕女、白鹤、狗等几乎作等距离安排,画后仅以辛夷花点缀。画面的意境、情调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神态地刻画表现出来。正是因为对人物传神地刻画,才较为细腻地揭示出宫女的心理活动,使得这幅画真正鲜活起来,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不朽之作。




南宋摹周昉 內人雙陸圖 卷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此画设色浓丽,线描细劲流畅富有韵律感,贵族妇女浓丽丰肥之态和细腻柔嫩的肌肤特点都表露无遗。所谓“双陆”,同六博一样,同是掷骰行棋的游艺。据传,此游艺始于天竺,流行于魏晋,盛于隋唐,尤为贵族、闲雅者所喜好。此图粉本传为周昉所作,描写唐装贵族妇女以棋戏消遣的生活。图中间为二盛装贵族妇女对坐行棋,左右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它从一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情调。


唐 周昉 内人双陆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昉,唐代画家,字仲朗(公元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
长兄周皓受家庭尚武风气的影响,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名将哥舒翰西征吐蕃,在攻取石堡城的战役中,骁勇善战立了军功,因授任执金吾。哥舒翰攻克石堡城事件发生在天宝八载(749年)六月,这时周皓的年龄当在二十岁以上。周皓是周昉的长兄,若以此来推测,周昉约生于开元(713-741)末年。出身于仕宦之家、游于卿相间之贵族。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其职位仅次于一州长官刺史。周昉能获得这个官位与他的哥哥的地位有关,其兄周皓随哥舒翰征吐蕃克石堡城等立有战功。周昉初年学张萱,是他亦长于文辞,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先后官越州、宣州长史。工仕女,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画佛像,神态端严,时称神品。德宗闻其名,诏画章明寺,经月余始定,时推第一。章明寺壁画下笔落墨之际,多人竞观,寺祇园门,贤愚毕至,或有言其妙者,或有指其瑕者,后经改定无不叹其精妙。雕塑家仿效之,称为“周家样”。兼工肖像,尝与韩干同为郭子仪(679-781)婿赵纵写照,未能定优劣,赵夫人谓“两者皆似,而干画得其状貌,昉画能兼得神气情性。”其绘扑蝶名播中外,画鞍马、鸟兽、草木,时人学之者甚多,程仪、高云、卫宪皆其弟子。好属文,能书。
作品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绢本,设色,描绘宫廷贵妇夏日纳凉、观绣、理妆等生活情景,体态丰腴,运笔细劲古拙,流动多姿,设色浓丽,风格典雅,现藏故宫博物院;《簪花仕女图》卷(传)描写宫廷贵族妇女于春夏之交在庭园嬉游之情景,藏辽宁省博物馆;《调琴啜茗图》卷(传),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从艺活动约在唐大历、贞元间。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无作者款印。引首清高宗弘历题“猗兰清画”四字。钤明韩世能“韩世能印”、“韩仲子氏”、“世能”,清梁清标“蕉林书屋”、“蕉林居士”、“蕉林考藏”,清高宗弘历“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等鉴藏印,共31方。

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画家周昉出身于豪门显宦,因此,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其仕女画不以烈女、贤妇、仙女等为表现对象,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中嫔妃们体貌丰腴,衣饰华丽,但她们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毫无生气。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清阮元《石渠随笔》著录。


唐 周昉 戏婴图 30.8×48.5厘米 绢本设色 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唐 周昉(传)挥扇仕女图卷 绢本设色 纵33.7×204.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 周昉 调琴啜茗图 75.3×28厘米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周昉(款 清 佚名)人物故事图卷 绢本水墨设色41×307.3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 周昉(款) 执扇仕女图
唐人 宫乐图宫乐图轴唐 作者不详绢本48.7X69.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日的午后,唐朝后宫里的嫔妃们,刚刚才结束午间的休息;这会儿,又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四周,享用着清茶和美酒了!而在这同时,还有四位美女,分别吹弹着筚篥、琵琶、古筝和笙等乐器,为整个宴飨,增添了无比优雅的情调。这张〈宫乐图〉,画幅的长和宽相差不远,它原本很可能是一张小型屏风画,后来才被改装成挂轴的形式。画面上,除了有后代收藏家盖的印章之外,并没有画家的签名。过去,曾经有人认为它是出自元代画家的手笔,也有人说它是北宋画家模仿唐代风格的一件摹本。仔细观察画中美女们的发型,有的故意将髻梳向一侧,成为左右不对称的「坠马髻」;也有的把髻向两边梳开,然后在耳朵旁扎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这些形象的特征,全都符合唐代流行的装束习惯。另外,绷竹席的长方桌、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把琵琶横握,并且以手拿拨子的方式来弹奏等等,也都和晚唐的时尚相侔。所以,这幅〈宫乐图〉,现在已经被认定是一件晚唐时期难得的作品。本幅画上,并无作者名款;《石渠宝笈续编》及民国四十五年初版的《故宫书画录》,均按照原签题,定为是元人画;《故宫书画录》再版时,曾参考部分学者的意见,改定成五代人所绘。然而,晚近的研究者认为,〈宫乐图〉中,举凡人物的脸型、化妆、服饰、乐器及饮食器用等,莫不与晚唐的时尚相侔合,所以民国七十八年新版的《故宫书画图录》(一),再度易名为〈唐人宫乐图〉。〈宫乐图〉的内容,画后宫女眷共十二人,围坐在一张长方大桌的四周,有的饮茶,也有人正在行酒令;上方的四人,则是吹弹乐器,替宴饮的人助兴。她们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胡笳(又名筚篥)、琵琶、古筝与笙。站立的二名侍女当中,还有一人手拿拍板,敲打着节奏。有唐一代,以画仕女著名,并蔚成时代典范者,首推张萱(八世纪前半)和周昉(约七三○—八○○顷)二人。他们均长于观察宫苑女子的日常行止,流传于后世的传称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等,亦尽属丰腴、妍丽的华贵形象。本院所藏,旧传为周昉所画的〈内人双陆图〉,仕女的发髻染晕与裙裾纹饰,已稍嫌刻板,很可能是出自宋代院画家所摹写;相较之下,〈宫乐图〉所见,反倒更接近画史对张、周二氏的风格记述:「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作仕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夏文彦《图绘宝鉴》)因此,倘若援引本幅为晚唐时期,仕女绘画的忠实例证,绝非过誉!






















《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禄东赞身着吐蕃民族流行的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致敬,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臣的身份和恭敬、机敏的性格特征。画家笔下的唐太宗,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胡须,表现了这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封建帝王的自信与威严。线条劲细流畅,色彩浓丽。

阎立本(601~673年),是唐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不但驰誉丹青,而且仕途显达。显庆中以将作大匠代立德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官拜右相、博陵县男,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中书令。谥文贞。与立本同时,左相姜恪战功卓著,故时人有云:“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其实多少有些嘲讽的意思。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焚烧颐和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于此《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






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史们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中国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它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9月,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赠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顾恺之,(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为之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又通画理,著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对后人颇有启迪[4]。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大禹治水图》等。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附:《女史箴》——(西晋)张华茫茫造化,二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羲,肇经天人。爰始夫妇,以及君臣。家道以正,王猷有伦。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婉嫕淑慎,正位居室。施衿结褵,虔恭中馈。肃慎尔仪,式瞻清懿。樊姬感庄,不食鲜禽。卫女矫桓,耳忘和音。志厉义高,而二主易心。玄熊攀槛,冯媛趍进。夫岂无畏?知死不吝!班妾有辞,割驩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则同衾以疑。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勿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漠,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恃尔贵,隆隆者坠。鉴於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则繁尔类。驩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所雠。结恩而绝,职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靖恭自思,荣显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唐代妍丽丰腴仕女图赏析 唐宫仕女图赏析












《捣练图》纵51.8厘米,横140.8厘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


唐之前世对女性纤丽含蓄之美有良好的评价,而唐人对人体自身的欣赏,更注重于写实,在纤细中包含饱满,从而使女性的曲线美突出了健康开放的特色,这种勇于发现和直言不讳地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妙之处的胆略,使对女性美的欣赏成为流行于宫廷市井的风尚,由初唐稍嫌清秀的仕女到盛唐俏丽的女郎至中唐丰满甚至略显臃肿的贵妇,以丰满为美以开放为尚,成为唐人审美的特征,而唐代世俗地主阶级和市民阶层在审美情趣上的不谋而合,使从盛唐开始把女性以胖为美的欣赏推到极致,绘画中出现了大量这种肉感十足的妇女形象。
  对丰腴肥美体态的欣赏,促使贵族妇女服装在潇洒的胡服、男装之外,充分吸收初唐窄袖襦裙的特点产生了新式服装:大袖袒胸裙,它由大袖衫和高束腰的裙子组成,为袒胸贯头式,领子开得很底,不著内衣,胸乳半露于外,同时为了充分突出美丽丰腴的曲线,女性往往以轻纱为裙质地,其上绣团花,露肩裸背,从披纱中透出细腻的肌肤。男性对这种服装是肯定的、欣赏的,纷纷加以赞美,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温庭均《女冠子》:“雪胸鸾镜里”;周濆《逢邻女》:“漫步罗裙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妓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南阳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唐人在壁画、陶俑、雕塑中也把这种装束保存下来传之后世,穿过悠远的历史时空,仍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女性高贵典雅的美。
  “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袒胸裙,以娇奢、雅逸的情调和对柔软温腻、动人体态的勾勒,形象地再现了唐人的审美风尚和艺术情趣。唐代是一个崇尚美的社会,从美伦美奂的唐三彩到优美和谐的唐朝乐舞,从充满灵性的雕塑到游龙惊鸿的书法,唐人对美的追求不言而喻。一个民族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必然转向更高的生活需求,即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唐朝国富民强,文化繁荣,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从而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转化成为对美的赞颂和追求,而女性尤其是贵族女性由于性别及身份的特殊性遂成为社会美的载体,唐代文人士子描写、溢美妇女形态的作品不计其数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女为悦己者容”,男性乃至整个社会对贵族女性的注意、赞美,促使她们多方面地去寻找美、创造美,最能体现美的内涵的服装就成为这些女性展示美、创造美的最好领域,无论是初唐婀娜的窄袖褥裙,还是盛唐时期潇洒、干练的胡服和男装,无不透射着唐人在不同时期独特的审美眼光。
















  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一百多年中,唐人表现出的是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在服饰上即体现为蓬勃向上的美感意识。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矛盾逐渐发展,政治思想斗争愈演愈烈,使广大世俗地主知识分子既沉醉于盛世的终极快乐,又大肆标榜儒家教义,对妇女加强了礼法控制,《女论语》和《女孝经》应运而生,受此影响人们的审美眼光也随之转变,回归至传统的汉族文化,贵族女性中亦开始流行襦裙装,只不过略加改制,成为袒胸式而已。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0455.html

更多阅读

唐宫秘史:武则天残杀情敌的惊人手段

·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秘史》中武则天与韩国夫人的精彩剧照。题记:此时独对飞扬跋扈皇后的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使他这个九五至尊的皇帝感到厌倦,他多么想有一个红颜知己来排解心中的寂寞与失意。但他先后宠幸母女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却

声明:《唐代妍丽丰腴仕女图赏析 唐宫仕女图赏析》为网友夕阳追脚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