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安门迤东的南池子,有一道高大的红色围墙,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金匮石室”所在地—皇史宬。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完成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库。初建时定名为“神御阁”,建成后更名“皇史宬”。《日下旧文考》援引《燕都游览志》说:“皇史宬,藏宝训实录处也。按宬与盛同意,庄子以匡宬矢。说文曰‘宬,屋所容受也。然殿宇命名,于斯僅见’”。顾名思义皇史宬是收藏皇家档案史料的地方。
皇史宬坐北朝南,整个院落比较简单,建筑由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和御碑亭四个部分组成,四周围有红墙。正殿东西共九楹,正中券门五座,黄色琉璃瓦覆顶,无梁庑殿。正殿前的东西配殿均为木结构,规模较小。
正殿由于全用砖石砌筑没有采用传统的木质结构,被称为无梁殿。这种结构非常适于档案文献的保存,全部砖石结构,不用木料非常利于防火,且这种结构坚固耐久。这种没有采用传统木质结构而采用砖石砌筑的结构在古建筑中被称为“券”,在现代建筑称之为“拱”。最早的“券”结构出现在汉代,但是一直用在墓穴或桥梁,河北赵州桥采用的是石券,宋代的城门形状为梯形。用作于殿堂则在明朝以后,按梁思成先生的推论,可能受外来建筑做法的影响,特别是受外国教会的影响,因为最早传到中国的建筑是教堂。北京除了皇史宬另外西山还有一处无梁殿,北京以外南京的灵谷寺和五台山的显通寺均为“券”结构。在现代拱结构是工程中采用很广的一种结构形式,如北京展览馆展览厅就采用钢筋混凝土拱结构。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进驻皇史宬,不少珍贵文物被盗毁。一部分文物在抗日战争前迁至南京,后辗转运往台湾。当年的南池子一代原是的宫苑区,相对于西苑的中南海,这里被称之为“东苑”。当年这里有许多宫殿与紫禁城浑然一体,时过境迁,当年的宫殿都也不复存在,皇史宬已是仅存的建筑物了。
皇史宬前几年还开放过,搞过一些画展,如今不知因为何种原因已是大门紧闭了。皇史宬的外院仍然是一片私搭乱建的宿舍,可谓险象环生,它南面的假古建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但与天安门近在咫尺,作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皇史宬里却隐藏着极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