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高,匈奴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从小背熟了的这首唐诗,一直没有忘掉。因为有两句写得突兀难忘,突兀得如奇峰劈面而起,似深壑突临足下,所以印象甚深。
一句就是“大雪满弓刀”,读之即有一股寒意,从诗句中冰凉地透了出来。大雪是雪白的,也是寒冷的,而弓刀,却是要沾鲜红热血的。能将杀心寒气,两种意境,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于五字之中,实为高手。
其次是“北斗七星高”,北斗星是天上群星的准则,众星之旗,它一向是地位稳定不变的,在此却突然起句,说“北斗七星高”,有如平地起雷,令人惊异。北斗七星竟然能高了起来,天象亦大变,一下子让人进入了一个星河璀璨,天象移位的奇特世界。读这首诗,真是入奇境,逢奇事,透奇情。只用了区区二十个字,就能让人惊心动魄,非高手不能为也。
庄子曾经说过;河伯自以为洪流激荡,天下无比,及见到大海的浩瀚无涯,方知其实微不足道,大为失落,于是向洋而叹。
同理,长期生活于一地之人,早将天上众星看得烂熟,了然于心。以为天下之星皆如此也。怎知这里竟跳出了一句“北斗七星高”,北斗七星能高吗?它怎么会高呢?它变高了,别的星怎么办?其实,只要顺南北方向大游,且观天察地,就立即会发现:北斗七星真的能变高,且可以高很多。北斗七星高了,别的星位也一同移动。也就是说,整个天都变了。
可惜,大多古人,一生中南北活动范围不大。即便有一些人南北方向活动很大,但又对天象不太注意,因此,便很难发现北斗七星这种高低的变化。然而,唐代抗击突厥,穷追朔漠,将大唐北部边境拓至极远处。远到接近极圈,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之地。在那里,真正是“天苍苍,野茫茫”,将士寒夜,仰望星空,便会发现“北斗七星高”这一异景。所以,能看到“北斗七星高”,非深入北边穷漠,不可得也。入奇地而睹奇景,睹奇景而生奇意,生奇意而得奇诗,这才有了“北斗七星高”这一千古名句。
西元2014年元月十八日,吾有幸至东北雪乡漠河,时号为零下四十度。夜于温暖宾馆之中,忽思是句,遂冒夜寒而出,仰望星空,冀得一睹北斗之状。然城市灯光明亮,星尽隐于光亮之中。于是沿街步行,行至灯光尽处,黑暗中,得一广场,入广场,再看天空。星光闪烁,众星毕现。北极星果然大大高于旧时。而环绕北极旋转之北斗,竟然可以转至头顶之上。这才是真正的“北斗七星高”,古人诚不我欺也!
我平日处于古长安,北纬三十五度地,今所在漠河,则在北纬五十三度处,三十五而五十三,星高许多。观之良久,寒气刺骨,不可忍耐,方归。
北斗与极星的这种变化,是在浑圆地球上南北不同地点上观天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唐人一行等后来进行的测极星高,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史上的重大事件,其起因,大约也与隋唐帝国疆域辽阔有密切关系。
漠河观星,实为此行之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