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示“乐府”: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清代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最长的叙事诗应该是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百多万行,两千多万字)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二、过程

1.由《孔雀东南飞》引发的争议与探讨,引出本堂课程的目标: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抓住“有价值的”与“毁灭”两个关键词。

2.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真、善、美

(1)刘兰芝的美好品质;(2)焦刘之间真挚的情感。

有价值的:才高、品善、人美、不慕名利

情真、重誓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赋的知识(铺陈渲染)、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反衬、比喻等。

3.如何毁灭——社会、性格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

(1)不该毁灭的被毁灭,才是悲剧

社会悲剧:a. 焦母和兰芝兄长的专制(焦仲卿对母亲的妥协;刘兰芝对兄长的屈服。根源:汉代独尊儒家后对礼教的推崇——孝。)b. 女性的个人能力与社会世俗伦理的冲突。

焦仲卿两次求见母亲试图挽回;刘兰芝成功拒绝了第一次求亲,但第二次未能成功。

性格悲剧:刘兰芝性格(自尊敏感、外柔内刚、率性倔强)与焦母性格(怪僻暴戾、专横跋扈、独断专行)的冲突。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塑造

(2)本可避免的被毁灭,才更可悲

性格悲剧:焦仲卿的性格(正直纯朴、懦弱内向、优柔寡断)。

体现出的高中语文知识体系: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屏幕显示:性格决定命运!

方法提示:从字词句入手,从细微处读书。品味艺术形象时,应就文段本身中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总结

我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东汉末年人物性格冲突而引起的婚姻悲剧,以及刘兰芝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再现了个体命运的悲惨和维护自尊的悲壮。焦刘夫妇不是时代文化的先觉者,也不是自觉的反叛者,但他们用自身的行动作了一次对文化的超越。我们在同情焦仲卿夫妻的悲剧的时候,不能再以他们的悲剧人格模式塑造自己。

悲剧的魅力:悲剧在无形中强调了造成悲剧的种种原因,深刻批判了作者所要批判的罪恶和丑陋,因为深刻所以品味,因为品味获得启发,悲剧启发了人们对假恶丑的痛恨和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调动学生探寻不同悲剧艺术的积极性,如后续必修课本中的《窦娥冤》、《祝福》等,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等名著名篇。

转摘自:http://www.fzywms.com/zy/ja/bxb/201011/1410.html

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

——旧课新教,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索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作为传统篇目的《孔雀东南飞》,要在传统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做到“旧课新教,旧课深教”。

《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震撼着读者的灵魂,它是一曲悲天恸地的千古绝唱,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基于文本的这一特点,笔者在传统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又开掘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从而品味《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

早在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列为高中学生必修课程。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学科中的某一专题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因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新课标的要求是相符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探究《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写法,品味《孔雀东南飞》的美剧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注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在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并学习探索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次研究性学习是一个课堂研究,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情式的导入

《孔雀东南飞》是爱情的绝唱,是千古的咏叹。它是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美学原理》)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文学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孔雀东南飞》是如何写悲剧的,品味其悲剧美。

这个感情色彩浓厚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到悲剧的氛围中,收到了“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课堂奠定了“悲”的基调。再加上课件屏幕上一个大大的“悲”字,又增添了“悲”的色彩。

二、深入探究悲剧写法

(一)从悲剧主体探究

以鲁迅先生给“悲剧”下的定义——“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1、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

(1)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

(2)焦仲卿: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

2、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善、至美、至真、至纯?

(1)仲卿为兰芝求情。(第3节、第5节)

(2)夫妻对话。(第7节,第8节)

(3)夫妻誓别。(第11节,第12节)

(4)生离死别。(第24、25、26节)(用flash课件再现分别情景)

(5)兰芝投水(第30节)(课件再现)

(6)仲卿自缢。(第31节)(课件再现)

结论:1、为了获得强烈的悲剧效果,悲剧作家总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中表现悲剧人物的价值。唯有对美的破坏,更能激起人们对丑的憎恨;唯有对善的压制,更能唤起人们对恶的愤慨。

2、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从而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二)从悲剧手段探究

1、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作品中一对尖锐的矛盾冲突是焦仲卿、刘兰芝与焦母、刘兄的冲突。双方矛盾的实质是青年人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与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矛盾,是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

诗中焦、刘二人反抗的表现有: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兰芝抗兄,双双殉情。

在这对矛盾斗争中,冲突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势均力敌的,代表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一方的焦母刘兄势力非常强大,而代表善的一方的焦仲卿、刘兰芝力量很弱小。

结论:正因为黑暗势力过大,才使得被毁灭的一方的悲剧意义显得更有价值。作品通过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比,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色彩。

2、起兴的开头。开头运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失偶,迂回飞翔的姿态让人们在心灵上不由升腾起一种黯然神伤的情绪。因此,这开头两句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哀怨、伤感的基调,暗示了作品叙述的将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3、浪漫的结尾。结尾焦、刘二人化为鸳鸯,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似乎给悲剧带来了一点亮色,其实它是“幻化的悲剧的光圈”。正是因为人民的大众心理不能承受这悲剧的结局,所以才想象出这种浪漫的结尾——既然不能美满于生前,只能寄团圆于死后。其实这更衬托了故事的“悲”,是“以喜衬悲,借乐写哀”。而且,化为鸳鸯后,“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这分明是一种悲鸣,是凄婉的控诉,浪漫中充满了悲情色彩。

4、环境或景物描写的烘托和渲染。

(1)以悲景衬悲情。“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第23节)、“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第27节)、“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第30节),以悲惨之景衬悲惨之情,有力地烘托了悲剧气氛。

(2)以乐景衬悲情。诗中第21节,写太守迎亲,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渲染太守办婚事的气派和热闹。这与第23节中写兰芝“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的悲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一喜一悲的反差造成强烈的悲剧效果。

另外,作品还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抒情性极强的议论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对“马”的细节描写和刘兰芝五次流泪的细节描写)来强化悲剧色彩。

三、歌曲渲染

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用心聆听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通过聆听歌曲,学生在内心深处进一步领悟这千古绝唱中的悲情。

四、结束语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焦仲卿、刘兰芝这对有情人用生命唱出了封建时代的爱情挽歌;几百年后,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依依,却无缘相守,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又几百年后,陆游与唐婉琴瑟相和,但因母所迫,筑就“血泪沈园”;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劳燕分飞的悲剧但愿不再上演。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生不离不弃!

《孔雀东南飞》的课堂式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内容的扩展和深化,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这种“课堂式”研究性学习也为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课题报告式”研究性学习作好了准备。

参考书目:《美学原理》(北大出版社)

《试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朱正平)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胡传山)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李善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034.html

更多阅读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能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名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13课《坐井观天》。教材分析:《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惊涛骇浪、提心吊胆、胆战心惊、谈笑风生、专心致志等。3、初步感知课文主要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件评课 泉城第一课时评课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叶琴文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屯兵、堡垒、瞭望口”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3、

声明:《《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公开课教案》为网友无道纣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