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今天看的是委托-代理理论,一大堆数学符号,推导看得我头昏眼花,大清早7点多酒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了,累啊!~~在网上搜集了一下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一些东西,供大家参考。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普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经理、经理与员工、选民与人民代表、公民与政府官员、原(被)告与律师,甚至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所以为了预防和惩治代理人的败德行为,委托人有必要采取“胡萝卜与大棒”政策:一方面是对其代理人进行激励,力求实现激励相容;另一方面对代理的过程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作用。这样使得代理人的行为符合委托人的效用函数。一,现代企业理论的框架
在阿罗一德布鲁世界里,厂商被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它吸收各种要素投入,并在预算约束下采取利润最大化行为.这种"人格化"的厂商观过于简单,它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无法解释现代企业的很多行为.于是从20世纪印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一批经济学家从这两方面人手,深入到企业内部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深入到"黑匣子"里面研究企业中的组织结构问题,期望得到关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更多的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传统微观经济理论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的论点提出了质疑,相应地它用契约来对组织进行研究.企业的契约理论的基础是: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其代表人物较多,如科斯,阿尔钦,镕姆塞茨,威廉姆森,詹森和麦克林,张五常,哈特等.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形成了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现代企业理论.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领域.
交易费用理论的重点是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边界,为什么会有企业存在等;交易费用经济学将重点放在市场和企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上,
代理理论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代理理论更为关心企业的内部结构(横向一体化)的问题.
二,委托代理关系的理论背景:伯利——米恩斯命题
(一)命题
伯利——米恩斯(1932)在《现代企业与私人财产》中提出了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命题,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说,开创从激励角度研究企业之先河.
企业的控制权大多控制在经理手中.
(二)相关研究
1.所有者和经营者为什么会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为什么会分离
现在的理论无法很好的解释在什么情况下两权应该分离,最优的分离方式又该如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分工和专业化收益可能是一个原因.
2.为什么经理实际控制
(1)经理决策权;(2)经理信息优势;(3)经理的人本资本价值;(4)经理同股东的相对谈判能力.
3.代理关系的含义
代理理论中广义的代理关系泛指承担风险的委托人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并与之订立或明或暗的合约.
狭义的代理关系则专指公司的治理结构,即作为委托人的出资人授予代理人(经理人员)在合约(如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控制权).凡在合约中未经指定的权利(剩余索取权)归属委托人.雇主一雇员,律师一当事人,医生一病人,保险公司一投保人,股东一经理等等就是代理关系的例子.
4.代理问题的产生
由于构成代理关系双方的条件各异,需要有别,行为目标也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而且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委托人很难验明代理人的实际行为是否合理或面临着验明这一情况的费用会很高.因此,如何协调好代理关系,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构成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行,便成为一个独特的组织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必然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
●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那么在签订委托代理契约时,可以把代理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全部想到并写进契约,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
●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委托人可以不费成本地监督代理人,此时,委托代理问题不会产生.
●如果代理人没有机会主义动机,完全忠诚,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如果两者的目标函数完全同构,也不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分析:
现在假定产出是代理人努力的一个函数,则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π=π(a) (1)
式(1)中π是产出或利润,a是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或行动,π(a)是以代理人工作努力表示的生产函数.
该公式表明,不管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如何,他的工作努力是可以观察到的.这样代理人就不至于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退一步,即使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但是如果产出是能够观察到的,而且产出与努力是对应关系,那么代理人的行为(工作努力程度)也可以从产出中准确地推断出来,在此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是不容易出现的.
但是客观上,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因而影响产出除了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外,还存在着一个外在变量,我们假定这个随机变量为Q,那式(1)变成了式(2).
π=π(a,Q)
此时,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就难以推断出来.因为,代理人会告诉委托人,由于受客观环境(即随机变量Q)的影响,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由于信息(对Q)不对称,委托人无法知道代理人所说的真伪,于是,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
这就意味着委托人要通过一定的合同条款来激励和约束经理在签约以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对这些最优合同的寻找就构成了规范的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一般而言,这样就出现了阻碍契约执行的两大因素:道德风险(作为代理人没有作出最大的努力)和逆向选择(代理人不如实表现自己的能力).
三,规范代理理论
1.代理问题
所谓委托代理问题,是指由于代理人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观察并监督之,而出现的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实.

代理理论存在两类特别相关的问题. 一个是"代理问题",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和改变代理人行为的困难性(或高成本).
第二个是"风险共享"(risk—sharing)问题,它产生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代理理论的焦点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和从委托人角度如何使契约执行得更有效的方法上.
2.最优合同的寻找
3.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
委托人:没有私人信息
4.信息不对称
事前非对称:逆向选择
事后非对称:道德风险
5.非对称的信息:
行动
知识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知道,知识不知道)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行动和知识都不对称)
事后
逆向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事前
隐藏信息
隐藏行动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契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能力工作,还是不努力工作);"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可观察到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察到结果,不能观察到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
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如: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2)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
签约时双方信息是对称的;契约后,"自然"选择"状态"(可能是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观察到自然选择,然后选择行动;委托人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但不能观察到自然的选择.
委托人问题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以诱使代理人在自然的状态下面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企业经理和销售人员的关系.
(3)逆向选择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和代理人签订合同.买者(委托人)和卖者(代理人)关系
(4)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观测到信号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与逆向选择模型不同的是,在信号传递模型,委托人会根据代理人的信号来修正对代理人的主观概率,然后签约.雇主和雇员的关系.
(5)信息甄别模型:
自然选择代理人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会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合同,并根据合同规定选择相应的行动.
保险公司和保险人的关系
四,实证代理理论——代理成本理论
1,含义:
规范的代理理论追求特定形式的合同设计,注重对问题的数学模型化处理,从效用函数,不确定信息分布和报酬安排出发,构造风险适当分当的合同关系.其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和分配是给定的,重点在于事前雇佣合同和信息系统的设计.
实证代理理论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开拓的实证代理理论或称代理成本理论.假定上述规范问题已经解决,着重研究表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均衡合同的决定因素和面临的激励问题,其侧重点在于寻找以最小的代理成本构造可观测合同的方法.
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①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取一部分利润;②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由此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故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被称为代理成本.
2,组成(詹森,麦克林)
●委托人的监督成本
是指委托人为了激励和控制代理人,使后者为前者的利益尽力的成本.
○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成本
○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成本
○给代理人的奖励或分工
○赋予代理人的职务消费
○委托人为以上而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机会成本)
●担保成本
是指代理人用来保证其不采取损害委托人行为所付出的费用,以及采取了那种行为将支付的赔偿.
○承包责任制的承包保证金;
○投资机构代客户理财时,经常以客户委托代理金额的10%作为担保金;
●剩余损失
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大小等于由代理人决策与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代理人相同信息和才能的情况下决策所获得的价值的差额.
它实际上是代理人偷懒(不尽力)而产生的损失.
从詹森,麦克林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到: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双方的契约是不完全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成本必然产生.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五,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其效用函数为μ=f(x1,x2……xi),xi为经营者的个人收入,职位消费,工作成就感,社会地位和声誉感.所以激励机制的设计应尽量兼顾所有这些变量.
(一)物质激励
1,短期激励:
基本工资:通常相对固定;
奖 金:是对代理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奖励,
通常是变动的,具有较大的弹性;
补贴和福利:属于特殊的物质鼓励.
2,长期激励:让代理人拥有部分的剩余索取权
●年薪制:
●股票期权:
●分享制:
(二)非物质激励
它不是以物质利益为激励措施,主要有:
1,职位消费激励
指代理人按其职位所享受的社会和企业给予的各种优厚待遇,包括社会地位,对权力的行使,舒服的办公环境,高档专用轿车,住房补贴,出国旅游度假等,甚至还可能配备漂亮的女秘书.
如果代理人离职,则自动失去.
2,精神激励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将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对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当物质和职位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便成为其继续努力的动力.
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社会地位,个人尊重和自我成就感等内容.
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表达精神激励:
A,对经理人进行定期考核,确定其任职资格,使其产生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自豪感.
B,对业绩良好,表现卓越的经营者可以晋升职务或赋予更大的权利,作为对其人力资本价值和管理才能的肯定.
C,国有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荣誉称号,如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等,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其与世界著名企业家并驾齐驱;此外,让优秀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有进入政府担任领导职务的渠道.
六,代理人的约束机制
如果说激励机制是"诱",那么约束机制就是"逼".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包括内外约束两个方面.
(一)内部约束机制
1,经营决策制度:包括决策主体,决策范围,决策程序,决策责任和风险防范等.对董事长,总经理等的权力进行详细的,定量的规定,形成权力合理分配,互相制衡的机制.
2,财务控制制度:包括各项经费开支规定,分级审批,财务审计等,财务负责人应直接由董事会任免,并对董事会负责,以形成对经理人员的财务监督.
3,内部监督制度:包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企业财务总监事,分工检查和监督各项规章制度内的执行情况,防止经理人员作出有损于公司的行为.
(二)外部约束机制
1,产品市场:是检验企业绩效的"裁判"之一.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或者产品成本太高,那么企业就缺乏竞争力,生产率下降,经营萎缩,这对企业经理将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约束.
2,资本市场.其对经理的约束表现为两个方面.
●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资本所有者则用脚投票,债权人也可能向公司提出清偿的要求,从而使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日子不好过;
●如果是上市公司,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股东将实行"两票制":一方面股东"用脚投票",致使股价陡落;另一方面,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用手投票"改造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罢免总经理.
3,经理市场:是一种特殊的要素市场,使在职者不敢懈怠,以保持其职位;也使替代者更加努力,以竞争代理人之职.
顺便贴一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的文章。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与委托—代理理论姚莲芳摘 要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针对代理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就是以激励契约作为治理机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离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还有很长距离,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是明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委托代理

  中国改革进入第三阶段(2001-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其中基本问题之一。由于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的制度特征,以及改革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所遇到的历史性困难,使得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整个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所在。
1 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产权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的条件下,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财产关系大裂变”为理论支柱,以法人产权制度为主体,规范企业各方面基本经济关系,从而使产权得以高效运作的制度体系。现代企业制度是对应于古典企业制度而提出的范畴,本质上它是一个包括丰富历史内涵的概念。现代企业制度与古典企业相比,区别在于其存在的生产力基础、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同,因而其产权构造不能不发生诸方面权能社会分解。在委托—代理制下,财产权利诸方面权能的主题相应多元化,出现了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之间的目标、动因、利益、权力、责任的差异,相应地便产生了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管理权之间的分离和矛盾,因而也就特别需要建立相应的不同于古典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产权治理结构的最大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早在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两权分离的趋势,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伯勒和米恩斯,他们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制》一书系统地对大公司制度作了统计分析,认为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股权分散更为广泛,两权分离更为明显,同时他们还发现由于股权的分散化,占有少数或不占有股权的专职经理也可控制公司。该书还强调公司管理人员的行政权比股东的私人财产所有权更重要。
  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中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后,有可能使管理阶层的行为与股东要求相去甚远,甚至还可能产生经理趁机贪污、作弊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因此如何控制经营者行为,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按所有者即股东的利益要求去行事,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西方学者对此也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最著名的机制设计理论就是委托代理理论。
2 委托———代理理论
  “代理问题”的解决实质就是降低由企业家职能分解引致的代理成本,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设计出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或匹配的“激励合同”。委托代理理论就是针对“代理问题”的有效的治理机制设计理论,这一理论针对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信息分布不完全或不对称的特征,提出了一套原理和方法用以知道委托者设计最优机制即以契约表现的最优规则谋求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其目的是设计一种机制(契约),能给代理人提供某种刺激和动力,使之按有利于委托人的目标努力工作。
2.1 委托代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
  就一般意义上说,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委托人雇佣代理人并赋予其决策权。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并不一致,代理人的某些私人信息(有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并不被委托人所知,或者委托人不能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行为动机(有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因此,委托人必须事前设计一种激励系统以对代理人的信息和行为做出反应,采取奖励或惩罚性措施,最终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一致。
  委托代理机制可以用优化原理来表达和设计。问题的最优目标是让委托人获益最大,但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约束条件:一是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要使委托与代理双方都应效益最大化。另一是个人理性约束条件,又称代理人参与约束条件。假如代理人是理性的话,他接受机制比拒绝机制在经济上更合适,从而保证代理者参与机制设计博弈的利益动机。
  在以上两个约束中,刺激一致性是首要的,其配置才可操作,如果还满足个人理性约束,那么该配置就是可行的,下面给出这一理论模型。
2.2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
  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首先假定:第一,出资者作为委托者对产出的分布函数不起作用,即对产出没有直接贡献;第二,缺乏充分信息因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不易直接观察。
  在这两个前提条件下,委托代理数学模型有如下若干假设:
  (1)令A为代理人可供选择的行为的集合,a代表代理人某个具体行为,a∈A。
  (2)令θ代表代理人和委托人都不可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即自然状态。
  (3)假如代理人实施一个行为a,那么由a和外生变量θ共同决定一个可观测结果x(a,θ)和一个货币收入π(a,θ),π(a,θ)的直接所有权属于委托人。(从理论上讲,x和π不完全相同,但为了数学处理方便,我们假设是惟一可观测变量,即x(a,θ)=π(a,θ))。
  (4)令π是a的严格递增的凹函数,即θ为给定,代理人越努力,产出越高,但努力的产出率递减。
  (5)令π是θ的严格递增函数,即θ的值越大,代表越有利的自然状态。
  (6)给定θ的分布函数G(θ),对于每一个a总有一个π(x和π)与之对应,并且用F(π,a)和f(π,a)分别代表所导出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函数相对应的密度函数。
  (7)假如委托人无法观测到a和θ,那么就应设计一个激励合同s(π),根据观察到的产出来对代理人进行奖惩,以便使代理人能够采取使委托人期望效用函数最大化的行为。为分析需要,我们还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V-N-M期望效用函数,分别是v[π-s(π)]和u[s(π)],其中,v′>0,v″≤0;u′>0,u″≤0;c′>0,c″>0,说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或风险中性者,努力的边际效用递减。a有两个可能的取值H和L,分别代表“工作”和“偷懒”。则有:
  MAX∫v[π- s(π)]fH(π,a)dπ
s.t. (IR)∫u[s(π)] fH(π,a)dπ-c(H)≥ū
(IC)∫u[s(π)] fH(π,a)dπ-c(H)≥∫u[s(π)] fL(π,a)dπ-c(L)
  (IR)式即上文所说的个人理性约束或参与约束,其中,ū表示不能接受合同时得到的期望效用,即保留效用。(IC)式即激励相容约束。
  令λ和μ分别代表IR和IC的拉格朗日乘子,上述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v′fH(π,a)+λu′fH(π,a)+μu′fH(π,a)-μu′fL(π,a)=0
整理得:
  v′[π- s(π)]/u′[s(π)]= λ+μ[1- fL(π,a)/fH(π,a)}   (1)
  这就是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最优合同条件(Mirrless-Holmstrom Condition)。
  假设委托人可以观察到代理人行动,此时,激励相容约束是多余的,因为委托人可以通过强制合同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规定的行动。此时令μ=0,得
  v′[π-s(π)]/u′[s(π)]=λ(2)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条件(Pareto Optimum Risking Condition)。
  但μ=0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因为代理人与委托人信息不对称,即μ>0。用sλ(π)表示由条件(2)决定的最优风险分担合同,s(π)表示满足条件(1)的激励合同,可以得到:如果fH(π,a)≥fL(π,a),则s(π)≥sλ(π);fH(π,a)≤fL(π,a),则s(π) ≤sλ(π)。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产出,如果在代理人偷懒时出现的概率(即fL(π,a))大于勤奋工作时的概率(即fH(π,a)),代理人在该利润时的收入所得向下调整,反之,代理人的收入所得向上调整。
  由此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方面,如果使代理人承受全部风险,相应地代理人成为剩余权益者,产权对于代理人的约束是严格的,对其激励也是充分的,那么,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最优,因为企业内部来自产权结构的交易成本低。另一方面,要使委托者预期效用最大,在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产权安排上,代理者必须承受风险,至少是部分风险,这种代理者承受的风险责任与其在企业中对资产的权利应对应,同时与激励代理者所需要的利益相对称。
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距离真正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标尚有很长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如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等不仅涉及到管理体制问题,更涉及到产权制度安排。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除小型企业以外,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采取的是承包制和股份制两种形式。承包制和股份制在形式上是委托代理制,但采取委托代理制并不必然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在产权治理结构上,以下几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3.1 监控不力,约束淡化。谁在实施监督并不是一个十分明确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资产只要还是国有制,在所有权上便属于国家,即使在股份制中,只要国有股占统治地位,整个企业法人所有权就要受到国家约束。尤其是在所有者主体具有抽象意义、所有者主体财产责任不明确的条件下,产权约束更为乏力,现实中由此造成的混乱相当严重。从代理人方面看,由于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相脱节,经营者面对其应得未得的经营报酬心理失衡,往往谋求非契约利益。
3.2 行政干预过多
  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都以资产委托人的身份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对国有企业控制过死,代理人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各级委托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向,决定经营者的任免,从而使经营者既缺乏经营自主权,又缺乏生产经营积极性,成为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
3.3 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高昂
  由于缺少关于国有资产统计及相应的资产帐,更由于缺乏有效了解国有资产帐的制度途径,使得监督缺少信息制度基础。监督成本高昂,尤其是中央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总代理,对各类国有企业实施监督的费用极高。以上问题其实质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缺乏监督动力,这是国有企业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的内部机制存在的最大问题。
4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应转变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
  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委托代理制,这种选择是对的。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制需要改革,需要重新构建。改革和完善代理制是明晰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激励机制设计的一般原理及其理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应转变政府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率,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监督约束。
4.1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的产权制度
  政府对国有企业监督除保持必要行政性约束外,应逐渐从行政性监督为主向行政性监督与产权约束相结合的方式转换,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法人实体,真正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2 建立完善的经营者市场
  改革企业经理由政府任命制度,实行经理招聘制,使企业经营者走向市场化、职业化。企业以竞争方式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经营者,让那些真正有事业心、有经营能力的人经营企业。
4.3 完善代理人自我激励约束机制
关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让代理人分享部分剩余,促使代理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目前的重点是实施有效的经营者股权奖励制度和股票期权制度。二是建立经营者的市场考核和所有者考核机制,以市场业绩及资产市值作为核心标准检验和评估企业家;建立经营者风险机制,出资者有权通过合法途径依据经营者的市场业绩辞退经营者。
4.4 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通过职工以自己拥有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本参股的途径,使国有企业职工具有双重所有者身份,从而增强职工作为国有企业主人的地位和责任心,形成职工监督企业代理人的动力。另外,国有企业尽可能采取股份制、公司制的方式,形成国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从而引进其他的所有者对代理人的激励监督约束作用,以增强监督活力。
参考文献
1 何维达,杨仕辉.现代西方产权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 张泽荣.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4(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1080.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供给学派理论 供给学派

关于供给学派理论——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四十九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是针对凯恩斯主义扩大需求后,出现了滞胀和失业所提出的调节经济供给方面的理论,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词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填词四 诗词基础知识

四.如何填词说到最终,我们主要要解决的还是怎样去填词。那到底要怎样去填词呢,谁都说不清楚,要是有一套对谁都适用的万能的方法,那也不用每代人都在孜孜不倦地总结和探讨了。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书籍,却是多如繁星,汗牛充栋,我们也看不过

关于恐怖谷理论 恐怖谷理论 知乎

这是一个有关人对机器人拟人程度多少而产生多少程度恐惧感的假设理论。一般情况下,人对方块状的机器人,如家政机器人,玩具机器狗,就算他们如何通人性,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少恐惧。相对的,对于一些模拟人的外表的机器人,其仿真度越高,它的功能

来自星星的你——关于爱情的一段话 星星小树房屋写一段话

#来自星星的你#教援在课堂上讲的关于爱情的理论,小朋友们听仔细了:爱情是在性欲的基础上体会到性快感的奴隶,是人在那个过程之中制造出的无比快乐无比甜蜜的幻想,各位偶尔会去想,爱情真的是永恒的吗?我敢断言,那种所谓的爱情是不会永恒的。

声明:《关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为网友恬淡成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