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第二届“三十佳”人物评选中,负责HIV监区血液检查的陈忠良同志众望所归,当选“十佳文明职工”。他的事迹引起了监狱及社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浙江法制报》就以《狱医陈忠良:刀锋上行走28年》为题刊发了一篇通讯,堪为人物通讯的典范。本文试从选题、标题、细节三个方面对这篇通讯进行解析,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优秀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让宣传报道充分传递正能量。
准确的选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人物通讯是新闻通讯中的一种,讲的是新闻人物的故事,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首先要做好选题,选择好新闻人物和报道定位。人物通讯一般有三种人物,一是英雄人物、二是杰出人物、三是特色人物,这篇通讯是把陈忠良作为一个特色人物来写的。特色人物首先都是“平凡者”,平凡者值得报道是因为平凡者在自己平凡的生活道路或追求中体现出的某种精神素质令人尊重。这类平凡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具有“平民性”,更加容易为人所接受,避免了“高大全”人物的说教性,常为现在的报道所青睐。我们常说,不简单就是重复地把简单的事做好,不平凡就是反复把平凡的事做好,这一观念也与陈忠良的实际工作相契合。从这点上看,通讯选择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报道陈忠良的事迹,更加诚恳、真实,是合适的。
人物通讯具有传递正能量、宣传身边榜样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在选题时做好安排,要问问自己:我要报道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特别之处在哪?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做到的?他有过挫折吗?他为什么这样做?他最不寻常的、最令人感兴趣的心灵上的东西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为通讯的写作找到了方向。在这篇通讯中,陈忠良承担着特殊的一份工作:“陈忠良在监狱医院的检验科上班,负责筛查初入监服刑人员的血样,并检查他们是否携带HIV病毒抗体。”他是监狱工作人员,而且是专门检查HIV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病毒的人,而且他在监狱一干就是28年,这28年他是怎样度过的?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他为难过吗?他是怎么做到的?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已经初具规模了。
精当的标题——清晰的结构引领写作发展
写通讯的人都知道,给稿件取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用,在稿件中合理设置小标题可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吸引人阅读。
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标题是《狱医陈忠良:刀锋上行走28年》,这个标题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狱医陈忠良,介绍的是他的职业,监狱在当前仍然是一个相对神秘的行业,狱医这一工作容易引起人的兴趣;第二,刀锋上行走28年,说的是他28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而且是危险性极高的工作,犹如在刀锋上行走,非常形象生动。
整篇通讯除了开头的铺垫介绍,另外使用了三个小标题:28年如一日、手指意外划破、痛快哭一场。虽然没有达到三个小标题格式上统一和语言上的押韵,不过对于各个部分要表达的效果来看,基本已经起到了引领文字内容的作用。28年如一日写的是陈忠良28年来的工作,手指意外划破引出了他工作中惊心动魄的一幕,而痛快哭一场则让读者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领着读者完成了整篇阅读,起承转合,安然谢幕。
细节的描写——逼真传神的细节成就震撼
通过通讯,要逼真、传神地把搜集到的材料“再现”给读者,起到直达肺腑的效果,关键看细节的描写。它要求特色、具体、清晰、生动,让读者透过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画面和状态,感受到气氛和人物个性。
如通讯的第一部分,描写陈忠良的工作状态,由于读者对监狱工作,特别是HIV检测工作的不了解,作者通过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他的工作。转折出现在他要站起来时“记者吃了一惊: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显得很吃力,脸色略微蜡黄。”这为接下来的讲解做了铺垫。下文是通过同事的口说出陈忠良的不易:他是革命伤残军人,右腿高位截肢,前年又被查出肝癌,可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强烈对比更加衬托出了他精神的可贵。
28年如一日的工作,怎样写出特别来?通讯列举了一个非常感人的事例:在一次例行检查中,试管破裂,陈忠良的手指被沾染了HIV病犯血液的玻璃渣刺破。这是血液检查最忌讳的,一旦发生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作者是用陈忠良本人的话语来进行描述的,开始时“嗡”的一下头大了,是情景再现的经典,接下来正常的处理程序是比较平缓的叙述,而最让人揪心的则是在最后加上的一句——老陈说:“我当时直感到不计其数的小虫子正顺着大拇指往我身体里钻……”说话时,老陈一直紧握着拳头。正是这句“往里钻”逼真、传神地还原了当时的状态,一下把读者的心抓住了,让人感同身受。
人物通讯近年呈现出一种平凡化的趋势,即表现人物内心真实的一面,让人感觉到新闻人物也是普通人,也有平凡的一面,如果一味表现人物的无畏无惧无私奉献就显得失真了。在这篇通讯中,我们也能看到陈忠良真实的一面,他也害怕,在那次事故之后,陈忠良一年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我最担心的倒不是个人安危,主要是家庭责任啊,当时女儿又小,老婆一个人拉扯太难了……”说到这时,老陈有些哽咽了。这样的人是真实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是真正能打动人的人。
附:
狱医陈忠良:刀锋上行走28年
省十里丰监狱从前年开始开展了“十佳忠诚卫士”、“十佳青年之星”、“十佳文明职工”的“三十佳”评选活动。
昨天晚上,省十里丰监狱为“三十佳”举办了颁奖晚会,获得“十佳文明职工”称号的陈忠良就是其中一位。
28年如一日
他干这份工作已有28年了。
陈忠良在监狱医院的检验科上班,负责筛查初入监服刑人员的血样,并检查他们是否携带HIV病毒抗体。
见到陈忠良时,他正在医务检验室内的仪器前给服刑人员做HIV血样检测,一边调试仪器,一边又迅速在电脑上作着记录。当他站起来要把检测记录报告放到桌上的档案袋时,记者吃了一惊: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显得很吃力,脸色略微蜡黄。
同科室的同事童建国说:“老陈可是我们监狱职工的楷模,他是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右腿高位截肢,20多年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监狱医检工作。虽然前年又被查出患有肝癌,监狱领导也都劝他多休息,但他就是放不下手里的工作。”
手指意外划破
2006年10月的一天,老陈像往常一样戴着橡皮手套,用左手正要打开装有血样的玻璃试管橡皮塞。“没想到存放血样的玻璃试管意外破碎了,尖锐的玻璃碎片一下就刺入我左手大拇指。我拔出碎片,当场就流血了。”老陈说:“当时脑袋‘嗡’一下大了,头脑里一片空白。”提起那次HIV血样检测的意外,老陈至今仍心有余悸。
“还好,边上同事看到后,立刻帮我脱掉手套,并且用手捏紧我的大拇指,一边用力挤压污血流出,一边拼命地甩我手指上的血,随后又赶紧往手指上倒酒精反复清洗伤口……”讲述时,老陈表情激动,右手紧捏左手大拇指用力甩动,试图还原当时的紧张场景。
老陈说:“我当时直感到不计其数的小虫子正顺着大拇指往我身体里钻……”说话时,老陈一直紧握着拳头。
痛快哭一场
一连几天,等待初次化验报告的老陈都在痛苦煎熬中度过,吃不下饭,又睡不着觉,一下憔悴了许多。“我最担心的倒不是个人安危,主要是家庭责任啊,当时女儿又小,老婆一个人拉扯太难了……”说到这时,老陈有些哽咽了。
老陈说,他连去医院拿检测报告的勇气都没有,是让老婆去取的。“那天,看到‘阴性’的《HIV抗体初筛表》,我抱着他们母女俩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这只是初期检查,艾滋病潜伏观察期至少得一年时间,最后一次检验才真正决定命运。”接下来,老陈先后接受过4次血液化验,直到看到最后一次检测报告,心中悬了一年的巨石终于落地了,紧绷了一年的神经终于放松了。
老陈说,他和老婆约定好了,自己患肝癌的消息直到现在也没告诉在外地读书的女儿;老陈说,他爱自己的小家,更爱十里丰监狱这个大家,并且愿意用有限的生命去演绎十里丰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