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每一朝代,每一政权,其灭亡原因几乎都是天子无能、官僚腐败、民不聊生、藩镇割据,加上天灾人祸,由农民起义等一系列的运动推翻的。唯独宋朝的灭亡例外。
北宋的灭亡,是被女真入侵,攻陷都城、俘虏二帝所致;南宋之亡,是蒙古铁骑所为。而北宋和南宋灭亡之前,国力依然强盛,经济依然繁荣,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政治依旧开明,科技文化还是保持世界之最。特别是南宋,其商业繁华程度,是中国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的。
历朝历代的亡国之际,失败者一方的阵容里总会涌现出一批批为前朝尽忠的死士,他们宁随前朝共存亡,也不肯投降新政权。而这么多个朝代当中,最为悲壮、最为后人景仰、最令我感到惋惜的,要数宋末三杰——陆秀夫、张世杰和文天祥。
在襄樊之战失败,襄阳失守之后,南宋最后一道屏障也被蒙古人所破。当时的蒙古,已进行了多次西征,不但对欧洲大多数名城进行了“三光”政策,还把最致命的鼠疫带到欧洲,使大量欧洲人患上了黑死病,欧洲人口锐减、损失惨重。忽必烈称帝,国号为元,定都北京之后,立刻加紧灭亡南宋的步伐,他任命汉人张弘范为帅,率军直扑襄阳,准备一拿下南宋这座军事重镇。
蒙古人可谓来势汹涌,志在必得。然而,在临安这边,皇帝和宰相却出奇地从容,他们根本不知大难将至,还终日沉溺于大宋的繁华景色之中。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的皇室,不但没有北伐收复失地的雪恨之心,就连对蒙古铁骑的防范之心也没有了!
结果,在朝廷不重视,不支援的情况下,戍守襄阳的军民与元军血战了6年,周边的宋军不断自发组织起来,支援襄樊之战,但是元军早已在襄阳筑起堡垒,把襄阳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最后,6年的襄樊之战结束,以元军胜利告终,最后一道屏障落到元人之手,南宋灭亡指日可待。
襄樊之战胜利之后,忽必烈督促元军立刻南下攻取临安,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作出一个十分果断的决策。因为他意识到,即使南宋皇室对抗击蒙古这个争议犹豫不决,也从来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对元反击,但是蒙古人在淮河以北屠杀了80%的汉人,这一举动早已激怒了南宋的所有军民,如果不趁机迅速灭掉南宋,等淮河以南6000多万汉人聚集起来,将是足以摧毁蒙古军的力量。
而南宋皇朝呢?皇帝和宰相一听见襄阳失守,反应跟所有人一样,就是“大惊”,但大惊之余,他们没有采纳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没有立刻动员全国力量抗击元军,而是执行老办法——缴纳贡赋求和。这一举动不但打击了抗元的士气,还浪费了最为宝贵的时间,使得各地的军民无法扭成一股绳,最终被元军逐个击破。
结果,忽必烈对南宋的求和条件置之不理,反而催促元军快马加鞭,迅速灭亡南宋。结果,在襄樊失守后,首都临安也随之失守,南宋政权灭亡。
但是,各地的军民不肯投降,依然抗击着元军,与此同时,南宋的两位年仅7岁的皇子,在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人的护送之下,突围南下,组成南宋流亡政权,继续号召各地军民反抗。可惜的是,当时的宋末三杰,还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人。当时真正掌握实权的宰相叫陈宜中,他畏惧元军,没有好好利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的15万正规军和30万民兵来进行抵抗,反而叫大家去越南避难,还没等皇帝决定,他自己就潜水过去越南了。陈宜中的出逃,让本来处境就艰难的南宋流亡政府雪上加霜。同时,出逃的两位皇子,途中也病死了一位,而三省的军队,由于陈宜中的出逃造成混乱,连吃败仗,已经锐减到万余人。此时的大宋,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但是,陆秀夫却仰天长笑,他鼓励所有人,说,这里不是还有一个皇帝吗?大宋还没灭亡!于是,大家再次重拾斗志,立年仅7岁的最后一位皇子为皇,并且继续逃亡到广东。同时,被册封为丞相的文天祥继续在江西等地组织义军抗元。
然而,由于宋朝的一系列决策上的严重错误,已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加之元军战斗力强,锐不可当,仗打到这里,南宋败局已定。但是,越是到最后的关头,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文天祥在江西苦苦奋战了一年,终因寡不敌众,被张弘范生擒,他宁死不降,于是张弘范把他带于军中,继续南下追击陆秀夫和张世杰的部队。
文天祥被捕后,陆秀夫的水师成了一支孤军,不久,元将李恒的援军攻陷广州,南宋流亡政府逃亡到崖山(就是现在江门对出的海域一带)。从此,崖山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成为受中华文明影响的每一位人(包括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等)心中的痛。
逃至崖山后,南宋朝廷与不肯投降援军的民众聚集起来,决定在此与元人决一死战。不久,张弘范的追兵赶至此地,双方爆发了最后的决战。这一仗,双方投入兵力共多50万,其中宋军20万,但这20万人里面,有十多万是文官、宫女、太监等非作战人员。
在交战之初,陆秀夫犯下了战术上的严重错误,他主动把军队撤离陆地,把滩头让给元军,自己就把军队都撤上船,并把所有战船连起来,天子的主战船至于正中间,为防止逃兵,张世杰还自毁退路,连唯一能逃跑的航道也毁掉,让自己的船队变成一座孤岛。这样做等于把整个主动权让给了元军,张弘范见状,立刻指挥元军切断宋军取水砍柴的道路,宋军只能困于船上靠吃干粮喝海水为生。连续十多天,宋军因喝海水造成腹泻的人多不胜数,战斗力大减。
二月六日癸未或七日甲辛,赵昺祥兴二年,3月19日或20日,元军对宋军发动最后的进攻,宋军死战无果,张世杰保护太后突围,陆秀夫突围无望,抱着年仅9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而无法战斗的文官、宫女、太监、伤兵等,为了不让自己落入蒙古人之手,都纷纷投海殉国。据元朝编辑的《宋史》记载,崖山一战,宋朝投海者不计其数,次日海面浮尸十余万。而这一悲壮场面,尽落在元军船舱里被囚禁的文天祥的眼里,他悲愤至极,愤然写下了一首千古明诗——《过零丁洋》。
突围后的太后,闻讯幼帝已死,也随之自尽,张世杰见状,亦不苟且偷生,自杀殉国。
崖山一战,赵宋皇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宋朝之前,中国的整体越来越开明,发展到宋朝,已不再有官员因为进谏得罪他人而被杀;宋朝之后,中国整体逐渐趋向极权,恐怖政策不断涌现。宋朝之前,商业逐渐发展,到了宋朝,已不再抑商,海外贸易也空前繁荣;但宋朝之后,海外贸易逐渐萎缩。宋朝之前,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中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朝之后,科技发展势头受挫,中国的科技渐渐被欧洲超越.........
总之,宋的灭亡,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是,究其原因,最主要还是宋朝重文轻武造成的恶果。文官地位提高,广开言路,鼓励进谏,没错能令科技文化得到空前发展,但是,为了防止藩镇割据而削掉武将的兵权,使军队战斗力大减,国家从此靠每年给钱他国而换取和平,这种做法绝对是一种慢性自杀。另外,宋朝的庸官过多,军队有数量没质量,大大浪费了国家财政,不但如此,庸官过多,滋生出一系列的贪污腐败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用钱买官这一恶习,就起源于宋。长期下去,就算蒙古不灭宋,宋皇朝也会败在自己手里。
然而,宋的灭亡,所遭到的破坏实在太巨大了:6000万的汉人被屠杀,占当时汉人总数的一半,其中北方人口80%都死于战火。大量科技文化成果都在这场浩劫当中付诸东流,许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都死于元人手中,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人才。这场浩劫,使得中华文明遭到空前破坏,故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虽然此话片面,但亦有它的道理。
不过,宋末三杰为代表的一群抗元志士,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却令后人所敬仰,宋朝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10万军民集体殉国的壮举了...........
同时,历史也记住了那些投降元朝,帮助元朝灭宋的汉人,当中有很多都曾经是宋朝的官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张弘范。他在崖山海战、宋朝军民投海殉国的地方,立了一块碑,上面写了“镇南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而当地百姓后来悄悄在碑上加上了“大宋”二字,变成了“大宋镇南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