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先看题目“夜归鹿门”,“鹿门”何地?
注解1告诉我们乃隐居之所。归,既是行动与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归依,这个隐居之所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身心栖居之所。类似的诗句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找到影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起笔两句就可以看出全诗的情思端倪:联想:在聆听深山里寺庙沉缓悠扬的钟鸣声中诗人看到夕阳西下,天色将晚,暮色四合;而渔梁渡头却是一群另一番场景:渡船边喧嚷争抢着摆渡回家的人你言我语,喧嚣纷扰。我们可以想象此时诗人在船上闲看世间纷扰,潇洒超脱于尘俗之外的隐士的风范。
从手法上看首句有着鲜明的对比风格,在一静一动中,哪种是心灵最需要的状态,不言而喻了。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前者承接“渔梁”诗句,后者承接“山寺”句,江村是尘俗人的乡村,是她们的归依之所,而鹿门是诗人的归依之所。世俗人沿着河岸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窝,我也泛舟归去鹿门山。”真可谓殊途同归,只不过一个选择尘俗的温暖,一个选择隐逸的怡然自得而已。
此句也有鲜明的对比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此时已经不再是日落黄昏而是月悬中天,回去的路途是怎样的呢?烟树是怎样的呢?为暮霭所笼罩的山林在月的清光朗照下变得一片清晰,诗人在月色朗照下林中漫步,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德公的隐居处,不期而遇的欣喜在“忽”字中或可感受到。
此句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感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石上的小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无人踏访,只有心向山林的隐者在此来去栖止。
全诗时间上的昼去夜来,地点上的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感受上的世俗尘杂和山间的寂寥自然。变化自然且又标榜出自己的归隐情怀。
气象清远,心神孤寂,出语洒脱,洗脱凡尘,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