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價值連城的唐代名畫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此圖:292cm×30cm,絹本水墨,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長卷,爲一代畫聖吳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吳道子現世僅存的一部白描絹本。因場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結構之精確,神情之華妙,構圖之宏偉壯麗,線條之圓潤勁健,而被曆代畫家藝術家奉爲圭臬。《八十七神仙卷》長卷代表了我國唐代白描繪畫的最高水平,《八十七神仙卷》被列爲中國三大名家藏畫之一。
這幅《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白描人物手卷,深褐色的絹面上用遒勁而富有韻律的筆法,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線條,描繪了八十七位列隊行進的神仙。八十七個人物優美的造型,使得整幅作品具有一種“天衣飛楊,滿壁風動”的藝術感染力。
這幅白描人物長卷,它描繪的是一個道教傳說。畫中所表現的是東華帝君、南極帝君在侍者、儀杖、樂隊的陪同下,率領真人、神仙、金童、玉女、神將前去朝谒道教三位天尊的情景。畫面上神將開道,壓隊;頭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傘蓋、貢品、樂器等,簇擁著帝君從右至左浩蕩行進。隊伍裏,帝君、神仙形象端莊,神將威風凜凜,衆多仙女輕盈秀麗。描繪了87位列隊行進前往朝拜元始天尊的神仙。加上亭台曲橋、流水行雲等的點綴,畫面優美,宛若仙境,賞畫間似有仙樂在耳畔飄蕩,線條描繪了一幅風動雲飄的神仙境界。
該作品沒有著任何的顔色,但卻有著強烈的渲染效果,作者運用流暢的線條,描繪稠密而重疊的衣褶,所有人物神情各異,神採飛動。構圖整齊而不呆板,人物的安排也參差有致,組織地繁複而不顯雜亂。畫面強調照應,又適當注意變化,使人物動態一致、傾向一致,服飾大致相似的人群,通過微小的轉側和顧盼,得到相互之間的呼應。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圖四):頭上有背光的是東華帝君。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圖五):頭上有背光的是南極帝君。
畫中線條嚴謹、簡練、流暢,有的線長達幾米。面部表情能用各種不同的線來表現,眉眼特別有神,皺眉肌的變化,以及眼與其他各部的關系處理得准確巧妙,從而使同樣嚴肅的面孔上顯示出各種不同的個性。總之,這幅圖氣魄宏偉、人物生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代表了我國唐代人物畫白描技法的傑出成就。
《八十七神仙卷》卷前有齊白石大師的親筆題寫的卷名,卷後載有徐悲鴻的親筆提跛,書畫一體,珠聯璧合,相互輝映,堪稱雙絕。
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題跋(圖一):此誠骨董鬼所謂生坑傑作,但後段似爲人割去,故又不似生坑。吾友盛成見之,謂其畫若公孫大娘舞劍,要如陸機、梁勰行文無意,不宣而辭采閑雅,從容中道。倘非畫聖,孰能與于斯乎?吾于廿六年五月爲香港大學之展,許地山兄邀觀德人某君遺藏,余驚見此,因商購致。流亡之寶,重爲贖身,抑世界所存中國畫人物,無出其右,允深自慶幸也。古今畫家才力足以作此者,當不過五六人,吳道玄,閻立本、周昉,周文矩、李公麟等是也。但傳世之作如帝王像平平耳,天王像稱吳生筆,厚誣無疑,而李伯時
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題跋(圖二):如此大名,未見其神品也。世之最重要巨迹,應推此人。史笃葛萊藏之《醉道圖》可以颉颃歐洲最高貴之名作,其外雖顧恺之《史女箴》有曆史價值而已,其近窄遠寬之床,實贻譏大雅。胡小石兄定此爲道家三官圖,前後凡八十七人,盡雍容華妙,比例相稱,動作變化,虛闌幹平板,護以行雲,余若旌幡明器、冠帶環佩,無一懈筆,遊行自在。吾友張大幹欲定爲吳生粉本,良有見也。以其失名,而其重要性如是,故吾辄欲比之爲巴爾堆農浮雕,雖上下一千二百年,實許相提並論,因其驚心動魄之程度,曾不稍
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題跋(圖三):弱也。吳道玄在中國美術史上地位,與菲狄亞斯在古希臘相埒。二人皆絕代銷魂,當時皆著作等身,而其無一確切之作品以遺吾人,又相似也。雖然,倘此卷從此而顯,若巴爾堆農雕刻脾益吾人想象菲狄亞斯天才于無盡無窮者,則向日虛無缥缈複絕百代吳道子之畫藝,必于是增其不朽,可斷言也。爲素描一卷,美妙已如是,則其莊嚴典麗、煊耀煥爛之群神,應與菲狄亞斯之上帝、安推挪同其光烈也。以是玄想,又及達·芬奇之倫敦美術院藏之素描,聖安娜
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題跋(圖四):與拉斐爾米蘭之雅典派稿,是又其後輩也。嗚呼!張九韶于雲中,奮神靈之逸響,醉予心兮予魂,願化飛塵直上,跋扈太空,忘形冥漠,至美飚舉,盈盈天際,其永不墜耶,必乘時而湧現耶!不佞區區,典守茲圖,天與殊遇,受寵若驚,敬禱群神,與世太平,與我福綏,心滿意足,永無憾矣。廿七年八月悲鴻題于獨秀峰下美術院,先一日倭寇炸毀湖南大學,吾書至此,正警報至桂林。
"
"
徐悲鴻题跋:
我花重金,就像是贖賣生命一樣將它買到自己手中。縱觀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物畫,還沒有一個能超過《八十七神仙卷》的,我真是暗暗慶幸自己能得到這麽好的畫作。
吳道子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與古希臘的班爾推依浮雕的總設計師菲狄亞斯的地位是相等的,他們都是藝術之神,其作品令人銷魂。但他們的藝術價值、藝術造詣、藝術的輝煌和魅力都是可以相提並論的,都像璀璨的明星,閃爍著不朽的光芒。
我仿佛聽到張九韶最好的音樂在雲中湊響,那是神仙的樂曲,我的心,我的魂願化成飛塵飛上天去,忘記了一切,永遠與這樣的境界在一起,這種永遠都有不會消亡的美,這種神際帶著這種感情到天上去聽神壹樣音樂的湊響,在此境界裏能看到無窮無盡的美。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能夠得到並保護這幅國寶是上天賜予我的特殊待遇,所以我受寵若驚,並祈禱《八十七神仙卷》能夠給我帶來和平,給我帶來幸福,我也就心滿意足,永遠沒有遺憾的事了。
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之傳奇
(一)1937年1937年5月,徐悲鴻用1萬余元現金和七件精品畫作從德籍馬丁夫人得到《八十七神仙卷》。
(二)1942年5月,《八十七神仙卷》已被人盜走。
(三)1944年夏,徐悲鴻用20萬元現金和他的10幅畫作買回《八十七神仙卷》。
(四)1953年9月,徐悲鴻逝世後,他的夫人廖靜文將國之瑰寶《八十七神仙卷》獻給國家。
唐代名畫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國美術史上極其罕見的經典傳世之作,謝稚柳先生謂之:“宋以前惟顧闳中《夜宴圖》與此卷並爲稀世寶”,其藝術魅力堪與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比肩。1973年智利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勃羅•聶魯達臨終前,床頭一直懸挂著《八十七神仙卷》(複制本)。他“希望世界有八十七個詩人歌頌和平”。一位外國文學巨匠在生命的暮年無限癡迷一幅中國古代名畫,足見《八十七神仙卷》“傾倒世界”的藝術魅力。我國著名畫家徐悲鴻認爲此卷:“足可颉颃歐洲最高貴名作”。它栉千年之風,沐五朝之雨,送給今人一份厚重的文化遺産,實在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迹!
【注】吳道子(約680-759年),漢族人,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被後世(唐宣宗847年)尊稱爲“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爲祖師。畫史尊稱吳生。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少孤,相傳曾學書于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兖州暇丘(今山東兖州)縣尉。漫遊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甯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後又教玄宗的哥哥甯王學畫,遂晉升爲甯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爲“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後》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韓退之(韓愈),書至于顔魯公(顔真卿),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吳道子酷愛繪畫,據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張彥遠《曆代名畫記》和段成式的《京洛寺塔記》等記載統計,總數也有百壁以上,如《雲行雨施》、《萬國鹹甯》,《地獄變相圖》。在卷軸畫方面,見于曆代著錄的有《明皇教授箓圖》、《十指鍾馗圖》、《金橋圖》、《朱雲析檻圖》、《群驢圖》、《天王送子圖》等一百五十多幅,真可謂洋洋大觀了。還有如《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寶積賓伽羅佛像》、《關公像》、《百子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