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中“那、哪”二字所释
文:俞黎华
8月16日,博友晓强询问,我所书8尺隶书《朱熹观书有感》一诗(见我7月22日博客)“问渠那得清如许”句中的“那和哪,是什么时候开始通用的?”
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就我所知,以博文作答,以呈晓强并请方家郢政。
首先指出,“那”和“哪”,基本上是不通用的。可能就《朱熹观书有感》一诗“问渠那得清如许”而言,似乎用“那”和“哪”都行,都能讲得通;也有少数人这样用。据有的网友说,他在小学用的课本和老师讲的也是用的“哪”字。我没见过,如果是真的,那就中了一句“误人子弟”的成语,或“这哪是哪”的笑谈。
我先说二字的相同之处,这两个字过去都念nuo,后来才念成na。不同之处在于“那”资格很老,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此字,汉代的字形今天也能看到。而“哪”显然比前者晚的多。这两个字,颇近似“文与纹”二字的关系。
再说不同,两个字所具有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就将他们各自具有的意思写在下边:
哪——
1、同“傩”,傩,乃迎神舞会上驱鬼时所发出的声音。至今还有少数民族保留着傩舞、傩剧。
2、语气助词:比如:哎呀,原来是您哪!
那——
1、多的意思。诗经小雅:“不戢不难,受福不那。”
2、美好的样子。如:那竖;就是美好少年。那,美也;竖,不及20岁的少男。
3、“奈何”的合音。相当于“何也”。如李白诗“那做商人妇,愁水又愁风。”
4、通“挪”,移动的意思。
5、姓。
6、如何、怎么的意思。《三国志魏田豫傳注》“会病亡,戒其妻子曰:"葬我必
于西门豹(祠)边,"妻子难之,言:'西门豹古之神人,那可葬于其边?'”
7、指代词,与“这”相对。
8、译音字,如:“那吒”。只有这种情况,有时可以与“哪”互用,写作“哪吒”。
好了,引经据典列了以上的诸条,再回到问题上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一句可以翻译成:“问它如何这样的清”。显然这里用的“那”,是上述“那”的第三种、第六种、第七种都所包含的意思。而在古代“哪”,是不具备这个意思的。
现代人用“哪”这个疑问词来写这句古诗,就成了“问它哪里来的这样的清?”,与“那”这个代词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代词“那”,是说话的人很明白的指事代词,而疑问词“哪”,已显然成了说话人不明白,在问别人,这就不符合诗意逻辑了。
再说,朱老夫子在他那个时代大概还没见过“哪”字,或许有,也不具备“问渠那得清如许”这句诗所应具备的意思。
我随便查检了手边的关于《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全都是用的“那”字,对于古文献,我的看法还是按原字来的为好。不要做让乾隆爷打手机的事。尽管在“问渠那得清如许”这句诗中,用“那与哪”,在翻译上不会出现太大的拧巴,但如法炮制,说不定在别处就会出现“这哪是哪”的毛病。
201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