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磨房户外论坛的“危”与“机”_观宇 磨房户外

  第一部分:现状
  本人70末生人,2005年初第一次登录磨房论坛(www.doyouhike.net),算不上元老,也不是新人。热爱户外,热爱磨房,几乎就把磨房当成自己户外灵魂之家了。
  有那么几年,开电脑最先打开的网址是磨房的。感觉一天不上,就缺了什么。在当版主的那些岁月里,以及后来,也为磨房的内容建设做了一些贡献。那时候偶然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在磨房里泡的时间太久了,玩物丧志啊。
  但是,在后来,发现自己离了磨房已经不再有任何失落的感觉。最近几年,我都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登录磨房是在什么时候。就算有时候想起磨房好久没上,也不会立即控制不住地去登录。
  这其实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的情况是:
  一、磨房的很多城市板块的点击率在下降
  磨房的大本营在深圳。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他驴友都认可磨房是一个全国性的户外社区。但现在,特别是新生代驴友,知道磨房,或者说把磨房当成最经常上的户外社区的人,越来越少。
  我以我的个人感觉来划分这个时间段,就是2006-2010年是磨房点击和参与最火热的年代,记得好像2007年元旦有过一次改版,磨房的活动组织的门槛降低,加上那时候是全国性的户外话题上升期。当时磨房的繁荣是全方位的。现在磨房的繁荣则是局部性的,比如长假之类的板块应该还是谈得上活跃。最明显的是参与度的下降。社区之根本在于UGC,如果只看不回的人比例越来越高,这是社区退化衰落的恶兆。其次很多活动虽然出现在磨房上,但并非在磨房上首发,如果哪天主人觉得在磨房上宣传的性价比低过自己认可的下限,他连磨房上摆一贴的热情都会没。

  二、用户忠诚度下降。
  这是两方面的。
  一方面是我所代表的中生代人群的忠诚度下降,他们很多至少曾经对磨房的黏性很高,但后来由于城市板块或者说老圈子的衰败,对磨房的感情依赖减弱,最终完全不再依赖,在选择优先级上仅仅把磨房当成是个普通的户外社区。
  另一方面是新生代人群压根对这类社区就没有忠诚度。他们的活动和交流的中心平台:是QQ群,或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圈子,或者就是一个小型封闭的自建论坛……但最常见的还是QQ群。他们会被磨房中的某个话题或事件所吸引,然后迅速鸟兽散,什么社区文化,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应该说,论坛社区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外物,就像找个广场或草坪晒太阳,晒完以后记住的是太阳的温暖,而对草坪不会有多少感情。下次换个草坪享受同一个太阳。现实中的草坪还有交通便捷与否的区别,但是网络上都是一个URL而已。

  三、替代去处增加,竞争对手出彩。
  以前是北绿野、南磨房,后来是8264崛起。单从域名上来看,三个网站的气质就不同。磨房是英文域名(现在注册纯英文域名难),精英气质;绿野是拼音域名,草根气质;而户外资料网是数字域名,和内容完全不搭调。但互联网用户为王,屌丝就是大众,连史玉柱卖游戏都要说“我是屌丝”。精英气质现如今已经成了互联网大敌。这是互联网时代和IT时代最本质的区别,清高是可以致命的。在运作与包装上,显然8264更加地贴近互联网经济的特征。
  目前,大家觉得仨网站影响力排名应该怎么排?这个排名很重要,对于没有任何情感黏性的用户来说,当然选NO1。然后慢慢就习惯了,老二老三们想翻身就会更难。老二们当然不会死,不过是从全国性户外社区退化成地方户外社区而已。但是降级之后,能吸引到的优质资源只会更少。

  第二部分:原因
  一、互联网经济已经升级
  新的互联网经济有几大特征:
  1、流量是命,用户为王。互联网巨头们都围绕流量入口布局重兵。
  2、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下,在同一类型碎片时间下,流量会吸引流量,用户会吸引用户,所以大者恒大,赢者通吃。目前行业洗牌进入下半场,资源会向巨头集中,黑马绝难胜出,即便是在细分市场。只有新市场的出现,才有可能带来变数,但户外显然不新。
  3、网上内容极大丰富,所以内容的价值下降。
  4、要O2O,但只有抢占移动端才是抢占O2O的制高点。
  5、用户转向以关系为中心的平台。
  要是以前户外是一个个小众圈子,那么现在户外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户外人群(或者说户外相关人群,这个范围比自助游、背包客、探险者,都要更庞杂)是一个为大众所认知(虽然认知在很多局部有严重偏差)的特征人群。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地方门户,或全国性的旅游类论坛,都不会放过这个细分市场。现在自建网站也不是难事。玩户外的人在网上找个根据地,选择不要太多,至少比五年前、十年前要多得多。但有一点是注定的,就是没人喜欢一个既陌生又冷清的地方,即使有些坟贴有好内容,拿了走就是了,头都不会回一下的。
  大数据的运用是下一个升级的方向。有人、有内容,特别是还有线下的交易和活动,这些都是数据来源。也许两年之后,没有运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内容的算法订制的能力的网站,都将成为古董而被边缘化。而大数据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这为巨头时代的来临提供了效率上的合理性。

  二、使用人群出现代际更替
  论坛型社区的特征是有一个或几个大拿,经常发表观点组织活动,总之就是制造内容。这些网络大拿就是权威。而年轻人群的特点是权威崇拜减弱或易变,喜欢自由不喜欢被限制,甚至不喜欢被引导,所以他们天然喜欢去中心化的社区结构。论坛确实是老古董,微博虽然内容制造层面已经去中心化,但热点制造层面还是高度依赖大V,显然去中心化还不够彻底,所以当微信出现后,微博吸引用户时间的能力大降。
  关系型社区(例如国外的facebook)是年轻人们的首选。QQ群可以仅仅是个交流平台而呈现去中心化的结构。在中国没有facebook的情况下,QQ群可以长盛不衰,到移动端则是微信。我不年轻了,但是我遇到的年轻人(90后)确实对论坛没有忠诚度。也许他们生长在一个网络内容极大丰富的时代,没有我们从前那种在网上找到资料之后的欣喜和感激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黏性。他们不依恋某个特定论坛,但他们却很害怕跟不上自己的那个圈子。如果身边人都做了,他没有做,他会觉得没面子。他会渴望或者至少是好奇知道自己的同龄人都做了些什么。还有一点要理解的是,户外,特别是涉险的(磨房上的活动多半都有点危险),还是不喜欢一大堆陌生人,越是年龄大的人越在乎这点(把户外当相亲会的人例外),所以玩户外都是一圈人一圈人,无兄弟不登山嘛。兄弟比一个牛皮轰轰不知底细的权威更让人有安全感。
  而像我这样不年轻的人,曾经是磨房全盛期的活跃用户。在逐渐淡出的原因上,年龄是决定性的。磨房当然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论坛,它是驴友(这里说的是十年前驴友的概念,现在这个词都快沦为装逼的代表了)论坛,而驴行可以没钱,但绝对不能没时间没心情没激情。所以它适合大学生、刚毕业的人群和生育以前的人群,最好还没有按揭压力。生育以后,只有家境殷实的人群才有时间、心情继续玩户外而把小孩丢给保姆和长辈,这绝对是小众。时间和心情拿去匹配户外驴行,这绝对是一种另类奢侈。然后,只有再等小孩走入学校之后,又有时间了,但身体已经走下坡路,顾忌更多,旅游吧。那时候有驴行也是偶尔打打酱油。所以磨房的兴衰其实正好契合了一代人参与户外的黄金年龄的逝去。

  三、磨房的战略步伐还是缺乏速度和力度
  结合上面两部分的分析,磨房现在最深刻的危机,是什么?它逐渐沦为一个普通的地方(虽然是中国一线城市)户外社区的概率,还小吗?
  它没有自己的流量入口,没有巨头帮它引流,忠诚的用户进入了打酱油的年龄,而新生用户却蛮不把它当回事。而作为户外论坛核心价值的攻略和游记,全网范围内的稀缺性下降;磨房用户参与度降低之后导致新的有价值的内容的生产速度更是减慢。最终结果就是磨房既有的攻略游记老化,而磨房攻略游记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下降。这一系列的危机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第三部分:出路
  如果是一小群人,来实验一个户外论坛,我觉得磨房走到这一步,已经是相当成功了。但是毕竟曾经更成功,所以如果是当成一件永续的事业来做,现在确实该反思了。
  磨房的定位和方向是值得考虑的。如果磨房并非只是想做非商业户外的堡垒,那么它应该以用户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为追求目标,并且要为五年、十年以后的市场地位而提前布局。至于户外的形式,不是网站经营者该纠结的。
  在互联网巨头时代,最有利的位置是掌握流量。庄辰超的“去哪儿”“美丽说”“融360”,其共同的模式就是做流量的聚合和分发,他成功了。其实说到底,淘宝市场当初也是这个模式。去哪儿和融360现在的市场地位都是稳固的,它都是抓住了细分市场领域,而且这个细分市场有一定专业性,又比较窄,所以初期不被巨头关注。磨房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内容制造部分完全从战略层面剔出去,没必要去限定什么商业非商业,只要不因非商业小众而歧视就成了。把搜索和用户订制的触角延伸到磨房以外。磨房的优势就是有懂户外的人。而户外又有专业性、有技术含量,难以充分标准化(或者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化的户外产品)。所以现有的其他平台容易想到的价格排序在户外圈子里是弱爆了。无论是户外装备、户外线路、户外活动(组织者),都可以提炼出超越价格的比较要素。全网搜索、多要素比较、用户倾向分析,如果磨房做到:能让大众想到我想玩户外,我就到磨房上搜一下就不用再去其他地方了(就像买国内机票,看了去哪儿就不用去其他地方一样)。那么磨房很快就可以成为江湖霸主。然后在分发层面,如果磨房还保留有非商业户外的理想(或是因为其他也许不那么清纯的目的,无所谓的),给那些真正自助的活动不收取引流费,甚至倒贴以鼓励其更多提供内容,这样就都不耽误了。这种理想道路,磨房需要更强大的技术团队,需要公司化的管理和商业化的运作;当然首先是,需要融资。
  次优的道路:如果磨房自身研发实力不够或信心不足,那么就趁自己的内容(攻略游记)还值几个钱的时候,找个“干爹”。巨头(包括细分市场巨头)们当然优先考虑流量,但有了流量以后他们要守住流量,就会想到内容。社区建设是最缓慢的内容建设方式,他们肯定不会排斥买现成的想法。其实,如今旅游(大旅游概念)网站的行业洗牌,已经到了拼内容的时候了,他们很在乎自己社区的质量的。可以把磨房卖给一线巨头,比如腾讯;也可以卖给细分巨头,比如去哪儿,他们都能维持自己的流量;如果卖给旅游网站,则也许会成为下一轮洗牌的炮灰。除非你能赌五年十年以后谁是那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如果觉得磨房的魂丢了怪可惜的,那就把现在的站务管理团队连锅端(也许将来会被连根裁)。其实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影响力,什么先进优越都是自娱自乐。越是高级别巨头(比如腾讯),磨房发挥的空间越大,甚至依然可以去实现我前面提到的二级细分市场的流量聚合、大数据基础上的用户需求订制、立足于户外的关系型社区等。
  最后的道路:就是维持现状,做力所能及的改良。比如在用户体验上去追求更多的关系型社区的特征等。但是不要期望磨房将来能有大作为,能维持现有影响力都是奢望。其实磨房一直在变,那为何步子不更大一点?磨房的城市板块相当于是很不彻底的关系型社区,当初承载了磨房在大本营之外拓展的主要职能,它能做到这一职能也是因为它可以相对容易地配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圈。如果这块做得更彻底,更加围绕人际圈而不是城市,也许它的活力会更大更持久。毕竟,所有的狗血纠纷都是和不同类型的人被迫拥挤在一个城市板块下有关。不想被某些人看到或者不想看到某些人,这样的需求没有被网站架构设计者充分考虑。倘若老能看到不认可的事物,这样的版面很难变成所谓的精神家园的。但后来的“圈子”似乎陷入了方向的迷茫和否定,给人感觉只是试验品,功能少的可怜。

  互联网时代的铁率是冷血无情的,想想开心网的案例。当然,如果地方性户外论坛也挺好,那当我白说。我不是磨房大本营的人,却又把磨房当成家,所感受到的东西里面找不到淡定的理由,就是这样。

-------------------------------------------

同步发在磨房站务板块:http://www.doyouhike.net/forum/helpdesk/1025133,0,0,0.html

跟贴补充:
楼号16(从商业模式谈出路)、17(谈格局高度)、19(谈模仿)、20(控诉版主制度)、25(大众小众之争的荒谬)、
49(磨房旅游方向)、53(约伴平台的定位与磨房的产品化)、55(O2O与烧钱)、56(工具化替代内容实现用户黏性)、66(探索与娱乐)、68(AA与商业)、50与66后半段(理念如何自处?)、81(谈营销)、85(网站架构变革应围绕用户硬需求)

Post #16

再谈磨房的出路:
商业模式的问题,其实答案也不复杂。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商业模式围绕流量而存。内容没有商业模式,或者说,内容没法直接变现。这很残酷,但是很真实。如果不认可,可以举个反例出来。甚至现在发展到主产品都没法直接变现,变成主产品吸引流量,附加值赚钱。比如360杀毒免费,网址导航和应用分发赚钱,颠覆金山瑞星;巨人游戏免费,道具赚钱,颠覆盛大。如果磨房直接卖内容,必死。连传统媒体现在也被迫放下身段,因为免费的自媒体、电子媒体,在未来几年将彻底颠覆纸媒卖新闻的旧模式。我们看电视新闻,不要钱,一旦电子化,复制成本可以压到零。磨房卖实物产品,马上降格成一个大的B卖家,那也得到天猫或京东或易迅或当当之类的地方开个铺子,自建?死路。
昨晚写得匆忙,有一条没提。就是磨房的媒体化。户外的内容,风光、路线、游记之类,其实很适合变成媒体。新版的气质确实更接近一本电子版的旅游杂志了。
但转念一想,其实关键是要清楚更本质的东西,就是磨房要自己实现商业模式,还是成为别人的商业模式中的一环?这才是关键。如果磨房能做的和打算做的事情,就不可能生长出商业模式来,那么想煞人也找不到出路的,那就认命。那就成为一个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中的一环,那么他只能委身。如果磨房想自建商业模式,那么他就要找到更多的资源,决心更多的投入。
回到上一段。磨房现在就是做内容的。好,我已经回答了,做内容做不出现金流。新浪新闻、腾讯新闻,在整个巨头的体系里面,就是吃现金流的,但有别的部门养着。巨头就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各部门有自己的职能,有些部门就是赚钱的,有些部门就是赚吆喝的。磨房至少现在就是一个内容商,那很清楚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他如果想要融入,他就只是一个身体部分的角色,把这个身体部分嫁接到能自我维持流量的巨头体系中,他就活。
找个窄门。好,比如类似虎嗅那种自媒体模式。他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说难听点,就是敲竹杠。因为TMT领域大金主很多,在用户面前,脸面很重要。磨房能做吗?这个行业就不同。回归传统吧,你靠广告赚钱,呵呵,这不是半屏广告的8264吗?多少磨房人所不齿!现在当然是想学都没机会了。8264明显的公司化商业化,我在上面感觉不到多少论坛中的那种互动感,但有料的文章很突出。说白了,它不像论坛,像新闻网站,比如凤凰、人民、新浪、和讯这样的新闻网站,底下也有网友点评的入口,但对内容来说可有可无。而典型论坛的特征是有价值的东西在互动中出现。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户外新闻网站如果需要,也一个足矣。但是媒体这条路为何值得思索,因为看来看去,磨房的内容,属性上具备新闻的基因。当然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内容是知识性的,那么类似知乎这样的模式,磨房也可以考虑。知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不过我感觉,这不领先,因为现在移动端流行的是用户订制新闻的模式,知乎模式显然已经老土了,不过其UGC确实和磨房的基因相同。磨房的还有一条基因就是有专业性的忠实用户,把这个发挥好的例子是豆瓣,豆瓣的发展很慢,但他确实几乎就没有让自己的粉丝失望过,或者说,再慢也没做减法,所以守住用户,就有等到春暖花开的机会。他的方向就是最适合文字内容的书评影评和音乐推荐。但显然,豆瓣在互联网领域里面算穷兄弟了。也许在下一轮并购中,它会成为对象。
因为户外领域在整个互联网经济中,属于尚未成熟的一块,磨房都有机会,但时间还是有点晚。
磨房自己积累来自建商业模式,我感觉基本错过了时机,错失了市场地位。如果磨房是细分领域中的老大,当然首选自建商业模式,那样的话我担心的是现实资源与期望之间的巨大落差。融资其实本身也是一种卖,投资方也会干涉经营方向的。直接卖,磨房现在是什么地位?前三总排得上吧?所以还能一卖。老大8264能卖吗?巨头要出天高的价格吧。所以就是了,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最容易谈成并购的,就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巨头想要个社区,当然希望有全国影响力了,地方性论坛很多,巨头会有兴趣吗?全国影响力的论坛不多,磨房有机会的。这之前,想清楚最重要。一旦获得了实力,前面的想法,磨房都有机会。卖了也不见得就会失去经营权,管理团队经营失败才会失去经营权。腾讯有拍拍,但还买了易迅,易迅现在搞得好啊(突出卖点配送速度,加上腾讯引流做得到位),所以易迅的老班底继续搞呗。搞砸了,肯定是掐死易迅,资源全部并给拍拍了,投入的费用,就当是灭掉一个竞争对手。注一句:腾讯倾向易迅,还有一个原因是腾讯不能失去自建物流的平台。拍拍是集市模式,在京东和阿里菜鸟自建物流走封闭体系的大潮下,腾讯不敢冒风险放弃这一模式。

总结一下,磨房目前是个内容商和平台的双重身份。但平台不值钱,内容有价值。内容没法变现,平台又没能力创造收益(目前)。这样下去,衰退!每一次用户的代际更替,磨房就衰退一级,想想五年后十年后的磨房。那时候00后看到磨房的帖子,权当历史故事看了。磨房现在有想法远远不行,关键是要有资源。磨房要想有变革,关键要有资源。有什么样的资源,实现什么样的想法。所以我正文的出路一章,逻辑很简单,都是围绕着资源说话,我觉得,其他都是细节。磨房能自建商业模式吗?这样的商业模式能跑赢或者至少跟上竞争对手吗?磨房的用户市场占有率能守住吗?不能的话,就不要想着自建来实现资源的自我滚动积累了。
当然,其实不出头也不是什么天塌的事,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律,磨房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走向衰败,和千千万万的论坛一样。人都有个生老病死,呵呵。

Post #17

有些东西应该看得更远一些。创始人情结有时候是会让公司错失最佳转型机遇的。创始人有路径依赖,创始人看网站如同看儿子,具体的需求知道得比谁都清楚,但是战略的东西反而容易被情感困扰。这不是只有磨房,最近的例子就是DELL。讨论太多没有用,真的,这两年我自己也有创业体验。因为讨论的东西往往超出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范围之外。正确的顺序应该就是先知道自己的实力,各方面的实力,然后在这个范围内讨论方案优化。如果现有选择不多,那花功夫想,不如花功夫找找新的合作伙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谁比别人特别聪明,多半你能想到的,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肯定有人想到过,但是如果你有实力,你就可以做。甚至都不用担心暂时的落后。

Post #19

想法是好的。如果磨房仿照其他网站现有的模式转型,同样的问题就是,你得立足于超越他们。否则模仿再像,也是新领域里的老二,老二若干年后总要考虑自己的后事的。想想360,他做杀毒仿金山,但商业模式是全新的、颠覆性的。很多网站或公司不转型等死,一转型死得更快,老用户骂,新用户不认帐,就是这个原因。要是没有超越,就不要模仿。你不是腾讯,腾讯模仿是锦上添花,你模仿是为了求生。这方面真的要想周全一点,本质的东西。
所以我的文章是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我想,自下而上找出路,估计磨房内部N次了。

Post #20

回想起来,我那个城市板块人气散去的触动事件也是和版主有关。
我得说,版主制度是个劣根。版主制度根本不适应大众化时代。要求10个人喜欢同样十道菜容易,要求50个人喜欢同样十道菜就难了。版主制度就是当初网络小众化时代的产物,老早应该进坟墓。
磨房最大的战略失误就是没有彻底向关系型社区转型。
如果走媒体道路,那么替代版主的是编辑,来进行UGC的后续整理和包装(比如指导作者提高可读性,文笔润色,甚至助其出版),版主制度也不适应这样的互联网生产模式。版主没有强制性义务,版主的工作也没有流程化。编辑可是对自己的工作流程负责的。每一个死去的分版面后面都有一个尸位素餐的版主。
还有,就是现在的版主对管理版面特别是大众化背景下的版面,缺少必要的管理知识。在一些事件背后,体现出第一职责人(分版版主)的不专业、不担当、不在场或无能。但本质上,大众化背景下要求版主能够搞定这么复杂的关系,其实勉为其难,人家拿多少好处操这样的心?还天天守在版面前。主动要上位的,容易挟私。大公无私的,多半清高,至少嫌麻烦,最不想惹一身骚。
最终,所有重担都落在一小群站务和铁杆粉丝身上。扛着磨房走了那么久,还能指望什么结果呢。
磨房早五年想清楚,不会有今天。所以小修小补还不如等死,精力都是白花的。
说得不客气,见谅。

Post #25

磨房属于谁当然是个问题,那是磨房法律上的所有人,我们只是参谋,这和大众小众无关。
对于小众和大众的问题:比如磨房是不是小众论坛,是不是应该或任其小众化,磨房不该或不必大众化……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值得太纠结了。我觉得大众和小众是个伪命题,是为不做变革或做不了变革找借口。大众和小众问题本质上就是磨房满足谁的需求的问题(有网友提到了这一本质),所谓小众就是磨房满足现有人群(存量用户)需求的问题。但我认为这是荒谬的,实际上小众化也无法满足存量用户,最后只能满足个别人(下文提到的伪精英很可能是这部分人的主体)的需求,而其他存量用户也会撒手而去(我为磨房的这一现状痛心疾首)。我的生命中遇到过不少小众论坛,不过很可惜的是,几乎在我刚了解它的时候,它就没落了,是一种比现在的磨房更透彻的死亡。相信多数人都有体会。自古只有铁打营盘流水兵,如果大众的自由出入的热情无法激发,那荒废是注定的。
除非是刚需或本身就没其他平台可选的,比如色情网站。否则,在有大众去处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去大众化的圈子。很简单的道理,精英(这里指为社区内容做出最有价值贡献的那撮人,他们能写会写,或能组织活动会组织活动)也需要有人喝彩,精英需要观点碰撞,甚至可能精英比草根更需要大众的氛围,没有大众的认可和衬托,怎么看出是精英呢?何况,户外活动多半时候都是离不开团队的。
也不要以磨房文化的独特性作为小众化存在的借口。没有人,文化也只是附着在坟贴中的文化遗存而已。文化不可能脱离影响力而存活。影响力就是文化活力大小的唯一有效指标。而大众化,或者满足大众需求,未必等同于舍弃原有文化。因为再独特的小众,他都是大众的一部分;而大众,就是由无数有个性的小众组成的。只是流行风在不同的角落轮流刮起而已。

不过需要厘清的是:有一种伪精英,他担心的是观点的碰撞。因为其学识和能力在一个小圈子里是出类拔萃的,但真到了人群中,就被轻易淹没了。但他又自视甚高。这样的伪精英宁可维持一种小众状态,不但不愿意开门迎客让大众自由出入,反而对外来异见有种本能排斥。伪精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发布观点,跨界无底线,但不屑(实际上是不能且无诚意)展开分析来证明自己。由于见识(在某些方面)堪比浅薄,所以他并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一个类似怀才不遇之类的借口就可以实现心理上的合理化,于是可以一直清高下去,反而觉得大众因为与自己不同所以庸俗。通常这样的人不会主动去为大众承担什么,反而远离大众,甚至连大众出入的地方(比如微博之类)都会让他觉得庸俗。但往往这样的人也一样不会主动为小众承担什么,当一个小众冷却的时候,他最可能做的事是再去找一个别的小众,而不是想着怎么去拯救或改变之类。懦弱、自卑、不敢担当是伪精英骨子里的,但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是,伪精英的自我感觉更好;楞是把世间万物分出雅俗是他们惯用的精神胜利法,而他们一贯的逃避则被伪装成了“无为”的清高。

真正的精英,雅俗到了他们身上就混为一体了,比如史蒂夫·乔布斯。他们只会永远奋斗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名利场中,不担心粉身碎骨,只担心碌碌无为。因为勇敢和担当是骨子里的。不介意大众与自己的不同,但可能会介意自己不能理解大众。他们浸泡在大众的“庸俗”中,却不会担心自己变色,因为自信是骨子里的,当然是在特定领域。

互联网时代下,磨房户外论坛的“危”与“机”_观宇 磨房户外
话说难听点,小众的诉求很可能变成一小部分存量用户以自己的需求绑架整个社区的发展。小众诉求的潜台词往往是:无为,人少点不坏啊,这样挺好。倘若真的这样,再没有新鲜血液,那这个社区经过若干代际之后,就会变成这小部分人的网上私家花园,但是我估计这时候他们也不会有激情来这里码字的。

作为社区的领导者,我认为绝对不应该仅仅从单个用户的需求和眼光来考虑问题。单个用户想要什么,想怎么使用这个社区,想怎么玩,没必要去考虑要吸引多少个新用户,因为新用户他认为只是陌生人,可能永远都没机会有交集,所以他当然可以不在乎。这完全是两种担当的境界。我之前提到的关系型社区其实是解决个体用户需求与整个社区发展的矛盾的良方。

我个人认为:已经很清楚了,小众就是死亡的另一种好听一点的称呼而已。何况磨房至少曾经那么有影响力,他大众过,大众过之后再小众,怎么说都是一种失败,再去说什么大众坏小众好,酸葡萄甜柠檬心理而已。

心血来潮多说了几句题外话,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Post #49

拜读了一下。磨房旅游的路和磨房社区确实很不相同。这基本等同于另起炉灶,因为老用户可能出不了多少财和力。当然,有磨房的品牌在,一个磨房旅游比其他旅游,在圈子里传播得更快。
就原有格局来说,长假和异域是最接近旅游的,参与的用户对它们和之前的传统社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玩法。不坏。
磨房旅游,我觉得面临的竞争一样很大,甚至更大。应该说它是很自然从户外社区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绿野这条路走得更早,而8264这条路走得更专。相比之下,磨房并无胜算,也无胜相。一旦走向旅游,它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大旅游概念网站,目前磨房做的事情,携程不能做吗?穷游不能做吗?看下来,目前的旅游网站,都面临从传统IT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大数据时代的转型。磨房如果只是按照现有资源惯性发展,不可能有弯道超车的机会。所以,我得说,11年的主意还不具备呵呵其他网站的格局。8264为何成功?因为它主要是卖装备,户外装备和旅游的分野非常清晰而且很难逾越。而如果是卖信息,则就是与所有大旅游概念的网站为敌了。如果要超越的话,尽量不要把自己陷到红海里面去,如果免不了,要么就是你有成本效率优势,要么就是利基战略。行业老二老三真的是一个很尴尬且很危险的位置,一旦旅游网站的洗牌正式开始……想想两年前的百“团”大战,现在还能记住几个?

还有,其实对于老磨房人来说,最在乎的是磨房的理念,而磨房理念主要存在于磨房社区。所以,就算磨房的其他部分成功了,老磨房人还是希望磨房社区能够一起繁荣。如果磨房社区死了,其他的,也许很多老磨房人都不会在乎了。

Post #53

除了论坛,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是产品化的,都是已经实现了的商业模式。11年提到的磨房旅游,可以说就是这个吧。
但是提到靠约伴和活动来吸引流量,我心里不是很有底。其实这个流量来源,分两个步骤:用户首先得知道有这么个磨房,认可它(因为约伴方式和约伴平台太多了),然后下次就记得想要活动的时候来这里,或想组织活动的时候来这里。我觉得户外约伴市场的磨房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因为在你的架构里,这成了命根子。用户第一次接触到磨房,是因为什么?因为查攻略游记还是因为目的地关键词还是因为圈里人介绍或是直接找约伴?流量分析的工作我觉得必须得做。
没有数据,有些决策就很难做到最优。如果发现,在用户第一次接触磨房的过程中和用户认可磨房的过程中,用户关注的地点的相关游记攻略路线等是很重要的,那就说明论坛内容依然起着吸引流量的作用,甚至可能是最主要的吸引点。
既然提到了数据分析,假定也没必要考虑我认为的流量生成的两步骤,假定现有的数据分析已经够了,结论是约伴比内容重要。那么,就磨房社区来说,如果定位为约伴平台,我觉得网站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改变空间。目前来看,约伴并不突出,论坛的架构仍然很顽固。或者说,还是有点不伦不类。可以借鉴下其他的约伴类网站,比如相亲网站之类。约伴平台,至少得一切围绕着活动(路线或目的地,组织者)。而论坛则围绕着帖子,即内容,但既然你透露改革方向是“去内容依赖”的方向,那就应该彻底摈弃论坛架构,现在摒弃得不够彻底。

磨房旅游或者说产品化的那一块,我觉得至少是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我用得最多的就是磨房保险。我相信其他方向应该也是获得用户认可的。这么好的产品,为何要依赖约伴平台来引流?实际上很多情况(至少是我遇到过的)是一圈人在别的地方组织得很起劲,在自建的论坛或QQ群里约好了一切事宜,最后来磨房就为买个保险。我顶楼提到过一个现状就是很多活跃组织者并不是在这里首发自己的活动。这些组织者都是老户外,所以很早就知道磨房有提供保险的服务,但是他就是死活不在磨房上首发,而如果组织者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则直接就另找保险渠道了。很多事故报导中我们看到领队的保险意识是有的,但并不选择深圳美亚,而那些保险公司也未必比深圳美亚做得好。多浪费啊。可见磨房保险在户外保险中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低。如果磨房是家上市公司,我是资本方,我肯定建议磨房把产品化部分剥离出来,单独上市,还能卖个好价钱。就像资本方要求搜狐视频从搜狐中剥离出来一样。绑在一起,整体估值反而降低。作为磨房的经营者,既然看到产品化部分的前途和钱途,那就应该为它的出路重点考虑,比如说单独对它进行宣传、引流,或寻找合作伙伴。靠一个没落的社区给一个有钱途的产品引流,这显得本末倒置。

话说回来,我觉得还是理念问题。我一直强调互联网思维,那么按照互联网思维,怎么看待这问题?赚钱的和赚吆喝的各司其职,主产品吸引流量,附属品赚钱。如果磨房社区吸引流量,那么应该舍得投入资源建设好这个流量入口,其实各家互联网大佬们做的事情岂止是投入资源,简直是为了守住流量入口不择手段。有用户了,自然有未来。因为社区不赚钱,所以不必投入或减少投入资源,在变革的过程中慢慢来,我觉得是传统思维,而不是互联网思维。按照这个思路结合你提到的数据分析,结论自然是磨房必须投入大力气做好约伴平台,做成约伴平台中的数一数二,并且市场的绝对占有率也得提高。网站设计层面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做好用户体验。组织者的用户体验和参与者的用户体验。让组织者用过一次之后,觉得自己的自建论坛约伴弱爆了,QQ群约伴太低级了。用户体验是要考虑的核心,户外理念留着老磨房人们咀嚼去吧。我的意思就是,磨房将来就是靠最好的用户约伴体验来留住用户,而不是靠三观契合来吸引用户。

磨房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磨房社区是个约伴平台,适当的广告是必要的。但通过本贴互动表现出来的情况看,连部分远离决策层但关注磨房的老磨房人们对此定位也不够清晰。这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磨房决策层的计划书里的。同时磨房的产品化的东西既然是商业模式,那么就可以跳出社区,直接按照该商业模式自身规律来推广,比如卖保险的一套手段,订房的一套手段,包括目前国内还很不成熟的短租、拼租、拼车等,空间很大的,绝对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包括在大数据上的运用,增加网站方面对参与者和线路的背书等。为何不能搜到某处目的地的时候,就马上能够查到该地相关的事故、纠纷、当地商业环境的好评恶评、组织者的被投诉情况、已经要去该地的其他队伍情况。大旅游的赚钱空间很大,现在行业整合程度很低,磨房在此面临极大的竞争和机会,但冲着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为何不值得加大投入、大干快上?说到底,只有更加公司化的运作,才能更快更系统更周全,避免现在捉襟见肘抬腿扯到蛋的境地。

磨房加油!

---------------------------

剩下的不贴了,还是直接访问发在磨房站务的讨论贴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2827.html

更多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互联网时代下品牌与广告变化与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经营者做品牌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和促销推广让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提升,然后再通过缩小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告知和推广以提升品牌认知度,再对小范围的受众进行连续的有针对性的推广和活动形成品牌美誉度,直到品

声明:《互联网时代下,磨房户外论坛的“危”与“机”_观宇 磨房户外》为网友会笑才不是傻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