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胖东来的倒下
这两天关于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关闭了最后一个门店也是大本营,并离开胖东来的消息,着实很吃惊。这几年经常去河南,时不时听人说到胖东来,了解一番后,知道这是一家充满人性的百货连锁公司,它以反传统商业逻辑而著称,以高薪水、高福利、自由、快乐的工作方式闻名遐迩,胖东来员工的工资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0%,一个普通的店长年薪十几万。一直被冠以“百货业的海底捞”。总部在许昌,创建于1995年,鼎盛时期在许昌、新乡等地有三十多家连锁店,员工达七千多人。虽然沃尔玛、家乐福、华润在上述城市都有店面,但在当地的消费者心理,胖东来丝毫不逊色。没想到正当人们津津乐道胖东来的人性情怀的时候,竟然到也步入了曾经的河南名企“红高粱”、“亚细亚”的后尘。其倒下的正式原因不得而知,作为局外人不妨揣测一二,仅作谈资。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百货业迈入冬天的趋势所致。在网购大行其道的时代,百货连锁业一下子成为了夕阳行业。各个城市的百货大楼大都举步维艰,以前在合肥逛街,百货大楼、鼓楼商厦是必然要去的,现在算下大概有三四年没有踏入半步了,甚至爱逛街的爱人,也不去了。于是百货业要么转型,比如苏宁改变战略发展打造“苏宁易购”,要么升级,比如万达、金鹰,成为包罗吃喝玩乐一体化的“mall”甚至商业中心。而无论是转型或升级都需要规模效应和更大的资源整合。而偏安一隅的胖东来显然没有跟上这个大趋势,被淘汰也就在所难免。众所周知的另类餐饮公司海底捞火锅,再强调关怀文化、人文情怀的时候,并没有放弃扩张的步伐,在一二线城市不断的扩大规模,从而用规模来获得更好的成长。从前两年开始,胖东来不但没有走出许昌和新乡,而是不断的缩减门店数量,去年就退出了新乡市场。
其次,从消费者本身来看,购物的时候,体验和服务固然重要,但价格是关键因素。虽然胖东来的货物未必贵,也许与沃尔玛、家乐福等相比还要便宜点,但是在家电、服装等方面与网上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其良好的服务和极好的口碑,当然能吸引众多的眼球,可惜很多人进点大概只是体验感觉,对于很多商品也只会记个货号,然后再去网上下单。甚至很多人在天热天冷的时候,进去只是去享受下免费空调。对于百货连锁来说,消费者没有了购买欲望,一切都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了。所谓的服务体验并不能转化成真正的利润。反观海底捞,进来用餐的人可是老老实实付钱的,而且费用并不算便宜,一个人一般需要一百元以上。企业有钱赚,再提高服务水平也就有了资本。服务可以提高客流量,客流量带来更多的利润,形成了良性循环。
再次,从员工方面来看,既要平衡好物质和精神激励,又要协调长短期、局部与全局利益。也许于东来极具浪漫情怀,更具大侠气质,想打造一支具有独特文化的团队。在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方面都做的不错,从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可见一斑。但员工总是很现实,尤其在物质不自由、文化素质不高的时候,谈太多的奉献精神、职业素养往往是画饼充饥。对于胖东来的盈利能力,一线的员工自然心知肚明。一个不赚钱的企业大谈理想,自然如海市蜃楼。短期的物质利益想支撑长远的梦想,很难实现。不可否认,于东来想打造一个乌托邦,想给全体员工一个最有保障的福利待遇和精神安慰,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吃这一套。所以于东来在离开的时候才会感叹:“当我需要正义的理解的声音的时候,许昌的几千名员工,你们的影子哪去了,你们觉得所有的得到都是应该的,都已成了习惯……只知道得到爱,拿什么让我爱你们。”这段话被很多财经记者解读为“于东来破功”,原意指演员下台时候蹩脚的演出。与其理解为于东来的抱怨牢骚和怨愤不满,不如说是众多员工的现实需求和胖东来理想诉求的冲突。
史玉柱曾言,企业不盈利是不道德的行为。正如一个人吃不饱饭不会谈更多的理想,而是想尽快的填饱肚子。马云也喜欢大谈大侠精神,高管都有个诸如耳熟能详的侠客绰号,仿佛都成了行侠仗义的好汉。但不要忘了,这些人都成为了亿万富豪。
陈培松2014年10月19日于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