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方先觉辩:只欠一死的抗日英雄

(抗日名将方先觉)首先我确认方先觉将军的确是有投降日军的事实,但在我眼里,投降有两种,一种是只限于军事上的放弃,缴械和妥协。而另一种则是对于民族,国家和阶级立场的背叛。比如汪精卫,孙殿英的投降。很明显,方先觉只是属于前者。有不少人认为方先觉投降日军是“贪生怕死”、“叛国投敌”,投降情况要具体分析,岂能靠书生意气所断言?没有对事情有所了解,怎么以又妄下结论。下面我将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一,衡阳守军当时的处境。在血战衡阳的第四十七天,1944年8月7日,上午日军已攻陷城北,城西。连炮兵指挥官都能看清两三百米之类的日军了,大势已去,蔡汝霖下令把火炮全部摧毁。中午的军事会议上,方先觉指示销毁电台和密码本;这些表明守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败局已定,坚持下去也对战局影响不大。饶少伟希望可以突围,但周庆祥否定,一来突围希望极为渺茫,二来如抛下几千伤病员不管,自己就算突围成功,会不会像57师的余程万一样被军委会逮捕。方先觉军长等拍呈蒋委员长电,由孙参谋拟电稿,电文如下:‘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进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药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以报作育之至恩,来生再见。方先觉、容有略、葛先才、铙少伟、孙鸣玉同叩’。这足以表明守军当时以无力再战,且坚守对于战局已无扭转性的改变。第二,方先觉为什么选择投降?主要还是两个原因:1,援军增援不力,2,伤病员无法丢弃。第一个原因:当时,衡阳外围援军共有7个军(20、62、73、74、79、93、100),总人数是进攻衡阳日军的3倍,可见其实力雄厚。虽然蒋介石屡次下令进攻命令,但援军行动缓慢,战力不强,始终无法解围,援军的消极自保,救援不力,特别是62军军长黄涛更是延迟进攻时间,坐观第10军的覆没。62军不是嫡系部队,平时遭到蒋系的排挤,此时是在出口恶气,而嫡系之中也有内斗,有资料显示,第100军军长李天霞说:“衡阳解了围,方先觉岂不成了抗日英雄!”这么无耻的话,也能说得出口。第79军军部少校参谋欧阳润在战后说:“由于参战各军保存实力,以求巩固其地位,不愿与敌寇力战故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衡阳坚守40余日,虽经一再电促外围部队前往解围,但除第62军及第100军、第79军先后进至衡阳郊区或外围外,其他部队均未到达衡阳附近。特别是湘江以东的各军,根本没有向衡阳方面作出任何积极的行动,一直徘徊于东路日军以东的萍乡至茶陵以东地区。即使受命进攻,也只是进行了一些“无关痛痒之攻击”。  
第二个原因:主要就是伤病员的问题。43年,常德战役57师的余程万安全突围后,但城中尚有数百伤病员未撤出,被蒋介石视为为德不卒,遭军委会逮捕和质询。这是前车之鉴,何况当时衡阳是有数千名的伤兵。白天霖编撰《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一书记载:“此时仍有7000余伤患员官兵,于颓壁中痛苦呻吟,或举枪自杀,或跳井投江,或悬梁而亡;重伤不能行动者,争求轻伤者或持械官兵补他一枪,以了残生,其惨状非笔墨所能形容!”可见方的压力多么大。在8月5日下午的军事会议上有人提出突围的可行性,但还是遭方先觉的否决,方对他的几位师长说:‘突围力量是有,可以突出去。但是我们走了,剩下这样多伤兵怎么办?敌人见了伤兵就杀,守常德的余程万可以不问伤兵,我方先觉不能,你们忍心丢下伤兵让敌人去杀,以后活着那个再愿意做你们的部下?’到8月7日,守军的败迹显现,阵线已被突破,此时已无法单独突围。第54师师长饶少伟再次提出突围之事也因无法带走如此之多的伤兵遭到周庆祥的否决。我为此引用了饶少伟的那句话:“唯一支撑着人们的心理,使之能作出违心的选择时,就是让剩余的官兵,特别是饱受伤痛之苦的伤员活下来……”。在方和日军投降条件谈判中,不虐杀战俘,给予伤病员人道待遇排在条件中的二,三位。
我为方先觉辩:只欠一死的抗日英雄
第三,有关“先和军”之事:
方先觉投降后,日方报纸曾发表了一篇方先觉的书面谈话。方先觉对日军进行吹捧,称赞“日军之神勇,巧妙之战术”,说“相信余之败北,并非败于军事,而实败于正义”;后来日军将方的残部3000多人改编为所谓的“先和军”(取方先觉的“先”字和伪和平军的“和”字),任命方先觉为军长。参加了伪军。我要说的是那个所谓的报纸上的讲话,完全日军单方面的说法,现在连原始记录都没有,只能靠当事人回忆,就拿饶少伟的回忆来说,方一行人被囚禁在天主堂,关了一个月,就叫他们参加什么仪式,所谓的"先和军"的安排的仪式在一个农民家里举行,喝完几杯茶之后,就到集合到前院去,日军召他们来此目的,就是为了让日本记者拍照,拍完照后,然后举行会餐,方先觉只是与个别日军唅暄了几句客套话,就没有说话了.然后在各被俘军官回天主堂的路程中,方先觉就说了那句话:“来在屋檐下,谁敢不低头,日本人只照得我们的相,却照不到我们的心。”在另一个第10军老兵白天霖的文章中说:“先和军”一事,遭方先觉托病拒绝,这只是日军的一厢情愿而己!过了几天,被任命为先和军的第一师师长周庆祥和参谋长孙鸣玉在日军疏于防范下率先逃跑成功,饶少伟在用采购证城中活动之际,与99军谍报人员搭上线,在老乡的掩护下逃脱,方先觉也已在11月军统人员的支援下逃出。连日本大本营陆军作战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都写道:“因此次衡阳之攻略,使我感知中国军战意之旺盛。尤以前经投降之各高级人员,在经过巧妙伪装其态度,终于突然逃脱,返回中国方面。”足可以证明方并没有做投敌之实。
第四,方先觉逃回重庆后,蒋介石的态度:很多记载都说,方先觉逃回重庆后,蒋介石曾指责他“你咋不去死?”,其实我认为有误,如老蒋真有这些想法,为何还派军统人员救他出来呢?蒋对最先跑回来的饶少伟还说过:“责任不在你们,你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你们当然也包括方先觉在内了。1944年12月14日,蒋在重庆黄山别墅接见方先觉,以全国慰劳总委员会的名义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方和他的五虎将各授予勋章,慰劳金一百万元。重庆各大报纸更是以《欢迎衡阳守将归来》,《向方先觉军长欢呼》为标题,大肆炒作。方被任命为第37集团军副司令兼青年军207师长之职,当时的青年军全配备美式武器,是王牌中的精锐。可见老蒋对方不但没有斥责,方反而升职了,连他的手下都高升了。
我实在不觉得老蒋会说出:“为什么不死呢?”这句话来。如果老蒋有这思想的话,那为什么会授予方先觉勋章,锦旗,在慰劳会上称之他“军人之楷模”?江苏旅渝同乡会还给他在重庆盖一座小洋楼。这也太奇怪了吧,很少有国民党将领得到这种待遇,为什么欢迎会上还出现“军人之楷模”这样的话来?这不是打自己嘴巴么?“1945年春夏之间,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六中全会上,一位国民党元老在会间休息时,和代表们散步高谈阔论,大意是方先觉守衡阳究竟有功有过?如果投敌属实,那就不是有功而是有过,赏有功,理所当然,如果功过不分,何以取信国人。不料,蒋介石在邻近的休息室听到这一番议论,马上出来怒气冲冲地说:“刚才这一番话是谁说的?这和奸人造谣中伤有何区别?简直是不识大体!”一顿雷霆芒刺披头盖脸,令那国民党元老面红耳赤,尴尬万分,那张嘴巴除了吃饭之外直到大会结束再没张开一次。”可见老蒋对方先觉是万般维护啊,就连私底下党员间的一点讨论都能刺激他跳脚。试想他又怎么能会说出“你咋不去死”这句话来呐?第五,方先觉是英雄还是可耻的投降者?我是这么看的:方以只有一万多人的兵力拖住了日军四个师团四十七天,使得日军伤亡几乎超过了守军人数,这在抗战史一个辉煌的亮点,鲜有人能做到。试问衡阳保卫战四十七天,日军战史称伤亡19380人,军官阵亡390人,伤520人。近两万,就连被誉为抗日第一将的“老虎仔”薛岳引以为豪的代表作“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才自称战死一千多人,伤亡六千多人。对比八路军的最大规模破袭战——百团大战,日军战史称亡302人,伤1719人。我认为方是英雄,主要是因为他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和衡阳战役战绩,这点不容否认;当时的防线被突破,连火炮,电台,密码本都毁了,足以表明当时第10军无再抵抗能力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考虑生或死,就是如此简单而已。突围?城中数千伤员,面对城外的日军如何能全身而退。再战?弹已尽,粮将绝,剩下的残兵有气无力,只能挨刺刀的份。就算极力反对投降的饶少伟打算东渡湘水突围,但在他的部下都是旱鸭子的情况下,饶少伟也因为没有单独突围的勇气而放弃了突围,选择投降了么。如果方等人选择突围,要是成功了,那他就是英雄,因为他的战绩足以能证明他是为数不多使日军在一次战役里伤亡将近两万人的中国将军。就算没成功,最可悲的结果也和王铭章一样被日军打死,只留下殉国将士的一个名头,这也是完美的了;但他在再无可战的情况下,选择了停战(投降)。如果方先觉等人能早点突围,比如只抵抗二十多天,或者在8月5日就接受突围的建议,那脱身的机会那是相当高的,也未必会遭到军法从事,如此在后人眼里也能享受到抗日英烈的待遇。所以说在我眼里,方先觉只不过只欠一死而已,方先觉等人抵抗到了最后,是尽职尽责的,对于一个尽力抗日的人难道不值得纪念吗,投降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代表一种罪恶,就如女人失贞一样,但有谁又去分析原因和过程,失贞的后果只有上吊才能弥补,投降的后果也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罢。当然方先觉的结局还是逃回来了,没有做到叛国,日军导演的先和军的闹剧也因各将领的出逃,只两个多月就收场了。方的结果比汉代李陵好,我不必效仿太史公为李陵强辩,但也该设身处地想想方先觉之所以投降的原因,过程吧。如果方先觉单单作为一个怕死的人又为何当初拒绝部下提出的突围建议?他又何苦支撑四十七天,几乎弹尽粮绝,四面楚歌。到最后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方先觉现在早已不在人世,作为一个死去曾经抗过日的将领又为什么又不能和王铭章一同享受英雄的称号?难道只是因为一次万般无奈的“投降”?当然我不会提出像女作家陈岚那个蠢女人所说什么冒死反抗即是耻辱的奇谈怪论。牺牲固然值得崇敬,而方先觉的具体行为理应作为个案分析,他的行为值得人同情和理解。很多人只看到了生或死的问题,是否想到在那种溃退如潮的时代,能坚守到最后,给予敌人重大杀伤,本来就是鲜有人能做到少。看过电视剧《记忆的证明》那个国军上校团长周尚文,他也是打到了最后,也因为部属避免遭到日军的屠戮,才做了投降之举,当了战俘,可被俘的官兵不照样爱戴他么。英雄只是在个人心目中的一个定位,并没有教条的标准,英雄本来就是人,只要震撼人心,有血有肉就行。在损失严重,伤病满员,陷入困境的情况下投降未必不可;只有逃而不战或不战而降才令人鄙夷。据方先觉之子方庆中回忆,“父亲后半生的生活很难过,外界是非议论很多,他自己也一直活在阴影中,直到一九八三年去世。”在台湾一度还出现了方先觉受不了抨击而出家的谣言。作为方先觉的儿子,方庆中用最简单的话给父亲做着评价:“父亲无疑是爱国的,我相信他努力了。”是啊,既然努力了就够了,那些没上过战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来指责方呢?对于许多认为方该死的人来说,方只是惟欠一死而已;而对于我来说,方当时的处境应该值得理解,论杀敌功绩,方的确是抗日英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318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为郑恩宠案:六位亲历新闻记者的声明

原文地址:为郑恩宠案:六位亲历新闻记者的声明作者:鱼日山石1918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各位关心郑恩宠案的公民:所谓“郑恩宠案”的进程,大家都非常清楚。从判决结果和上海主要新闻媒体的相关配套舆论来看,上海官方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三点:一

只欠秋天 只欠秋天背后的故事

  秋天的黄昏,一支单曲循环播放,忧伤荡漾的歌声一遍遍响在我的耳畔,回忆就这样充满了忧伤和甜美的味道,缠绵不休,永无止境地徘徊在我的生命中。今生,我是否只欠秋天?  当季节轮回到秋的时候,心底泛起莫名的忧伤,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

服装店经营范围怎么写 服装经营怎么做只此一件的服装店

    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追求与众不同的形象,并以此来表达独特的审美情趣。只此一件的设计正是迎合了这一心理。大型加工企业也通过发展连锁的方式,尽可能增加某一销售地区的品种数量。“只此一件”也是服装企业打出的一张王

声明:《我为方先觉辩:只欠一死的抗日英雄》为网友别哭坏人会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