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版的《尼基塔》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看的尼基塔电影,当然这部很老的电影若以今天的视角来评价,有如我们以今天的标准来审视翁美玲版的黄蓉,我并不认为翁美玲漂亮,老港剧的情节安排虽紧凑但始终不能与我的节奏合拍共鸣。当然我也不认为吕克贝松版的尼基塔美丽,安妮·帕里洛德实在长相普通算不上妩媚,倒是MAGGIEQ更加符合我心目中性感妖娆的女杀手形象。美剧版的《尼基塔》,当之无愧的说是北美地区收视率最低的电视剧,想我看了20多年的各种剧,什么烂剧没看过,所以我仍追这部剧,看看到底能有多烂。
早期的吕克贝松并不是情节高手,不擅长讲故事的他把情节搞得很生硬,这点似乎和他崇尚暴力有关,拍动作和暴力电影的导演们例如丁晟(硬汉导演)似乎都少一丝柔情缺一份圆滑,吴宇森除外。后期,吕克贝松也冠上了商业片的头衔,这个名字逐渐走出了他的国家他的欧洲,哪里有电影院哪里就有他的名字。无论是导演还是作家,他们的早期作品往往更能反映他们的特点,就像黄土高原下游的黄河早已不是源头清澈的溪流。法国人再也不喜欢这位商业片导演了,我也不会关注他的《非常人贩》究竟能取得多少票房。《Colombiana》和《The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èleBlanc-Sec》,看开头十分钟就知道导演实在吃老底,完全少了他早期影片的浪漫可爱和内涵,《Colombiana》仅仅算是女性跑酷电影,讲述了一个跑酷女孩长大了依然又跑又酷。想看《The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èleBlanc-Sec》的童鞋建议转观《木乃伊》数部。
缺点,是人就会有。“缺”这个字意味缺少,缺失,似乎就有一分贬义在其中了,谁不想什么都有啥都不缺呢。不过我个人就缺心眼,也算是可爱的一种吧,不缺德就好了,缺也不是啥坏事,看缺的是什么。但越来越多的人都一味去迎合大众,没有双眼皮的去割双眼皮,没身材的去丰胸减肥,唯独没有倡导提升气质的,因为这项最难也最简单。有了双眼皮有了身材就有气质了吗?当然不是,只不过一副美女画皮。商业片导演们似乎也早已忘了自己拍片的初衷,从包装到模式,演员到剧情,都成了工厂里流水线的产品。《地下铁》,《尼基塔》虽然情节简单,但看出导演与众不同的才华,他的浪漫永远只藏于地下,似乎见不得光,微弱的令人心疼。他的爱永远只属于小人物,那么简单,却充满人性。当《taxi》开进国庆阅兵队,我们赞叹场景的不可思议回味着《第五元素》的大乱战一笑而过后,却发现到此为止。美剧《尼基塔》“集集都打架,集集不一样(搜狐的一个宣传广告语)”似乎也只是专注于技术,而非内涵层面,仅让观众满足于画面。若要谈技术,美剧《尼基塔》算不上上乘,若要论剧情,她更要靠后站。吕克贝松的《尼基塔》也有着同美剧《尼基塔》一样的问题,但吕克贝松胜出的当然自有理由:时间上讲,美剧《尼基塔》永远属于翻拍,这是翻拍剧永恒的症结天生的缺陷,<双面女蝎星>再怎么忠于原作也缺少原作的法国本土气息。此外我们也很容易原谅老金庸剧或者老西游记在特技和后期制作上由于时代造成的不足。内容上讲,吕克贝松侧重于将女主角的情感变迁心理变化,虽然他不是很擅长于此,至于政府黑暗和身不由己的下场似乎有些被男女主角的人性光辉所覆盖。而美剧中的尼基塔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爱情美满事业成功,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幸。政府的黑暗和腐败也当然没法和天朝的水深火热相比,此剧给中国人看真是小巫见大巫,能自己举几个亲身的例子来安慰大惊小怪的尼基塔。吕克贝松电影有着雨果式的浪漫主义,柔弱的女子持笨重的枪,冷酷的杀手不喜欢睡床,要么孤胆英雄要么人格分裂,要么地上鲜花,要么潮湿暗道……相比起美剧《尼基塔》似乎吕克贝松更能满足于我们稍有变态的情节,美剧的情节再跌宕离奇似乎都少了些中国人爱看的侠义在里面,再怎么看都是英语听说教材。有一句话,我记得上高中时经常用来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工厂时代中,我更喜欢的是有自己人文气息的与众不同,我可不愿意撞衫。
吕克贝松曾说,此生只需拍十部电影。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心情和环境是怎样,之于我,我确实是喜欢只有前十部电影的吕克贝松。当然他不能只活在十部电影,黄河东如海还是必经黄土高原,每个人生都如此,我也再不会大惊小怪别人作品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