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和相敬如宾
礼貌待人,与人初相识,礼貌待之,与人熟悉了,仍然礼貌待之,与人亲近了,还是礼貌待之,为什么这么繁琐呢?感恩可以让人记住彼此的好,可以让人不耿耿于怀疏忽,可以让人发脾气有个缓冲……许多道理是一样的,就像临睡前相互说下“晚安!”,这不是很好吗?
二人在一起,相敬如宾比相濡以沫要好,相敬如宾是相爱的人因为可以相守而感恩哪怕只是一点点却充满着感激,感激对方感激上天赐予我们可以相处的每一天。
相濡以沫是不得已在一起,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够活下去,相濡以沫的人不知感恩,虽然相互依存但心里却想着各自的江湖,想的是自己的甚至是和另外的一个人的江湖。
二个人,即使是相濡以沫的相遇,也不要只是相濡以沫,而是要提升人格,从相濡以沫进而相敬如宾。相爱的人是平等的,平等本该这样,当然,有歧视的人不这样,譬如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沙文主义者、自诩先进者、自封代表者、封建主义者包括大男子主义者等。
中国人肯定相濡以沫的无奈,更欣赏相敬如宾的浪漫,理想的爱情故事大约就是这样。
中国人说“男人一有钱就变坏”或“有钱的男人没有好东西”,大致是这种相濡以沫的活生生的写照,潮来了有条件了,还守着黄脸婆干吗?何不多找些漂亮女人呢?这是中国人的最现实合理的写照。中国人的婚姻和爱情关系不大,孔子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是说人长大需要解决些生理的欲望,成婚不过解渴式的相濡以沫罢了,以后有条件了或因为仅仅表现为性的低层次的欲望满足后当然是向往以前的旧爱以后的新欢的浪漫的外面世界的精彩啦,很遗憾,即使在古代中国描写相濡以沫的都是些没啥文化的庸俗男女,
对相敬如宾的描写就大不相同了,往往是书生意气和才女风华的诗琴棋画的情意缠绵,几乎把所有的美好的词句都奉献给了这样的美好组合,相濡以沫不能望其项背矣!
中国文化并非不知好歹,在相敬如宾和相濡以沫之间褒贬明了,可为什么在明知相敬如宾更好的情况下依然认可相濡以沫呢?因为相敬如宾和相濡以沫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两个层次,不同地位不同身份恪守不同位置,社会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要相濡以沫者去追求相敬如宾就会因精神的紊乱而动乱社会,理想化的追求并不有利于社会统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平民削弱统治者的权益的,因而相濡以沫和相敬如宾可谓中国式的知白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