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于2008年5月5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文字资料引自博友结庐南山湖畔居的博文评勃留洛夫的油画《庞贝城的末日》,征得南山先生同意后在此转载,特别鸣谢!
公元79年8月末,好几百年都没有动静的维苏威火山突然苏醒了。在山的峰顶上出现了灼热的气体和灰烬的巨大烟雾。随后,剧烈的地震开始了。悬挂在维苏威火山上的乌云越来越低了。只有巨大的闪电般火光的爆发冲破这已降临的昏暗。吓得失掉理智的人们抛弃了自己的家和财产逃跑了。可是,当暴雨般的石头和灰烬从火山口里喷射出来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没有来得及逃离城市。这些喷出来的石头和灰烬覆盖了两座繁荣的罗马城市——赫尔库南奴姆和庞贝,这层东西的厚度有8~9米深。喷发出来的炽热的倾盆大雨使这些物质凝固,形成了一个灭亡了的两座城市的大坟墓。
关于这场惨怖的大灾难的故事,在人们的记忆里还保存了很长的时间。可是几个世纪过去了,已经没有人记得,赫尔库南奴姆和庞贝的正确位置是在什么地方。农民偶然地因为掘水井,发现了一些古代墙壁的遗迹。他们没有想到这就是由于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而被埋藏了的房屋的墙壁。
只是在大约二百六十年以前(1748年),人们才开始在这个地方进行发掘。从挖掘出来的铭文得以知道,位于灰烬下面的就是庞贝城。考古学家逐渐挖掘出个别的房屋,后来有街道,最后是古城的整个地区。在那一层神秘的石头和灰烬下面,这一切都保持着遭难时的原样。考古学家们清理了被保存的东西,使毁坏和损坏了的东西恢复了原状,庞贝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知道二千年前意大利城市的日常生活。
俄国画家勃留洛夫1827年随考古队到庞培城去考察时,庞贝被发掘已近80年了,出土的庞培城遗址使画家惊叹不已,令他当时产生了一个构思,就是要表现这个古代毁灭时震撼人心的场面。名作《庞贝的末日》令画家用了六年的时间。
在仔细研究了史料和考古学资料、特别是阅读了当时的这一事件目击者小普里涅依的描写,画家最后决定表现惨剧最高潮的一刹那:宏伟的建筑物正在毁坠,雕像正在崩落,惊慌失措的人群正在东奔西窜,火山喷发着闪电般的狰狞火焰。充满动势的构图,构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的光,人物的痉挛性的动作,他们疯狂的表情及绝望的表现——这一切都加强了画中的悲剧性的激情。
这幅画虽然在选题、布局、人物造型方面还未能完全摆脱古典主义历史画的框框,但其创作方法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在真实、可信的环境中,人物心理得到深刻的揭示。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勃留洛夫并没有让人们在惊慌恐怖的时刻里表现出恐惧乞怜的样子,而把人类高贵伟大的情感表现了出来:面临灭顶之灾,被死亡威胁的人们虽然在惊慌之中,或掩面而逃,或仓惶呼救,或不知所措,或罹难丧命,但他们没有忘记扶老携幼,互相救助。三十多个人物形象情态各异,他们被画家分成好几组,同时又巧妙地用互相提携的手把各组人物紧密地连成一气。现在我们来看左面一组人物,一个母亲正拥抱着自己的亲人,抬头向右上角的天空凝望,露出惊恐无奈的神色。偏左的一对,女的向前奔逃,男的卫护着她,伸着手,在呼唤着。右下一角一组,一个老人跌倒在地,有个年轻的正去搀扶。不论哪一组,都体现了人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搏斗的崇高思想和互助的道德精神。
《庞贝城的末日》于1833年完成,1834年在米兰展出,在当地哄动一时。后又在巴黎展出,最后回至俄国彼得堡,被俄国绘画界奉为美术史上一大凯旋。诗人们称这幅画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普希金和果戈里都为这幅杰作不惜从词汇库里挖出最热情的赞美词。而赫尔岑认为:勃留洛夫这位在彼得堡学过画的画家,选择野蛮的、超理性的毁灭人的自然力的形象来作画,决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在尼古拉时代一些优秀的俄罗斯人都在反动压迫下牺牲了,他们最好的渴望麻木了,这个时代的悲剧气氛,勃留洛夫独具一格地显现在这幅画里。
勃留洛夫(1799—1852)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代表画家。他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师从于伊凡诺夫。1822年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27年他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后,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