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智云一片丹心铸医魂 薄智云腹针疗法培训班

薄智云一片丹心铸医魂 薄智云腹针疗法培训班

               薄智云一片丹心铸医魂

       文|王中鸿

二十年磨一针

1949年,一个划时代的一年。在山西太原一个中医世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随后升腾在中国医学天空上那颗耀眼的新星——薄智云。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薄智云自幼酷爱祖国医学,幼年就开始接受医学启蒙教育。13岁时,《汤头歌诀》、《药性赋》、《医学传心录》、《经穴歌》就已经朗朗上口。因为父母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薄智云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革期间,薄智云被迫辍学,随父学医,十八岁时他在山西医学院进修学习,学成毕业后便独立行医。由于当时基层缺医少药和国家的“一根针、一把草”的指导方针使扎针拔罐成了最大的社会医疗需求,薄智云经常用针炙疗法免费为老百姓治疗感冒、头痛、肚子痛等疾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疾病问题,不久在当地就小有名气。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包括省里的一些领导都来找他。

1970年,薄智云离开太原只身到山西长治钢铁公司职工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此时的他虽然已有几年的临证经验,但仍感到自己医学知识的欠缺。业余时间,薄智云像蜜蜂飞进了百花园,如饥似渴地吸吮着医学知识的琼浆玉液,他翻阅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医学书籍,加上当时受经济等客观原因和这里病人较多,患者对针灸的需求量很大,每天都有上百人次的门诊量。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也为薄智云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这期间他不仅丰富了针灸治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更提高了自己医学知识与思辨水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薄智云与腹针结下了不解之缘。1972年的一天,一位刘姓工人因腰扭伤而导致坐骨神经痛,症状严重,病人只能躺在平板车上来看病。薄智云立即按照传统取穴法给他针灸,但无效,病人还是连连喊痛。这时,薄智云忽然想起任脉与督脉互为对应的理论,病人伤到背部,可不可以用位于腹部的任脉穴位治疗呢?

于是,薄智云尝试着选取腹部的气海、关元穴为病人治疗,针刺5分钟后,病人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全部消失。事隔不久,薄智云又治疗了一位腰扭伤的病人,也是取了同样的穴位针刺一次就治好了。

自那以后,薄智云就开始探索以腹部穴位治疗全身各个部分疾病的可能性,特别是在遇到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方法无效的情况下,他都要用腹针来试试,每每获效。

沿流溯源。薄智云在发现了腹针疗法的神奇疗效后,没有仅满足于临床治验,而是进一步探索理论基础。为什么银针轻扎腹部会有神奇的治病效果呢?多年的临床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处方,但怎样用经络研究的成果对腹针的现象进行科学的阐释呢?中医基础理论与经络研究的滞后使他对传统理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暑往冬来,春秋更替,薄智云醉心于腹针王国中探索,以至忘记了外面的世界。他养成了不看电视的习惯,家中的电视机仅仅是个摆设,只是偶尔在诊病时听广播了解一下时事。

“先知而后行,行易知难”是薄智云深刻的体会。经过多年研究,在深入研究传统经络理论、总结前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薄智云大胆创新,提出了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腹针理论:胎儿是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营养逐渐成形的,因此位于腹部的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已形成。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应答非常明确的穴位,腹针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失衡,治疗全身疾病。

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的腹针理论逐渐形成后,又经过数千人次的科学实验和反复临床印证,一个在临床上以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为主的,有广泛适应症和疗效较好的腹针治疗体系也日臻完善了。

后来,为利于推广,薄智云又根据腹部的内在规律结合现代科学的特征,提出了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辩证条理化的针灸发展新思路,大大地提高了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使腹针疗法成为与时代科技同步发展的新学科,为针灸的推广提出了一种新模式。

“10年磨一剑,我是用了20年磨了一针!” 薄智云说。

心怀苍生,福泽大众

多年来,薄智云为了解除广大患者的苦痛,他付出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而使他感到欣慰的莫过于看到病人一个个康复,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听到更多的患者病已痊愈的消息。

在薄智云的诊室里,墙上挂的,是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桌上堆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一封封感谢信。这每一面锦旗和每一封感谢信,都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由衷的真情……

有人身患痛风之苦,让薄智云施针二十次,就再也没犯过,有人腰腿疼痛难忍,薄智云针到病除,腰腿痛感很快消失。除却在治疗各种病痛中有立竿见影的奇效,在攻克疑难病症过程中,薄智云也屡创奇迹。

在记者采访期间,原定下午三点的会诊,患者张先生两点钟便早早来到诊室。65岁的张先生年轻时在水泥厂工作,因长年吸入粉尘而患上了间质性肺炎,只要稍微走动,就容易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情况。薄智云了解病情后,让张先生平躺,拿出尺子在其腹部确定穴位后,取出11枚腹针,针灸其相应的穴位。随后,薄智云让郑先生试着喘几口大气,张大伯照做后表示,自己的喘气较未针灸前通畅了。

旁边一位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看到薄智云后,主动向“薄爷爷”问好,小男孩从小就咳嗽不断,家人一直带他在北京、上海等大医院治疗,但效果都不明显。第一次见薄智云时,看到腹针,长期接受治疗的小男孩感到了一丝害怕。薄智云和颜悦色地鼓励和安慰他:“相信爷爷,不会疼的。”6针扎入腹部,小男孩没有任何哭闹,“我觉得一点都不疼。”几次针灸后,咳嗽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薄智云说,根据腹针理论,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系统,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在腹部找到应答关系非常明确的穴位。“我们只需按照要求,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关的穴位,就可以迅速发生止痛等疗效。”

“腹壁中层则分布有传统已知的经络系统,正是由于腹针疗法的穴位只处于腹壁浅层,针刺进内脏的危险性便完全不存在。腹针疗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它不像传统针灸那样需要产生酸麻胀痛的针感来发挥疗效,腹针是无痛或微痛的治疗法。这样就解决了传统针灸因痛苦而不易被人接受的问题。”腹针疗法疗效好而且作用快捷。无疑,腹针的发现和长期的临床效果显示,这是我国两千多年针灸医学的一次重要发现,标志着针灸经络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作为中医世家,“悬壶济世”是从业的至高道德准则。而在薄智云这里,这一准则又升华为整个中医医学对社会、对民生的责任。

现在,薄智云除了会诊查房带教以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培训人才,推广腹针疗法。薄智云还应邀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意大利、希腊、德国、荷兰、韩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开办培训班,传授腹针疗法。每次培训班,薄智云都是亲自讲课,亲自示范,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导。尽管弟子在逐渐增多,腹针在更多地被应用,但是,薄智云依然心急如焚:“太慢了。中医学最大的特点是身授心传,因材施教,仅凭我一个人,是无法把腹针的医术应用于天下的。要让更多的人学会这个疗法,就能更广泛地为病人服务。”他期望更多的医生在掌握腹针医术后,也能够梯级传播。

  “世界需要腹针,中国更加需要,尤其是那些无法支付昂贵的西医费用的普通百姓。所以,我要大力呼吁:发展中医要立为国策。”一个年过花甲的大师在他的中医学事业道路上不知疲倦地、“苦行僧”般践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4451.html

更多阅读

庆六一诗歌朗诵《给未来一片绿色》 庆六一诗歌

《给未来一片绿色》甲、轻轻地打开地球画册,乙、山山水水都会在问我合、小朋友,未来地球的主人,你想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什么?甲、是留下一棵树,还是留下一朵花?乙、是留下一个生命的春天,还是留下一片永恒的绿沟?合、啊,你说,我说,他说:给

心中的那一片海 心中的那片海作文初中

心中的那一片海一种心境,一种快乐,一种欣慰,一种幸福,交替在涛声中,碰撞的瞬间,撞击着心灵深处的柔情和感动,有时候一曲音乐,就能让人有流泪的心情,一种感动,就会让人有一种想倾诉的冲动,键盘的冷硬,隐藏不了内心的温暖,起伏的波涛声,更带不走记忆

声明:《薄智云一片丹心铸医魂 薄智云腹针疗法培训班》为网友腹黑撲剋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