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输冠之之乎者也 颜回输冠

《论语》中有个颜回输冠的故事: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日,颜回上街,见一布店前围满了人,乃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买布的大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
买布的指着颜回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多少只有他说了算!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若评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走,二人打着赌,去找孔子评理。
颜回输冠之之乎者也 颜回输冠
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不跟老师顶嘴,见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买布的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他表面上服从,心里却想不通,认为孔子已年老昏聩了,便不想再跟他学习。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要告假,孔子明白他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允了。颜回临行前,孔子要他办完事即回,并嘱咐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回家路上突然遇上了雷雨,电闪雷鸣,颜回急忙钻进路边一棵大树,想避避雨。猛然想起老师“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老师也是好意,且听他的吧,就从树下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大树拦腰劈断,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此灵验,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颜回回到家已是深夜。不想惊动妻子,就用随身佩剑,拨开了住室的门栓,点上昏暗的蜡烛,忽然看到妻子的床上睡着两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以为妻子不守妇道,拔下佩剑,举剑欲砍,此时他又想起了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端近灯烛一看,床上睡的只是妻子和妹妹,内心不禁羞愧万分。

天明,颜回返回,见了孔子,跪地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佩服!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情呢?

孔子扶起颜回笑着说:没什么,只是观昨日气象,估计会有雷雨,因而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负气走的,身上还带着佩剑,因而才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孔子又开导颜回:我知道你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年老昏聩,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昨天我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你是对的,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一声跪在孔子面前: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确以为老师年高昏聩呢,真是惭愧万分!从此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就再也没离开过他。



读完这则故事,纸面后看到的只有两个字,礼和理。延伸开来,就是礼与仁,理与道了。

说到礼,就想起咱们经常讲的礼仪之邦,仁义道德。礼与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思想精髓。他在颜回赌冠的事件上放弃了真理,就是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就是符合礼度,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又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语出《论语·颜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仁的理想境界了,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完全取决于自己,不会是取决于别人。对于不符合礼的事,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就是遵循“忠恕”之道,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是战胜自我的私欲,礼不仅是具体的礼节,也泛指天理,“复礼”就是遵循天理,他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认为,“仁”就是内心完美的道德境界,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说到礼,想起了中国人经常讲的理,由理及道,就想起了黑道白道,想起不久前的重庆打黑,中国人遇事喜欢讲理,不大讲道,许多道已经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许多理还在理,而且一理理了多少年,多少代,终究也未理出个究竟所以然来,可见中国人的理还是理大了,理深了,理得复杂非凡,不可理喻了。重庆打黑的理同样也是剪不断,理还乱,以至一些聪明人最终把理都理到薄熙来书记的头上了。

关于重庆打黑,曾经读到一篇颇为慷慨激昂的文章:“薄熙来你大胆往前走”。起因乃是薄熙来的一句:“打黑不是我们要主动而为,而是黑恶势力逼得我们没办法。”这句话被那些聪明人解读为“失言”。按理说,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天职,为什么“打黑”不是主动而为,而是被动之举?政府有什么“主动”“被动”之说?是黑应该冒头就打。这种苛责多见于风生水起的时事评论者,其实颇有“抬杠”的意味,假大空地“克己复礼”的痕迹过于明显了。

以薄书记这样有多年政治经验的人物,如果是从这个层面说话,大可以慷慨陈词“我们是主动出击,重庆对黑恶势力一贯以来冒头就打,而且狠狠地打,打得彻彻底底。”但类似的豪言壮语你信吗?面对现实?这件事上,我想,薄熙来的话何尝不是孔子的三七二十三啊,面对现实,丢卒保车,弃冠保人,紧抓打黑除恶的当务之急,至于文强后面是否有文强的明察揪邪,我想,薄熙来是重庆的书记,那非他的职责所能。同时,要相信我们的党和中央领导集体是正义凛然,天道昭彰的。

我时常在心里感觉,我们身边的黑,多多少少与礼有点关联,首先,因为礼,我们在一些本应该认真厘理的事情上礼而不理了;其次,因为礼,我们在许多真理面前,礼而不仁了;再者,因为礼,我们在一些应当端上桌面的问题上,礼而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了。而这些社会的不平与不公多多少少潜在地培育了一些黑道的气候,让社会的不公正形态,造就了所谓黑道生存的土壤。

黑道在中国不算由来已久,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这条道除了外在的知悉一点简单究竟,还是不明究里,也是内心憎恨的,黑道在中国的文化中,也并不称其为道,起码称其为道的日子并不太久远,按说还是这些年热热闹闹,浮浮躁躁的流媒炒作的结果。其根源无非是市场经济运转以来,物欲横流,人心对于物欲和金钱追求贪婪无度惹的祸。所谓黑道,我们的古人向来是以匪和氓相称呼的,也是被人心所深恶痛绝的。

黑者,从字面上分析,无非以下几种含义:一,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二,暗,光线不足,诸如黑暗,黑夜。三,隐蔽的,非法的,诸如黑枪,黑市,黑社会。四,恶毒,诸如黑心。五,有姓氏为黑者。本人做事向来喜欢探究故宗,惟独黑道之词无法在中国探究出多少有历史价值的来龙去脉,只是在心中向来有一点小小的信仰:所谓黑道,乃无道之道也。真正的黑道在社会,在百姓心中扎根的几率几乎为零,天道人心,无所不鄙之。

其实黑道也是有其祖宗的,而且并非丝毫不合礼度,要从正统的历史上找痕迹,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将应当说多少有些涉黑的嫌疑,起码出道的早期他们不能算是正史中的白道人物。而要是从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最终的结果来看,他们纷乱涂乌的行为又不乏侠肝义胆。这只能说是当时社会的政权把持者不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为政不仁,为政无方,政德不端,他们不是“仁者”也不懂得“爱人”,百姓只好把梁山之匪称做好汉,乃是州官放火,百姓不能点灯之愤愤然,其所谓正道不正,正道无道,所以黑道只好当道了。

君者,其道亦正,其德亦彰,其气亦盛也。薄书记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在我心中俨然引发了多重声音的回响:一者,当官难,当好官尤其难,当有正气,有良知的好官难上加难;二者,除黑容易,除白难,除白中之黑尤其难。所谓黑白,原本就是一张纯净的纸上涂抹的颜色不同而已,黑者胡乱涂抹,白里颠倒黑白;白者处心积虑,黑中精心留白,黑白难分;三者,在中国,黑无白不立,黑无白不存,所以打黑的根本还是打白,打不白之白。

儒家思想的确有许多值得推崇的精髓,比如:礼之用,和为贵。无论在内政,还是在外交领域,都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指导思想。当今世界,中国人同样有着许多的理,有着理之不清,剪之纷乱的是非究竟、所以然,所以不然。本来,对于处世做人,中国,怎么都算是一个有渊源的礼仪之邦,无论古、近、当代,都不乏礼贤下士,平易近人,忠孝节义的故事,更不乏慷慨血性,聪明睿智的仁义君子,你只管做好你自己的事便了,偏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有许多三七二十三和三七二十四的故事在时时刻刻发生着。

相同的,有时你争赢了你所谓的理,却可能失去了更重要的道。所以不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做后悔莫及的事,想想人类社会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强势与弱势,强权与公理的差别!用爱己之心爱人,责人之心责己。天理永远不会改变,而世间的原则是人定的,人也难免会有违背天理的错误行为,而有的错误也则是在所难免。何为天理?道也,天地运行的规律,而天地间所有的道都是要由人去走的,所以就有了人情。

中国人做事喜欢绕道道,关于颜回输冠之典,要说的道理,我想重点并非是说孔子料事如神,而是要人做事三思而行,做人要重大是而轻小非,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原则而轻虚华,不要争执表面上的对对错错,这样不仅是自寻烦恼,也不符合真理的本来面目。本来白与黑之间就有着许多的灰色模糊,错与对之间更有多少似是而非呢?故而,做人凡事勿冲动,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仔仔细细看清楚,想明白,再去处理纷纭嘈杂的事情。

当今世界,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输出事业如火如荼。至于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得失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影响之巨大,是谁也不必怀疑的。中国人对于时事向来都喜欢说一些绕道的话,遇到什么遂心不遂心的事尤其喜欢之乎者也的绕一圈弯子,很少单刀直入的直切主题,而且许多人都缺乏自我解剖的胸襟和气度。中庸,礼让,和气,温良恭俭让,遇到不合礼(理)的事情尽量退避三舍,以成全君子之身。这一点上,我到是十足的佩服薄书记为代表的党的领导者们大无畏的勇气。

春天来了,之乎者也一番,就是祝福尊敬的薄书记们一路走好,祝福咱们敬爱的祖国一路走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4473.html

更多阅读

6-11、子曰:贤哉,回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凿 [集解]孔曰:“箪,笥也。颜回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皇疏]美其樂道情篤,故始末言賢也。所樂則謂道也。[邢疏]言回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

《夙缘番外》:薛婕妤之第一回,几番离散三十龄

薛婕妤之第一回,几番离散三十龄大唐永淳元年六月初,临川长公主薨逝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今上震悼。特命葬仪从厚,中使赴幽州都督府慰劳驸马周道务及诸子。夏末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湿漉漉的地面让行人不得不放慢脚步,长安城西面最深处有一小

颜真卿楷书用笔分析多宝塔碑与勤礼碑 颜真卿勤礼碑

自提出楷书的回锋法完全是对楷书传统错误的解读而产生的恶果之后随即便想通过对古代楷书名家用笔作具体的分析以此来证明楷书传统的正确方法是非回锋法式的而对楷书传统最难证明的应该是颜真卿的勤礼碑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了因为这二

声明:《颜回输冠之之乎者也 颜回输冠》为网友时光的模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