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四保临江》,不仅集中向观众展示了陈云同志的政治家风范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浓墨重彩地塑造了我军4纵10师师长杜光华将军的英雄形象。众所周知,在三年解放战争中我军仅有杜光华和朱瑞两位将军阵亡,其中杜光华的牺牲,更是以他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报效祖国、浴血疆场的壮歌。
一
杜光华,原名杜永海,四川阆中市天林乡杜家崖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5岁学木工走乡串户。1932年11月,共产党在阆中南边境领导农民发动“升保暴动”,16岁的杜光华毅然加入了暴动行列。第二年红军入川,他只身前往巴中参加了红军。他先是在红四方面军一团部队担任打旗兵,后又当上机枪手,因作战机智勇敢,很快升为班长、排长、连长,不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年抗战中,他随115师开赴抗日前线,立下显赫的战功。历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等,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荣获“模范连长”光荣称号。
1944年,日军占领胶东半岛绝大多数县城,抗战进行到最为艰苦的阶段。当年11月17日,已任胶东区十四团团长的杜光华,奉命率部队开赴郭城执行战斗任务,歼灭作恶多端的国民党地方势力赵保原部。然而,当杜光华和他的战士们急行军近60公里,开赴到长沙堡,并且对赵保原部实族实施了战术包围时,前方侦侦察人员报告,日军大岛部队约1000人及伪军500人正向长沙堡开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杜光华镇定自如,他果断指挥部队改变进攻目标,先抢占附近高地,给日伪军布下了口袋阵,把遭遇战变成伏击战。
1944年11月17日下午4时许,战斗打响了。敌人受到突然打击,一开始惊惶失措,但很快就组织起队伍,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凭借装备精良,动用了重机枪、迫击炮甚至是催泪弹,先行火力压制,再组织轮番冲锋。战斗异常惨烈,在前沿阵地上,我三营长胳膊被手榴弹炸断正在包扎时,猛然发现一名日军正与我军战士扭打在一起。三营长拖着绷带跑过去,举起驳壳枪给了鬼子一枪柄,打得他脑袋开花,应声倒地。面对扑进阵地的日伪军,英勇的战士们用手榴弹炸,用机枪扫,用刺刀捅,用牙齿咬,就是不退出阵地半步。 战斗中,杜光华的爱将,著名战斗英雄,19岁的副排长任常伦为保卫团指挥部,在用刺刀连续捅死5名日本鬼子后壮烈牺牲,其守卫的阵地也落入敌手。杜光华亲自带领预备连发起冲锋,把尚未站稳脚跟的日军赶出了阵地。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拂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遭受沉重打击的日伪军斗志全无,转头立即向莱阳方向逃窜。杜光华立即指挥部队乘胜追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稍作休整后,杜光华又率部向赵保原部发起攻击,同样大获全胜。他准确分析敌情,不惮两面受敌的危机,以一个团的兵力主动对抗日伪军1500人,击毙日军120余人,俘敌12人,缴获大批武器。这是日军入侵胶东以后遭受的第一次惨重打击。战后,48名烈士被安葬于当地栖霞灵山,十四团被授予“顽强战斗的模范”称号。此役,杜光华获得“虎将”的美名。
解放战争于1945年8月开始,,为适应当时复杂形势及革命斗争需要,杜光华欣然将原名杜永海改名为杜光华,借此明誓——象征着他此生誓要光复中华的崇高理想和钢铁般的决心。不久,我军即在山东半岛秘密渡海挺进东北。时任团长的杜光华,首批率部在威海东渡经营口登陆进入东北。这期间,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有名的营口、本溪战斗和鞍海、新开岭战役,因战绩显赫,他很快就从团长升为旅长,并在“四保临江”前夕,年仅三十岁的杜光华又升任我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即四野前身)十师师长,成为我军在东北战场上最年轻的一位将军。
1946年秋,国民党军在杜聿明指挥下,调集美式装备的主力部队向东北急进,先后占领了山海关至长春之间的大中城市。后因其兵力不足,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妄图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以占领南满,切断我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从而集中兵力进攻北满,最后达到占领整个东北的目的。在“四保临江”战役前夕,敌军赵公武所属25师企图进犯南满临江并在辽南新开岭与我军杜光华所率十师相遇。我军经过两昼夜的激战仍久攻不下,而敌军的两个增援师正向这里开来。面对严峻形势,杜光华率领身边的文书、警卫员和通讯员首冲敌前沿阵地,全师将士见状士气大振,像海潮飓风般扑向敌阵地,不仅很快把敌25师尽数歼灭,还活捉了敌25师师师长李正谊。此役我军大胜,号称蒋介石的“千里驹”25师全军覆灭。杜光华指挥的十师打出了胆略,打出了威风,创造了东北战场我军“以少胜多”的先例。为此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和辽东军区传令嘉奖,并同时予十师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团分别为“海城团”、“鞍山团”“大石桥团”的光荣称号,一个师的三个团同时被授予荣誉称号在我军军史上实属罕见。新开岭战役是杜光华任师长后打的一个十分艰苦激烈,战绩却十分辉煌的硬仗,开创了我军东北战场上以8个团的兵力歼灭敌军一个整师的光辉范例,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通令嘉奖。
二
新开岭战役结束后,杜光华带领部队辗转月余,来到南满临江县的六道江、铁厂子一带休整。然而,杜光华部队刚刚驻扎不久,四保临江战役便开始了1946年10月19日,国民党军调集10万军队向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攻。敌强我弱,重兵压境,国民党军连连得手,相继占领了安东,通化等地。当时我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靖宇等4县人口23万,物资匮乏,气候极冷,撤到这里的我军部队及后勤人员却近10万多人,衣食住和武器弹药都面临严重困难,整个南满形势十分严峻,岌岌可危。在此紧要关头,党中央、东北局派陈云、肖劲光于11月27日从哈尔滨辗转来到临江。12月11日至14日,中共南满分局,辽东军区于临江县七道江召开了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七道江会议的召开增强了我军坚持南满的信心,统一了思想,鼓舞了士气,为四保临江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保安司令部集结优势兵力向临江发动第一次猖狂进攻。四纵队十师在杜光华师长的带领下,由通化驻地出发,挺进敌占区,转战本溪、抚顺、清原等地,攻克敌人占领的重要城镇和守备据点。二保临江战役打响后,杜光华率师向敌军压缩,迫敌不能北援,有力的配合了三纵在高丽城子和三源浦歼灭国民党军的作战。可以说,一保临江,二保临江的两次作战,杜光华师一直担当着攻坚克难的主力角色。敌人两次进犯临江都遭到失败,但仍不甘心就次罢休,遂又纠集了5个师的番号、11个团的兵力,分为左、中、右3路于2月15日,向临江发起了第三次进攻。这也是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1947年2月春节刚过,三保临江的战役又在长白山区西部的柳(河)、通(化)两县全面展开。2月22日,蒋介石的第37师之主力被我军第三、四纵队压缩,分割并包围在通化县境内的崇山峻岭中。战局正进入关键时刻!包围圈南部的战略要地小荒沟群山上,炮声连天,硝烟弥漫。担任阻击打援战的第四纵队直属队和10师,在杜光华师长指挥下,虽受包围圈内外3倍于我军的敌军夹击,却如一道铜墙铁壁,顽强地阻止着敌人的拼命突围与增援。
此战役是否取胜,事关东北全局,杜光华深感自已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发誓拖住敌人。敌人为了赶去增援,不停地以整团、整师的兵力轮番向我军阵地猛扑。杜光华自始自终地坚守在前沿阵地,组织部队奋力拼杀。在攻打571高地时,10师师长杜光华见28团久攻不下,心中异常着急。他深知,571高地是10师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杜光华师长要求马上把师指挥部向28团靠拢,一个参谋说,“这里距离28团指挥所只有500多米,已经够近够危险了,不能再靠拢了。”“那我就到28团指挥所!”杜光华说罢奔出指挥部。两个指挥部之间距离有500多米,中间有一段300多米的开阔地。杜光华疾步如飞,身后警卫员紧跟如箭离弦。在通过开阔地时,571高地上的敌人发现了他们,顿时炮弹密集地向这儿倾泄。杜光华师长身旁不断有炮弹爆炸,但他仍义无返顾地向我28团指挥部前跑着。
此时,在落日的血色余辉中,在飞扬的残雪和尘土中,杜光华和他的警卫员这两个高大的身影仍在穿梭奔跑。突然,敌人一发六零炮弹在他俩身边发出了怪异的爆炸声,刹那间,杜光华和他的警卫员的身躯倏地向空中一跃,高高地划出两个美丽的弧线就与这血色的黄昏溶为一体了,接着连连的爆炸声和黄昏的血色分外耀目地在天地间轰鸣和闪烁!年仅32岁的杜光华师长头部被弹皮击中当即牺牲,警卫员也同时中弹牺牲!将军牺牲后不久,三保临江战役大获全胜。是役共歼灭敌军1.439万人,先后收复了辑安、金川、辉南、桓仁、柳河等5县。从1946年12月17日起到1947年4月3日,历时108天,歼敌3.68万人的“四保临江战役”全面告捷。然而令人们痛心疾首地是杜光华这位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没曾看到这胜利到来的欢庆场面。这位经历无数次战斗,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从普通战士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的杜光华师长就这样无声的倒在了黑土地下!将军戎马16载,骁勇善战,是我军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杜光华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象普通人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与情感世界。他老家的弟弟杜永坤至今仍记得杜光华18岁当红军离家时,叩别双亲后说道:“等我三年,打倒了土豪劣绅、反动派就回来尽孝!”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大将也曾回忆说:“杜光华在牺牲前,即将升任为纵队副司令,只等战役结束后公布命令。”杜光华在牺牲之前也知道自己即将晋升,当然他更知道,革命即将成功,全国即将解放,他为之浴血奋斗十六载的美好理想即将实现。但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他毫不迟疑地选择牺牲自己的一切去换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来追寻杜光华壮丽、完整的一生,才真正理解了将军最后的抉择与壮举是如此的伟大和高尚。那不仅是他身先士卒、沉着果断、大智大勇的极至体现,更是他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一脉传承的革命英雄主义与战斗作风的必然延伸。为了光复中华,让天下穷苦人永远不再受剥削压迫,过上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为了让这世界上永远消灭战争,将军从嘉陵江畔战斗到长白山下,年仅32岁而戎马十六载,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虽曾血染疆场负伤三处,仍一往无前,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乃至一切,而九死无悔!
杜光华牺牲的消息传到临江,军区首长陈云、肖劲光无比悲痛,整个根据地军民听说后也悲愤不已。1947年2月28日,辽东军区在临江县城韩家台子南山坡,为杜光华师长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追悼会的军民有1万余人,人群中不时发出如海潮似的悲泣声。肖劲光、陈云分别致悼词,杜光华悲苦的少年生活,战场上勇猛杀敌的壮举,为人民九死而不悔的忘我无私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军民杀敌建功的热情,更加坚定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坚持南满斗争的信心。
三
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云烟没能抺去长白山区人民对杜光华将军的思念。由于将军参加革命后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所以直到1984年原通化地委党史部门才经过艰难曲折的查证,终于搞清楚了将军的真实名字是杜永海和他的家乡在四川省阆中。当这个迟到了近五十年的消息传到将军的家乡时,一直失去与了与当年参加红军的杜永海的音信和联系的亲友们,得知他已改名叫杜光华,并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牺牲在长白山区后真是悲痛欲绝。此后杜光华的胞弟杜永伦曾在清明节前后,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多次来临江市四保临江烈士陵园的将军墓前祭奠杜光华烈士。
1947年2月杜光华将军殉国时不仅留下了一个不到一岁半的女儿,而且他的妻子陈玲又怀孕生下了一个遗腹子。得知丈夫沙场牺牲,这对结婚不到三年的妻子陈玲,真是如雷轰顶,痛不欲生。在杜光华将军的追悼会上,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政委陈云和军区其他首长肖华等都鼓励陈玲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杜师长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军区首长经过再三考虑,感觉让年纪轻轻的陈玲一个人守寡来拉扯着两个孩子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为了照顾好杜光华烈士的遗属生活,决定让四纵政委彭嘉庆从中做媒,让陈玲与杜光华的老战友,原胶东老六团的团长(杜光华曾在此团任参谋长)贺东生结为夫妻。考虑两个孩子大的不到两岁,小的还是哇哇待哺的婴儿,遂决定将这两个孩子也随继父改为姓贺,即大女儿改名叫贺茑,小儿子取名叫贺军,为了日后一家人的和谐相处,夫妇俩还同意一直对两个孩子保守着他们的生父是杜光华这个秘密。
1985年春,原中共通化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为纂写杜光华将军的传记,曾专门派人到湖南长沙采访原广东省军区司令员的贺东生将军和其夫人陈玲。当问起杜光华的两个孩子时,陈玲眼含热流泪激动地说:“光华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好,首长(指贺东生司令员)对这俩孩子视为已出,可以说比他亲生的还要好,因为这里有太深厚的那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它是任何情感都无法比拟的啊。现在我们一家人非常和睦,说实在话,到今天我们也没告诉他们的生父是杜光华啊!”
1998年,贺东生司令员逝世。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夫人陈玲,一定要把两个孩子的身世告诉他们,让他俩一定要到临江去祭奠他们的生父杜光华将军,已了却我这养父埋藏在心底的近五十年的心愿。对此,杜光华的女儿回忆说:“养父去世后,我母亲才跟我讲了我和二弟的生父是杜光华的事儿。妈对我说,我生父和她结婚不到三年就永别了,这三年里生父和我妈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总共加一块儿也不到两个月。他俩最后一次分开是在1945年秋,当时我一岁,我妈二十二岁。离家前生父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边亲着边深情地唤着我的小名说,‘东征,爸爸要上前线打仗去了。这一走,又不知什么时候再见面了!’说完,在我的小脸蛋上又深深地亲了两下后便把我交给了妈妈,然后他对我妈歉疚地笑了笑,就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生父到东北后,曾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指挥所里接到过妈妈捎来的一封信,上面写道:老杜,我怕是又‘有了’(指怀孕)。孩子吃不饱,饿的哭,能不能想办法捎点钱回来……然而,别看生父是个师长,可当时却身无分文,他赶紧去找战友借了几块钱,准备捎给我母亲。当然,我母亲什么也没收到。她只是在我生父牺牲后许久,才听生父的战友说起此事儿。生父牺牲后,部队把他仅有的一个军挎包和几件衣物交还给我妈妈。我妈妈在即只破旧的军挎包里,曾见到了生父细心保存的那封信。”
2001年春,杜光华将军的儿子贺军(时任湖南省侨办外事处处长)和夫人李淑云(时为湖南省交通银行工会干部);杜光华将军的女儿、时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秘书的贺茑和同在比利时大使馆任武官的丈夫李锐大校来长白山区祭奠生父杜光华将军。2001年3月7日,杜光华将军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一行四人在通化市委常委、通化军分区政委邢军林大校的陪同下,驱车数百里,来到了54年前杜光华师长的牺牲地、通化县小荒沟的西山坡和临江四保临江烈士陵园内的杜光华将军墓地。这是将军时隔半个多世纪与儿女的第一次会面;更是将军的儿女首次来长白山区祭奠自己的父亲。长白山区的老百姓听说杜师长的儿女前来祭奠父亲,许多人自发地拿起的扫雪工具,为她清扫上山的道路。苍山无语,大地含悲。一个迟来了半个多世纪的祭奠在这里举行。
将军的儿女们跪伏在曾被父亲鲜血染红的雪地上,面对将军的墓碑,他们有多少思念、多少委曲、多少苦痛要向父亲诉说啊!目睹他们用自己的面颊亲吻着初春的白雪,悲痛地呼唤着:“爸爸,您的儿女看你来了!爸爸,对不起,我们来的太晚了!”在场的党政军领导和当地群众,睹之闻之,无不为之动情和落泪。
是的,长白山区人民有着光荣、悠久的革命传统。这里的人民曾为全国解放、东北解放和四保临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对革命先烈有着深厚的革命情缘和无比深切地崇敬与怀念。在临江市的猫耳山下,青松翠柏陪伴着杜光华将军和许许多多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长眠于此。当地人民为纪念杜光华将军,将他的牺牲地通化县小荒沟取名光华乡;并将原临江市第12中学和临江市电影院命名为光华中学和光华电影院。通化县人民政府也将杜光华牺牲地的同心镇改名为光华镇,杜光华生前所在部队即四野四纵(现为41军)也在军内建立了杜光华将军纪念馆。碧血丹心化春色,白山松水记英名。将军上天有灵,当应含笑九泉!
(注:本文图片由吉林省临江市四保临江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