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京胡吃力的原因-转自京胡艺术网 -菊人 中国京胡艺术网

我不是高手,但是愿意跟大家交流操琴的感受,给论坛增加点人气。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方家指正。

胡琴自身的问题和演奏方法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感觉吃力。
先说胡琴。
拉京胡吃力的原因-转自【京胡艺术网】-菊人 中国京胡艺术网
常说胡琴有软硬。硬胡琴拉起来就费劲。但是,硬胡琴拉起来音色有金属声,霸气横生,有穿云裂帛之势。跟几把一般的胡琴相比,有“一鸟入林,百鸟哑音”的效果。硬胡琴一般担子肉比较厚,且质地坚硬。更具体地说,胡琴“硬”,有可能还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皮子厚。好皮子就要厚。因为厚,震动它需要的力量就要大。有做琴的老师傅对初学者开玩笑说:不是不给你好皮子,真给你蒙一块好皮子,你就受罪了。这是说,初学者没有手劲儿,拉不动。
*筒子厚。同理,筒子厚了,震动它需要的力量也要大。厚筒子如果拉响了,胡琴的声音也是要比薄筒子美妙的多。
*还有一个原因,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就是,筒子和担子接触不严,导致要费很大的力才能拉响。道理差不多,连接不严,筒子的震动不能有效传导到担子,整个琴不能共振,就需要大力震动筒子,所以感觉费劲儿。但是这种情况可以听出担子震动不好。手上也有感觉,整个琴不是震动整体。跟前两个原因造成的拉不响感觉不一样。这种情况常会发生。因为一把琴做好了,担子会不断地缩细。一般说,北方的干燥气候,担子要完全稳定下来大概要五年到六年。一把琴刚做好的时候,筒子和担子接触很好,但是,一段时间下来,就不行了。担子缩了。高手做琴,有办法给这个缩细的量预先留好筒子的进路。
再说拉法。
初学以为用力拉,就会出现大音量。关于这个,我想多说几句。
京胡的运弓凝聚了很宝贵的智慧。据我接触经验看,可能其它的弓弦乐器运弓的力学模式都是对弓杆施以压力,让力通过弓杆传导到弓毛作用到弦上。唯有京胡不同,拉京胡外弦。是用弓毛借担子做杠杆支点,从而对弦产生压力。而做到这个,手臂可以是很放松的。这就是前人的智慧。所以,京胡除材料特质以外,拉法也让这种乐器有种很特别的音色。回到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说,不用大力也可以拉响京胡。
因人而异,每每感受大同小异。有的前辈形容说,拉琴的劲儿是往外“推”着点。也有人就说,别松了弓毛咬弦的那个点。还有民间的传承说,拿弓就象拿着一支毛笔,往笔帽里边送。。。我自己的感受是,唯有松了手臂,才能恰当地把握好拉外弦时形成的那个杠杆关系。放松了,才能让手臂变得敏感,随时可以根据所需添力或减力。
有一点是可以完全相信的:不用蛮力(让手臂和手腕僵硬那样使劲),放松才能真的拉响京胡。

补充:京胡练习里有一个常用方法,就是:连续短弓,加快速度,手臂渐渐僵硬。但是不能停。这个办法被普遍接受为长功夫的好办法。不要误会这是在锻炼紧张的耐受力。这其实也是个很聪明的办法,因为手臂太累了,人体会自动调节,寻找保持运弓,而又最为省力的方法。只不过这种寻找交给肌体去完成罢了。这是京剧文武场基础训练的一个很有特色又很有效果的方便善巧之法。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正确运弓的用力最终要放松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594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洪公弟子--转自尚武太极网 尚武太极网

原文地址:洪公弟子--转自尚武太极网作者:蒙阴陈式洪派太极拳洪均生先生传授太极拳第二代传承人名单(地区不分先后,名单按姓氏笔划)济南地区(101)丁昌智、马文柱、王金轩、王宜珍、王英田、王奎、邓新华、王汝敏、王立、王世仁、王洪均、王

声明:《拉京胡吃力的原因-转自京胡艺术网 -菊人 中国京胡艺术网》为网友纠缠着的空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