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末法时期的菩萨众,都是拘留孙佛时期的乐于小法、诽谤大道

弥勒菩萨所问经》,又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出自《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第二十五。
这部经的缘起也非常殊胜——弥勒菩萨看到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大多数都是颠倒愚痴、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还自以为很精进。弥勒菩萨引导他们见佛陀,五百菩萨众中有六十位随弥勒菩萨去见佛陀,弥勒菩萨代他们向佛陀请法。

于是,在这部经里,佛陀无限惋惜地指出:
末法时期的菩萨众(我们这些修行人),都是拘留孙佛时期的比丘,只因乐于小法、诽谤大道,已经在地狱里受了百千万劫的惨痛苦报,如今虽然又听闻到佛法,而且受了菩萨戒,但是业障还没完全消灭,所以仍然犯同样的错误,仍然属于颠倒愚痴。
拘留孙佛是贤劫千佛(‘贤劫’里面陆续降世的一千位佛)里面出世的第一位佛,释迦佛是‘贤劫’里面第四位佛。
(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
过去‘七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叶罗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中前三佛是‘庄严劫’千佛之最后三佛。拘留孙以下之四佛,已于此‘贤劫’之世出现,而弥勒以下至楼至之九九六佛,则在未来世将会出现。)
从释迦佛到下一位降世的弥勒佛,还有56亿年。从过去的拘留孙佛到现在的释迦佛,中间还有两位佛。可见,末法时期的菩萨众(我们这些修行人),因为曾经无知而诽谤真法,已经受了150亿年以上的惨痛苦报。

六十菩萨众听了这个事实真相以后,全部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向佛陀深刻忏悔,并当场发下了改过自新的十三条大愿。受到佛陀高度肯定,指出这是对治他们业障的根本。
然后,应弥勒菩萨的启请,佛陀与弥勒菩萨一问一答,又无限慈悲地为我们开示了: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如何修行、对治自己的业障,才能修成正果,解脱生死苦海。

佛陀在这部经里向大家慈悲开示的主要内容还有:1、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断除常犯的4种恶业,修习4种对治的法门。
2、菩萨众应该用清净心为众生演说正法,不求名闻利养,能得40种利益。
3、末法时期的多数菩萨众非常没有智慧,用不清净心的为众生说法,贪求名闻利养。)
4、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里面,只有二十人是有真智慧的。可惜其他人都诽谤他们,他们也只好装作愚痴,目的是不让别人因为诽谤他们而种下地狱恶因。
5、佛说的四种辩才,与佛禁止的四种辩才。6、那些有业障的菩萨众,既然已经出家,应该怎么样和不怎么样,才能生出并增长智慧?
7、名闻利养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8、喜欢凑热闹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9、喜欢俗世间的言论、理论,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0、喜欢睡眠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1、喜欢做俗世间的工作、包括做法事,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2、佛陀再次强调:喜欢做俗世间的工作、包括做法事,不如念经和讲经有功德,念经和讲经又不如修禅定有真实功德)
13、喜欢和人辩论、争论,能够给修行人造成的20种危害。
14、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听到这部经,只有极少数能够悔改,其余的菩萨众都相信魔王波旬的话,认为这不是真的佛法。
15、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当如何发十种心,才能凭借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得以往生彼佛净土。
16、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只发一种心,也会向往往生净土。但是这些发心不全的菩萨众没有领悟到真实解脱法门,如果没有往生成的话,并没有任何真实利益。
17、佛陀开示此经有两个名称。 最后,弥勒菩萨和四众弟子法喜充满,齐声欢喜赞叹佛陀讲的真理,信奉受持。

篇中字字真修,言言妙道。希望有缘见此经典者,都能仔细研读,普受甘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兜率天宫内院龙华道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菩萨所问经——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一
发胜志乐会 第二十五

唐三藏法师 菩提流志 奉 诏译


(第一章,缘起。弥勒菩萨看到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大多数都是颠倒愚痴、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还自以为很精进。弥勒菩萨引导他们见佛陀,五百菩萨众中有六十位随弥勒菩萨去见佛陀,弥勒菩萨代他们向佛陀请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
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暗钝,善法微少,好于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著,为所不应,忘失正念,修习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于会中,见诸菩萨具足如是不善诸行,作是念言:“此诸菩萨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皆已退转。我今当令是诸菩萨,觉悟开晓,生欢喜心。”
作是念已,即于晡时,从禅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问,复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因告之曰:“诸仁者,云何汝等,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而得增长不退转耶?”
是诸菩萨同声白言:“尊者,我等今于无上菩提圆满道分,无复增长,唯有退转。何以故?我心常为疑惑所覆,于无上菩提不能解了。云何我等当作佛耶?不作佛耶?于堕落法亦不能了,云何我等当堕落耶?不堕落耶?以是因缘,善法欲生,常为疑惑之所缠覆。”

尔时,弥勒菩萨而告之曰:“诸仁者,可共往诣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而彼如来,一切知者、一切见者,具足成就无障碍智解脱知见,以方便力善知一切众生所行,当为汝等随其根性,种种说法。”
是时,五百众中有六十菩萨,与弥勒菩萨往诣佛所,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感流泪不能自起。弥勒菩萨修敬已毕,退坐一面。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应起,勿复悲号,生大热恼。汝于往昔造作恶业,于诸众生,以畅悦心,瞋骂毁辱,障恼损害,随自分别,不能了知业报差别。是故汝等,今为业障之所缠覆,于诸善法不能修行。”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我等说此业障,我等知罪当自调伏,我从今日更不敢作。”
------------------------------

(第二章,佛陀向末法时期的六十菩萨众开示:他们都是过去佛时代的出家人,因为乐于小法邪行、诽谤大道,已经在地狱里受了百千万劫苦,现在业障还没完全消灭,所以仍然犯同样的错误。)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出家为道,自恃多闻、修持净戒,常怀憍慢傲逸之心;
又行头陀少欲知足,于是功德复生执著。
尔时,有二说法比丘,多诸亲友名闻利养,汝于是人以悭嫉心,妄言诽谤行淫欲事。
是时法师亲友眷属,由汝离间说其重过,皆令疑惑不生信受。
彼诸众生,于是法师,无随顺心,断诸善根。
是故汝等由斯恶业,已于六十百千岁中生阿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四十百千岁中,生等活地狱;余业未尽,复于二十百千岁中,生黑绳地狱;余业未尽,复于六十百千岁中,生烧热地狱。
从彼殁已还得为人,五百世中生盲无目,以残业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钝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丑缺人不喜见,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从此殁已,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还于边地下劣家生,匮乏饥冻为人诽谤,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设欲修行多诸留难,虽暂发起智慧光明,以业障故寻复还没。
汝等从彼五百岁后,是诸业障尔乃消灭,于后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时彼佛当为汝等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第三章,六十菩萨众向佛陀深刻忏悔,并当场发下了改过自新的十三条大愿。)

尔时,诸菩萨等闻佛所说,举身毛竖,深生忧悔,便自抆泪,前白佛言:
“世尊,我今发露悔其过咎。我等常于菩萨乘人,轻慢嫉恚及余业障,今于佛前如罪忏悔。我等今日于世尊前发弘誓愿: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见有违犯,举露其过,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戏弄讥嫌,恐惧轻贱,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以五欲乐游戏欢娱,见受用时,终不于彼伺求其过,常生信敬,起教师想。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悭亲友家及诸利养,恼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以一粗言令其不悦,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菩萨乘人,昼夜六时不勤礼事,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为欲护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声闻及辟支佛,以轻慢心,谓于彼等不胜于我,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自赞叹,于他毁呰,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怖畏斗诤之处,去百由旬,如疾风吹,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于持戒、多闻、头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业惭愧发露。若不尔者,我等则为欺诳如来。”

尔时,世尊赞诸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说如是觉悟之法,善发如是广大誓愿!能以如是决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业障皆悉消灭,无量善根亦当增长。”
佛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为欲清净诸业障者,当发如是广大誓愿。”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颇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护持此愿,当得圆满不退转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萨道护持此愿,宁舍身命,终不缺减令其退转。”
----------------------------

(第四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菩萨众,应该断除常犯的4种恶业,修习4种对治的法门。)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几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何等为四?
所谓于诸众生不求其过;
见诸菩萨有所违犯,终不举露;
于诸亲友及施主家,不生执著;
永断一切粗犷之言。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
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

“弥勒,复有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当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何等为四?
所谓不应亲近懈怠之人;
舍离一切愦闹之众;
独处闲静常勤精进;
以善方便调伏其身。
弥勒,是为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法欲灭时,成就四法,安隐无恼而得解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
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是故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时,欲自无恼而解脱者,除灭一切诸业障者,应当:
舍离愦闹之处,住阿兰若寂静林中,于不应修而修行者,及诸懒堕懈怠之属,皆当远离;
但自观身,不求他过,
乐于恬默,勤行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行。
若欲于彼诸众生等,深生怜愍,多所饶益,应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

(第五章,佛陀开示:菩萨众应该用清净心为众生演说正法,不求名闻利养,能得40种利益。)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
所谓正念成就;
智慧具足;
有坚持力;
住清净行;
生觉悟心;
得出世智;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少于贪欲;
无有瞋恚,亦不愚痴;
诸佛世尊之所忆念;
非人守护;
无量诸天,加其威德;
眷属亲友,无能沮坏;
有所言说,人必信受;
不为冤家伺求其便;
得无所畏;
多诸快乐;
为诸智人之所称叹;
善能说法,众人敬仰。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种利。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
未生辩才,而能得生;
已生辩才,终不忘失;
常勤修习;
得陀罗尼;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得身、口、意清净律仪;
超过一切恶道怖畏;
于命终时,心得欢喜;
显扬正法;
摧伏异论;
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
诸根成就,无能映蔽;
具足摄受,殊胜意乐;
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难行之行,皆得圆满;
发起精进;
普护正法;
速疾能超不退转地;
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

(第六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多数菩萨众非常没有智慧,用不清净心的为众生说法,贪求名闻利养。)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有诸菩萨甚为无智。行法施时,若有利养生欢喜心,若无利养不生欢喜。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云何常令亲友檀越归属于我?’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于我所生净信心,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具、汤药。’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著其颈,是人忧恼深生厌患,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弥勒,当知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
于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
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于近住,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入于王城国邑聚落,而实不为利益成熟,于诸众生。

“弥勒,我不说言‘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则法无平等。
我不说言‘贪污心者能成熟众生’。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
弥勒,我不说言‘尊重供养安乐其身,贪著摄受不净物者,为利益事’。何以故?为求自身安隐丰乐,摄受众会,不能令其安住正信。
弥勒,我不说言‘矫诈之人住阿兰若,薄福德者而为少欲,贪胜味者名易满足,多求美膳以为乞食’。
弥勒,我不说言‘乞求种种上妙衣服’,谓如是等,持粪扫衣。
弥勒,我不说言‘在家出家无识知者,为离愦闹’。
弥勒,我不说言‘谄曲之人,值佛兴世,求他短者,为如理修行’;‘多损害者,名戒蕴清净’;‘增上慢者,为多闻第一’。
弥勒,我不说言‘好朋党者,名住律仪’;‘心贡高者,名尊敬法师’;‘绮语轻弄,为善说法’;‘与俗交杂,能于僧众离诸过失’。
弥勒,我不说言‘简胜福田,为施不望报’;‘求恩报者,为善摄诸事’;‘求恭敬利养,为志乐清净’;‘多妄计者,以为出家’。
弥勒,我不说言‘分别彼我,名乐持戒’;‘不尊敬者,名为听法’;‘乐著世典、咒诅言论,以为受法’。
弥勒,我不说言‘于诸空性无胜解者,能出离生死’;‘多执著者,为离诸行’。
弥勒,我不说言‘于菩提分,住有所得,名为证智’。
弥勒,我不说言‘无势力者,忍辱成就’;‘无娆触者,被忍辱甲’;‘少烦恼者,名律仪清净’;‘邪方便者,为如说修行’。
弥勒,我不说言‘爱言说者,为一心住’;‘好营世务,于法无损’;‘志乐清净,堕诸恶趣’;‘修习智慧,为愦闹行’。
弥勒,我不说言‘方便相应,名为谄曲’;‘不求利养,而为妄语’;‘无执著者,诽谤正法’;‘护正法者,而惜身命’;‘所行下劣,为无胜慢’。
如是,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当有菩萨,钝根小智,谄曲虚诳,住于贼行,汝应护之
(第七章,佛陀开示:末法时期的五百菩萨众里面,只有二十人是有真智慧的。可惜其他人都诽谤他们,他们也只好装作愚痴,目的是不让别人因为诽谤他们而种下地狱恶因。)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唯此六十诸菩萨等,业障所缠,为复更有余菩萨耶?”

佛告弥勒菩萨言:
“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多为业障之所缠覆;是诸业障,或有消灭,或复增长。
弥勒,于此五百诸菩萨中,有二十菩萨,业障微少,后五百岁,还来生此——
城邑聚落,廛闬山野,种姓尊豪,有大威德;
聪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调柔,常怀慈愍,多所饶益;
颜貌端严,辩才清妙,数术工巧皆能善知;
自隐其德,安住头陀功德之行;
在在所生,舍家为道。
已于无量阿僧只俱胝劫中,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住阿兰若空闲林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善入一切众生心行,咒术言论,悉能了知;
于诸义理,少闻多解,辩才智慧,皆悉具足。
彼诸菩萨,于是法中,精勤修习,得陀罗尼、无碍辩才,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以佛威德加被力故,于佛所说修多罗、只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舍,皆得辩才,无碍自在。

“弥勒,彼诸二十善巧菩萨,从于和尚、阿阇梨所,得闻无量百千契经,皆能受持。当说是言:‘我此法门,从某和尚、阿阇梨所,亲自听受,无有疑惑。’
弥勒,于彼时中,当有在家、出家诸菩萨等,无有智慧善巧方便,于此受持正法菩萨所说之法,却生讥笑轻毁谤言:‘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词,随意制造,实非如来之所宣说。我等于中,不能信乐发希有心。’
弥勒,当尔之时,无量众生,于是法师皆生诽谤,舍之而去,互相谓言:‘是诸比丘,无有轨范,多诸邪说,不依契经,不依戒律,犹如倡伎戏弄之法。汝等于中,莫生信乐发希有心,非正法也。’
弥勒,彼诸愚人为魔所持,于是法中,不能解了,谓‘非如来之所演说’。于是持法诸比丘所,生于诽谤,作坏法业。以是因缘,当堕恶道。
是故,弥勒,若诸智慧善巧菩萨,欲护正法,当隐其德,于多分别诸众生所,应须护念,莫令于汝生不善心。”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菩萨甚为无智,于大众中诽谤正法及持法者,复于其中,当于辩才及陀罗尼,而于是法,不能信受。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须水,往诣泉池而欲饮之。是人先来,投诸粪秽于此水中;后不觉知,欲饮其水,便取嗅之,既闻臭已不饮其水。彼之自污,更说其过,乃至叹言:‘奇哉!此水甚大臭秽。’是人过失都不觉知,而于是水反生怨咎。
世尊,如泉池者,当知即是持法比丘,由佛神力,于此法眼,善能解说。
又复如彼愚痴之人,若于泉池自投粪秽,后不觉知欲饮水者。
世尊,最后末世五百岁中,有诸无智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于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诽谤已,复于是人听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觉知,以疑惑过,污染意根。
彼持法者,当被戏弄,或受讥笑,乃至叹言:‘奇哉此法,为诸过失之所染污!’
彼无智人,于此正法及是法师,不能听受,伺求其短,谤言污辱,生厌离心舍之而去。”
-----------------------------

(第八章,佛陀开示:佛说的四种辩才,与佛禁止的四种辩才。)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者。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涅盘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弥勒,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
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
烦恼相应,不与烦恼灭尽相应;
生死相应,不与涅盘功德相应。
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有辩才增长生死,非诸如来之所宣说。云何世尊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又复称赞摄取生死,而能圆满菩提分法?如是等辩,岂非如来之所说耶?”

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弥勒,我今问汝,随汝意答。
若有说言:‘菩萨为欲圆满成就菩提分故,摄取生死。’又复说言:‘以诸烦恼为利益事。’如是说者,为与利益相应,非利益相应?为与法相应,非法相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正说者,则与义利相应,与法相应,能令菩萨菩提分法得圆满故。”
佛言:“弥勒,若说菩萨为欲圆满菩提分故,摄取生死、说‘诸烦恼能为菩萨利益’之事,如是辩才,诸佛如来之所宣说。
何以故?弥勒,此诸菩萨得法自在,所起烦恼无有过失,是为菩萨善巧方便,非诸声闻、缘觉境界。
弥勒,若有烦恼,不能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满菩提分法,而发起者,不与义利相应,不与法相应,但为下劣善根因者。菩萨于中宁舍身命,亦不随彼烦恼而行。
何以故?弥勒,有异菩萨得智力故,于诸烦恼现有攀缘;有异菩萨无智力故,于诸烦恼增上执著。”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若诸菩萨于后末世五百岁中,乐欲离诸业障缠缚,自无损害而得解脱;是人当于菩萨行中深生信解,于他过失不生分别,志求如来真实功德。”
佛言:“如是,如是。弥勒,是故当于诸菩萨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
何以故?慧行菩萨方便之行,难信解故。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
凡夫愚人以贪瞋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瞋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瞋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
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
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
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7/366551.html

更多阅读

“药家军”反攻倒算,都是金钱的惹的祸! 倒算

听说药庆卫胜诉,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不知道,这是正义的宣判,还是金钱的胜利?更不知道,这个社会还有没有公理?药家鑫到底算不算“官二代、富二代”,关键看跟谁比。与比尔·盖茨等亿万富翁比,药家绝对是无产阶级,但与大多数刚刚脱贫的农民

声明:《原来:末法时期的菩萨众,都是拘留孙佛时期的乐于小法、诽谤大道》为网友烟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